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衍篡齐

"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萧衍篡齐

萧衍篡齐——改齐为梁

梁武帝萧衍简介 在位政绩显著 南梁的建立者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生平

  在古今开国帝王里面,梁武帝萧衍算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为萧齐代宋及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深为萧道成与萧赜所倚重。

  萧氏一族的兴起与宋武帝有莫大干系,刘裕的继母萧文寿当年待刘裕如同己出,所以刘裕也非常孝顺,自然对萧家人有所照顾。加上萧道成与其父亲萧承之皆为一代名将,这些都为萧道成最终控制朝政,取代刘宋建立萧齐政权奠定了基础。

  在魏晋南北朝那样的门阀政治时代,萧衍显贵的出身无疑预示着他今后的富贵前程。这么一位有影响的帝王,自然有不同常人之处,“帝生而有异光,状貌殊特,日角龙顔,重岳虎顾,舌文八字,项有浮光,身映日无影,两骻骈骨,项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所居室常若云气,人或过者,体辄肃然”。这是史家作传时的一贯笔法,不过以后来萧衍的素质才华,给他这点描叙也不为过。只是“帝为儿时,能蹈空而行”,看来从小就是龙行虎步,是做跳远运动员的好苗子。

  出身好自然有条件接受高规格的教育,而且萧衍不同于当时那些世家豪族的纨绔子弟,他自小就很好学,“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长大后的萧衍:“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就萧衍一生的表现看,这些评价并非虚夸之辞。可以这样说,抛开功业作为不谈,就个人的综合素质而言,萧衍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里面最高的。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里,萧衍长大之后的工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做官。他刚开始在卫军将军王俭手下任东合祭酒。这个王俭做过国家总理,非常自负,“自比*才相谢安”,就这么一个人却对萧衍格外器重,曾经对人说:“萧郎三十岁内当作侍中,再往后贵不可言。”这种评语在政治上的影响,就相当于物理学上爱因斯坦给某个学生鉴定为天才,所以等着萧衍的便是仕途坦荡,声誉鹊起。很快萧衍就做到了随王萧子隆的参军,父亲去世守孝三年后,马上官复原职。

...查看更多

南朝梁武帝萧衍之死:揭秘梁武帝饿死寺庙之谜

  导读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盛局面,僧尼数量也大大增加。

  其中,梁朝的萧衍皇帝堪称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仅倾巨资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经常请大批和尚到宫中讲解佛法,一住就是几个月,期间连朝事也不再过问,甚至亲自出家做和尚,潜心研究佛法,成为历代皇帝中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萧衍(公元464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曾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设立雅馆、士林馆等。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广泛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觉得自己的才能未尽其用,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萧衍还下令颁行新历《大明历》,此历由著名学者祖冲之于50年前刘宋大明年间制定,相当精密,直到此时才得以颁布发行。由于萧衍的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

  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规模宏大,极尽壮丽,耗费无数钱财。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争相修造,到处都是寺院。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据《梁书》记载,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庙多达2846座,僧尼82万余人,从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时期。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萧衍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终四处凑集了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才将“皇帝菩萨”赎回,但梁武帝执意出家,不肯回宫,群臣无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萧衍迷恋于佛教,就这样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

  就在梁武帝萧衍沉溺于佛教不能自拔的时候,侯景之乱爆发了。侯景是个已经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曾担任过北朝东魏怀朔镇的外兵使,据《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狡猾多计,反覆难知”。后因在东魏斗争中失势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于是转而投靠南朝萧梁。梁武帝不听众人劝阻,执意接受侯景来附,并授侯景大将军、封河南王,并都督河南诸军事。岂料侯景一到河南,便举兵反叛,四处宣告说南梁朝廷亲信小人,朝政昏聩,又广建寺庙,不问耕织,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迅速召集了十万余众,一举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转眼间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与人接近。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他送了,这时萧衍已经八十六岁,被困时仍然念经诵佛、斋戒不辍,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下场可谓凄惨。

...查看更多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梁武帝萧衍为何三次出家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寿皇帝。最值得一提的是,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为寺奴,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

  萧衍为何老往寺庙里跑?有人说他一心向佛,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有人说他看破红尘,不再留恋皇帝宝座;还有人说他敛财有方,通过赎身捞取好处。其实,这三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萧衍如果真心皈依佛门,他完全可以退位出家,没必要来回折腾;如果他真要敛财,堂堂皇帝根本用不着耍这点心眼。笔者认为,萧衍此举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原因。

