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尔扈特部东归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

土尔扈特部东归

土尔扈特部东归--反抗沙俄苛政

世界上最伟大迁徙:土尔扈特部东归

  “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美。”对这句话进行身体力行的阐述的最好例子要数发生在乾隆年间的“渥巴锡东归”了,德尼赛曾将这次事件称作“自有人类存在,最令人震动的事情”。而要想了解此次事件的始末,就必须从渥巴锡简介开始讲起。

土尔扈特部东归

网络配图

  渥巴锡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为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可汗。土尔扈特部本来是居住在当时的沙俄境内的,这一民族也受到了沙俄政府的承认。但是,在渥巴锡的曾祖父去世后,沙俄政府妄图取得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将这一部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渥巴锡即位后,因不忍自己的部落子弟被沙俄政府压榨,承受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兵役劳役而计划返回中国。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渥巴锡筹划的第一次东归因为有人走漏风声而导致直接流产。

...查看更多

为什么沙俄不肯放土尔扈特人东归,17万人东归只活下来4万人!
  246年前,土尔扈特人开始东征,返回中国。奇怪的是,沙俄大军死死追击了8个月,一直追到中俄边境。为什么俄国人一定要歼灭土尔扈特人?原因有很多。其一就是因为他们杀了1000俄国平民。听趣历史小编说一说吧。
blob.png

  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解释,但发生过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

  土尔扈特部,是西北厄鲁特蒙古的一个大部落。

  厄鲁特蒙古则是明代著名的瓦剌后代。

  土尔扈特部,原本在中国的新疆塔城到苏联的乌尔扎地区游牧。17世纪因为准噶尔蒙古日益强大,土尔扈特部为了避免被吞并被迫西迁,到了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

  在17世纪初期,沙俄刚刚进入贝加尔湖地区,还无力控制辽阔的西伯利亚。

  随后的40年,沙俄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力量不断增强,也不断对土尔扈特部进行控制,包括强行宣誓、强行纳税、强行提供壮丁和宗教迫害。

  俄国人对于鞑靼人从来都不手软,横征暴敛尚且其次,动辄武力给予镇压。

  土尔扈特部是强悍的蒙古人,并不屈服于沙特的压制,历史上多次反叛。

blob.png

  只是土尔扈特实力弱小,不能和强大的俄国对抗。

  到了1770年前,土尔扈特部的反叛全部被镇压,死伤惨重。

  沙俄自认为彻底控制了土尔扈特部,开始进行种族灭绝政策。

  此时是俄国和土耳其的战争期间,俄国强行命令土尔扈特人必须参军作战。

  战斗中,土尔扈特人被派到最危险的地区,实际充当炮灰的角色。

blob.png

  根据俄国的历史记载,长达20年的战争中,土尔扈特人死伤超过10万人。就连巴锡颇自己,也曾经被迫带领2万部落的男人参战,活着回来的寥寥无几。

  随后,又传出可怕的消息:沙俄准备将超过16岁的土尔扈特男人,全部派上战场。

  如果沙俄真的这么做,等于是将土尔扈特男人斩尽杀绝

  同时,沙俄鼓励大量哥萨克人进入土尔扈特的游牧去,侵蚀他们的土地,让他们的力量越来越虚弱。

  到了1770年,土尔扈特人口大规模减少,只有全胜时期的一半左右。

blob.png

  更重要的是,此时沙俄还在夺权。

  女沙皇叶卡捷琳娜认为,土尔扈特人的领袖渥巴锡颇有能力,不好对付。于是,叶卡捷琳娜准备让杜尔伯特贵族敦杜克夫代替渥巴锡,将土尔扈特人的游牧区彻底变为沙俄的一个行政区。

  这样就打破了土尔扈特人的传统,也会让他们彻底沦为被沙俄的奴役三等公民。

  以蒙古人的性格,到了这个地步只能拼死一搏了。

  渥巴锡争取部落民众的统一意见,终于在1771年1月5日宣布东归。

  当时部落的民众都表示:我们的子孙永远不会当奴隶。

blob.png

  在东归前,已经忍耐30多年土尔扈特人,对境内的俄国人进行了报复。

  土尔扈特的游牧区还有约1000人的俄国官吏、少量驻军、工匠、商人。在这场报复性的杀戮中,这1000人基本没有幸存。

  也许今天看来这是屠杀,但在当年蒙古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

  沙俄让他们的男人在战场死了几万人,必须以血还血。

blob.png

  随后,约17万土尔扈特人开始东反,准备回到中国的新疆地区。

  得知消息的叶卡捷琳娜大怒,下令无论如何必须追击歼灭土尔扈特人。

  于是,沙俄派出大量军队进行追击,同时调动哥萨克骑兵进行反复拦截。

blob.png

  为什么沙俄这么做?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沙俄认为必须将叛逃的土尔扈特人杀光,杀一儆百。

  沙俄是多民族国家,西伯利亚地区的鞑靼人很多。

  如果放任土尔扈特人回到中国,其他民族也会仿效。

  第二,叶卡捷琳娜认为丢了面子。

  叶卡捷琳娜曾经说:让整个部落从我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

  第三,为被杀的1000俄国人报复。

  土尔扈特人杀死了1000俄国人,按照俄国人的性格一定要报复。除了正面哥萨克的拦截以外,沙俄军队不惜一切的追击,一直追到中国边境。

blob.png

  经过8个月的艰难征途,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最终只有4万多土尔扈特人到达了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十七万人死掉十万也要东归,沙俄对土尔扈特人做了什么事?

