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布通之战

"

  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萨里克河边的乌兰布通峰的一场大战,两军各使解数,双方死伤枕籍,据传教士张诚的记载,双方当日以大炮火枪互轰开始,激战竟日,双方士卒多次肉搏,可见此战之激烈。最终以准噶尔军弹药耗尽,噶尔丹撤退告终。

乌兰布通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乌兰布通峰的一场大战

乌兰布通之战: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噶尔丹

  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

  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清朝;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明代蒙古族的瓦剌部落,生活在天山以北地区。这两大蒙古部落也先后归顺清朝。但在漠西蒙古中有个准噶尔部落,在今新疆伊犁草原地区。噶尔丹是准噶尔部落的首领,非常强悍。他取得准噶尔部落的大权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唆使,就开始向外扩张、掠夺。漠西蒙古先被他征服,接着他又进攻漠北蒙古。

康熙_副本1.jpg

  漠北蒙古打不过噶尔丹,几十万百姓南下,躲到漠南蒙古,请求清朝保护。康熙帝一面安抚、救济逃难的灾民,一面派人前往噶尔丹军营,要求他立即退兵,并将所侵占的漠北蒙古的土地、牛羊,统统归还主人。噶尔丹野心极大,本来就想打到北京,哪听得进康熙帝的劝阻,便策动大军向东杀来。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夏天,塞外狼烟弥漫,噶尔丹率10万精兵大举东进,在乌兰布通扎下营盘,兵锋直指长城,威逼中原。北京城内的文武百官惶惶不可终日。

  康熙得知举兵叛上,猛然站起,一拳砸到茶几上,茶盅震落摔成碎片。“这班俄罗斯黄发碧眼儿,盅惑怂恿大清叛逆大举刀兵,侵我疆上,朕岂能容忍!”康熙满脸怒气,急速迈动步子,道位皇亲国舅愣在两旁。康熙对理藩院侍郎满丕说:“召俄罗斯使臣格里戈里?隆隆沙科夫,传谕朕的意旨:俄罗斯已背叛尼布楚条约,倘再助噶尔丹扰我疆土,定不轻饶!”满丕匆匆退去。康熙问福全,俄罗斯有无集结兵马行动,福全回报尚无军报。康熙沉思许久说:“先乎噶尔丹,俄罗斯便会在无依托情况下逃之夭夭。朕决计亲自出征塞外,平内御外,众皇亲以为如何?”福全、费扬古、佟国纲拱手赞同,齐声赞颂。康熙面露喜色道:“同心协力,共保大清江山!”几天后,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首先出塞,紧接着康熙也跨上银鬃白马,身着盔铠出了古北口。驻守在长城内外的满、蒙、汉八旗军,汇集成浩浩荡荡的大军,向乌兰布通方向开进。 ...查看更多

康熙时期的战争故事:乌兰布通之战

  三百多年前,塞外有个叫乌兰布通的草原,发生一次数万人马对垒的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兰布通之战。  康熙二十九年,伊犁河域大清王朝的叛臣噶尔丹暗暗投靠俄罗斯,在西陲作乱,东占喀尔喀藩部,另立王朝与大清分庭抗争。这年夏天,塞外狼烟弥漫,噶尔丹率10万精兵大举东进,在乌兰布通扎下营盘,兵锋直指长城, 威逼中原。北京城内的文武百官惶惶不可终日。

