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保改革

"

  日本江户幕府的幕政和藩政改革。实行于天保年间 (1830~1843),故名。与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并称江户时代三大改革。享保、宽政年间的幕政改革,均未能从根本上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至天保年间,社会矛盾更趋尖锐。1832~1837年,天灾频仍,导致农业歉收和全国性大饥馑,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为维护封建统治,幕府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主持下再次实行改革。

天保改革

天保改革——江户幕府的幕政和藩政改革

天保改革内容有哪些?有着怎样的结果

  天保改革简介

  天保改革也是日本最大的三项改革之一,因为这次改革事件是发生在天保年间的因此而得名天保改革。前两次的改革事件并没有解决社会上的矛盾,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恶化起来,到了天保年间的时候矛盾冲突变得更加尖锐化,如果想要缓解这种情况那么改革势在必行。关于这次改革的细节在天保改革简介中也有所介绍,那么天保改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次改革的呢?

  天保改革简介中介绍到在当时那段时间之中天灾依旧不断的发生,整个国家农业依旧没有保障,而大面积农作物的歉收和各地区的饥荒也没有减弱。因为前两次大改革并没有缓解任何的社会矛盾,几种矛盾夹在在一起导致农民起义也是常常爆发,社会上混乱不堪。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事件,也为了能够维护好封疆专制统治的继续,幕府在水野忠邦的主张下开始实行天保改革。

image.png

  另外在天保改革简介中也介绍到在幕府做出举措的同时各个藩地也都进行了一些改革,一些地区为了让财政情况有所好转,一力主张发展更为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并且合理的发展商品方面的经济,并且还在军事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一来不论是国家还是藩地的改革基本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也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急促,对今后开展的其他运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各个阶层的人民也逐渐从之前的饥荒中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天保改革内容

  天保改革指的是日本在天保年间实行的改革措施,由于之前两次改革并没有缓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到了天保年间矛盾都变得更加尖锐突出,而各地的灾害和饥荒虽然缓解了许多但是依旧还是存在的,为了维护好封建统治的地位,于是幕府的水野忠邦开始实行第三次的改革措施,而天保改革内容大多数都是针对主要的矛盾而实行的,所以也收到了一些效果,那么天保改革内容都包括什么呢?

  这次改革是从1841年开始进行的,天保改革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想国家安宁,那么也要保证藩地的安稳,于是就要稳固好藩地的经济问题,并且开始限制各地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数量,而此时还在城市之中的农村人口也必须返回家乡,就算是外出务工也要有严格的限制,同时农民也只能从事农业种植等行业。其次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开始干涉物价上调的事情,并且规定商品的价格必须按照公定的来买卖,各地不允许再出现奢侈的行为,城市人口的生活也要得到限制和规定,并且废除了之前对商品流通方面的垄断,自由交易开始出现在市场之上。

  除此之外天保改革的内容还包括实行了上知令,也就是说江湖和大坂附近的各个基层的领地都成为幕府的直辖地。另外在其他方面还撤销了驱逐外国船只的政策,但是为了防止类似鸦片战争等问题的出现还规定了只可以提供他们燃料和食品。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沿海等地区的防守问题,通过实行国富兵强的策略来保证国家的安全。

  天保改革的结果

  天保改革是在日本江户时期实行的改革事件,在前两次的改革之后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依旧呈现出混乱的局面,而天保年间之前的灾荒导致饥民四处流亡的现象虽然有所缓解,可是却依然并没有完全消除隐患。除此之外农民的暴动依旧会时不时的发生,所以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但是虽然进行了改革,可是天保改革的结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那么天保改革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image.png

