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生(1888~1976),名炳昶(bing chang),字以行,笔名虚生,遁庵。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八日(1888年12月10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桐河镇砚河村。父亲徐解,前清秀才,曾选任为河阴县(今属河南省荣阳县)教官.曾用名老傻、四河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徐旭生潜心研究古代史学。他幼读私塾,聪慧好学,中国古典文化功底深厚。18岁步入新式学堂,就读北京河南公立豫京学堂。25岁远奔西欧,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攻读西洋哲学。
1919年徐旭生学成归国后,先后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6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27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29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院长。1932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编辑,晋升研究员。1937年任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解放后,先后出任北平研究院领导小组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述等身,造诣颇深。其著述有《徐旭生西游日记》、《陕西渭河附近考古调查报告》、《陕西省最近发现之新石器时代遗址》、《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略谈研究夏文化问题》、《禹治洪水考》、《〈山海经〉札记》、《〈山海经〉的地理意义》、《对我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问题的看法》、《井田新解并论周朝前期士农不分的含义》等。翻译有威伯尔《欧洲哲学史》,波兰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
1927年,徐旭生担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外合作的科学考察团——“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中方团长。这个考察团的组成,结束了从19世纪末以来我国大批珍贵文物任外国人随意拿走的屈辱历史,它的巨大考察成果,震动了国际学术界,影响深远。
1926年末,瑞典著名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博士率一个大型远征队,准备到我国西北部进行科学考察。当北洋军阀政府与斯文赫定签订的不平等协议中不准中国科学家参加,采集品全部运到国外的内容传出后,全国舆论大哗。北京十几个学术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发表宣言表示抗议,并派徐旭生和刘半农等为代表,经与斯文赫定反复磋商,终于达成新的协议:在中国学术团体协会领导下成立西北科学考察团;设中国及外国团长;中外科学家各占一半;采集品留在中国。这使中国学术界大为振奋,奔走相告,各报刊纷纷报道评论。中方团长的重任就落在徐旭生教授肩上。
考察条件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火车只通到包头,其他路程只能靠骆驼和两只脚。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地图上的空白区行走。考察地区的温度,冬季冷到零下40℃,刮起风来飞沙走石,夏季荫蔽处可热到40℃以上。除了戈壁沙漠,就是崇山峻岭,考察队员们住帐篷、睡地铺。当时军阀混战,盗匪横行,更增加了旅途的危险性。
这次考察对我国科学家来说是仓促上阵,从签协议到出发不足半个月,谈不到做准备。徐旭生不顾旅途劳累,经常在烛光下翻阅历代典籍,如《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旧唐书》中的地理志,以及《西域图志》、《新疆图志》、《圣武纪》、《蒙古游牧记》等书,详细查找所经地区的有关资料,以指导考察,特别是为考古工作指出方向。他的渊博学识赢得了中外团员的敬佩。
斯文赫定感叹地说:“真没想到中国有这样好的学者,”“要是只是我一个或者同着一些西洋人旅行,最多也只好在归来后找欧洲的‘中国通’才能求得2100年前在噶顺绰尔表演着的历史遗事的说明;我现在不只是有书,还有学者指示我,随时都能知道我所愿知的一切。”
徐旭生正直的为人,不亢不卑的态度,坚定不移、不畏艰险的精神更使团员们折服。当考察团几乎陷入断粮、缺水、骆驼倒毙,斯文赫定又病倒在沙漠……绝境的情况下,徐旭生毅然带队前进,并写下豪迈的诗句:“时景虽严吾当行,猛进不需愁途穷。”他的沉着冷静,增强了团员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去战胜困难。斯文赫定感慨地说:“我们的景况愈是阴沉,而徐教授的自信和宁静也愈是强大,在我们经历的艰难时期中,他表现出完全能驾驭这环境的神情。”
在这包括中国、瑞典、德国、丹麦四个国籍的团体中,不产生矛盾是不可能的,何况不少欧洲人对中国还带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在进入新疆时,当地政府要求检查行李,封存武器,然后才能放行。几名德国团员拒绝检查,遭到徐团长严词驳斥,他们虽然不得不服从,却对他大为不满,甚至拒绝同中国团员同桌进餐。直到斯文赫定赶到,严厉批评了他们,问题才得到解决。
入疆以后,军阀内讧,政局十分混乱,地方政府对考察团疑虑重重。徐旭生襟怀坦荡,对待各派势力以诚相见,决不介入地方纠纷;并严格要求中外团员不得就军阀内讧表态;对于地方当局的无理要求据理力争,使科学考察团按计划完成任务。斯文赫定因病中途回国,整个工作全靠他一个主持。
领导核心的相互信任,保证了全团的团结合作,考察期限由2年延至6年(1927~1933),在我国西北部约4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多学科考察,绘制地图,取得了轰动国际学术界的考察成果;中国科学家的工作赢得了崇高声誉;中瑞双方考察报告及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行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影响巨大。出发才一个多月,我国年轻的地质学家丁道衡就发现了白云鄂博大铁矿。
当时徐旭生就估计道:“或将成为我国北方的汉冶萍。”目前,在白云鄂博铁矿的基础上建立了生产能力巨大的包钢,而且在矿区发现有丰富的稀土矿藏,使包头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稀土金属产地。另一轰动世界的新闻是地质学家袁复礼教授在新疆发掘出包括7个新种的72具二齿兽、恐龙等古爬行动物化石,使我国的古生物研究跃上一个新台阶。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认为,“此其重要,殆不在中国猿人之发现以下。”
袁复礼为此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北极星奖章。直到现在中外科学家还在沿着袁教授的足迹不断探索。黄文弼是我国第一个入疆考察的考古学家,他考察了高昌等古代遗址,还穿过和绕行浩瀚的沙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发表了《高昌砖集》、《高昌陶集》、《吐鲁番考古记》、《罗布绰尔考古记》等专著,现还被译成日文出版。瑞典的贝格满博士在属于古居延的额济纳河流域,发掘出上万枚汉简,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居延汉简”。这批国宝,抗日战争期间,经香港辗转到美国,现存台湾。
1972~1974年,在原简发现地又出土汉简2万多枚。这3万多枚居延汉简是研究汉代文化的珍贵考古资料。
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居延汉简甲乙编》。植物学家刘慎谔博士采集标本4000多号,归来主编了《中国西北地区植物地理概要》及《中国北部植物志》。经过这次考察,中国新疆地区第一次留下了完整的现代气象记录。我国青年学者李宪之根据自己的观测结果,研究出东亚寒潮的途径,为20多年后的云图所证实,他因此项研究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考察团的实地考察,解决了当时国际地理学界争论不休的罗布泊位置问题,证明了罗布泊是随塔里木河的改道而改变位置的迁移湖。这是斯文赫定的重要学术贡献。最令人兴奋的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全部采集品留在我国。当徐旭生1929年与斯文赫定一道返回,在北平、南京各大学作考察演讲时,受到学术界空前热情的欢迎。《大公报》报道说,“楼上楼下均无隙地,听众踊跃情况为历来集会所未有”,“唤起学术界之倾倒”。徐旭生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新疆矿产丰富,特别是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如果不改变国防空虚、科学落后的情况,必将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觊觎之地。1931年,《徐旭生西游日记》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真的了解明武宗朱厚照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朱厚照是朱详情