  往年入伏,紫禁城内向来都是空旷静寂,可是今年入伏以来,灼日已连续了半个多月,赤焰烈火似的太陽蒸得人喘不过气来。景运门外射箭亭四周的草坪上,时时爆发出阵阵喝采。御膳房后廊沿下站立一溜排大小太监,箭亭两旁拖着孔雀翎的御前侍卫们,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匹飞奔的高头银鬃白马,马上坐着一位37岁的射手,身穿五爪金龙石青色箭衣,腰挎弓箭袋,脚蹬粉底皂靴,长辫子盘在脖子上,左手握一张长弓,好不威风。当白马兜过一个弯子腾开四蹄飞奔急驰时,只见那射手迅速抽箭上弦,拉满长弓,瞄着百丈外的箭靶,猛然弹开五指,一支雕翎利箭闪电般飞出,直插靶心。四周顿时又爆发出一片喝采声。这射手正是大清皇帝康熙。当康熙在箭亭前勒住缓绳,一位顶着三品亮蓝宝石、拖着孔雀翎的御前侍卫忙上前扯住马头,扶着康熙下马。这侍卫25岁年纪,浓眉秀目和康熙很是相象,名叫关天屏。骑射能百步穿杨,背弓射雕,深得康熙宠爱。关天屏扶着满脸汗水的康熙称道:“万岁神臂挽天,十矢九中!”康熙仰脸大笑对关天屏说道:“你能百步穿杨,背弓射雕,寡人还不能及呢!”关天屏忙躬身道:“未将怎敢与皇上相比!”  

u=2837381137,1806457161&fm=23&gp=0.jpg

网络配图

  康熙走上箭亭,浓眉紧锁对关天屏说:“大战迫在眉睫,操槍练箭以示朝廷上下严阵以待。”康熙刚落坐,便有侍官来报,说裕亲王福全、内大臣费扬古、佟国纲和理藩院待郎满丕等人有要事奏,康熙忙宣召见。四位大臣上箭亭参拜后,分坐两旁,裕亲王福全起身奏道:“噶尔丹早与俄罗斯布良斯克总督戈洛文密谋,攻占蒙古喀尔喀后,沙皇可从边境发兵助援,然后直破长城,扫平中原..”  “哗啦”一声,康熙猛然站起,一拳砸到茶几上,茶盅震落摔成碎片。

  “这班俄罗斯黄发碧眼儿,盅惑怂恿大清叛逆大举刀兵,侵我疆上,朕岂能容忍!”康熙满脸怒气,急速迈动步子,道位皇亲国舅愣在两旁。  康熙对理藩院侍郎满丕说:“召俄罗斯使臣格里戈里·隆隆沙科夫,传谕朕的意旨:俄罗斯已背叛尼布楚条约,倘再助噶尔丹扰我疆土,定不轻饶!”  满丕匆匆退去。康熙问福全,俄罗斯有无集结兵马行动,福全回报尚无军报。康熙沉思许久说:“先乎噶尔丹,俄罗斯便会在无依托情况下逃之夭夭。朕决计亲自出征塞外,平内御外,众皇亲以为如何?”  福全、费扬古、佟国纲拱手赞同,齐声赞颂。康熙面露喜色道:“同心协力,共保大清江山!”几天后,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首先出塞,紧接着康熙也跨上银鬃白马,身着盔铠出了古北口。驻守在长城内外的满、蒙、汉八旗军,汇集成浩浩荡荡的大军,向乌兰布通方向开进。银白色的盔铠,蓝色的战袍像几路长流,日夜奔腾,涌进沙原,康熙自从出了古儿口,一路风尘,一路艰宰,塞外寒暑变化无常,使得他鼻塞咳嗽不止,跟随他的关玉屏,心中暗暗嘀咕:“皇上真是出师不利呀!”这天安下营盘时,康熙感到满身火烫,阵阵头晕,便让关天屏召来御医为他诊治。过了一天,太陽早已落山,关天屏进帐点灯,见康熙正舞动银剑,额角上满是汗珠,忙劝他收剑保重身体,康熙笑道:“汗出病除,已大安。”

