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同时面对李自成和南明两个对手,他是怎么取胜的?

  你真的了解同时面对李自成和南明两个对手,多尔衮采用了和朱元璋一样的手段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历史迎来了重大的转折——这一年,造反十几年的下岗职工李自成终于进了京城;这一年,为大明苦苦支撑了十几年的崇祯皇帝再也撑不下去了;这一年,在关外苦等十几年的满清终于踏进了山海关。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但是事情的演变并没有像以往的王朝更迭那样——大顺取代大明成为新的王朝,一切都因为关外盘踞着一个虎视眈眈的大清。

  就在李自成以为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会归顺之际,吴三桂却主动联系多尔衮,企图效仿伍子胥借兵复明,李自成在山海关一役被吴清联军击溃,逃回北京仓促登基,之后率军返回陕西。

  吴三桂实现了目标——击败李自成,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清兵被放入关,想把他们再请回关外就难了。多尔衮趁机占领了北京,而且无意恢复大明江山,反而要鸠占鹊巢,把顺治皇帝和整个清廷都搬到了北京,吴三桂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接受事实,彻底投降清朝,做了走狗。

  进入北京之后的多尔衮,直接面对着两个对手:

  一个是盘踞在陕西、山西一带的大顺政权,虽然李自成在山海关被击败,但是他在陕西、山西和河南一带尚有大片的根据地和大量的军队,实力不容小觑;

  另一个则是以南京为首都的南明弘光小朝廷,他们依然保有南直隶、富庶的东南地区以及西南等大部分地区。

  多尔衮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这两个对手,先解决谁?还是同时解决?

  他试过同时解决,他派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向西追杀李自成,另一路多铎孔有德耿仲明向南消灭南明弘光政权

  但是事与愿违,实力尚存的李自成在山西和河南对清军进行了反扑,清军损失惨重,甚至损失了总兵和参将级别的官员,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多尔衮决定进行战略调整,他命令南下的多铎大军即可转为向西进发,从南路与阿济格部夹击李自成的大顺军。

  事实证明,多尔衮的这次调整非常正确,第一,集中了优势兵力对付李自成,不然以之前的分兵措施必然不敌李自成;第二,看准了南明弘光朝廷不思进取,尚存可以与满清平分天下的侥幸心理,不敢在满清和大顺缠斗的时候北上收复失地。多尔衮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并且摸准了南明弘光朝廷的小心思。

  280年前,朱元璋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他被陈友谅张士诚夹在中间,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先消灭这两人,先消灭谁,是个大问题。

  当时大臣们包括足智多谋的刘伯温都建议先弱后强,先挑相对弱小的张士诚下手,拿下张士诚之后再回头消灭陈友谅。

  但是朱元璋却做出了和大家截然不同的决定,他决定先啃陈友谅这块硬骨头。朱元璋的理由是陈友谅实力强且有谋略、有野心,如果朱元璋向东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必然趁机进攻朱元璋,到时候首尾难兼顾。而张士诚则小富即安、缺乏远见,如果朱元璋进攻陈友谅,张士诚一定不会救援。

image.png

  果然不出所料,当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时候,前后四十多天,张士诚按兵不动,坐视陈友谅被朱元璋消灭,当然自己也难逃被朱元璋消灭的厄运。

  最终,朱元璋实现了自己统一江南的目标。

  280多年后的明末,多尔衮面对大顺和南明的时候,也是先拿实力尚存且有进取心的大顺开刀,南明则目光短浅、不敢得罪看似无法战胜的满清,既不愿意救援世仇大顺,也不敢收复河南、山东等地巩固抗清前线。最终,唇亡齿寒,消灭了大顺的满清立刻转头南下,弘光朝廷在几个月内土崩瓦解,大片土地沦丧,抗清形势急转直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