  247年前的今天,1771年1月5日,渥巴锡率部众17万人踏上回归祖国之路,沿途战胜了追袭阻拦的沙俄军队,于6月胜利回到祖国,并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在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中坚有《土尔扈特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它是祖国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之一。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西方学者将其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民族迁徙”,而这一切都拜沙俄所赐。

  土尔扈特部是卫特拉蒙古的四大部族之一。卫特拉是清朝对西北蒙古的称呼,很多人对这三个字并不熟悉,可一说土木堡之变也先,反叛康熙的噶尔丹,大家都不陌生,这二位爷都来自卫特拉部。

  元朝灭亡后,卫特拉(明朝称瓦剌)迅速崛起,成为明朝的最大威胁。可也先死后,他们内耗加剧,最终走向了彻底分裂。

blob.png

  十七世纪初,准格尔部在噶尔丹的父亲和爷爷的领导下逐渐强盛,有了吞并其他三部的野心。土尔扈特敌不过,但又想保持独立,唯一的出路只有外迁。

  他们先在额尔齐斯河中游落脚,这时沙俄的势力已渗透到西伯利亚,沙皇要求土尔扈特人必须加入俄国国籍,否则不许在额尔齐斯河放牧。为了不遭到准格尔和沙俄的夹击,他们不得不再次迁徙,来到沙俄还没控制的伏尔加河下游。

  那里水草肥沃,特别适合渔猎放牧,然而土尔扈特人只平静地生活了几年,沙俄便将触角进一步伸向伏尔加河和顿河下游,还怂恿准格尔向土尔扈特发动攻击,只不过遭到了准格尔的拒绝才作罢。

  面对沙俄的巨大威胁,土尔扈特人不仅没有臣服,反而还向里海沿岸城市发起进攻。沙俄发现以武力征服骁勇善战的蒙古人不太现实,遂转向经济和宗教侵蚀。

  沙俄不断向伏尔加河下游移民,挤压他们的草场,同时还摊派沉重的赋税,每个家庭七八成的收入都被收走。为满足扩张和侵略所需的精兵,沙俄还以削减赋税为由,诱骗土尔扈特为其出兵打仗。

  为争夺黑海出海口,沙俄与土耳其进行了多次战斗。土尔扈特几万战士冲锋陷阵,死伤者高达十之八九。沙俄非但从未兑现诺言,反而诱骗更多的土尔扈特战士来满足战争需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赋税逐年增加,人口逐年锐减。

  宗教是维持一个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在原始民族中用尤为重要。蒙古人信奉黄教,大小首领都喜欢去西藏熬茶礼佛。为了实现完全奴化,沙俄还要改造他们的宗教,强制他们接受东正教洗礼,而且还实行残酷地灭佛政策,摧毁寺庙,迫害僧人,直接导致矛盾急剧激化。

  虽然有准格尔和沙俄的重重阻挠,但他们和祖国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康熙五十一年,大臣图里琛跋涉两万余里出使土尔扈特。乾隆二十一年,土尔扈特派使者假道沙俄,跋涉三年到热河觐见乾隆,控诉沙俄的盘剥和奴役。

  乾隆三十五年,二十六岁的渥巴锡汗再也不愿给俄国人做炮灰,刚从土耳其战场回来,便秘密策划东归大计。

  1771年1月5日,土尔扈特人举起反抗的大旗,整个部落高呼: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我们要去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前有哥萨克堵截,后又沙俄追击的情况下,土尔扈特人开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回家之旅。

  因为赶着牛羊前进,土尔扈特人不得不分散各处照看牲口。进入哈萨克草原后,哥萨克人向他们突然袭击,土尔扈特人来不及集结队伍,九千多名战士当场死亡。

  二月初,土尔扈特在奥琴峡谷再次与哥萨克遭遇,只不过这一次土尔扈特人是有备而来。渥巴锡汗亲自率队,全歼了哥萨克军队。

  向图尔盖河进发时,俄国组织了两万五千人的联军前来追赶。当时已是六月天,持续的战斗让他们疲惫不堪,高温酷暑又使得疾病肆虐,很多人都对东归失去了信心。

  渥巴锡汗此时紧急召开动员会,告诫大家:留在俄国,我们永世为奴,只有东归才能脱离魔掌。俄国是奴隶之土,中国是理想之邦。会后他们又以坚定不移的脚步,继续踏上了东归之路。

  他们在哈萨克又经历了好几场惨绝人寰的大战,最终在七月初进入境内,为了这一次回家,土尔扈特人牺牲了近十万人,然而他们并不后悔。两个月后,渥巴锡汗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皇帝,立誓要永远维护祖国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渥巴锡汗为什么带着土尔扈特人即使牺牲惨重也要东归?

  在明代游牧于漠西的蒙古人被称为瓦剌,在清代被称为厄鲁特(卫拉特)。它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姓氏不详,游牧于雅尔(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哈萨克斯坦境内)之额什尔努拉(今新疆塔城地区西北及俄国境内的乌尔扎)。

  明代末年,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交恶,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和鄂尔勒克在1628年(明崇祯元年)率部众西走,经过两年余,来到了当时人烟稀少的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沿岸。

image.png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政治上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固尔扎的这么一个机构。俄国政府要改组扎尔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沙俄政府又在土尔扈特内部另找代理人,任命策伯克多尔济为“ 固尔札”首领,以分化瓦解土尔扈特内部力量,与渥巴锡汗相对抗,进而驾驭土尔扈特。经济上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还有一系列不公正的对待。

image.png

  终于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

image.png

  因此在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

  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人口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从而坚定了土尔扈特人东归的决心。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土尔扈特人举部回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民。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image.png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同时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压迫剥削与酷爱和平自由的光荣传统,将永远光耀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