...查看更多

乌兰布通之战揭开了清朝统一西北的序幕 清取得了对准部作战的初步胜利

  准噶尔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厄鲁特蒙古诸部之一。从清朝定鼎北京到康熙中期的近50年间,清廷先是集中全力经略中原,对付南明王朝等反清势力,后是平定三藩之乱,以及用兵黑龙江流域以阻遏沙俄入侵,在很长时间里无暇西顾,对准噶尔部在西北的活动采取了不干预的态度。随着实力的增长,噶尔丹多次兴兵攻扰青海、西藏及漠北喀尔喀蒙古,甚至扬言“欲举兵内入”抵御住沙俄对东北边疆的入侵以后,康熙帝便开始着手处理西北的准噶尔部问题,然而一开始便遭遇了败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八月初一日,康熙御驾亲征的10万大军与噶尔丹准喝尔军,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部的乌兰布通发生激战。这是准噶尔和清廷关系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后世几乎一致地认为这次战役,是清廷击败准噶尔部的重要胜利。然而,当清军班师回京的时候,福全被勒令不许进城,在朝阳门外听候审查。结果,议政王大臣会议拟议:革去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简亲王雅布的王爵,革去内大臣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以及散秩大臣查努喀的职务解除都统彭春、前锋统领班达尔沙、护军统领杨岱、苗齐的任职,不给都统宗室苏努、喇克达、都统阿席坦、诺迈叙功,并将内大臣苏尔达、费扬古、都统希福、副都统塞赫罗满色罚俸一年。康熙帝为何如此严惩?乌兰布通之战到底是取胜还是战败了呢?

image.png

  康熙二十八年(1689)末,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率兵2万余人东征喀尔喀。准噶尔军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中旬南下内蒙古,试图搜捕夙敌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六月二十一日,在乌尔会河大胜清军,并乘胜追击。据清军情报显示,七月初二日噶尔丹驻地在距离旧战地五日之程的厄勒冷地方,不久便进入到乌珠穆沁旗境内的齐尔萨布喇克之地,然后继续南下,经乌兰滚到了乌兰布通,距京师仅700里,局势骤然紧张,京师进入戒严状态。

  七月初二日,康熙帝命皇兄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一路大军出古北口;命皇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和硕简亲王雅布、多罗信郡王鄂札副之,率另一路大军出喜峰口;内大臣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等参赞军务。两路10万大军陆续出发。十四日,康熙帝也程北上,亲征噶尔丹。由于当时噶尔丹孤军深入,即便清军初战不利,但清军人数众多,几乎倾巢出动,所以这的确是聚歼噶尔丹的最佳时机。二十四日,康熙帝生病,便从波罗河屯(今河北隆化)半路返回;但各路大军照常行进,准备围歼噶尔丹。

image.png

  此时,清廷最担心噶尔丹闻风而逃,从而避开清军围歼。为了麻痹和稳住噶尔丹,乌尔会河战事一结束,康熙帝便遣使致歉:“阿尔尼不请旨而击汝,非本朝意也。”并表示喀尔喀是清廷和准噶尔的共同敌人,皇上遣重臣前来就是为了共商解决问题之办法。为进一步消除噶尔丹的疑虑,还特意说明清使臣带兵前来并不是为了打仗,“汝不闻前者,我朝出兵俄罗斯,以礼和好,不战而归乎”。

  噶尔丹早已看出清廷假谈真打之用意,于是将计就计,故意遣使清廷再次申明入边之原因,特别强调并不是要与清廷对抗。康熙帝以为得计,便复函给噶尔丹,说明双方应先议定,再说执送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一事,并重申派少量军队前去和谈。七月末,当清军接近噶尔丹时,康熙帝命人给噶尔丹送去100只羊和20头牛,并致函希望共同约定地点进行和谈,彻底解决喀尔喀问题。然而,此举并没有奏效,噶尔丹接受其礼品,却不透露半点口风,弄得清军不知所措。尽管准噶尔和清廷之间使者往来频繁,相互多次表示友好,但双方已经箭在弦上。

image.png

  八月初一日,准噶尔军和清军终于在乌兰布通展开决战。战后第三天清廷收到福全从前线发回的战报,战况如下:八月初一日黎明清军列队前进,至中午时分看到了零星的准噶尔军,便设鹿角枪炮列兵缓进。下午,遇到主力,用枪炮射击。交战一直持续到傍晚掌灯时分,左路军由山腰杀入敌营。右翼则因为河水和沼泽地的阻碍,返回原地。战报还说,清军本想一举围歼,但由于天昏地暗,地势险要,便收兵退回。至于噶尔丹是否死于乱兵之中,待查明后再上奏。

