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机大臣

"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枢臣”,是军机处的长官。正式名称,初期有“办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后来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光绪年间始用“军机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称的,都是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自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选用,或由军机章京升任。初为三人,后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其具体职责为每日晋见皇帝,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乾隆中期以后实际由军机章京代拟); 还负责审拟交办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以及奏补重要官缺等事。例兼方略馆总裁和内翻书房管理大臣。

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军机处的长官

内阁学士与军机大臣都是清朝非常重要的官员 他们的地位谁更加高点

  清朝官制中,内阁学士与军机大臣,都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官员。内阁是清朝的最高官署,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两个职位产生的时间,并不相同。军机大臣产生于永正年间。最早是雍正皇帝为了平定青海的准噶尔叛乱,临时从朝廷大臣,以及亲王宗室中抽调一批精锐能干的大臣,帮忙处理军务。

  战事过后,雍正皇帝发现,这种方式处理事务,非常的方便高效。于是,就它将设为专门的制度。此后,经过不断的变动,形成一套专属于清朝的机构。

  而内阁学士产生于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废除宰相后,从朝廷中找到一些人,给自己当皇帝,帮忙处理政务。后来也是经过不断调动变化。明朝灭亡后,清朝延续了内阁的制度,同样设立了内阁学士这一职位。

  如果从职位品级的高低来分别,军机大臣是不如内阁大学士的。因为军机大臣这一职位,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品级。军机大臣这一职位,更像是一个兼职的官职。而他们的俸禄待遇,主要是从他们其他担任的官职中来。

image.png

  在清朝,能担任军机大臣的,基本都是地位很高的大臣。他们不是亲王,就是各部的尚书、侍郎,或者是督察院、詹事府、通政司等京城各衙门的堂官。这些人本身就拥有一份俸禄待遇,所以不用担心担任军机大臣后,会被饿死。

  至于内阁学士,这个职位属于清朝的从二品官员,俸禄待遇极高。如果对比地方的官员,内阁学士相当于地方的巡抚、布政使这一级别的官员。而且,他们毕竟从属于清朝最高级别的官署。

image.png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内阁学士的地位是比军机大臣要低的。这个差距,原因在于他们负责的事情,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大臣,主要负责的都是国家最重要的政务。外交、军事、经济、人事等方面的重大决定,军机大臣都可以参与。

  一般来说,皇帝会听取军机大臣的建议,并做出决定,然后交由军机大臣草拟诏书,颁发谕旨。如果有必要的话,军机大臣不仅会在朝廷中枢处理政务,还会到军队中指挥战斗。

image.png

  而这些事情,内阁学士是没有办法参与的。他们能负责,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属于日常事务。比如皇帝颁布谕旨,公布告示,这些表面的事情,会交给内阁处理。

  这种实际上的差距,也可以从清朝内阁跟军机处的组成人员看出。内阁学士虽然是从二品,但军机大臣因为常常有其他的官职,所以,他们的实际地位,又是高过内阁学士的。亲王就不用说了,这是清朝最高的爵位。尚书则是从一品官阶,侍郎在雍正时被提升为正二品官阶。这些都高于内阁学士的官阶。

  而这种差距,从根源上来说,跟清朝自身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清朝以满族入关统治,在治理天下时,更多希望仰仗满族宗室。而军机处又比内阁更适合让皇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它会比内阁更受重用,也是有自身缘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如果想称为军机大臣难吗 一共有多少条件才能

  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以后,内阁成为了国家的中枢机构,内阁大学士成为了“无相名,而有相权”的实权人物。这种制度在清入关后被沿袭,不过清初时满洲王公依然有着很高的权力,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两个中枢机构。

image.png

  可到了雍正时期,自雍正八年创建了军机处以后,军机处则实际上成为了清代掌权机构,军机大臣成为了名义上的宰相。不过军机大臣并非是正式的官职,而是一个兼职,照例有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京堂等升任。

  军机大臣又称“枢臣”,俗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任用,因其资历的深浅也有所不同,《清史稿》中是这个说法:“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区其名曰大臣、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学习二字。”

  由此可见,军机大臣只是个大概的说法,具体可分为“办理军机事务”、“在办理军机处行走”、“在军机处行走”、“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以及“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等诸多名目。

  由于军机大臣有着兼职的特征且不是正式的官职,因此皇帝对军机大臣的提拔程序就很简单,完全不用走吏部的程序。不过,能成为军机大臣之人必定有过人之处。根据史料记载,朝中大臣想要成为军机大臣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内特简。

