陈世美真的是负心汉吗 历史上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2019-02-25 15:47:18 唐慎微 范宽 袁采 唐仲友 程垓

  说到男人抛妻弃子,尤其是结发妻子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宋朝的的陈世美,那个被包拯在铡刀下铡死的驸马。由于影视以及戏曲《铡美案》的传播,恶棍陈世美的形象早已在人们心中定格。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陈世美确实是被我们冤枉了。

  传统戏剧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而根据《均州志点·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又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中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得皇帝赏识,升任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那么清代的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给铡了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且细细看来:

  陈世美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是当时的一大清官,然而清关也有交友不慎的时候,陈世美“穿越”被骂数百年,也是因为他的“好友”的“恩赐”。顺治十五年,陈世美的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从均州到京都找陈世美求官被拒。仇、胡二人大为不满,认为陈世美在求学期间他们曾帮助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怨恨而归的仇梦麟和胡梦蝶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世美,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改编后的《琵琶记》在河南、陕西、湖北一带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后来根据观众的愿望,又改编成陈世美让包青天给铡了。于是清代的事也就“穿越”到了宋代,戏名也变成了《铡美案》。令仇梦麟和胡梦蝶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为泄私怨一时冲动,酿成了一个无可弥补的历史冤案。

image.png

  再真的谎言也总会有破绽,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部戏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在中国古代把湖北、湖南称为湖广行省的,只有在元代以后,即明代和清初。而宋代则是把省级区划称为“路”。湖北为荆湖北路,湖南为荆湖南路。既然陈世美自称是湖广人氏,也就肯定了他所处的是明、清时代,而不可能是包公生活的宋代,自然在现实里他也就鞭长莫及了。在《续均州志》的历代秀オ名录里,还真有仇梦麟的名字,是与陈世美同年的秀才,这就进一步证明他们的同学之说。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据传,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演完了。看戏的不肯走,大家齐声吼:“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不敢在前台露头,赶紧溜到后台。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他间:“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完活了。”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上场了。唱到他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

  虽然陈世美的“穿越”的的确确是一起冤案,但那负心汉的形象却已经深入人心,不容得有翻案的理由。即便是闹剧,是故意的诬陷,陈世美也不得不从当这个冤大头的角色,承担百世的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