  康熙帝收到战报后,极为兴奋。但是没过几天,康熙帝又收到另一份奏报,得知噶尔丹不仅没有死,而且率军逃脱清军围堵。康熙帝非常生气。事实上,福全的战报掩饰了清军的重创。战报显示,清军用一下午的时间,从山下正面进攻山上敌军阵地,无果,转而从两翼进攻。但右翼完全为天然屏障所阻,退回原处;而左翼虽一度冲入敌阵,却很快就退出了战斗。上述过程根本没有反映清军“大败贼众,斩杀甚多”,留下少量“余贼”,甚至噶尔丹有可能死于战乱等情况。

  噶尔丹在八月初一日下午的激战中虽然获胜,但他毕竟孤军深入,不可能坚持长期作战。而清军虽遭重创,但兵力仍很雄厚,所增调之各路军队陆续挺进乌兰布通,即将对噶尔丹军形成包围之势。在这种形势下,噶尔丹迅速脱离战斗,退回漠北,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安全撤退,噶尔丹设下一计,一方面与清军讲和,一方面全力撤退。讲和就是为了争取撤退的时间。而福全也有自己的考虑,认为只要喝尔丹“据险坚拒”,清军就难以强取。所以,制胜的办法就是欲擒故纵。另外,福全的意图还在于借和谈之名,尽力延缓噶尔丹的撤军,以便给盛京、乌喇、科尔沁诸军的到来争取宝贵的时间。

  噶尔丹似乎对福全的用意有所察觉,在八月初四日谈判当天夜里,便率部迅速撤离乌兰布通,成功地甩开清军,奔向边外。福全的失误在于,过于把延缓噶尔丹撤退的希望寄托于和谈,而没有做好防范噶尔丹突围的军事部署。当噶尔丹撤离时,他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追击,没有严令各军沿途拦截准噶尔军,从而使噶尔丹得以逃脱当福全等人醒悟后,为时已晚。

image.png

  乌兰布通之战后,噶尔丹军队继续向科布多撤退,但由于染上瘟疫,导致队伍大量减员,2万余人仅剩数千。

  总之,乌兰布通之战,清军损失惨重,而且让噶尔丹全身而退,消灭噶尔丹部的战略目的并未达成。只是后来由于噶尔丹自身的原因,其势力才逐步衰败。

  但是乌兰布通之战揭开了清朝统一西北的序幕。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再次御驾亲征在漠北昭莫多迎击噶尔丹军,几乎全歼其有生力量。不久,噶尔丹本人亦死于青海,清廷取得了对准部作战的初步胜利。康熙末,清军的前哨阵地推进至科布多一巴里坤—哈密一吐鲁番一线。噶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台吉,准噶尔部又逐渐强大起来,数次扰乱边疆地区安宁。康熙五十五年(1716),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率兵六千进犯西藏。两年后,清军由青海出兵入藏,但全军覆没。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朝第二次出兵才赶走准噶尔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乌兰布通之战面对噶尔丹的“驼城”战术 清朝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康熙二十九年,即公元1690年,实在无法忍受噶尔丹倒行逆施的康熙皇帝终于决定出兵教训一下他,雄才大略的康熙为了体现他的威严,统兵十万(其中战兵五万),御驾亲征。

  此时的清王朝入关已近半个世纪了,现在的清王朝的皇帝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游牧民族的首领可汗;而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华帝国的君主,而噶尔丹这种游牧民族的首领还是老样子,打败了几个亲清的部落之后就开始在长城旁边耀武扬威了。

  康熙忍耐已久,他在战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军事上加强了边疆防务;政治上,1689年他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沙皇俄国终止了对噶尔丹的援助。

image.png

  内外皆有准备,可以开战了!

  8月,康熙令和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副将是皇长子胤褆),统兵三万,左路从著名要塞古北口出击;以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著名隘口喜峰口,统率两万为右路军,大军兵精粮足,出发远征,遗憾的是,康熙得了疟疾,只能回宫,无法完成亲征壮举了。

  而噶尔丹也带领了两万大军,赶到乌兰布通排兵布阵,他的目的是击败清朝的远征军,完成一统塞外的壮举。

image.png

  噶尔丹带来上万头骆驼,他命令军队绑住骆驼蹄子,让其卧倒在地上,背上扛着蒙上湿毛毯的木箱,环列为营,这就是战争史上罕见的“驼城”,准噶尔军就以此为堡垒,以木箱为掩护,利用缝隙放箭和火铳,给清军造成很大的阻碍。