对崇祯和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末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和李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周天子灭商建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继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东基业的开创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和嘉庆,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根据历史档案,乾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王翦,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王翦肖像图 中国详情
东晋是历史上有名的混乱政权,东晋偏安江南,北方十六国的乱局无力顾及,还要不断详情
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跟他的哥哥李显相同都当过两次皇帝,比起他哥哥他要走详情
李适是李豫的长子,其母亲是李豫最喜欢的皇后沈珍珠,纵观历史书,每个人对李适的详情
唐文宗李昂前面一个皇帝李湛是被他人害死的,其时的朝廷十分的紊乱,有好几大的实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盗贼之祸,历代详情
我国自古以来结婚的习俗是一脉相承的,红色基调张灯结彩都是标配,还有新娘子的红详情
孟尝君是齐威王的直系后代,不仅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赢得了父亲的爵位,还吸引了很详情
明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是历史上一位很神秘的皇帝。说他神秘详情
宗室待遇变化 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详情
强化集权统治 为了更有效率地处理国务,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详情
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详情
看历史剧,我们比较常听到的都是诛九族,诛九族一般也是最严重的处罚了,不过在明详情
李景隆,男,汉族,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详情
滥竽充数的故事我们都十分熟悉了,齐宣王喜欢虚荣华而不实,正好中了南郭先生的小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夷陵之详情
颜斶是齐宣王手下大臣,但是却在群臣面前当众冒犯齐宣王,这是怎么回事呢? 齐详情
徐州坚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会,继续南下。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详情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详情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闻报南军北上,决定在南军落脚未稳之际,夺取沧详情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燕军详情
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县)整编,分立五军详情
滹沱河之战发生于明建文三年闰三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与建文帝军吴杰、平安部详情
你知道长平之战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战国时期,秦详情
你知道阴晋之战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说到这个阴晋之详情
清朝平定西北,大致要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消灭噶尔丹。 康熙时详情
说到大非川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清朝能够入主中原,清太祖努尔哈赤有着最大的功劳,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在详情
慈禧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罪魁祸首,因此后世对她大都没有什么好评价,很多野史中详情
对司马昭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详情
你知道和珅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和珅的仕途顺的让人详情
说到清朝的驸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唐宪宗在位十五年,尽管有许多可以称颂的地方,但是,他还是没有实现中兴唐室的愿详情
对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中国详情
对杨玉环和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对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详情
同治皇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建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语有云:“详情
对同治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那个详情
神龙之变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成功,他继位后重用与她相濡以沫的韦后,成果野心勃勃详情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详情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击败朱棣大军,差点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势。详情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朝历史上靖难之役是朱棣发动的一场夺取皇位的战争。原本被朱元详情
古代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兄弟反目的情况时常上演,已见怪不怪。但叔父和侄子相详情
要不是朱标早逝的话,靖难之役也就不会发生了,关键是朱棣还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长辈详情
说到靖难之役其实挺复杂的,我们今天不说他,我们来说当时的朱允炆和沐家军,其实详情
说到靖难之役其实这个战役也还是挺复杂挺悲惨的,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其实当时的详情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为确保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想方设法加强详情
靖难之役,朱棣击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谁才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呢?这详情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详情
聊斋志异《狼三则》第一则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详情
聊斋志异《细侯》原文 昌化满生[1],设帐于余杭[2]。偶涉廛市[3],经详情
聊斋志异《胡大姑》原文 益都岳于九[1],家有狐祟,布帛器具,辄被抛掷邻堵详情
聊斋志异《林氏》原文 济南戚安期,素佻达[1],喜狎妓[2].妻婉戒之,不详情
聊斋志异《杜翁》原文 杜翁,沂水人[1].偶自市中出,坐墙下,以候同游。觉详情
聊斋志异《王司马》原文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1],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详情
聊斋志异《富翁》原文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详情
聊斋志异《牧竖》原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1),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详情
聊斋志异《张不量》原文 贾人某,至直隶界[1],忽大雨雹[2],伏禾中。闻详情
聊斋志异《大鼠》原文 万历间[1],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详情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古代的建筑中发现,门口经常会摆放两尊石狮,这种习俗即使现代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