  图 天保改革形式图

  天保改革从多个方面实行了许多的举措。可是这些改革内容却都是一些针对商品经济所实施的内容,实质上只是为了遏制住商品经济急剧发展的情况,并且希望与此同时可以保护和巩固封建领主身上的所有制,甚至是加强封建统治制度。但是天保改革的结果对于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却并没有任何的改善,不仅没有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反而导致了社会经济出现了一度的混乱现象,以至于社会上各个阶层都有了不满和反对的声音。在这样的情况下水野忠邦只能下台,同时他的离开也代表着这次天保改革的结果依旧是失败了。

  除此之外藩地上的改革还是有些地方比较成功的,例如在长洲藩改革的时候,通过缓解专卖方面的制度来减轻税务,并且在商业和海运等方面加强了监管的力度,与此同时在军事方面还铸造出了大炮,用以加强军事方面的防备,从这方面来说藩地的天保改革的结果还是有利的,不仅为以后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军事基础,更重要的是对日后的维新运动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天保改革:日本江户幕府的幕政和藩政改革

  改革始于1841年。要点是:①巩固幕藩领主制经济基础,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强迫外流的农民返乡,严格限定农民外出做工期限,严禁农民从事副业生产。② 抑制物价上涨,实行公定价格,禁止奢侈,矫正风俗,严格限制城乡人民生活,并且解散“株仲间”(同业公会),以废除其对商品的垄断权,实行自由交易,增加江户商品进货量。③为增强幕府经济实力,稳定财政收入,1843 年9月发布《上知令》(封地调换令),宣布将江户城周围10(日)里、大阪城周围 4(日)里范围内的大名、旗本领地收作幕府直辖领地。④为避免重蹈中国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覆辙,缓和同西欧列强的紧张关系,幕府撤销1825年的《异国船驱逐令》,发布《燃料淡水供给令》,只要外国船只有求,就可以供应燃料、淡水和食品。⑤实行富国强兵策,加强对江户湾等战略要地的警备,以巩固海防。幕府的对内改革措施实质在于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加强封建领主所有制,因此未能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反而导致经济混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843年9月水野忠邦下台,改革失败。在幕府改革前后,各藩也进行了改革,其中萨摩藩(鹿儿岛县)、长州藩(山口县)、肥前藩(佐贺县)等西南强藩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萨摩藩改革前负债累累,出身下级武士的家老调所广乡1827年上台后,以赖帐的办法实际上取消了对三都(江户、大阪、京都)大商人的债务关系。为增加财政收入,致力于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以提高产量,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红糖藩营专卖制度。军事上采用洋式炮术,制造枪炮、火药。其改革为以后藩主岛津齐彬实行殖产兴业、充实洋式军备的政策开拓了道路。在长州藩,主持藩政改革的村田清风致力于新士风和武士教育,同时压缩财政开支,以37年为期偿还藩和武士借债,以整理借债。缓和专卖政策,减轻租税,并加强以下关为据点的藩营商业和海运活动,奖励洋学,采用洋式兵术。在肥前藩,藩主锅岛直正在农村实行均田制,推行陶器和煤炭的专卖政策,并铸造大炮,建筑炮台,以增强军备。在中下级武士参与并领导下,以整顿财政和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藩政改革基本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左右幕末政局的经济和军事基础,给予日后的树立维新政权运动以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天保改革最后成功了吗?影响有哪些

  天保改革

  天保年间(1830一1843年)幕府及各藩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1841(天保12年)老中首座水野忠邦以回到享保、宽政改革时期为目标,断然实行幕政改革。近世后期,领主财政窘迫、家臣团贫困,农村荒废显著加剧,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动摇。天保年间连年歉收,物价暴涨,各地发生一揆和打毁运动,统治阶层内部也发出批判之声,如大盐平八郎暴动等。1840年的鸦片战争,清朝向英国屈服,给日本的当政者以巨大冲击。因此,为了维持和加强幕藩体制,迫切需要转变政策。