  首先是左路军进入战场,准噶尔军久经战阵,加之占据地利,清军的冲击受到遏制,伤亡惨重,准噶尔军队中装备有火绳枪的骑兵给清军造成重大杀伤,加之主帅福全指挥有失误,直接冲击驼城,结果连清军都统,国舅佟国纲都死亡了(死于俄国滑膛枪下),而清军撤退时又被追击,又损失一些人马,骑兵冲击可谓是徒劳无功。

  但是清军有两个长处,一是数量有优势;二是清军有大量重炮,而且,弹药充足!清军学聪明了,直接用重火力和准噶尔军对射,重炮猛击驼城,准噶尔军只有少量俄国火器,本就不是清军对手,加之对峙时间一久,弹药不足,准噶尔军已经完了,更糟糕的是,清军右路军也到了。

image.png

  火器对射完了之后,就是肉搏战,此时清军士气旺盛,而准噶尔军已经被轰得七荤八素。

  果然,准噶尔军大败,然而噶尔丹用了阴谋诡计,假借议和使得福全中计,从而得以安全逃出,不过仅仅带出几千人,而在逃亡路上又碰到了瘟疫,死亡大半。

  此战虽没有全歼准噶尔军,但准噶尔汗国的攻击势头被遏制,现在是清军处于攻势了,而很显然,准噶尔是耗不过国力强盛的清王朝的,这也为其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乌兰布通之战过程简介 乌兰布通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二十七日,右路军统帅福全在吐力根河安营扎寨,营盘四十座,连营六十里,首尾联络,巍巍壮观。噶尔丹亲率劲骑2万余名,尾随常宁深入到乌兰布通,在山脚下安营,布下“驼城”,指挥大帐设在乌兰布统峰顶。

  “驼城”,就是将数千峰骆驼缚足卧地,背上加箱垛,上边蒙上湿毡,环形排列,形成临时城池,摆开阵势,誓与清军决战到底。

  驼城战术,脱胎于欧洲名将扬·杰士卡发明的车堡战术,曾经被匈牙利、神罗、土耳其等欧洲强国效仿,威力绝伦。只不过这么远传了过来,无论是配置还是熟练度都没法和正牌的车堡相比,这个山寨货实在要打个大大的折扣。

  火力方面,清军拥有铁心火炮和子母炮。然而噶尔丹军结阵严密,还有密林掩护,沼泽地阻拦,士兵们隐藏在“驼城”之内用沙俄支援的滑膛枪和弓箭据守。

image.png

  福全所带军队都是精锐,又没见识过驼城,且自认有火炮优势,于是派国舅佟国纲侧翼迂回,准备来个炮打隔山,将噶尔丹布置的驼城炸个稀烂。

  然而事实证明,迂回、侧击这战术说起来简单,真操作起来还是要水平。康熙大帝这位皇兄福全安排仓促,清军阵形毫无章法,抬着大炮,向准噶尔军仰攻。

  噶尔丹流畅地把预备队骑兵调出来,刺斜里从坡上冲击下去,福全的士兵登时兵败如山倒。

  噶尔丹的骑兵不只是弓骑和刀骑,也有拿着火绳枪的火枪骑兵,看准国舅佟国纲,一枪击中,瞬时毙命。清军一片混乱,仓皇撤退,死伤无数。

  福全无计可施,又搞了几波正面骑兵冲锋,前锋参领格斯泰直入敌营,被准噶尔军围起来杀死。

  清军的火枪还停留在明朝末年的水平,实在不是引进了沙俄火器的准噶尔军对手。但是火枪火炮的数量上都有巨大优势,所以干脆不再出击,就在下边和准噶尔军对射。时间久了,噶尔丹部弹药告罄。

