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尔滕之战

"

格拉松战役之后,勃艮第公爵查理开始重组了他的新式军队。当务之急是改进自己的炮兵,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在瞬息万变的会战中支援步兵作战。于是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为了对付瑞士人牢不可破的密集阵,他效仿英格兰以前对付苏格兰的做法,使用长弓。

穆尔滕之战

穆尔滕之战——勃艮第军队与瑞士军队的对决

最后一个独立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

  大胆的查理是最后一个独立的勃艮第公爵(1467~1477)。以他的才华本来可以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中间创造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因为不走运而失去了一切。

image.png

  勃艮第公爵是好人菲利普三世与葡萄牙的伊莎贝拉之子,生于第戎。大胆的查理是计划统一法兰西的国王路易十一最危险的敌人。他们小时候作为玩伴一起生活了五年。好人菲利普晚年卧病不起,由他当政。那时他对法国表现很友好。但正式即位后即变得野心勃勃,他努力扩张已经十分强大的勃艮第公国的力量,企图使勃艮第成为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

  在1474年以前,查理的企图几乎完全成功,他摆脱了法国的控制,扩张勃艮地的领土,建立一个中央集权政府。他对路易十一占据索姆河的勃艮第领地大为恼怒,毕生投入了反路易的斗争,成为反对路易的主要法国贵族联盟-公益联盟的领袖,1465年10月,大胆的查理迫使路易签订《孔夫郎条约》归还索姆河的领土,并让路易答应把女儿嫁给他,以香槟地区作为聘礼。但路易却在1466年暗中鼓励迪南和列日等城市叛离勃艮第。1468年他劫掠了迪南,粗暴地镇压列日人,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为得到英格兰的支持,大胆的查理娶英王爱德华四世的妹妹约克的玛格丽特做第三任妻子。此时他的声威大大超过路易十一国王。1468年10月路易试图与查理在佩罗纳进行谈判,在磋商过程中,查理得知列日人进行新的反叛,又是由路易进行的资助。他把路易看成是背信弃义的人,但仍然和他谈判,迫使他取消巴黎最高法院对弗兰德、根特和布鲁日的管辖权,并让路易协助他镇压列日叛乱。结果列日被摧毁,居民遭到大屠杀。

  然而,休战并未能长久。路易再次动用国王特权命令查理在巴黎最高法院出庭,并在1470年开始夺取索姆河上的一些城镇。为了报复,1471年查理入侵诺曼底和法兰西岛,纵兵洗劫远至鲁昂,但是在进攻博韦时遭到失败,于是在1472年11月达成另一次休战。查理决定在重新采取行动之前先行等待,以确保得到爱德华四世的继续援助和解决他各邦的东部问题。查理透过协商、战争和购买,致力于把领土扩展到莱茵河,建立一个包括勃艮第、卢森堡和尼德兰的统一王国。早在1469年他就不失时机的从奥地利的西吉斯蒙德大公手里买进阿尔萨斯领地费特雷和一些其他城镇。1473年他取得海尔德兰老公爵阿诺德的继承权。只要再征服科隆和瑞士诸州,并从勒内二世(沃尔代蒙的勒内)手中取得洛林,就可以达到他的目的。

  同时,查理在国内改组军队和行政组织,1473年在蒂永维尔宣布的法令规定,由他自己出资建立有四个联队的骑兵部队,并编制操典。他还下令铸造许多出色的大炮,他雇佣士兵,并聘请大批意大利人当军官,他力图集中政府权力,用法令建立一个单一的审计院去管理荷兰公爵领地的财政;一个税务院去管赋税征收事宜。他向总议会征收高额赋税,总议会在他的领土内成为一个常设机构,他在马林建立一个称为大法院的法院以管理司法,其管辖范围是代替巴黎最高法院。还建立另一个法院轮流在博纳和多勒开庭。