  郡内骚动

  1836年(天保7年)8月,幕府领地甲州郡内地方爆发一揆,迅速向国中地方(甲府盆地)发展,给幕府以强烈冲击。郡内是旱田山村地带,农民靠生产甲斐绢,或从事运输的收入购买年贡米和口粮。当时恰逢大饥馑,绢价下跌,米价暴涨,运费收入减少,病饿而死者为数甚多。以贫农和短工等下层农民为主体,约三千人的一揆势力从郡内地方出发,越过笹子岭进入国中平原地区,斗争迅速激化,挨户捣毁囤积大米杂粮的商人和地主的家。据说参加者达三——五万人,除甲府外,袭击近一百个村,三百家富户,国中地方一时陷入无警察状态。甲府值勤官吏和代官的兵力无法镇压,前来增援的诹访、沼津藩藩兵用洋枪乱射,才勉强镇压下去。被捕者一千一百余人,其中五百六十二人被处磔刑,处罚空前残酷。

image.png

  三河加茂一揆

  1836年(天保7年)郡内骚动的第二个月,9月,三河加茂郡九牛平村爆发一揆,两三天内扩展到整个加茂郡和额田郡,成为席卷吉田、奥殿、尾州三藩和十五个旗本领地、幕府领地的广泛区域斗争。暴动势力北进下山街道后又进入足助町,一部分直抵举母城下,沿途要求当铺、酒店、粮店等当地商人降低物价、废除借贷契约,对拒绝者加以捣毁。对领主则要求降低年贡定额和物价,停止赖母子讲,迫使领主答应。参加者人多范围广,发展迅速,对幕阁影响很大。冈崎、举母、尾州等藩出兵数百人,动用洋枪才将其镇压下去。《鸭骚立》记录了这次暴动,著者是幡豆郡寺津村的神官渡边政香。政香是西三河的一个文人,学过儒学和平田国学,对这次暴动极为关心,但他把地主和佃农比作父子关系,把暴动势力视为暴徒,这是受了平田国学的影响。

  天保饥馑

  1833年至1839年(天保4—IO年)连年歉收而形成的全国性的严重饥馑。1829年(文政12年)大丰收,但后两年多冷雨、干旱、虫灾,接连歉收。1838年(巳年)天时不顺,加之冻灾和暴雨,奥羽发生大洪水,关东屡遭暴风雨袭击,当年收成西国仅收三分之一,从中部到东北、北陆或收三份之一,或颗粒无收,出现大荒年,也称“巳年饥馑”。1834年至1835年同样歉收。到1836年全国平均收成只有四成。形成慢性大饥荒,仅东北地方死者即达数十万人。1837年至1839年连年发生虫灾和瘟疫,1840年是平年,勉强维持小康,但歉年一直持续到1843年。因此,米价以及各种物价暴涨,农村荒废,农民和下层町人妻离子散,穷困至极,各藩领地立即爆发一揆和捣毁运动。幕府采取救济措施如供给大米、设置救灾窝棚、限制造酒、降低零售价格、出卖存米、禁止贩运和囤积等。各藩也为应付这一危机,努力确保粮食,因此运住江户、大坂的大米激减。幕府的救济措施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结果,从大盐平八郎暴动开始,各地接连发生一揆和捣毁运动。幕落体制的社会矛盾暴露,进一步走向崩溃的道路。