  萧衍能成大事,既出于他的非同寻常的雄才大略,也归功于僧侣势力的舆论支持。无论是出于论功行赏,还是出于个人信仰,萧衍即位后,于公于私,都要扩大佛教声势,将佛教地位抬到一个新高度。所以,把君权和佛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行政教合一,在佛教上大做文章,是萧衍政治的一大显著特色。萧衍频频往寺庙里跑,一再出家舍身,一再扶持寺院经济,一再像《御讲(摩诃般若经)序》所说的“皇帝(萧衍)舍财,遍施钱、绢、银、锡杖等物二百一种,直一千九十六万”,甚至利用权力将佛教定为国教,应该是为了争取佛教界支持所做出的一种含有政治意义的努力,目的是获得僧侣势力的信服与支持,以巩固南梁统治。

  任何宗教,对广大被压迫人民而言,都是麻痹、欺骗群众的精神鸦片。萧衍对儒、道、佛都有过深入研究,在他看来,儒学教导人们恪守礼法伦常;道学劝说人们不要计较争夺;佛学讲究六色皆空,引导人们向往极乐净土,三者的共同点是要人们安于现状,不去反抗斗争,都可以作为执政者欺骗、麻痹、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三者比较,萧衍认为佛学理论和佛教修行方法对人民更具吸引力,也更具欺骗性。萧衍一贯擅长心理战术,在早年领兵打仗时,萧衍就总结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梁书》)。他带头舍身,大兴佛教,无疑是为了凭借佛教征服人心,加强思想意识统治,大造自己的声威。

  大凡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即年龄越大,猜忌心就越重,就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够忠诚,萧衍也不例外。萧衍一次次地往寺庙里跑,一次次地舍身为寺奴,一次次地赖在寺庙里不走,绝非单纯地为了讲经诵佛,也绝非真心实意地位众僧执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玩弄统治权术,借以检验皇子王侯、文武百官对自己是否忠诚,看看臣属们是不是有诚意赎回他这位快要过时的皇帝,是不是真心希望让他回宫执政。萧衍突出个人,唯我独尊,制造对佛教的宗教迷信,正是要为臣属制造对自己的个人迷信。通过这种厚脸皮的政治表演,萧衍意在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己的权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信仰、提倡佛教已成为萧衍时代上层社会的传统习惯,而萧衍也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皇帝菩萨”,其性格也变得内倾、封闭、保守、刚愎起来。萧衍晚年喜欢别人阿谀奉承,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魏书·岛夷萧衍传》称“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朝中大臣知道他这一特点后,争相奉承,莫敢正言,谁也不敢在他面前说一句真话。萧衍尽管佞佛,整日沉溺于佛学精神世界,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以致招来“侯景之乱”,他也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萧衍被困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梁朝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梁书》),似乎流露出了些许悔恨的意思,可惜为时已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萧衍的成迷佛教导致后来的灭佛运动?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

  

梁武帝像


  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

  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

  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公元502年,在萧衍的一步步精心布局下,南朝群臣请求齐和帝萧宝融退位让贤;公元502年四月,萧衍登记,成为南梁第一代帝皇。萧衍成为皇帝后,勤于政务,日理万机,但是后期因为“侯景之乱”,失了国都,自己也死于台城,谥号武皇帝。 ...查看更多

和尚不吃肉竟然是梁武帝萧衍规定的?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

  

梁武帝像


  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

  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

  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公元502年,在萧衍的一步步精心布局下,南朝群臣请求齐和帝萧宝融退位让贤;公元502年四月,萧衍登记,成为南梁第一代帝皇。萧衍成为皇帝后,勤于政务,日理万机,但是后期因为“侯景之乱”,失了国都,自己也死于台城,谥号武皇帝。 ...查看更多

南朝齐宗室萧衍为什么篡位,改国号为梁?

