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一生都有哪些改变他人生的贵人呢?
2021-06-18 10:54:31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我国古代有不少经贵人相助成就大事的人,三国时期更是如此,我们熟知的蜀汉主公刘备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一生中受过许多贵人相助。

  贵人相助、高人开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条件,尤其像刘备这样的草根。刘备成事前确实得到过许多贵人的帮助,其中有3个人对他影响和帮助最大。

  刘备的第一位贵人,是自己的母亲。

  刘备从小很穷,父亲早逝,家里主要收入来自母亲贩履织席,母亲拉扯刘备过日子历尽了艰辛,但是她很伟大,不想刘备将来只是一个小商贩,所以坚持让刘备读书。

  在那个时代读书是寒门子弟晋身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汉朝以经学治天下,通过不断求学,使自己在经学方面达到一定修养,要么在地方上博取足够的名声,被推举为茂才或孝廉,要么进入洛阳太学学习,这两条路都可以让寒门子弟走上仕途,从而改变人生。

  为了让刘备在学业上有突破,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送他到本地著名学者卢植开办的私学里读书。

  刘备的第二位贵人,是老师卢植。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后汉书》说他身高八尺二寸,约合现在1.93米,当时人的平均身高普遍低于现在,所以卢植往人堆里一扎绝对是大高个。一白遮百丑、一高啥都有,卢植长得很排场。《后汉书》还记载,卢植声音洪亮,酒量极好,一次能喝一石酒。

  表面看卢植是个武人,适合从军,但他的志向却是经学,他和郑玄一道拜马融为师,奠定了他在学术上的地位。

  卢植从马氏民办大学毕业回家,谢绝了马老师的挽留,回到家乡办起私学。由于是马融的学生、郑玄的同学,卢植的私学很有名气,不少人到他这里来求学。

  名师所办的私学自然是名校,即使不要择校费但也不会免费,并且学费不会低,所以说刘备的母亲送他来读书是个惊人的决定。现在要是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下岗工人含辛茹苦供儿女出国留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备的母亲。

  作为寒门子弟,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会拼命学习、发愤努力。马融教出了郑玄、卢植,郑玄又教出了崔琰、郗虑、赵商、孙乾等人,他们靠着老师的招牌日后要么成为著名学者,要么成为高官,算起来,刘备与崔琰等人同辈,如果读书够刻苦,前途不成问题。

  然而刘备并没有做到,他在学习上一点儿都不刻苦,他“不甚乐读书”,还“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一点儿都不像穷人家的孩子。

  刘备成年后,个子长到了七尺五寸,合现在1.76米,也算个大高个。《三国志》记载,刘备生得“垂手下膝”),耳朵很大,可以“顾自见其耳”。这种长相比较个性,甚至说有点怪异,放到现在,恐怕绝不会拿来夸耀。

  胳膊长,适合当拉面师傅;耳朵大,那是阿凡达。

  《三国志》记载,刘备平时话不太多,喜怒不形于色,非常懂得尊重人,喜欢结交各类豪侠,“年少争附之”。

  刘备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卢老师的私学,远播到社会上。《三国志》记载,冀州刺史部中山国有两个大商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他们常来涿郡一带贩马,“赀累千金”,听说刘备的名声,主要前来相见,相见后觉得刘备不简单,“乃多与之金财”。有了他们的资助,刘备身边的追随者更多了,有一个人,是刘备的同学,刘备对他很尊重,把他当成兄长来看待,这个人名叫公孙瓒

  刘备的第三位贵人,是同学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幽州刺史部辽西郡人,出身于大族,但因为母亲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长得也很排场,“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

  公孙瓒担任的职务是书佐,是秘书一类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公孙瓒很快显露出他的能力。《魏略》记载,公孙瓒很会向领导汇报工作,每次汇报都不说那些细枝末叶的琐事,“常总说数曹事,无有忘误”。