image.png

  大盐平八郎暴动

  1837年(天保8年)原大坂町奉行的与力大盐平八郎等发动的起义是当时正在激化的各种矛盾的大爆发,它使幕阁的耳目为之震惊,进一步加重其危机感。天保大饥馑时,大盐再三要求救济,但未被当局接受,又向三井、鸿池等豪商提出借救济费六万两,也遭拒绝。于是大盐决心诛伐那些束手无策又无慈悲之心的污吏和贪商。他卖掉藏书五万册得一千余两,三天内施舍给一万户贫民,每户一朱。同时,急速传习炮术,筹集大炮、弹药,准备在2月29日举兵。他散发题为“致天赐各村小前书”的檄文,与其门下的与力、同心、富农等共同策划,因一名同心叛变,被迫比预定日期提前八小时行动。他们向贫农、市内贫民、部落民发出号召,举“救民”大旗,鸣炮前进,烧光大坂市街的五分之一,包括豪商连轩的码头等在内。参加举兵者约三百人,一天内即被镇压。但官吏们狼狈不堪,丑态百出,甚至指挥作战的两名大坂町奉行都跌落马下。大盐潜伏四十天后被发现,自杀而死。起义的规模虽小,但对贫民和贫农的影响很大。檄文被当成临摹的字贴进行传抄,暴动被编成戏剧、评书和讽刺时事的民歌而传遍全国。各地相继发生自称“大盐余党”、“大盐门徒”的暴动,如越后柏崎的生田万之乱、摄津能势的山田屋大助之乱和备后尾道、三原一揆等。

  萨摩藩

  也称鹿儿岛藩、岛津藩。外样大名,领有萨摩、大隅两国和日向诸县郡的一部分,共七十七万石,为幕府末期西南大藩之一。藩主岛津氏,十二世纪末忠久执政时任三国的守护,以后成为守护大名、战国大名,到义久执政时,控制了大半个九州。1587年(天正15年)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岛津氏领地也削减为三国六十万五千石。关原之战时属丰臣一方,但旧有领地得德川氏承认,1602年(庆长7年)在鹿儿岛建居城。1609年出兵琉球,1637年(宽永14年)加封琉球地十二万石,但控制冲绳诸岛是为了进行朝贡贸易。到元禄时代(1688—1703年)加封至七十七万余石,直至废藩置县。

  藩制采取外城制、门割制等独特的兵农分离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末期的统治体制。这种藩制的重压加上火山地带、台风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生产力停滞,瓦解封建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整个江户时代,除逃散等消极的斗争外,几乎没有发生百姓一揆。然而参觐交代和帮助幕府大兴土木等造成藩财政的沉重负担,尤其在岛津重豪执政时,财政陷入极度窘迫的境地。1827年(文政10年)在家老调所广乡主持下,实行藩政改革(天保改革),中心内容是整理藩债,增产砂糖等土特产,加强专卖,同琉球进行秘密贸易。财政随即开始好转。1851年(嘉永4年)齐彬任藩主后,推行藩营事业,如建立洋式军备、建设藩营工场等。通过这些改革和党派斗争,改革派成长起来。幕府末期压制激进的尊王攘夷运动,拥立久光,作为主张公武合体的大藩而展开活动。但在萨英战争和参与会议分裂后,转变为讨幕派,与长州藩结成萨长同盟,推进武力讨幕,掌握主导权,直到明治维新。  维新后作为新政府的核心势力形成萨摩藩阀。西乡隆盛等一部分人因西南战争而被除掉,但政治家、官僚、军人辈出,与长州藩阀同为藩阀官僚政府的核心。

image.png

  长州藩

  也称萩藩、毛利藩、山口藩。外样大名,以长门阿武郡萩为居城,领地三十七万石,为幕府末期西南大藩之一,藩主毛利氏。十六世纪中叶藩祖元就以安芸吉田城为据点,领有中国地方十国。其孙辉元与织田信长对抗,信长死后与丰臣秀吉妥协,参加执政。关原之战时加人丰臣一方,被德川氏减封,领有周防、长州二国三十六万九千百,定居城于萩。由于这次大减封,长州藩重新丈量土地,甚至把年贡外的杂税小物成、楮木、盐田等都算入村高,以增加石高,同时实行国产品专卖制,以补财政之不足。但自1682年(天和2年)以来,屡次发布《节俭令》,削减藩士的知行,增征年贡,但并未解决财政的亏空。第七代藩主重就实行所谓宝历检地,坚决推行藩政改革。结果增加三万石,以此为基金设置抚育方,为以后开发新田和在地方商人协助下实行国产品专卖制奠定了基础。然而藩债不断增加,造成农民穷困,因此近世中期以后各地发生百姓一揆,1831年(天保2年)以濑户内海沿岸为中心,终于爆发反对专卖的大暴动。以此为契机,以村田清风为核心的改革派上台,计划紧缩财政开支,重建乡村的统治。接着,周布政之助等从当时围绕开港问题的中央政局和海防需要出发,采取富国强兵和重商主义的政策,长州藩很快成为尊王攘夷派的据点。经过1863年(文久3年)8月18日政变及幕府两次对长州的征讨之后,与萨摩藩同为讨幕运动的推动力量。1865年(庆应元年)藩厅迁到周防山口,直到废藩置县。维新后,长州出身者也是政府权力的中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明治政府的决策人物辈出。以后该藩出身的官僚、军人形成长州阀,在政界和官界中起支配作用。