  这个条件是硬性规定,尽管对军机大臣入值的官职、品级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历代军机大臣的任命中可以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正二品以上的官员,其中也有一些三品、四品甚至五品的,但占到的比例极低。

  第二,被宠眷尤异者或皆亲臣重臣。

  通俗地讲就是入值军机处的大臣必须是受皇帝宠信的,在京二品以上官员少说也有数十人之多,但军机处人员多时也就七、八人,因此只有那些被皇帝看中且十分信任之人,才能进入军机处。

image.png

  雍正建立军机处时,各项制度尚不明确,到了乾隆时期逐渐成熟。鉴于康熙晚年皇子介入政务太深,位高权重,乾隆帝对宗室王公进行了很大的限制,并规定“亲王不假事权”,也就是说亲王、郡王等皇室贵胄被排挤在军机处之外。

  这种不以亲王为军机大臣的制度一直沿袭到了清末,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如嘉庆时期成亲王永瑆就曾入军机处办理政务,咸丰时又有恭亲王奕䜣为首席军机,不过这些都是特例,类似的例子不多。

  乾隆之后不仅对亲王进入军机处有所限制,嘉庆帝还作出规定,御前大臣不得兼任军机大臣。嘉庆帝此举主要是为防止军机大臣权势过重而威胁皇权。御前大臣是清宫内廷的核心人物,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该官职在朝中的地位及其显赫。如果御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就可获得蒙蔽皇帝的机会。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和珅,他以御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大权独揽,以至于各省的奏报被他压下到不了乾隆的手中。为了避免被人弹劾,和珅还将一些重要奏折抄写副本并擅自改动其内容,由此隔断了朝臣与乾隆之间的沟通渠道。

  军机处虽称是中枢核心机构,但说的到底也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他们主要的工作还是替皇帝上传下达谕旨、圣旨。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皇帝的圣旨,不过真能将“圣旨”、“上谕”等这些专业术语区分的估计并不多。

  “圣旨”是指大臣经过商议得到皇帝首肯,并以书面文字的形式颁布天下的称作圣旨,圣旨下发至内阁传抄,最终交给各部院执行。

  “上谕”也称“谕旨”是皇帝特降的,也就是说这是皇帝个人单方面的意思,谕旨钦定下发后,也经过内阁交于相关机构执行。无论是圣旨还是谕旨,这两种旨方式都是公开透明的。

  除了圣旨和谕旨之外,军机处所负责的密旨即廷寄则是保密的,它不经过内阁,而是直接发往各省。并根据其紧急程度交由兵部,分六百里、四百里、三百里加急等。廷寄的发明者是雍正重臣张廷玉,自从廷寄出现后,内阁的权力基本被架空了,军机处也就成为了实际的中枢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军机大臣到底有多少权力 能调动各地的军队吗

  在各种关于清朝的电视剧中,军机大臣这个称呼非常熟悉,例如军机大臣和珅等等。认真的说,军机大臣确实位极人臣,地位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官员。但是军机大臣到底有多少权力,能不能调动驻扎在各地的军队呢?其实,在清朝的政治框架之下,军机大臣看上去高大上,但实际上还是必须听命于皇帝。也就是说,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都无法调动各地的部队。

image.png

  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和丞相一直都是矛盾体。皇帝不喜欢丞相管理太多的事情,但同时又离不开丞相。所以说历朝历代,丞相都以各种名称出现,例如平章政事等等。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感觉自己不需要丞相,他杀掉了丞相胡惟庸。但随后朱元璋发展自己太累了,必须有人协助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建立了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只是五品官,起初只是皇帝的秘书。但是到了明朝的中期,内阁制度已经基本成型。

  按照道理来说,内阁大学士只是正五品官。但一般称为内阁大学士的官员,最少也是各部的侍郎或者尚书,如果加封太子太保之类的官职,这就成了一品官。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内阁制度成了空架子,但却出现了议政王制度,这对皇权是很大的制约。为了打破这一规定,康熙皇帝建立了南书房行走大臣,到了雍正皇帝时期,雍正皇帝直接建立了军机处。请注意,军机大臣是没有品级的,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差不多。

image.png

  能够担任军机大臣的官员一般都是高官,至少也是二品大员。在雍正时期,老十三胤祥就是军机大臣,按照清朝的规矩,亲王比正一品还高。军机处逐步成为了清朝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决策中心,担任了军机大臣就等于进入了最高层。由于军机大臣有当年宰相们的一些职能,一些官员拍马屁,喜欢直接称呼军机大臣为相爷。比如乾隆朝的军机大臣和珅,官员们喜欢称他为和相。担任了军机大臣,哪怕遇到同品级的官员也会高人一等。