  通常来说,如果一个王朝的后世或同宗子孙再建立政权的话,会沿用其先祖使用过的国号。但为何萧衍作为南朝齐的宗室,在其篡位之后,却没有沿用齐的国号,而改国号为梁呢?

image.png

  首先,萧衍虽为萧齐宗室,但与萧齐的血脉较远。据《南齐书·武帝纪》以及《梁书·武帝纪》的记载,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为汉相萧何的二十四世孙,而南朝梁武帝萧衍为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道成的四世祖(萧整)为萧衍的五世祖,即:萧衍为萧道成的远房族侄。

  萧衍与萧齐宗室的血脉已较疏远,而并不具备合法承继性。如果萧衍继续沿用“齐”为国号,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比萧衍离萧齐宗室血脉更近的萧氏族人,更应当承继皇位。

image.png

  再则,萧“齐”的国号只存在了短短23年,且又是偏居一隅的割据政权,无大恩德於民。故而,南朝齐的政治影响力也甚是有限,而并不像“汉”(朝)那样具有强大的政治号召力。故而,即便弃之不用,而另改国号也并怎么觉得可惜。

  第三,萧衍之所以更改国号,也是为适合再建宗庙的需要。因萧衍与萧齐的血脉较远,故而,已不能以萧齐的宗庙为自己的宗庙,而势必要再建宗庙。既然要再建宗庙,就要追封自己的先祖以庙祀之,而历朝追封先祖也都是有一定标准(通常追封三代)的。如果萧衍不更改国号,而继续沿用萧“齐”的国号,则意味着萧衍仍要庙祀萧齐的帝王。而庙祀萧齐的帝王,则会影响到庙祀自己的先祖的名额与规格。比如:历朝的庙号,都会有“太祖”,萧齐的太祖为萧道成,而萧梁的太祖则为萧衍之父萧顺之(追尊)。如果,萧衍不更该国号,则意味着萧道成就将成为萧衍的“太祖”。

image.png

  第四,萧衍更改国号,也有更改国运、寄托美好的意思。在历史上,有很多王朝或政权更改国号,比如春秋时期的晋国,其原先国号为“唐”;北魏的早期国号为“代”等等。而更改国号,其实就像我们改名字一样,有寄托美好之意,希望国政也能为之一新。再则,萧衍也希望自己是新王朝的开国皇帝,而非旧王朝的不合法承继者。

  参考资料:《南齐书》、《梁书》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北朝萧衍为何纵容企图谋刺他的弟弟萧宏?

  萧宏,字宣达,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是萧衍的弟弟。梁武帝萧衍反叛时,他的兄弟皆被抓了。有个叫惠思的和尚将萧宏藏起来,他才拣了条命。梁武帝萧衍篡齐成功,建立梁朝,于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封萧宏为临川郡王,位扬州刺史,加都督。

image.png

  天监四年,梁武帝派萧宏都督诸军进攻北方的魏国。萧宏因为是武帝的弟弟,所领器械皆为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大军到达洛口,前军攻克了梁城,诸将欲乘胜深人。萧宏听闻魏国的援军接近了,畏惧不敢进,召诸将军议,想退兵。军中将领求战,萧宏却停军不前,并下令军中:“人马有前行者斩。”自是军政不和,人怀愤怒。九月,洛口军溃,萧宏弃众逃跑与数骑逃亡。诸将找不到主将萧宏,大军溃散。所谓一将无能,害死千军。萧宏久居显位,但史籍中记载他的军政事迹只此一件,大概也是并无善政功绩可记。萧宏丧师而归,皇帝对他的信任重用却没变。

  天监六年,迁司徒,领太子太傅。八年,为司空、扬州刺史。十一年正月,为太尉。其年冬,以会事左迁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未拜,迁扬州利史宕十二年,加司空。(《南史·列传第四十一》)

  萧宏一生中有三次被免职

  第一次是因为他亲生母亲去世,他被免职守丧,但随即复职。

  第二次是纵亲为恶。萧宏小妾的弟弟吴法寿,性粗狡,恃仗萧宏,无所畏忌,常常杀人。死者家人控诉,皇帝命令抓捕。吴法寿躲在萧宏府内,官吏无可奈何。后来,梁武帝命令萧宏交出吴法寿,当天就处决了他。有关部门奏免萧宏的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等职位,武帝同意了。

image.png

  第三次是谋刺皇帝。

  萧宏免职后,仍过着荒唐腐朽的生活。萧宏的府第宏大,比得上皇宫,姬妾成百上千。有一个宠妾叫江无畏,她的服饰珍玩比得上东昏侯的潘妃,一双鞋就价值千万钱。这女子喜欢吃妓鱼头,就常常一天用去三百只鱼。府里吃不完的美食,就扔了。

