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到底是什么死的 自焚而死的说法准确吗
2019-05-09 16:15:48 费仲 盘庚 祖丁 雍己

  在历史长河中,纣王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这个故事吗?

  纣王究竟是怎么死的?按照《史记·殷本纪》等史书记载,牧野之战纣王死的窝囊,兵败之后,登鹿台自焚而死:

  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

  所以,后世文人墨客几乎都沿用这一窝囊死法,比如在《封神演义》中,“纣王已陷穷途末路,乃入摘星楼自焚而死”。

  一个被司马迁描述为“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百战克胜,诸侯慑服”的猛人,最终却没有血战到底,而是自焚而死,总让人觉得纣王死得不光彩。

  然而,现代一次考古发现,揭开了纣王之死的真相,也颠覆了《史记》。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考古专家发现了两座汉墓,随后挖掘出了一批汉简,大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

  让考古专家惊喜的是,除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之外,还有《六韬》(太公兵法)、《尉缭子》等著作。其中《六韬》有一段话,揭示了纣王之死的真相。

  先涉,以造于殷。甲子之日,至牧之野。……禽受(擒获纣王),(系)其首于白(大白旗)。

  显然,这一段说的是牧野之战中,纣王在前线作战,兵败之后被擒,周武王就把他砍死,将纣王首级挂在旗帜上,而不是纣王兵败自焚。可以想象,当时纣王应该是血战到底,因叛徒倒戈而无奈被俘,如果纣王主动投降的话,周武王还真不太好杀他。

image.png

  其实,《六韬》中记载的纣王死因并不奇怪,在先秦史书上,也有不少相关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一个杂家,其中代表人物叫尸佼,在他的著作《尸子》中,就有一段纣王死因的描述:

  武王亲射恶来(古之恶来,一员猛将,曹操曾描述典韦) 之口,亲斫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也。

  从这一记载中,不难看出纣王死因,其实就是被周武王俘虏,然后亲手杀了纣王,而且是“手污于血,不温而食”,犹如笑谈渴饮匈奴血,最后表现是“犹猛兽也”。

  然而,这一些记载触目惊心,在颠覆司马迁记载之余,还完全毁掉了周武王的仁义形象。正因如此,所以这一类记载往往被后世儒家批判为“伪书”。

  在描述牧野之战时,《尚书·武成》中用了“血流漂杵”形容,但孟子却认为:周武王是仁义之师,讨伐不仁的商纣,不可能出现残酷的“血流漂杵”。因此,孟子还留下一句经典之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显然,结合银雀山汉简中的《六韬》,和被儒家否定的一些记载,反而能还原出纣王之死的真相。

  周武王冒雨前进,和纣王决战于牧野。纣王并非躲在后方,而是位于战场前线。由于纣王手下将军遭到周武王收买,临阵倒戈,让纣王虽然血战沙场,但还是意外被俘(如果纣王处于战场后方,就不会这么轻易被俘)。由于纣王被斩首,并挂在旗帜上,导致商军斗志瓦解,由此一溃千里。

  武王乃手大白(旗帜名称)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当时百姓是对贵族的统称 )咸俟于郊,群宾佥进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

  《逸周书·克殷》中的这一段记载,“以麾诸侯”、“商庶百姓”等的“大白”上,可能挂着纣王的脑袋,所以诸侯、商人百姓才有这一举动。

  正因如此,有学者研究之后指出,和传统观点相比,这一说法有两个最大不同,即周武王表现的比较凶残,纣王表现的比较勇敢,直接处于战场前线,没有躲在后方的行为,应该得到尊敬。其实,一个勇猛作战的纣王,更符合司马迁对他的描述。

  让人感慨的是,一直以仁义形象出现的周武王,其实表现的并不仁义,只是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罢了。《逸周书·世俘》中记载,牧野之战后,周武王还杀死了商人18万之多,俘虏33万,将商朝首都人、畜、财、物等抢掠一空,真真切切的“血流漂杵”。从这一炫耀之词中不难看出,牧野之战后,商人还进行了抵抗;如果没有抵抗,周武王还杀18万商人,那就更残暴不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