  比如尚书和地方上的总督,品级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尚书成了军机大臣,那地方上的总督会立刻服软。和珅崛起之后,曾经与乾隆皇帝的老牌宠臣李侍尧内斗。双方几个回合下来,李侍尧主动求和,他根本不是和珅的对手。虽然军机大臣看上去威风八面,但实际上权力远远不如当年的丞相。因为清朝达到了君主制的顶峰,只有皇帝才能制定各方面的制度。军机大臣在皇帝身边,但根本没有权力调动各地的军队。

image.png

  在中国古代社会,对军权的掌控非常严格。哪怕是古代的丞相,也没有资格调动驻军。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由于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清朝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清朝取消了军机处,同时建立了内阁制度。但由于13个内阁成员中,有7个都是皇族成员,所以被称为皇族内阁。最后讲一下和珅,和珅是乾隆后期的第一权臣,但是和珅没有权力调动军队。和珅兼任领侍卫内大臣,最多就是调动皇宫的侍卫部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首席军机大臣一直都是满臣 有没有汉人担任过这个职务呢

  自从雍正建立军机处以后,首席军机大臣一直是位高权重,而担任这个职务的一般都是满臣,纵观清朝历史,汉人中只有两人担任过此职务,一个是道光朝的曹振镛,另一位就是咸丰朝的彭蕴章。说起彭蕴章其人,应该还要从奕䜣这里起个头。

  咸丰皇帝奕詝和他六弟奕䜣之间的兄弟感情,虽不像雍正时期那般水火不容,但不可否认其隔阂还是很大,奕䜣在入值军机处期间,一直小心翼翼,不敢得罪咸丰帝,但“飞鸟尽、良弓藏”这句古语再次得到验证。

  就在奕䜣的生母康慈皇贵妃去世之际,奕䜣为了讨得一个“皇太后”的封号,让咸丰帝大为不悦,随后咸丰帝解除了奕䜣的首席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等职。

  奕䜣被罢免成为闲人之后,咸丰地提拔了道光朝老臣文庆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不过此人官运不济。一年之后,文庆便病逝在任上。

image.png

  文庆其人是一个满洲贵族,也是满人中不可多见的进士出身。整个道光朝,文庆曾两次入值军机处,又两次被驱逐。虽然屡屡受挫,但道光帝对他还是很器重,临终前将其列为顾命大臣,让他好生辅佐咸丰帝。

  咸丰即位后,文庆一直受到重用,曾先后担任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内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咸丰五年(1855年),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并加太子太保,直到担任首席军机大臣。

  文庆是一个有主意的人,向来鄙视满汉成见,一心要重用汉人,他曾建议咸丰帝去除满汉藩篱。当时曾国藩组织的乡勇在江西战场屡遭败绩,咸丰对此也产生了怀疑,但文庆建议重用曾国藩,结果后来曾国藩果然不负众望,这证明文庆慧眼识人。

image.png

  除了重用曾国藩外,另一位汉族名臣胡林翼也曾得到文庆的青睐,可见文庆对于汉臣十分看好。而对于满臣,文庆则不以为然,他在一份奏疏中向咸丰奏称:“各省督抚皆难胜任,不早罢之,恐误疆事”,他所提到的这些封疆大吏,无一不是满人。而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人果真误国误民。

  文庆去世后,咸丰帝表现出深深的痛惜,而后来的咸丰帝也像文庆那样破除了满汉之见,因为接替文庆成为首席军机大臣的是一位汉臣彭蕴章。

  相比那位“鼎鼎大名”的曹振镛,彭蕴章也是个只磕头,不做事的首席军机大臣。因为处处小心,从不与人为敌,注定了他也是一位政坛极为平庸的角色。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新鲜,汉族官员在矛盾激烈、险象环生的政坛上,也只能如此求得生存和发展。

image.png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无论是曹振镛,还是彭蕴章,都是张廷玉的一个翻版而已。只不过因为时势变化,他们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庸碌的首揆,在张廷玉时代,由于满人自己觉得根基不稳,时时处处提防,汉人是不可能担任首席军机的,鄂尔泰虽资历不如张廷玉,但仍然位居首席军机,就是这个道理。