image.png

  失败过程

  查理尚待取得的就是一个王室称号,他曾一度觊觎神圣罗马帝国皇冠,但不久就放弃这个企图。另一方面,他相信在特里尔和腓特烈三世的会谈中,已说服这位皇帝同意加冕他为勃艮第国王。王室徽章已经准备,仪式也做了安排,但腓特烈突然于夜间出走(1473年9月),或许是因为对野心勃勃的查理感到怀疑。不到三年时间,查理的美梦破灭,王冠从他手中溜走。他企图从科隆公民手中夺取小镇诺伊斯,一连围攻了11个月,但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而且1475年8月29日,爱德华四世与路易十一缔结《皮基尼条约》,使英国盟友的背叛成为定局。由于路易十一的外交手腕,大胆的查理逐渐陷于孤立。洛林的勒内、奥地利的西吉斯蒙德、瑞士诸州对他群起而攻。但他困兽犹斗。1475年11月占领了南锡,1476年3月和6月,他在格拉松战役和穆尔滕之战被瑞士人打败。10月他失去了南锡。1477年1月5日大胆的查理与得到路易十一支持的瑞士长矛兵作战时,由于雇佣军的出卖在南锡战役阵亡 。几天以后其被野狼啃掉一半脑袋的尸体才被从冰冷的湖水中打捞出来。他的独女玛丽为了保卫领地,提前嫁给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保住了大部分领地,但以后的历史就是哈布斯堡和瓦卢瓦家族的争霸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穆尔滕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格拉松战役之后,勃艮第公爵查理开始重组了他的新式军队。当务之急是改进自己的炮兵,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在瞬息万变的会战中支援步兵作战。于是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为了对付瑞士人牢不可破的密集阵,他效仿英格兰以前对付苏格兰的做法,使用长弓。

image.png

  1476年的5月,勃艮第公爵查理的军队包围了瑞士山区西部的重要城市莫尔滕。他不但要为一年前的不幸战败,向对手瑞士联邦寻仇。更要以一场大胜来向世人证明,他苦心钻研古代军事典籍的成果。

  然而,这位富可敌国且饱读兵书的公爵,怎么都不会料到。他虽然用麾下第一流装备的军队,几乎复刻出了当年战胜凯撒的名作--阿莱西亚战役。却因为惨败而成为了彻底的反面教材。

  1776年2月底,志在称霸欧洲的勃艮第公爵查理,带着20000多精锐的雇佣大军,包围了瑞士军队把守的堡垒城市--格拉松。

  格拉松是一个扼守阿尔萨斯与伯尔尼要道的重要城堡,防卫比较森严。四周除了山地城堡本身还邻近河流屏卫。但是查理的勃艮第军队拥有出色的大口径火炮,用于攻城。由于公爵的领地包围了是当时欧洲火炮研发中心的佛兰德斯低地地区,所以他的炮兵部队堪称世界第一流水准。当瑞士联邦的1艘船只企图靠近城堡进行援助时,被猛烈的炮火直接吓跑。格拉松的中世纪城墙,也就在公爵的炮兵肆虐下,仅仅抵抗了1天。守军的残余被勃艮第人全部处死。

  几天内,就有总共有18000多人的瑞士联邦军队从各地闻讯赶来。作为一个由不同的州和自治城市联合组建的联邦国家,瑞士人的战斗热情无疑是当时欧洲地区最高涨的。虽然他们当中因语言习惯而分为法语、德语和拉丁语三大部分,却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与自由,团结在了一起。各城市和州的军队尽管以民兵为主,却在长期军事化训练和雇佣军经历中,磨练出了可怕的作战技巧。

  相比之下,查理公爵的军队,来源更为广泛。除了勃艮第人、法国人之外,还有来自低地地区、德意志、英格兰和意大利的雇佣军。他们还装备着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武器,包括板甲、长弓、钢弩、长枪和火绳枪。由于士兵大部分都依靠军饷过活,所以比很多国家的封建征召部队,强了不少。

image.png

  3月1日联邦军已经在附近扎营,而查理还没有得到瑞士人前来的情报,所以他也不知道敌人的具体位置和数量。第二天,主动出发寻敌的勃艮第军队遭遇到了2500人的瑞士先遣队。其中一些使用火枪的开路散兵击败了公爵一边负责开路的英格兰长弓手。于是公爵将部队拉到一个山坡上,居高临下的展开了全军。而又得到1000援军的瑞士人也迫不及待的发起攻击。