image.png

  佐久间象山

  (1811—1864年)幕府末期的兵学家、洋学家,因提倡开国论被暗杀。为信浓松代藩士,号象山。曾赴江户从幕府儒官佐藤一斋学朱子学,随江川太郎左卫门学炮术。他热心于兰学,提倡和魂洋才,在江户神田办象山书院,培育了胜海舟、坂本龙马、吉田松阴等门人。因吉田松阴偷渡事件受牵连。后赴京都,主张开国论和公武合体论,被尊攘派志士刺杀。

  水户学

  在水户藩编纂《大日本史》过程中形成的学派。以朱子学为中心,综合国学和神道。前期水户学以德川光圀为中心,追求以往历史的大义名分,主张尊崇皇室和建立封建秩序,成为水户藩重要的精神支柱。主要学者有集合在史局的安积澹泊、栗山潜锋、三宅观澜等朱子学家。后期水户学的特点,是在德川齐昭保护下热心提倡尊王攘夷论。代表人物有藤田幽谷、藤田东湖、会泽正志斋、内藤耻叟、栗田宽等,一时成为尊王攘夷运动意识形态的支柱,但基本上没有发展到讨幕论,行动也是观念论的,幕末开港后,因藩内党争失去人材,丧失以前的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天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日本江户幕府的幕政和藩政改革 。实行于天保年间(1830~1843),故名。1832~1837年,天灾频仍 ,导致农业歉收和全国性大饥馑,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为维护封建统治,幕府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主持下实行改革。

image.png

  改革始于1841年。要点是 :①巩固幕藩领主制经济基础,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强迫外流的农民返乡,严格限定农民外出做工期限,严禁农民从事副业生产。②抑制物价上涨,实行公定价格,禁止奢侈,矫正风俗,严格限制城乡人民生活,并且解散株仲间(同业公会),以废除其对商品的垄断权,实行自由交易,增加江户商品进货量。③实行富国强兵策,加强对江户湾等战略要地的警备,以巩固海防。幕府的对内改革措施实质在于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加强封建领主所有制,因此未能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反而导致经济混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843年9月水野忠邦下台,改革失败。

  在幕府改革前后,各藩也进行了改革,其中萨摩藩(鹿儿岛县)、长州藩(山口县)、肥前藩(佐贺县)等西南强藩,以整顿财政和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藩政改革基本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左右幕末政局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对日后维新政权运动以重大影响。

image.png

  日本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即将崩溃的封建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幕府改革的同时,诸藩也实行了藩政改革。1841年,天宝改革开始了。此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解散“株仲间”,欲通过废除城市工商业行会垄断组织,压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恢复自然经济秩序;强迫外出做工、流入城市的农民重返农村;严禁奢侈,整顿风俗,进而统治庶民生活;发布征收土地的《上知令》,扩大并集中幕府将军的治下领地。这次改革遭到了人民的一致反对,且导致了藩主的不满,因而走向了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幕府的对内改革措施实质在于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加强封建领主所有制,因此未能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反而导致经济混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843年9月水野忠邦下台,改革失败。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