  彭蕴章虽然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他一直在咸丰面前诋毁曾国藩,他觉得曾国藩握有兵权对于朝廷是个不小的隐患。不过他的这些提议遭到毫无满汉成见的权臣肃顺的反对。历史就是这样诡异,当满人终于去除满汉成见,肯将重权放给汉人时,却冒出一个比满人更加排斥汉大臣的彭蕴章。

image.png

  彭蕴章得到咸丰重用,有很多深层原因,首先这位汉臣从里到外都是满人味,这是一个关键因素;其次,在当时的满洲贵族之中,人才凋零,的确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机会就这样落到了一个颇为庸碌之人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军机大臣人员和职权的设置如何 对历史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枢臣”,是军机处的长官。正式名称,初期有“办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后来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光绪年间始用“军机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称的,都是军机大臣。

      人员设置

  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从《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看,军机大臣最初设了三人,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最多时达十一人。

  军机大臣,具体名目甚多,例如:(1)雍正间的“办理军机事务”;(2)办理军机大臣;(3)“军机处行走”、“在军机处行走”或“在办理军机处行走”,“军机处行走”名目从嘉庆朝后期起即极少使用,仅恭亲王奕䜣以议政王入值军机时使用过一次;(4)“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等等。

  各军机大臣的名次都有一定,大致以官位高低及行走先后为序,也有经皇帝指定的,其中资历最深者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揆席”,但没有正式的名义。初入军机者,前期称“军机处学习行走”,后来有“大臣上学习行走”,属于见习军机大臣的性质,任职一、二年方去掉“学习”字样,为一般军机大臣。

  职权设置

  职权差异

  在军机大臣中,领班军机大臣具有特殊地位。他每日入值,随时准备皇帝召见,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例外。初期,凡应皇帝召见议商政务、承皇帝旨意起草谕旨以及寄给各官员之谕旨的署名等,均为领班军机大臣专责。乾隆时,傅恒任领班,经皇帝批准改为军机大臣共同面君承旨,发出之寄信谕旨,亦改用军机处名义。

  如前所述,初入值军机处者,因资历或能力尚浅,则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加“学习”二字,意示见习,其地位低于一般。一二年后,再由领班的军机大臣奏请去其“学习”二字。各军机大臣之间,因资格、品位之高低而有差别,除视秩排班外,权力亦有不同。如:有的满洲军机大臣只准阅办满文奏报;新任之军机大臣不准阅办皇帝朱批过的奏报。这些等级差别,均不见有“则例”、“章制”,而是由皇帝亲定。

  具体工作

  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军机处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逐渐演变为清代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其地位远高于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军机大臣的职务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即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实际上是为皇帝作侍从秘书工作。下设军机章京,从内阁和六部中抽调中书,即中等官充任,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文书,对一般奏章票签处理意见,根据皇帝的意图起草谕旨以及“记载档案”等。官品不高,但接近机密,俗称“小军机”。分满、汉两班,各以一人为领班,一人为帮领班。处下还有两个机构:负责修纂的“方略馆”和掌翻译的“内繙书房”。

  ①、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报文书的处理;

  ②、凡国家之施政方略、军事谋略以及官员的重要陈奏意见,或对官员的惩处、弹劾事件等等,皇帝批交军机大臣议,或会同各有关衙门议,并著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

  ③、某些重大案件,皇帝专交军机大臣审理定拟,或会同三法司审拟;

  ④、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各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道府、学政、关差,以及驻防将军、都统,驻各边疆地区的参赞、领队、办事大臣等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呈皇帝择用。遇科考,亦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官名单及考试题目,请皇帝选用。复试、殿试,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试卷、检查笔迹或任阅卷官;

  ⑤、军机大臣常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⑥、军机大臣可奉皇帝之命,以“钦差”的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政务,稽查各省、各部院之汇奏事件。此外,军机大臣还兼任方略馆的总裁,内阁书房管理大臣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工作流程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历史影响

  军机处总揽机要,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称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从过问。至于“文武官特简”以及西北两路军兵换防也要由军机大臣“进其名单”呈请钦定。军机处还立有“存记簿”,相当于机要档案,“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总之,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处产生后,原来的议政王大臣形同虚设,内阁也成了处理一般事务的机构了。