  查理对他精心编排训练的军队非常有信心。全军的10000多步兵分成三个部队列阵。来自法国北部皮卡第和弗兰德斯的长枪步兵组成了每个阵线的前2排,大批进攻训练的大陆长弓射手和火枪兵,依次布置在他们身后。一些大炮也被拉了上来,向着瑞士人射击。身披板甲的重装骑士与使用弓箭的骑射手,分别位于右翼和左翼两侧。

  瑞士人的3500步兵则大部分都是组成方阵的长枪手。他们的火枪兵和弩手则在方阵外侧,由使用长戟的精锐战士保护,掩护整个方阵作战。但因为不断遭到勃艮第骑士的冲锋,他们必须停下来以密集阵进行防御。结果,每当骑兵后撤,山头的炮兵就开始向他们肆无忌惮的开火。数小时后,瑞士人的方阵濒临崩溃。

  结果,希望全歼敌军的查理,搬出了古代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招数。他下令中路步兵后撤,以便习惯冲锋的瑞士人发起追击。两翼步兵则向前推进,以便像坎尼之战中的迦太基人一样,围歼敌军。

  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多达15000人的瑞士主力部队突然冲附近的山林中杀出。正在调整队形的勃艮第军队,因此溃散。在胜利前的最后一刻,败给了命运之神的恶作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穆尔滕之战的详细过程介绍,最后结果如何?

  格拉松战役之后,勃艮第公爵查理开始重组了他的新式军队。当务之急是改进自己的炮兵,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在瞬息万变的会战中支援步兵作战。于是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为了对付瑞士人牢不可破的密集阵,他效仿英格兰以前对付苏格兰的做法,使用长弓。

  大胆的查理当然不会就此善摆干休。他在这一年的余下时间里,不断招募和操练军队。还下令工程师改进传统的中世纪火炮,以便在野战环境下更快更准的进行射击。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继续从自己珍藏的古书战例中,寻找破敌的灵感。

image.png

  1476年5月,查理觉得已经到了复仇的时候了,便重新组织的20000多人的部队开始向瑞士联邦西部的主要成员之一的伯尔尼进发。查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拱卫伯尔尼的重镇穆尔滕。

  勃艮第大军在6月9日抵达了穆尔滕城下,次日就完成了对此城的包围。他的炮兵用上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野战火炮。这种勃艮第大炮是今天大部分火炮的直系祖先,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比起之前的中世纪大炮都大大缩短。此外大炮的口径也被严格限制,使得大炮本身的重量和炮弹重量都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更快跟上部队、迅速部署提供更可靠的野战火力。

  但欲速则不达的公爵,没有带上多少攻城炮。于是,前一年还能迅速破城的他们,现在只能进行围攻。

  不过,查理依然信心十足,因为他自觉是那个时代,全欧洲帝王将相中,研究古代军事策略最深入的一个。除了罗马帝国时代就留下的军事手册《兵法简述》,公爵还能读到拜占庭人编写的《战略》和《战术》。不满足于枯燥理论的他,更让人为自己定制了精准版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和凯撒的名著《高卢战记》。

  他自己经常以古代的亚历山大大帝为模仿对象,并在前一年的格拉松战役中,亲自带骑兵冲锋。结果很不巧的被瑞士步兵打下马,差点死在当场。现在,根据眼前的情况,他又将自己身临其境的置身于凯撒当年的成名之战--阿莱西亚战役。

  穆尔滕本身的位置处于穆尔滕湖的东边,城市的北面和东面又是大片森林茂密的山地,西南面又是一座森林密集的小山丘,完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形。只有在城市的南面是一块平地,进入相对容易些。公爵的军队除了开挖围城工事,还在瑞士援军可能增援的方向,大兴土木。先是朝着东北方向延伸,然后就转向朝着东南方向挖到东面的山坡一带。

