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鸡起舞

"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南北朝时期随着骑战方式的出现,剑在战场上被刀所替代,但在军中内外仍有使用刃剑的传统,舞剑用剑之风依旧不绝。据记载,“秦王(拓跋)翰,少有高气,年十五,便请征伐,昭成(皇帝)壮之,使领骑二千。长统兵,号令严信,多有克捷。……子仪,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此外,被传为佳话的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舞剑之风。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原意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闻鸡起舞的历史人物
      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词语解释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涉及人物

  祖逖(tì)【266-----321年】,刘琨(kūn)【271-----318年】

  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中国西晋时期名将。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后因爱慕刘琨发兵帮助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兄弟杀死,没有兵力与各族争斗,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诗仅存3首,却与左思齐名。

  成语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成语闻鸡起舞的典故

  成语出处

  1,《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资治通鉴》:“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成语事例

  击楫誓清,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

  成语典故

  晋代的祖逖 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

  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经过努力的奋斗,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闻鸡起舞”的祖逖为东晋王期做了哪些贡献?

闻鸡起舞”、“中流击揖”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与这些故事相伴随的,是祖逖那豪迈的气概,为国献身的精神。

一、发奋读书,闻鸡起舞

祖逖出生在范阳郡的一个大户家庭,少年时期就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特别喜欢那些慷慨赴难的英雄人物。他为人品行端正,重义轻财,每到自家田庄,总要发放谷物布帛等周济贫困人家。因此,深受同乡同族的爱戴。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 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到二十四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主簿(秘书长),两人都是胸怀大志的青年、晚上常常睡在一个房间里,谈论国事,忧国忧民,慷慨激昂。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被公鸡的鸣叫声吵醒,他随后推醒刘琨,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却认为这是在提醒人们应该抓紧时间做一番事业,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寒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为后来的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闻鸡起舞”的奋发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美谈,为后世的有志之士所推祟。


二、中流击揖,挥师北伐

西晋灭亡前夕,社会动荡,北方许多地主、官僚和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南迁徙。祖逖也率领乡亲几百家迁往淮河流域。在向南迁徙的途中,生性豪爽坦荡的祖逖把自己所乘的车马让给年老患病的人坐,自己同大家一起步行,并把所带的药物衣食让大家共享。途中艰险颇多,难民们生活十分艰难,而一些地主官僚却日日歌舞、挥霍浪费,一些青年看了心里不平,就结伙抢劫富豪家财,有的被拿住下狱,祖逖总是千方百计地营救,同时尽力维护好秩序。由于祖逖仗义疏财,体恤百姓,又心怀收复故土的雄心壮志,背井离乡的人们就推他为首领。渡过长江以后,祖逖被司马睿(西晋皇室,坐镇建康,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任命为徐州刺史、军洛祭酒,驻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祖逖不愿安于现状,希望有一天能收复失地。他抚爱下属,待士卒如子弟,很多勇士都汇集到他周围,奠定了他以后北伐的基础。

公元313年,祖逖上书要求领兵北伐,收复失地。然而司马睿关心的只是他们在南方统治地位的巩固和经济利益的争夺,对出兵北伐和收复中原失地并无兴趣,但由于祖逖的要求代表着当时人民的愿望,司马睿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人心,勉强同意祖逖提出的北伐要求,封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只拨给一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的军费,其他的让祖逖自己去想办法。于是祖逖整编了随同自己南下的北方乡亲,由青壮年组成了一支两千多人的精锐队伍,于这年九月,挥师北上,横渡长江。当船行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望着滔滔江水,心潮澎湃,他站立船头,用木桨(揖)在船舷上猛地一击,面对苍天发誓说:“我祖逖不能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他中流击揖,不仅表示了自己的决心,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坚定了同行人员北伐的心。

渡江之后,祖逖在淮阴一带一面铸造兵器,一面继续招兵买马,整训军队,然后开始向北进发。祖逖北进,所到之处得到了人民的热情支持,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占领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将士们的士气很旺。后来更进一步向北挺进,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基本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使占据北方的后赵石勒政权不敢驱兵南下,保证了人民生活的安宁。

...查看更多

“闻鸡起舞”立志报国的祖逖为什么会功败垂成?