  没过多久,萧宏又复职为司徒;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升太尉、扬州刺史等;普通七年四月去世。从萧宏得病到去世,皇帝前去看望了七次。

  萧宏一生中最为人注目的事迹是他的聚敛无度。他敛财的办法,史籍只记下了一种,就是高利贷—他向外放高利贷,让人以田地住宅为抵押。到期还不了,就夺取住宅田地。这样,他在京城里抢占了几十处住宅,百姓失去产业的很多。后来,被梁武帝制止。

image.png

  《南史·梁宗室》还记载了萧宏的另一起谋刺事件。萧宏与梁武帝的女儿永兴公主私通,两人密谋刺杀萧衍,萧宏当皇帝,让永兴公主当皇后。某一次,梁武帝斋戒三日,公主们都参加了。永兴公主于是让两个奴仆扮作女仆,准备行刺。两个刺客不知是慌张,还是穿不惯女子的服装,在门槛上绊了一下,鞋掉了,于是被侍卫发现。侍卫察告了丁贵嫔,丁贵嫔想告诉梁武帝,又怕梁武帝不信,于是他们做了一些布置,埋伏了八个人。斋会之后,永兴公主果然要求梁武帝单独接见她。接见时,永兴公主走上来,两个奴仆奔向梁武帝身后。埋伏的人冲出来将他们生擒,梁武帝吓得倒在了屏风里。他们从刺客身上搜出了刀,刺客还供出了是萧宏主使的。梁武帝没有宣扬此事,只把这两个奴仆杀了。这件事情属谋逆又加乱伦,堪称“十恶不赦”,但皇帝的处置却十分怪异,对萧宏未加任何处罚,这样的事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对萧宏如此宽纵,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梁武帝非常爱护兄弟及宗族子弟。《梁书·武帝纪》记载: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他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堂弟。萧衍成年后,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当时的人都推许称赞他。萧衍人仕后,屡有军功,授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齐明帝死后,东昏(萧宝卷)即位(公元498年),朝政混乱,萧衍开始扩张实力,准备应变。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冬,萧衍起兵攻齐。攻陷齐都后,萧衍于公元502年受齐禅,建立梁朝。他在起兵造反前,想方设法要将兄弟们接出来,颇重兄弟之情。此外,萧衍能够轻易灭齐自代,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齐尽屠宗室,“本根无庇,幼主孤立”。萧衍当皇帝后,为此而优容兄弟宗室。

image.png

  第二,梁武帝与萧宏这个弟弟关系又不同于其他兄弟。萧衍早年无子,曾过继萧宏之子萧正德。《梁史》记载:萧正德,宇公和,是萧宏第三子,少粗险,不拘礼节。当初,梁武帝萧衍没有儿子,养之为子。萧衍当了皇帝,他便希望能立为太子。后来,萧衍立了昭明太子,封萧正德为西丰侯。萧正德自此不满,长怀不轨之心。普通六年(公元525年),萧正德逃奔魏国;七年,又自魏逃归。梁武帝萧衍没有追究他的罪行,竟然复其封爵,仍除征虏将军。后来,萧正德又任侍中、抚军将军,封临贺郡王,邑两千户。这家伙却凶暴日甚,招聚亡命之徒。侯景知道他有奸心,于是秘密引诱。其后,侯景叛乱,推萧正德为天子,改年为正平元年,侯景任丞相。侯景攻破梁都城后,仍尊萧衍为君,降萧正德为大司马。萧正德有怨言,侯景听闻后,把他杀了,以绝后患。

  第三,对萧宏的谋刺行为,皇帝并不太相信。自萧宏领军北伐失败,朝廷上下心怀不满。京都每当有什么阴谋,都假借萧宏的名义。有关部门奏请将他治罪,梁武帝每次都赦免他。虽然这两次谋刺事件都供称是萧宏主使,梁武帝却未必真的相信。

  第四,萧宏太过无能,又声名不堪,对帝位构不成威胁。

image.png

  第五,梁武帝萧衍信佛虔诚,又重视名声,不愿有杀弟之名。历史上皇家骨肉相残者不可胜数,他偏偏举汉文帝之事警告萧宏。其实,汉文帝对其弟淮南王刘长堪称宽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