  清军还有弹药,现在准噶尔军如果从坡上冲下去,会成为清军枪炮的活靶子,实在不划算。加上常宁的右路军就要赶到,噶尔丹岂能不知?时间拖久了,必然被包饺子。

  所以噶尔丹就派了几个和尚去福全营中,假意求和。福全答应求和,准备等常宁赶到再翻脸夹击。

  但这位皇兄显然是把噶尔丹当成了蠢人,噶尔丹并不是蠢人,稳住福全之后,收拾兵马辎重连夜跑路了。

image.png

  此战清军死得比准军多很多,而且国舅佟国纲等将官都被击毙,康熙大帝大怒,但噶尔丹毕竟跑路,康熙对外宣布胜利。

  噶尔丹回撤的路上不幸爆发了瘟疫,损失了几千人,比被清军打死的还多。但这不是最糟糕的。趁着他不在,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引兵偷袭科布多,把噶尔丹的老巢给涮洗了一波。噶尔丹决定孤注一掷,与清军进行最后的决战:昭莫多之战。

  后续

  三十四年五月,噶尔丹又以骑兵三万(并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由科布多东犯克鲁伦河以北巴颜乌兰。

  三十五年二月,康熙帝发兵十万,分东、西、中三路出击。五月十三日费扬古统帅之西路清军在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与噶尔丹主力军队遭遇,激战竟日,清军猛攻敌军阵后,另遣骑兵进攻侧翼,噶尔丹军阵大乱,清军追击三十余里,歼敌数千。

  噶尔丹率残部仓惶西逃。次年春,康熙帝亲赴宁夏,命费扬古、马思哈两路出兵,进剿噶尔丹残部。同年三月,噶尔丹在科布多阿察阿穆塔台暴病而亡。继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首领的策妄阿拉布坦,在势力强大后,也曾几次扰乱边疆地区安宁。五十五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率兵六千进犯西藏。次年十一月攻占喇萨(Lhasa﹐今西藏拉萨),杀拉藏汗,造成西藏地方动乱。

image.png

  五十七年十月,康熙帝为维持西藏的安宁,决定进兵西藏。五十九年一月延信率军自青海库库尔塞出发,二月噶尔弼自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出发。为配合两路大军进藏,傅尔丹﹑富宁安分别由新疆阿尔泰和巴尔库尔(今巴里坤)两路进击,允为抚远大将军节制全军。清军八月进入喇萨,控制西藏政局,大策零敦多布率残部逃回伊犁。

  雍正朝对准噶尔贵族进行了两次战争。雍正五年(1727)噶尔丹策零继策妄阿拉布坦为准噶尔首领后,即遣使清廷要求派人入藏熬茶(向喇嘛寺庙发放布施),清政府鉴于藏地政局不稳,未允其请,并令噶尔丹策零将罗卜藏丹津送回(见罗卜藏丹津叛乱)。一年之后,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决意出兵准部。八年,噶尔丹策零押送罗卜藏丹津的队伍行至中途,探知清军西进来讨,便返回伊犁。入冬,噶尔丹策零偷袭清军西路军营。九年六月发生和通泊之战,噶尔丹策零大败清军,他因此踌躇满志,屡次挑衅。十年六月,噶尔丹策零又派小策零敦多布率兵三万,进掠克鲁伦地区,与将军塔岱及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所率清军相遇,双方在额尔德尼昭(光显寺)激战,准噶尔军队中伏被围,仅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残部突围。

image.png

  乾隆朝,清政府为完成对西北边疆地区统一,曾两次出兵准噶尔部﹑进军伊犁。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策零死,上层贵族为争夺汗位发生内讧。十七年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支持下夺取了准噶尔部统治权,不久两人又发生火并。十九年阿睦尔撒纳兵败,率部两万投清。清政府决定进军伊犁。二十年二月,清军分南﹑北两路出兵。北路以班第为主将、阿睦尔撒纳为副将,由马里雅苏台出阿尔泰山;南路以永常为主将﹑萨赖尔为副将,由巴里坤出发,五月两军会师博罗塔拉河,继续向伊犁挺进。达瓦齐退守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松柏边卡),遭清军夜袭,达瓦齐越天山奔南疆,在乌什为回部霍吉斯擒获,押交清廷。八月,阿睦尔撒纳欲为厄鲁特蒙古四部总汗而未得逞,遂发动叛乱。清政府于二十一年二月出兵进剿,三月占领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入哈萨克阿布赉牧地。不久他又在博尔塔拉会盟准噶尔诸台吉,重燃战火,并派出以宰桑(贵族称号。仅用于非成吉思汗家族出身者)达瓦为首的使团去俄国求援。二十二年二月清廷派定边将军成衮扎布﹑定边右副将军兆惠率兵分两路再次进军伊犁。七月﹐阿睦尔撒纳兵败逃入俄境,不久死于痘疫。