  熟读《高卢战记》并已经将自己幻想成凯撒的查理,又在围城期间,继续让军队挖掘更多防御外围的土木工事。随后,大部分军队就进入了这些工事,原地待命。只有当夜幕降临,大部分士兵才会回到两条工事之间的营地休息。

image.png

  如果瑞士人真的如期而至,那么查理同样对于这种情况做出了非常详细的部署:

  由弗兰德斯的长枪兵与勃艮第的火枪手、意大利弩手组成的混合方阵将防御中央阵地。

  英格兰和低地地区的长弓手则分别布置在左右两翼,掩护的中路的数个方阵。

  炮兵阵地位于东北方向的小山上。前有土木工事保护,背后有山林与莫尔滕湖的拱卫,不害怕敌人从背面袭击。

  查理本人将和骑兵一起,部署在东南面的小山上,成为全军的最光荣的右翼主攻力量。

  而来自意大利强邦米兰的雇佣军,继续围困莫尔滕城中的守军。

  这样部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军在土木工事的保护下将交叉火力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让习惯冲锋近战的瑞士方阵士兵,在各类远射武器的洗礼下崩溃。那些中路的混合方阵,以古代马其顿方军队为样板,每1000人为一个方阵。但部队称号,却是罗马式的军团。两翼的长弓射手,则与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前辈们,处于相同的位置。

  查理挖空心思,模仿无数名将前辈们所做的努力,很快因为一次意外而土崩瓦解。他臆想中,再临人间的阿莱西亚战役,始终都没能成功上演。

  6月21日,已经在勃艮第侦察兵范围外驻扎的25000瑞士联邦军,制定了一个非常细致缜密的进攻计划,力图在莫尔滕全歼勃艮第人:

  伯尔尼人组成的部队加上施维茨地区出动的5000人作为尖兵,从正面攻打勃艮第人阵地。

  盟友洛林公爵的1800名骑兵加上瑞士人自己的少量骑兵,部署在了这些散兵的左面用来对付勃艮第人的骑兵。

  以苏黎世人为首的12000主力军团,成的梯次队形,从防御薄弱处突击。

  后卫部队约7000人,迂回到勃艮第营地的南面,尝试切断敌人撤退的路线。

  最后一支小部队,则位于勃艮第人阵地的东北方,防止敌人从这里逃跑。

  瑞士人的大量火枪手与弩手,则以散兵线的形式,部署在各军的方阵之间。

  6月22日,依旧是个雨天。大部分勃艮第士兵回到自己的营地内躲雨,他们的侦察兵也没有进行大范围排查。所以,全军都不知道瑞士人已经准备拍马杀到。

  瑞士人的一些轻步兵,突然出现在了勃艮第人防线的东面。他们在洛林和瑞士骑兵的支援下,猛攻查理精心布置的防线。此时,漫长的工事内,仅有2000名火枪兵与长弓手。工事的内侧,还有1200名各类骑兵负责支援,大部分都是轻装的骑射手。好在,大雨在瑞士人进攻开始后,突然停止。工事内的勃艮第人,以箭矢、火枪和大炮的猛烈火力,很快便结果了500瑞士先头部队。似乎一场突袭,就这么被查理的部署给遏制了。

image.png

  不过机智的瑞士人的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的火枪手迅速绕过了土木工事的正面,从弱侧发起第二波攻击。而主力长枪方阵则开始准备他们的纵队冲锋。千人级别的方阵布置成楔形冲锋阵型---野猪头,依靠这股异常强悍的冲击力,瞬间突破了由壕沟和栅栏组成的守军工事。

  这时的勃艮第公爵已经没有时间组织他的军队进行反击了。放眼望去,整条防线的周围都是漫山遍野的瑞士人。使用4米长枪的他们,已经势如破竹。如同刀子刺薄饼一般深深捅破了勃艮第人的防线。大量勃艮第士兵惊慌失措的向后撤退,公爵根本无法阻止他们。虽然有一些营地内的士兵在听到动静后也陆陆续续的返回阵地,但是丝毫没有办法去阻止瑞士人的强劲冲锋。更要命的是他们发现无论在哪个方向上,都会遭遇前来攻击的瑞士人。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被敌军彻底包围了。

  无计可施的公爵只好命令和自己部署在一起的骑兵赶去支援。但和在格拉松一样,勇敢冲锋的勃艮第骑士,再一次被瑞士人严密的方阵给挡住了。更为糟糕的是,瑞士人负责迂回南面的后卫部队这时候也完成了包围机动,杀入战场。将近7000多人的他们,穿越密林,迂回了整个战场,尽然未被发现,其纪律严明可见一斑!