  军机处虽然总辖军国政务,但它本身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檐曝杂记》卷1)。其官员互不统属,皆直隶于皇帝,军机大臣的罢置也听命于皇帝,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它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军机大臣简介 历史上对部门的沿革是什么样的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枢臣”,是军机处的长官。正式名称,初期有“办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后来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光绪年间始用“军机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称的,都是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自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选用,或由军机章京升任。初为三人,后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其具体职责为每日晋见皇帝,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乾隆中期以后实际由军机章京代拟); 还负责审拟交办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以及奏补重要官缺等事。例兼方略馆总裁和内翻书房管理大臣。

  历史沿革

  始置军机

  雍正元年(1723) ,和硕特蒙古部落首领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自称达赖珲台吉,其叛乱虽然很快被年羹尧所率领的清军平息,但是随后又爆发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领导的叛乱。因对西北用兵,与准噶尔部作战,为办理机密事务,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bao)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梁章钜:《枢垣纪略》卷二七),挑选内阁中谨密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务。雍正七年六月,正式任命怡亲王允祥、大学士蒋廷锡、张廷玉办理军机。他们三人也成为最早的军机大臣。

image.png

  雍正八年(1730)添设军机章京。雍正十年(1732年)移军机房于乾清宫门外,正式更名为军机处,颁定军机处印信。办公处所,称值庐。军机处是有官无吏的特殊衙门,在军机处任职的,无定员,最多时六七人。由皇帝从亲王、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或京堂(院、寺等衙门长官)中特简选拔人员入值,称为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以满洲贵族居多。

  发展演变

  称呼演变

  “军机大臣”的正式名称,初为“办理军机事务”,以后分为“军机处行走”和“军机处学习行走”二等。嘉庆(1796—1820)中期以后,又分别称“军机大臣上行走”和“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一般初入值资历较浅者为“学习行走”,资历稍深后则去掉“学习”二字。光绪(1875—1908)末亦有直以“军机大臣”任命者。

  满汉消长

  早年,满蒙大学士在入值军机时间和常年供职人数等方面均处于绝对优势,且以领班大学士兼任首席军机大臣,始终位居权力结构的最顶端。至嘉道时期,伴随汉大学士在国家中枢地位的上升,满蒙大学士在军机处行走人数、入值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均不再现,且较之以往首揆兼领首枢的现象大幅度减少,进而在朝局中的政治影响力明显降低。这固然与军机处的规范化和皇帝用人倾向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满蒙贵族整体素质与治国能力的下降实为其主要原因。

image.png

  亲王入值

  军机处设立早期,为避亲贵之嫌,亲王一般不入军机。如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清仁宗颙琰命成亲王入军机办事,至十月,因与定制不符,又命出直。咸丰年初,清文宗奕詝命恭亲王奕訢入直,但也鉴于嘉庆朝事,旋亦出直。但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因担心不孚人望,便笼络亲王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廷议恭亲王为议政王,总理军机大臣。后虽奕訢去位,但亲贵执政已为定例。清末,亲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为常事。

  兼职总署

  军机大臣亦兼充方略馆总裁、内翻书房管理大臣。咸丰以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署”),亦由军机大臣兼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有观点认为,总理衙门设置后,总理大臣权位日重,加之地方督抚亦多兼军机大臣,故军机大臣权势日减。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史实。一方面,咸丰帝去世后,在奕訢和文祥等人的主持下,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人员几乎是重合的;甲申易枢之后,慈禧太后力图使两机构分离,但终究未能完全废止军机大臣兼领总理衙门大臣的成法。这种以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的做法,协调了二者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

image.png

  另一方面,晚清的在任督抚一般也并不兼任军机大臣,例如李鸿章曾国藩终身未曾担任军机大臣,而左宗棠、张之洞都是在离开督抚之任并入京后才担任军机大臣的。不过,晚清军机大臣与督抚之间确实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山西巡抚曾国荃等人对阎敬铭出任军机大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职务撤销

  宣统三年(1911),清朝责任内阁成立(习称皇族内阁,一说应称“暂行内阁”),前后存在约190年的军机处走向终结,末代军机大臣中,庆亲庆亲王奕劻改授内阁总理大臣,贝勒毓朗改授军谘大臣,那桐和徐世昌均改授内阁协理大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军机处总揽机要,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称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从过问。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