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二司马

"

  西汉二司马是指西汉的司马相如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很有影响力,流传千古。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司马相如,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时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

西汉二司马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揭秘:文学家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皇后陈阿娇

  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其真实的名字正史上没有记载,我们只能知道她姓陈,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婴的后代,其母是大长公主刘嫖。陈皇后在汉景帝的时候嫁给了太子刘彻,成为太子妃。据说刘彻能成为太子这个功劳刘嫖非常大,就是在亲姐姐刘嫖的劝说下对刘荣栗姬产生不满。陈皇后是侯门贵女,深得窦太后的喜爱,因此陈皇后的性格是唯我独尊的。刘嫖本来是想将女儿嫁给刘荣的,但是刘荣的母亲栗姬非常讨厌刘嫖,因此刘嫖欲结为儿女亲家是断然的拒绝了刘嫖。于是刘嫖把目光转向了刘启四岁封王的爱子刘彻,王夫人立马答应了刘嫖的婚约。所以后来刘荣被废,刘彻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陈阿娇因为是太子妃因此被立为皇后。

  陈皇后因母亲刘嫖扶汉武帝上位,自恃有功,因此显得骄横尊贵,所以汉武帝渐渐的对陈皇后厌烦。独享汉武帝宠爱的陈皇后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宠爱衰退后,陈皇后更加不会有孩子了。卫子夫独宠十多年的时间里生下3个女儿,陈皇后一直没有生育,窦太后去世后,陈皇后以妇人媚道被废除。陈皇后被废后一直居住在长门宫,刘嫖深感羞愧,恳请汉武帝饶恕自己的女儿,但是汉武帝说皇后之位虽然被废,但是待遇依然和皇后一样,所以陈皇后开始长居长门宫,公元前129年,陈皇后的父亲去世,公元前116年母亲刘嫖也去世了,陈皇后从此冷落寂寞,没过几年也在长门宫去世了。历史上,每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究竟成为帝王的女人是幸还是不幸?大汉时期,卫子夫和陈阿娇都是皇帝的女人,一个是最高贵的皇后,却因失宠被废掉后位,终究郁郁而终;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上出身低微的皇后卫子夫,有幸得到皇上宠爱,最终麻雀变凤凰,风光无限。这样两个鲜明的对比,又仿佛是天命注定。

1.png

  陈阿娇,“金屋藏娇”的典故的就源于她。她是馆陶公主的女儿,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大汉的皇后,曾想将阿娇许配个当时的太子刘荣,没想到遭到拒绝,于是便想着废除他。当一天,长公主抱着刘彻试探性的问道,想不想娶陈阿娇,没想到他说;“若能取之为妇,便金屋藏之”,“金屋藏娇”这个典故于是成为了当时政权的一个转折点。馆陶公主由于女儿和刘彻的婚事一定,就准备扶持他当上皇上。经过一番可以经营,刘彻终于当上了皇帝,陈阿娇被立为皇后。这也算是阿娇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刘彻就不像原来那样爱她了,当然这一切都因为卫子夫的到来。

...查看更多

揭秘: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谜局?

  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历来是千古流传的爱情佳话,司马相如藐视贫富差距,追求富豪女,卓文君甘愿舍弃荣华富贵,跟随落魄文人,二人长相守直到白头偕老。但是今天有人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段爱情提出了质疑,质疑主要人物是司马相如,内容无非是认为司马相如善用潜规则,追求卓文君是为了钱,与好友一起导演一场“凤求凰”的爱情骗局。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他的老丈人临邛首富卓王孙根本就不同意,但司马相如怂恿卓文君与自己私奔。卓文君欣然接受,义无反顾的跟她的爱人司马相如私奔到他的老家成都。可苦日子实在不好过,有个有钱的岳父,司马相如心有不甘,于是又回到卓王孙所在的临邛,并在城内开了间酒馆,卓文君当服务员,故意让岳父难堪。