  会写总结,会汇报工作,这样的人肯定有前途,太守把女儿都嫁给了他,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也把公孙瓒送到卢老师的私学里深造。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与他很投脾气,“瓒深与先主相友”。

  刘备15岁来到卢植那里求学,在这里只呆了2年,因为后来庐江郡发生叛乱,朝廷征召卢植去那里当太守,平叛去了。

  卢老师走了,刘备和公孙瓒只好离开,公孙瓒回到郡里,因为是太守的女婿,有背景,所以升了官,当上了本郡的上计吏,相当郡政府驻京办主任。刘备则没什么具体事干,他既没有去洛阳去上太学,也没有在本地官府中谋取一官半职,在政治一片黑暗的情况下,大概这两条路对他都不现实吧。

  在刘备的履历中,这段日子并不短,大概有六、七年,史书对他的记载却只有3个字:合徒众。

  刘备聚集了一帮人,他们非官非商,整天在一起,既不打家劫舍,也不效命官府,能挣钱的时候就挣点儿,没事的时候就喝酒,反正就那么混着,说得好听点儿叫自由职业者,说得难听点儿就叫混混。

  不要小看这样的混混,承平时代他们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乱世里他们就是强人,混得好就是英雄,对他们来说,不差体力,不差胆量,只差机会。在这帮人里,刘备和两个人最情投意合,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

image.png

  母亲送刘备来求学,原指望他通过刻苦学习而改变命运,这个目的似乎没有达到。但刘备来卢老师这里读书,的确是改变命运的开始。刘备成为卢老师的弟子,尽管未必是最优秀的弟子,但也与卢老师建立了师生情谊,至少是镀了金。学问没有多少长进,但结识了公孙瓒等人,对今后的发展帮助很大。

  后来黄巾大起义爆发,朝廷组建了3支队伍平叛,其中一支由卢老师负责,没啥正经事干的刘备去投了卢老师,从而避免了成为黄巾军一员的可能。后来,因功被朝廷授予县尉的官职,职务不高,却也进入了公务员的行列。

  再后来,刘备因故一气辞官,又到社会上流浪,眼看又有成流寇的危险,听说同学公孙瓒在幽州发展得很好,于是去找他,被公孙瓒任命为县令、国相,国相当于郡太守,算不是错了,但干了几年刘备却带着关羽、张飞找了个机会走了,到南方独立发展。

  刘备为什么没有留下来辅佐老同学成就一番大事呢?有人说刘备志向更大,看不上公孙瓒,所以走了。其实倒未必,那个时候的刘备估计还没这么狂吧,他之所以走,是因为在公孙瓒手下没有发展空间。

image.png

  《英雄记》说公孙瓒不喜欢用名门望族子弟,喜欢用小市民,“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比较有名的是算命先生刘纬台、布贩子李移子、商人乐何3人,公孙瓒跟他们结成异姓兄弟。

  《英雄记》甚至说,公孙瓒的字伯圭是后来才改的,一家如果有4个兄弟,他们的字里应该分别有伯、仲、叔、季这几个字,公孙瓒为了表示跟上面这3位异姓兄弟很亲,他自称伯,几个兄弟则分别称仲、叔、季。在公孙瓒的提携下,这些人很快富了起来,以现在的说法身家过亿,公孙瓒还跟他们结成儿女亲家,常把他们比作汉初的开国功臣曲周侯郦商、颖阴侯灌婴

  有人有此很不解,问公孙瓒为什么这么做,公孙瓒回答:“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意思是,有的人天生富贵,你提拔他他也不感激你,还以为理所应当,不如提拔那些小市民。

  看来刘备的这个老同学打仗有一套,但骨子里也是个小市民,刘备以及关羽、张飞等注定在他手下干不出大明堂,所以有机会自然另谋发展去了。

  最后说说公孙瓒的人物生平: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死后,袁绍斩下他的首级,送到许都彰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