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三彩

"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

唐三彩

唐三彩——唐代陶器

河南发现我国陆羽煮茶唐三彩 印证陆羽非“高富帅”

  我国著名“茶圣”陆羽因其相貌之谜向来备受专家学者关注。近日,我国首个再现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代三彩器,在河南巩义市的一座中晚唐之际的墓葬中被发现,这为研究陆羽形貌和唐代茶事提供了直接依据。

  作为对世界茶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陆羽,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据史书记载,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时,被寺庙高僧在湖边捡到,后取名为“陆羽”。此后,由于陆羽拒绝做僧人而逃离寺院,跟随一个戏班子学戏,扮演小丑而名声大噪。至于为何陆羽在襁褓之中被养育到3岁之大而遗弃,这是陆羽身世的千古之谜。

  对于陆羽的相貌也只能从其自传中猜测。“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弃儿、貌陋、口吃,陆羽在自传中这样描述自己。

  据新华社报道,河南巩义发现的这件唐三彩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与茶圣陆羽形貌相关的实物资料,被专家认定为国内首个再现中国“茶圣”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代三彩器。

201632492932399.jpg

  该三彩器为施黄褐釉和绿釉,粉红色胎,右侧为一坐俑,左侧一风炉上置有茶鍑。坐俑为陆羽,高约11厘米。他头裹绿釉襥头,身着一件窄袖圆领长衫,端坐于一亚腰形圆座上,身体微微前倾,神情专注于身前的茶鍑,左手抚于左腿上,右手执瓢,好像随时准备分茶。

  通过三彩刻画的特征,可以看到,暴眼、狮鼻、厚唇前突为当时陆羽形象,而并非“高富帅”。“这与史料中记载的陆羽貌陋比较吻合。”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富良说。

  更重要的是,墓志显示,葬主人在陆羽离世28年后下葬,专家称,“当时人们对陆羽的形象的刻画可能比较接近‘真容’”。

  由于陆羽对茶叶产地、功效、采摘、栽培、饮用等方面有过潜心研究,并著出《茶经》,开我国茶文化之先河。因此,陆羽在我国民间声望甚高,以至于被当时世人尊为“茶圣”,去世后又被尊为“茶神”。“当时的卖茶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瓷像置于灶上供奉,就像现在的生意人供奉关公一样。”

  唐代李肇《国史补》卷中记载,“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当时卖茶人都供有陆羽像,如果生意好,就拿茶水浇陆羽像;如果生意不好,就拿白开水浇。此外,陆羽像还被当做一种促销手段,“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相当于今天的“买十送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唐三彩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多用于殉葬。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image.png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即黄色和绿色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从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这和唐代当时的审美观点起了很大的变化有关。在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主义,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各种文化,包容了外来的好多文化,这个时候从绘画、陶瓷、金银器的制作,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特点。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唐三彩的起源及其发展史简介

  1、唐三彩的渊源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称,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制作成功的。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厚葬之风,上自王室成员,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厚葬之风使唐三彩的烧造数量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对外贸易的发达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广阔的海外市场。由于政治经济的发达,各国商贾有的远涉重洋、有的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洛阳等地,把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商品运回到自已国家。根据外国考古发掘资料,在不少国家的许多地方已发现了唐三彩的踪迹。如埃及开罗南郊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达北面的萨马拉和伊朗的内沙布尔等。另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大量唐三彩陶器发现,尤其是日本奈良等发现了唐三彩壶、瓶、罐、枕等不同造型的器物和陶片。一些国家在输入了唐三彩陶器后,仿烧了类似的风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这些国家制作的三彩陶器,在风格上与唐三彩陶器各有不同,还是可以看到唐三彩的基本风格。

  2、唐三彩的发展历史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制作,其间经历了初创走向成熟时期、高峰时期和衰退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与通常划分的唐代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第一个阶段为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即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以前,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长烧制过程中的初创时期。第二阶段为武则天上台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即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第三个阶段为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唐三彩的制作也随之进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烧制已成了强弓之末

image.png

  3、唐三彩的用途

  (1)、随葬冥器

  从目前全国各地唐三彩出土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唐三彩出土于唐代墓葬,主要是为了模拟墓葬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而供死者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唐政府明确规定三品以上官员陪葬冥器九十件,五品官员以上六十件,九品官员以上四十件。

  (2)、宗教用品

  唐三彩除了作为冥器外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宗教方面。有关唐三彩宗教用品最著名的例子是陕西临潼庆山寺设立传经室出土的作品。这个遗址中的遗物排列十分有序:上方舍利塔碑立于通道正中,一对三彩狮子置于主室石门两侧,石雕舍利宝帐置于须弥座上,宝帐前一字排列三件唐三彩盘,中盘上放置一只三彩南瓜,其余两盘各摆放数件玻璃供果。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三彩器物在唐代有作为宗教用品的用途。

  (3)、建筑材料

  唐三彩的另一个重要的实际用途是制造建筑材料。中国以前把玻璃器称为琉璃,而从四世纪起把用低温铅釉陶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称为“琉璃”。由此可见低温铅制铀已经超出了冥器的范围,开始应用于皇室的大型建筑上了,这为低温铅釉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到了唐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琉璃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在单彩琉璃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多彩琉璃。从发掘的情况来看,唐代琉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彩和多彩的配合作用,但是单彩琉璃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多彩琉璃。

  4、唐三彩的出土

  我国出土唐三彩的地域十分广泛,可以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唐三彩的发现。如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都有唐三彩的出土。出土数量最多的,首先是陕西的西安和河南的洛阳,其中洛阳市出土唐三彩的地点就有二十处以上,唐三彩总计数量至少五百件之多。洛阳、西安出土唐三彩之所以最多,其原因首先与这两个城市在唐代所处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唐三彩主要是指哪三彩?有哪些颜色?

  唐三彩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为基本釉色,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唐三彩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溶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image.png

  制作唐三彩,是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 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即可。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时,开元年间极为盛行,器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到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

  唐三彩在唐代时期作为随葬品使用,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还在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发现唐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