  当地首富的女儿竟然在开酒馆,自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媒体争相关注报道,各种小道消息,负面新闻接踵而来。这样的报道无异于对卓王孙的企业和个人声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于是股价下跌,生意减少。人都是要脸好面子的,颜面尽失的卓王孙自然看不下去,能不给他们钱吗?最后卓王孙原谅了自己的女儿,又给他们钱用。司马相如笑了,仿佛心里在说“我是一个文化人,不过我也是一个流氓,所以我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更有说服力的是后来飞黄腾达的司马相如,面对繁花似锦的婆娑世界,欲望燃烧,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觉得一个老婆不过瘾,意欲纳小妾,始乱终弃。所以后人认为司马相如其实不爱卓文君,二人的千古爱情佳话只是一场爱情悲剧。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演绎这一场“凤求凰”的好戏是真爱还是骗局,也是一桩千古疑案,至今没有定论,两派各执一词,各有各的观点和理由。我也不愿妄自判定,只想陈述个人观点,我的答案是卓文君毫无质疑的是真爱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也是真爱卓文君,二人情比金坚不容置疑。

1.png

  其实,要破解这个疑案其实并不难。不过首先要理顺一下线索,要找线索恐怕就要说一说被质疑对象司马相如的人生的经历。司马相如据说是四川成都人,青年才俊司马相如怀揣梦想,在汉景帝的时候,花钱买了一个小官。因为司马相如才华横溢,人长的帅,文章写的好,琴弹得好,所以受到当时炙热人物梁王的青睐。梁王因窦太后的对其宠爱有加,因此也想和刘彻争皇位,但最终没得逞,所以郁郁寡欢,不久一命呜呼了。靠山走了后,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只好去投奔自己的“闺蜜”临邛县县令王吉。司马相如来到临邛县后,他的“闺蜜”王县长天天去拜访他。于是小小的县城一下子热闹了,大家疑问了,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县长天天去拜访,肯定是一个大人物。消息很快传到临邛的富豪圈,当地首富卓王孙听闻后,心里七上八下,于是跟其他的富豪们商议摆宴招待贵客。

...查看更多

绝世才子司马相如靠什么俘获美人芳心?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节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司马相如在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名气的才子,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同时,他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特别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演绎的经典爱情,流传至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段“凤求凰”美丽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年少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因为崇拜战国时的蔺相如,于是改名相如。汉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刘武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作家相交数年,期间作《子虚赋》。

  令司马相如没有想到的是,这首饱含真情的《子虚赋》一经出台,竟然很快红遍大江南北,司马相如之名一时间名扬四海。在当时那个没有网络、报纸、电视的时代,能凭借这样一首辞赋一传十、十传百地打出这么大的名气来,实在难能可贵。

  当然,我们可能都认为这是司马相如的这首词写得太好,文采太好,然而,等下等你看到司马相如是如何包装、如何炒作、如何捕获绝世美人卓文君的芳心的,你就一定会对司马相如发出这样的感慨来:司马相如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会包装和炒作的一个文学家。

  话说司马相如因一首《子虚赋》一炮而红后,并没有给他的仕途带来好运,相反,霉运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降临了。原因是梁王刘武死了。刘武是因为争取太子之位末遂,郁闷而死的。而他的死导致的后果是司马相如等一干文人都光荣地下岗了。因为新继任的梁王和汉景帝一样,不喜欢文人骚客。

  就这样“净身出户”的司马相如不得不回成都老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司马相如走投无路之下,想起了自己的朋友临邛县令王吉。司马相如年少求学时,曾与王吉同窗,两人的关系铁得不能再铁。两人都曾承诺,将来不管谁富贵发达了,不相忘。

  果然,面对司马相如的到来,王吉不但“不相忘”,随即出台的“建设家园”的计划,令司马相如感动得眼泪横流。

  王吉为司马相如“建设家园”的计划分两步走:

  第一步,“建设家园”就必须得有住的地方。王吉给他安排了“三星级”的地方住——都亭。这虽是一个临时的家,但好歹司马相如不用再风餐露宿、夜宿街头了。再说这个“都亭”就是临邛县里一个亭子,是属于“公共场所的公共建筑”,供常人挡雨避风、供达官显贵休闲品茶、供情人花前月下之用。但因为王吉是这里的父母官,说白了司马相如等于初来乍到就来了个“占亭为家”,不可谓不牛逼。