  查理这才意识到这场战役已经无可挽回。当他的各个分队还在不停崩溃的同时,瑞士人留在莫尔滕城内的援军也趁机杀出,将留守的米兰雇佣军部队击败。这就意味着,勃艮第人如果要向着北面撤退,也几乎不可能了。大量溃败的勃艮第士兵被四面合围的瑞士人逐渐赶向了莫尔滕湖的边上,成批的人淹死在湖里,或者爬上树后被瑞士士兵射杀。

  一些从英格兰来的长弓手,逃回营地之后也做了最后一搏。他们依托营地继续顽强抵抗。无奈面对四面而来的众多瑞士人,这一点最后的抵抗也很快被捏碎了。

  至于公爵本人,也只能再次在左右人的护卫下,仓皇的逃离现场。20000多精锐部队中,最只有米兰人从东方翻山越湖,才避免被全歼的厄运。至此,查理的军队主力被瑞士联邦全歼,他也在这个山地小城边,完成了自己最拙劣的表演。

image.png

  今天的我们,回看这段历史,一定会有一个惊讶的察觉。作为胜利者的瑞士人,居然找不到一个留下赫赫威名的将领。或许在瑞士人中,也不乏熟读古代战记与兵书的长官或乡绅。但他们的胜利,根本不依靠查理那样的钻研与强行模仿。

  可以说,瑞士人的底子远胜于查理麾下的军队。整个联邦的大小组成部分,都按照一代代人留下的优良习惯法,维系自身的权利与武力。瑞士人当然是以雇佣军而闻名欧洲。但在国内,他们是自主参加军事训练,并以保持强大基层武力风尚为荣的普通平民。这点恰恰与当年,不停崛起的罗马共和国公民类似。

  查理知道以重金供养精锐职业军的道理。但凯撒当年的职业军,兵源基础都是从类似瑞士人这样遵从尚武习惯法的公民中招募为主。凯撒的士兵之所以强悍,还在于以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长期战斗在一起所换来的集体认同感与职业素养。

  反观查理的兵源,虽然不乏经验丰富的佣兵队长和众志成城的封建效忠者。但军队士兵彼此其实并无多少认同和荣誉感。他们更多的是,拿多少钱就出多少力的打工仔。期望在一段不错的职业生涯后,另谋去处。每次成军仅仅1年不到,便被打乱了原有编制,送上屠宰场。这样的军队,焉能同真正的强军抗衡?

  至于查理公爵自己。无论多么满腹经纶,谋略在胸,都不可能依靠一人之力来弥补两支军队的本质差距。尽管懂得革新武器,但依靠沉沦过往的方式来大搞军事改革,终究只是吃春药式的健身。

  当对手的军队,不仅有昔日高卢人的勇猛,也有当年罗马人的素质与魂魄。你自己一个人模仿凯撒一举一动,再细致入微,又有什么意义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穆尔滕之战:瑞士军队的逆袭利器是瑞士战戟?

  高耸的城堡和全身披甲的骑士是欧洲中世纪的标志性存在。在欧洲中世纪的步兵屌丝眼中,骑士高帅富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每当紧握骑枪(lance)的高富帅催动战马发起冲锋,步兵屌丝们就会遭遇一场一边倒的屠杀。但是屌丝们永远是不甘沉默的,逆袭高富帅是屌丝们永恒的主题。本文主人公—戟(hlberds)就是屌丝们近身杀死高富帅的一大利器。

image.png

  欧洲战戟虽然套用了中国戟这个旧有名词,但其实是两种武器。其实欧洲战戟翻译成斧枪更为贴切,不过根据传统,本文仍延续戟这个传统成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戟是因为破甲能力不足而逐渐消失,欧洲战戟一开始就是为了破甲而存在的。

