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决策的两个错误决定间接导致清王朝覆灭
2019-03-17 11:51:08 旻宁 咸丰

  在中国近代史上,满清王朝的道光皇帝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因为他的名字,与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中国门户的鸦片战争紧密相关。

blob.png

  正是由于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历史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道光皇帝因此也被称为是“跨越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作为鸦片战争的中方决策者和总指挥。道光帝旻宁对于失败自然难辞其咎,他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这是一项很可耻的纪录。

  就个人品行客观评价,道光帝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并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特别是他“俭约的品德”,曾被旧史家们津津乐道

  道光皇帝1820年从父亲嘉庆帝手中继乘大统,执政三十年。他在皇位上因才略有限,只能因循守旧,绝少建树,致使社会弊端积重难返。特别是他对待鸦片战争的妥协无能和晚年选择继任者上的犹豫寡断,终于把大清朝社稷彻底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史料介绍不难看出,道光帝在西方鸦片渗入形成的民族灾害面前,也采取了前朝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也曾经高兴的不得了。

  后来,利益受损的英帝国发动侵华战争,他最初以为并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可当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北犯,杀到帝都附近的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道光帝腿软了,失去了努尔哈赤子孙的勇敢和坚毅,立刻从主战立场转变为无耻的妥协让步。

  而在鸦片私下交易中中饱私囊的权臣穆彰阿、琦善等人,为了自己利益并保护道光软弱的脸面,捏造事实,把英国的强盗行为归罪于林则徐等人的坚决禁烟,道光帝则听信谗言也迫于英军气焰,立即撤了林则徐和邓廷桢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的职务。

  随即,道光帝又派主和的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让他到广东与英国侵略者谈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意思是既不要给英国割地赔款,又不跟英国发生军事冲突。道光帝想的挺天真,这等于既不让闯进室内的强盗抢走东西,又不必跟他搏斗。

  英国侵略者得寸进尺,而琦善又不是什么爱国良臣。他奴颜卑膝,对英方竭力让步,竟然私自允许将香港割让给英帝国,还擅自决定开放广州,赔偿烟价。

  道光帝见此,实在无法容忍,只好下旨将卖国贼琦善锁拿,并先后派固原提督杨芳、参赞大臣奕山率兵对英作战。二月,英军进犯广东虎门,引起虎门海战,名将关天培力战殉国。杨芳等没能阻止住英军的侵略步伐。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英舰攻到南京下关江面,绝望的道光皇帝被迫派钦差大臣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国侵略者签订清朝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答应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blob.png

  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说完全是道光帝妥协投降路线导致的恶果。尽管在鸦片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道光帝曾经主张并组织了抵抗。但他立场不稳,患得患失,用人不当,指挥失误,甚至有时畏敌如虎。

  如果他能拿出哪怕是明末崇祯皇帝那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概,率领举国军民奋起抵抗侵略,那么跨洋远道而来的区区侵略者,必定死无葬身之地。中国的近代史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的昏庸举措,使中国蒙受耻辱,实在可悲。但更为可悲的是,在此战之后他没反思,没有实施任何振兴王朝的举措。

  此后的八年里,道光皇帝开始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国家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危机四伏

  道光帝平生另一个值得商榷的失误,应是他在选择继承人时优柔寡断,他选择皇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事实证明不是最佳选择。

  道光帝晚年时,传位的问题日趋临近,第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訢成了皇位的争夺者。奕訢“天资颖异”,能文能武,深得道光的喜爱。侍读学士杜受田,当时是皇四子奕詝的授学师傅,他则一心希望奕詝继位。

  杜受田分析了两位皇子的长处,认为奕詝的优势在于仁厚孝顺;奕訢的优势则是精明聪慧。而他更看到晚年的道光帝需要的是一位孝顺听话的儿子。

  一次,诸皇子随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猎,都知道这是在父皇面前的一次才能表现机会。但论射猎骑术,皇四子奕詝显然不是六弟的对手,因此,杜受田告诉奕詝只要坐着看兄弟们驱马打猎,自己千万不要射杀任何动物,并教他怎样对父皇解释。

  打猎当天,大家都有所收获,皇子中,六阿哥奕訢的猎物最多,而四子奕詝却一无所获。当道光帝皱眉责问时,奕詝并不慌张,他按老师教的话答到:此时正值春季,万物繁衍,不忍射杀,也不愿和兄弟们争个高低。

  他的回答果然打动了道光帝,他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道光此刻一心想选择一位性情仁厚的储君,奕詝自然比锋芒毕露六阿哥的奕訢更符合心愿。就这样,奕詝的名字被道光帝秘密写进传位诏书放在锦匣之中。

blob.png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五日,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奕詝如愿继位成为清代历史上的咸丰皇帝。

  同时被道光帝生前钦封为恭亲王的皇六子奕訢,后来在协助治国理政中,尽显精明果断才智,能力远胜过坐在皇位上的四皇兄奕詝。

  咸丰帝奕詝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但绝不可能承认自己不够当皇帝的资格,他早已习阅了诸多如何当皇帝的规范、原则、机谋、策略和秘诀,了解了不少成功和失败的治国经验。他认为只要按照恩师杜受田的教诲,按照千年不变的皇家统治惯例,或许也会创造出类似前朝的“康乾盛世”。

  有段史料对他评价比较客观,认为:“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憾。”

  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总管园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 次日,这座惊世名园遭到抢劫之后被外国强盗焚毁殆尽。

  咸丰帝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后,其无能无为的本性暴露无遗。据说,初到时,他还时刻关注京师的消息,但不久,他就把国家大事抛在了脑后,开始喜欢上了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里的奢靡生活,纵情声色难以自抑。

  不到一年时间,吃喝玩乐的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卧床不起,他在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宣布谕旨:“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此就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

  在生命垂危之际,咸丰帝心里最顾虑的还是六弟恭亲王奕訢,因此特地把他摒弃于顾命大臣的行列之外。没想,这反而加深了奕訢与载垣、肃顺等人的矛盾。咸丰帝死后,奕訢协助慈禧太后成功发动政变,剪除了“顾命八大臣”,自己则登上了议政王宝座。

  (恭亲王奕訢)

  道光皇帝疏忽了皇四子奕詝的才能,仅凭自己好恶把皇位交给了他执掌,结果是咸丰王朝一无是处,更可悲的是,咸丰选择了懿贵妃,把一个本来不应速灭的王朝交给了一个毫无远见却野心勃勃的女人——慈禧太后

  这些历史“责任”,寻根溯源,起码应由道光皇帝来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