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周围的大人总喜欢用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来激励小编,那时候小编就想:祖逖到底是谁呀?只听说他学习用功,也没见是个多厉害的人啊。长大以后的我才知道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无知。 祖逖,字士稚,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因为“闻鸡起舞”这一典故被人们所知晓。祖逖是北地大姓出身,虽为豪门士族,却没有一点当时士族子弟的纨绔特性。少年时的祖逖就为人豁达,不拘小节,重义轻财,有远大的志向,因此很被家族里的人看重。 公元289年,二十四岁的祖逖被举荐为孝廉,不久又被举为秀才,但他都没有应命。不久,祖逖和刘琨一起当了司州主簿。两人情投意和,关系十分融洽,经常在一起纵论世事,互相勉励。闻鸡起舞的故事就在这个时候发生,因为祖逖与刘琨感情深厚,经常同榻而眠﹝应该不是搞基﹞,而且都有建功立业之心。一次半夜里,祖逖听到鸡叫声,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于是两人每天早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到屋外舞剑练武,以期报国。

zudi1.png

西晋灭亡后,祖逖带领宗族南渡,在南渡的路上,他热情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分给他人粮食、药品,还把车子让给他人乘坐,自己步行。南渡之后的祖逖心怀光复之志、广罗门客,并且厚待他们。而且每当这些门客劫富济贫被官府抓住后,祖逖便前去解救他们。 公元313年,晋愍帝即位,以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勤王。可是胆小的司马睿只求能够偏安江南一隅,哪敢北伐。祖逖进言道:“晋室之乱,并不是皇帝无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争权,自相残杀,给了夷狄可乘之机。如今北地百姓备受蹂躏,都有奋起反击之志。大王如能命将出师,让我来统领军队,江北豪杰必定会望风响应,沦亡人士也会欢欣鼓舞。如此,也许可以一雪国耻。”司马睿于是封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却只是象征性的调给他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来冲当军费,还让他自募士兵,自造兵器。这司马睿也太不是东西,人家替你出头,你还这样坑人家。 祖逖率领自己的宗族、门客从京口渡江北上,行至中流,祖逖望着滔滔江水,敲着船楫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众皆慨叹。这便是中流击楫的出处。祖逖渡过长江后,打造兵器,招募士兵,准备北伐。 

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而且祖逖擅长分化瓦解敌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为将之才。数年间便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使得石勒胆寒不敢南侵,因而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为他势力强大,对他非常忌惮,并且派了戴渊来牵制他。祖逖见自己一片忠心反遭猜忌,心中甚是不快。不久,祖逖又听到了朝廷内部官员争权夺力,相互倾轧的消息,自知国势甚微,北伐难成,忧愤成疾,不久便去世了。祖逖被追赠为车骑将军,其部众被兄弟祖约接管,但很快便被后赵击败,祖逖收复的大片土地又被夷狄攻陷。想当初意气风发,中流击楫,结局却如此凄惨,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八百多年后,又一英雄与祖逖一样立志北伐,威震夷狄,却同样因为背后的敌人而死,而且结局更加凄惨,相似的历史,实在令人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闻鸡起舞的故事:祖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祖逖怎么读

  祖逖(tì)中的逖读第四声,在字典中有表示距离远,使之远离的意思,如逖闻就是在远处听到的意思,同时逖通“惕”表示警惕的意思。祖逖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军事家,约生于公元266年,字士雅,范阳遒县人。

  

祖逖北伐


  祖逖北伐

  其祖氏家族在北地是大族,世代都是高官,祖逖年少的时期特别豁达,不拘小节,为人极其讲义气,对朋友更会慷慨,经常救济身边贫困的人,乡党了的人很是敬重祖逖。成年后的祖逖才开始发奋读书,博看群书,后来搬家到阳平郡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又被举为秀才,但是祖逖都没有去上任。

  公元291年,八王之乱爆发后,祖逖深受诸王的青睐,先后担任了司马府的掾属,祭酒、主簿、从事中郎等官职。永嘉五年,洛阳沦陷,祖逖率领乡党百姓南下避难,路途中遇到海盗,祖逖也都应付自如,被同行的人推举为“行主”。 ...查看更多

结语

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