...查看更多

司马迁是如何在受到宫刑后写出史记的

  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

  汉武帝统治时期吏法非常的严酷,加之汉武帝生性残酷,因此在统治上也多用严刑惩罚犯错之人。严刑拷打必多冤狱,就连司马迁这样的清官也没能幸免。

  

司马迁雕像


  司马迁雕像

  司马迁之所以被处以宫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耿直。当时李陵因为被单于围困而导致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为了战俘。汉武帝为此大怒,墙头草般的群臣也来不及继续恭维李陵,转而纷纷进言对李陵表示不耻。汉武帝问想听太史令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耿直地说,李陵向来是个勤谨奉上,宽仁待下,忠君爱国的好将士,怎么可能说投降就投降,他可能心里还想着,哪日能够回归朝廷,再为国尽忠。司马迁说的违逆了汉武帝的意思,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打入了铁牢。

  后来,汉武帝派公孙敖去匈奴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怕汉武帝怪罪,公孙敖诬告李陵正在匈奴练兵,要奉单于之命进攻长安。汉武帝信以为真,盛怒之下下令杀死了李陵一家妻儿老小,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按律当斩。但是汉朝当时可以以宫刑代替死刑,司马迁心中还有宏伟的理想,背上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因此司马迁选择了接受宫刑,保住了性命。 ...查看更多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文章西汉两司马

20160810041545193.jpg

  西汉二司马是指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很有影响力,流传千古。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司马相如,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时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景帝时以赀为郎,任武骑常侍,因非其所好,辞职入梁。与枚乘、邹阳等游,作《子虚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西汉二司马的人物生平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的一代文豪)

991B872887089753A2E77ABFAE2056BA.jpg

  人物生平

  景帝时期

  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司马相如出生于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 ) ;另一说据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为蜀郡(今四川成都)(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用钱换了个官职,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

  武帝赏识

  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相如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 。《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时在汉景帝年间,其主题是以这一时期以虚静为君的道家思想为指向的,但是并没有得到景帝的赏识,景帝不好辞赋。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在位。刘彻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是蜀人,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刘彻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且更有文采。此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形象,又对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此赋一出,司马相如被刘彻封为郎。

  相如出使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为唐蒙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唐蒙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司马相如在那儿发布了一张《谕巴蜀檄》的公告,并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如出使完毕,回京向汉武帝汇报。唐蒙已掠取并开通了夜郎,趁机要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征发巴、蜀、广汉的士卒,参加筑路的有数万人。修路二年,没有修成,士卒多死亡,耗费钱财。当权者多有反对者。这时,邛、笮的君长听说南夷已与汉朝交往,请求汉朝委任他们以官职。皇上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拢络西南夷。相如等到达蜀郡,蜀人都以迎接相如为荣。司马相如平定了西南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扩大,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笮。相如还京报告皇上,皇上特别高兴。他的一篇《难蜀父老》以解答问题的形式,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可惜好景不长,被人告发接受贿赂,遂遭免官。岁余,被重新用,仍为郎官。 ...查看更多

西汉二司马的人物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0160525071201220.jp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 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 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 ,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学游天下

  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父亲的身边。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去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 ,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回朝为官

  因为父亲司马谈的缘故,司马迁回京后得以仕为郎中 。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驰义侯授命平定西南夷,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兰,平南夷。夜郎震恐,自请入朝称臣。汉军又诛邛君,杀笮侯,冉震恐,请臣置吏。随后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而此时正随汉武帝东行巡幸缑氏的司马迁在继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之后,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筹划新郡的建设。随后又抚定了邛、榨、昆明,在第二年回朝向武帝覆命 。

  父授遗命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今洛阳)未能继续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

  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着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召的遣风,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落,礼乐损坏,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学者们仍以此为法则。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查看更多

结语

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名西汉二司马。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并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