  欧洲中世纪的战戟于13世纪刚刚出现的时候其实非常简陋,说得难听些简直就是一把破砍刀绑在了木头上,和后世逐渐华丽的后代完全无法相提并论,这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武器起源自屌丝的事实。这种最早期的戟,尖刃的部分大多非常长,通常全长为43厘米,宽度大约在6-7厘米左右。这种形制虽然很粗陋,但是也暴露出其凶悍的目标——追求最强的杀伤力。

  到了14世纪,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基本上已经算是后世战戟的雏形了。上图的那把戟全长43厘米,尖顶的刃部15厘米,两边都非常的锋利;戟头相对更加沉重(约莫960克),更坚实而且显得矩形;底部边缘有一个非常小的、稍微向下的倾斜;插入木柄的插孔也变得更大垂直,以便更容易插入。

image.png

  14世纪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款式的戟,其在刀片背面有略微的缩进,表明刀片是由两块铁片锻锤而后焊接;或单块铁片切削刃后折叠锻打,然后焊接在一起。

  最后在15世纪后期,瑞士人实现了对战戟的大改良。这种瑞士戟长约2.26米,正面是斩击用的刃,战戟尖部是和长矛一样的矛尖,尖部呈现三菱形状用于刺杀,反面则是倾斜的斜面加上微弯的钩,起到防御或者起到钩镰的作用。

  既然战戟已经发展成熟了,那么试图逆袭的屌丝自然去挑战高富帅了,而且瑞士屌丝们选的高富帅还是当时欧洲第一流的高富帅——勃艮第公爵!

  勃垦地公爵作为高富帅在当时是公认的事实。他拥有着当时欧洲第一的炮兵部队,光是加农炮(cannon)就有足足三百门之多。

  勃艮第公爵还有着在百年战争中一战成名的长弓手部队。长弓手的强大在于其高得吓人的拉力磅数,最低一般也在120磅以上(约108斤),通常的战弓往往超过了150磅(136斤),达到160磅(145斤)左右。而且勃艮第的长弓手基本都是骑马弓手,意味着他们机动性也是极强。

  除此之外,勃艮第公爵还有大批来自意大利的雇佣兵,从骑士到弩手一应俱全。

  勃艮第公爵最为倚重的王牌则是是高富帅中的高富帅的敕令骑士(gendarmes d’ordonannce)。这是一种法国于百年战争中创立的骑士部队,其一改旧式骑士毫无纪律、只会无脑冲锋的特点,以严明的纪律和优异的战力冠绝欧陆。同时,敕令骑士们还普遍装备了板甲。这种甲胄成型与14世纪,特点是一改过去锁甲或者鱼鳞甲需要甲片(或者甲环)连缀的模式,是一整钢板冷锻而成。不再有过去甲片链接部位,也就意味着是防御没有了弱点。同时,鸡胸的设计让穿甲者的胸部避免了直接和甲接触,也让其能够减少钝器击打后的伤害。举个例子,可以试试把木板放置在猪肉上,然后一拳打过去,猪肉上绝对会显示出木板的形状印记。同理,旧式甲片也会吸收打击的动能,然后传递到胸骨或者其他部位上,而板甲则将动能转化为对自身的形变,只要形变不大,就不会对穿甲者造成伤害。

image.png

  敕令骑士的武器——骑枪(lance)相比前辈也得到了极大地改进,其长度增加到了5米左右。为了平衡,骑枪的尾部加上了配重,同时骑枪中心做成了空心。当然骑士的全身甲和空心骑枪价格都是不菲的。高富帅如勃垦地公爵早年也只有约六百人的敕令骑士编制,到了1476年才扩编到约有一千七百名敕令骑士。

  我们转过头再来看看瑞士屌丝这边的配置。瑞士人是标准的山民部队,以步兵为主。瑞士步兵虽然屌丝无比,但是拥有的勇气是放眼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他们有着当众吊死第一个逃兵的传统,很多时候也能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其实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屌丝想要逆袭高富帅,意志和精神上首先就不能输。