  清政府通过上述战争,打击了准噶尔贵族上层的割据势力,统一了西北边疆,有力地抵制了俄国势力的扩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乌兰布通之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乌兰布通之战简介

  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萨里克河边的乌兰布通峰的一场大战,两军各使解数,双方死伤枕籍,据传教士张诚的记载,双方当日以大炮火枪互轰开始,激战竟日,双方士卒多次肉搏,可见此战之激烈。最终以准噶尔军弹药耗尽,噶尔丹撤退告终。

image.png

  背景

  其实噶尔丹与清朝开战之前,他面临的局势并不好。1670年准噶尔大汗僧格被暗杀后,其弟噶尔丹自西藏返回,在达赖喇嘛以及和硕特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支持下登上了准噶尔大汗之位,然而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一直对噶尔丹貌恭而不心服。

  1688年,噶尔丹为巩固其在准噶尔部的统治地位,杀其弟索诺木阿拉布坦,又暗中派人对策妄阿拉布坦进行迫害。策妄阿拉布坦被迫率领僧格旧部5000战士,数万部众逃至博尔塔拉河游牧。噶尔丹出于轻敌,仅仅率领2000精锐骑兵追击,结果被策妄阿拉布坦打败,准噶尔部陷入分裂。

image.png

  策妄阿拉布坦据博尔塔拉河一带自守,噶尔丹无法将其消灭。在噶尔丹看来,东面的喀尔喀等蒙古诸部,背后的大清外强中干,若能东进夺取蒙古草原,则拆东墙补西墙,自己亦能成为草原霸主。

  1689年的乌尔会河之战,噶尔丹带着两万精锐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锡林郭勒盟内的乌珠穆沁,可以说是一波凿穿了整个蒙古高原来撩大清。清朝大将阿尔尼率军两万迎击,几乎全军覆没

  战后,阿尔尼用“军退”、“先却”、“亦退”、“遂敛兵归”等字样淡化清军的惨败,将清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厄鲁特多火器,而我火器兵未至”。

  “从黎明打到午后”,清军几乎一直被准噶尔军围击或夹击,其人员伤亡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清军两个统帅一个毙命,另一个狼狈而逃以及全部辎重被缴获也证明清军的完全失败。在准军中的俄国使者基比列夫甚至说:“博硕克图汗把中国兵杀得一个不剩”,此说实属夸大,但基比列夫作为战争的目击者反映了当时清军惨败的实际。

  康熙大帝得到败讯,不由大怒。一方面康熙派使者联络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准备对噶尔丹腹背夹击,另一方面动员了十万大军,北讨噶尔丹。

image.png

  噶尔丹还是老样子,一波打到大清家门口,在长城外边耀武扬威。清军出了燕山,没多远就能和噶尔丹打个照面,补给线实在也不长,作战难度与汉唐征讨匈奴、突厥完全不能比。

  然而康熙大帝动员的十万大军,其实颇有辅兵、后勤军队,战兵仅五万而已。这个动员力也实在偏弱。

  五万大军分两路出塞,皇兄和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褆为副将,率兵3万为左路军,出古北口;命皇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率兵2万为右路军。

  至于康熙大帝本人,本来想要御驾亲征,无奈行军途中患了疟疾,在大臣们恳请下,康熙帝回朝养病。

  康熙帝的布置,大概是希望左路军拖住噶尔丹,右路夹击,一举将噶尔丹擒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噶尔丹回撤的路上不幸爆发了瘟疫,损失了几千人,比被清军打死的还多。但这不是最糟糕的。趁着他不在,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引兵偷袭科布多,把噶尔丹的老巢给涮洗了一波。噶尔丹决定孤注一掷,与清军进行最后的决战:昭莫多之战。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