  瑞士屌丝步兵为了对付勃垦地高富帅骑士,除了战戟还专门开发了超长枪(pike)方阵。其实原理看似很简单,就是几排长矛(大约5米多)进行冲锋。但是不要因为战术简单就轻视瑞士步兵的长矛冲锋。瑞士作为山地,地势其实不利于这种超长枪的发挥的,但是瑞士步兵可以做到在手持如此长度长矛,在高速冲锋的时候依旧队形不乱,可以见得其战术素养。瑞士步兵除了前排的的少量士兵装备有半身甲或者四分之三甲外,剩下人很少有披甲的。

  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476年3月2日的格拉松(Grandson)之战,勃艮第步兵被从树林中突然出现的大队瑞士步兵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勃艮第炮兵也对快速移动的瑞士方阵缺乏威胁;连大胆查理倚重的敕令骑士也在迅速转入防御的瑞士步兵面前素手无策。不过由于瑞士人没有骑兵,无法开展追击,所以双方损失都很小,勃艮地阵亡300余人,瑞士仅阵亡200人。但是勃艮第的武器和物资损失不小,光大炮就被瑞士人缴获了多达400门。

image.png

  不甘心失败的勃垦地公爵大胆查理又在同一年的6月22日发动了穆尔腾(Morat)战役。这时候逆袭高富帅初次顺利的屌丝也有了点身家吗,瑞士人在1476年的穆尔滕之战时的兵种比例大约是2骑兵:5火器手:5长枪手:5长戟手。

  战争一开始,高富帅不愧为高富帅,勃艮第的炮兵第一时间火力全开,第一轮齐射就打死了瑞士方的一百三十人,同时还有二百人受到重伤,甚至出现了骑兵被炮弹打的四分五裂,上半身不翼而飞,下半身还留在马鞍上的情况。同时,勃艮第弩手也一起配合输出,导致瑞士步兵的伯尔尼军团在第一时间内就被强大的远程火力杀伤了六分之一。

  但是屌丝们依旧强力突进,并大吼“孙子!”(Grand son)这些一心想要逆袭高富帅的屌丝们,凭借惊人的毅力和素质穿过了积雪覆盖的森林,迂回到了勃艮第军左翼的峡谷上方,以减低炮弹和箭矢的伤害。勃垦地炮兵在换弹的间隙露出了很短一段时间的破绽,于是瑞士人发动了狂野的突袭,来自英格兰的长弓手在弯弓之前就瑞士人被打死了指挥官。高富帅的敕令骑士们更是被挥舞着战戟和长矛屌丝们一个个的屠宰掉了。战戟将骑士拉下了马背,然后用钝的一面向全身板甲的高富帅诠释什么叫做“开罐器”。此战作为勃垦地骄傲和支柱的敕令骑士们一共战死了一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勃垦地公爵大胆查理,“每个斜坡上都淌满了鲜血,每个地方都堆满了尸体”。

image.png

  瑞士人此后被公认为欧洲最强的步兵,“没有钱就没有人(Point d'argent, point de Suisse)”成为了瑞士人的座右铭。教皇在1506年组织了一支150人的瑞士护卫队。除了罗马之劫时期之外,这队伍都被维持下去,后来达到了600人,他们的服装有统一标识,从1548起改换成了德国自由佣兵式样的服装。法国国王们也在16世纪拥有瑞士护卫队。在法王亨利四世时期,有一支500人的瑞士禁卫团队,其中包括有“Cent Suisses”(瑞士核心队)——100人的长戟手。

  瑞士人彻底完成了逆袭的过程,同时作为仪仗的戟也被做的非常花哨,完全变成了高富帅。戟一直被使用到了18世纪,并且也没有脱离实战。仿佛在向人们表明,虽然已经我不再是屌丝,但是那股坚韧凶狠的劲头依旧不能褪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然而,这位富可敌国且饱读兵书的公爵,怎么都不会料到。他虽然用麾下第一流装备的军队,几乎复刻出了当年战胜凯撒的名作--阿莱西亚战役。却因为惨败而成为了彻底的反面教材。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