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浩北伐

"

  永和三年(347年),大司马桓温灭蜀后,其势日盛。会稽王司马昱忌之,慕扬州刺史殷浩盛名,故以为心腹,以抗桓温。护军将军王羲之为求内外和协,劝浩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于是与温颇相疑贰。

殷浩北伐

殷浩北伐——大司马桓温

殷浩一共北伐了几次 殷浩北伐失败的原因

  殷浩是东晋人,受皇帝的征召入宫为官。皇帝扶持殷浩是为了制衡势力日渐强大的大司马。当时的护军将军为了东晋内部的安定,就劝说殷浩不要与大司马为敌。可是殷浩不肯,凭什么只劝他,为什么是他要让桓温,而不是桓温让他。

搜狗截图16年11月10日1514_173.jpg

  殷浩漫画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的离世引起诸皇子对皇位的争夺。东晋朝廷决定趁这次后赵的混乱实施北伐,一举统一全国。皇帝选择了殷浩为北伐的将军。另一方面,桓温也对皇帝说他也想要参与北伐,但没有得到回应。桓温一直都知道殷浩的出现是皇帝故意所为,目的是为了制衡他,他为此十分愤怒。因为与殷浩一起长大,桓温深知他的品行,所以他并不害怕殷浩得势后会对他打击报复。

  永和八年,殷浩决定进攻洛阳。在出发前,殷浩摔下了马,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殷浩到许昌时,他的下属不能安抚降将,该降将在许昌叛变,并进攻了晋军驻扎的地方。殷浩派兵反攻,大败而归,只能退回寿阳。

  之后展开了二次进攻,又恰恰遇到了姚襄的反叛。这回殷浩有些害怕了,丢下了营帐,退到了谯郡。所有的刀枪和粮食都被姚襄夺走了,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叛变的人也有很多,殷浩看到这种场面急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向朝廷交待。殷浩派他手中还能用的将官对姚襄发起进攻,但他们都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性命。

  桓温听到北伐失败的消息,立刻上书指责殷浩,给殷浩扣上了许多罪名。北伐失败的殷浩不仅被削去所有官职,还被流放了。没过几年,他就忧郁地死在了流放地。 ...查看更多

殷浩北伐:殷浩北伐失败后为何被扣上许多罪名

  殷浩是东晋人,受皇帝的征召入宫为官。皇帝扶持殷浩是为了制衡势力日渐强大的大司马。当时的护军将军为了东晋内部的安定,就劝说殷浩不要与大司马为敌。可是殷浩不肯,凭什么只劝他,为什么是他要让桓温,而不是桓温让他。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的离世引起诸皇子对皇位的争夺。东晋朝廷决定趁这次后赵的混乱实施北伐,一举统一全国。皇帝选择了殷浩为北伐的将军。另一方面,桓温也对皇帝说他也想要参与北伐,但没有得到回应。桓温一直都知道殷浩的出现是皇帝故意所为,目的是为了制衡他,他为此十分愤怒。因为与殷浩一起长大,桓温深知他的品行,所以他并不害怕殷浩得势后会对他打击报复。

  永和八年,殷浩决定进攻洛阳。在出发前,殷浩摔下了马,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殷浩到许昌时,他的下属不能安抚降将,该降将在许昌叛变,并进攻了晋军驻扎的地方。殷浩派兵反攻,大败而归,只能退回寿阳。

  之后展开了二次进攻,又恰恰遇到了姚襄的反叛。这回殷浩有些害怕了,丢下了营帐,退到了谯郡。所有的刀枪和粮食都被姚襄夺走了,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叛变的人也有很多,殷浩看到这种场面急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向朝廷交待。殷浩派他手中还能用的将官对姚襄发起进攻,但他们都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性命。

  桓温听到北伐失败的消息,立刻上书指责殷浩,给殷浩扣上了许多罪名。北伐失败的殷浩不仅被削去所有官职,还被流放了。没过几年,他就忧郁地死在了流放地。 ...查看更多

殷浩北伐的经过:三次北伐却只带来失败

  殷浩是东晋人,受皇帝的征召入宫为官。皇帝扶持殷浩是为了制衡势力日渐强大的大司马。当时的护军将军为了东晋内部的安定,就劝说殷浩不要与大司马为敌。可是殷浩不肯,凭什么只劝他,为什么是他要让桓温,而不是桓温让他。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的离世引起诸皇子对皇位的争夺。东晋朝廷决定趁这次后赵的混乱实施北伐,一举统一全国。皇帝选择了殷浩为北伐的将军。另一方面,桓温也对皇帝说他也想要参与北伐,但没有得到回应。桓温一直都知道殷浩的出现是皇帝故意所为,目的是为了制衡他,他为此十分愤怒。因为与殷浩一起长大,桓温深知他的品行,所以他并不害怕殷浩得势后会对他打击报复。

  永和八年,殷浩决定进攻洛阳。在出发前,殷浩摔下了马,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殷浩到许昌时,他的下属不能安抚降将,该降将在许昌叛变,并进攻了晋军驻扎的地方。殷浩派兵反攻,大败而归,只能退回寿阳。

  之后展开了二次进攻,又恰恰遇到了姚襄的反叛。这回殷浩有些害怕了,丢下了营帐,退到了谯郡。所有的刀枪和粮食都被姚襄夺走了,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叛变的人也有很多,殷浩看到这种场面急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向朝廷交待。殷浩派他手中还能用的将官对姚襄发起进攻,但他们都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性命。

  桓温听到北伐失败的消息,立刻上书指责殷浩,给殷浩扣上了许多罪名。北伐失败的殷浩不仅被削去所有官职,还被流放了。没过几年,他就忧郁地死在了流放地。 ...查看更多

咄咄怪事这个成语怎么来的?是和殷浩北伐有关吗

  殷浩北伐,至今都搞不清楚他手下有没有名将,即使有,也一直在当“替补”,在场下坐冷板凳。他这个“教练”最信任的是一个“外援”,就是逃到南方来的姚襄。

  殷浩把他和谢尚组成了双前锋,或者任单前锋,希望能攻城拔寨,一脚洞穿北方的大门。但姚襄这样的枭雄,岂能是手摇羽扇的文士能驾驭的?

  殷浩从马上掉了下来

  姚襄在北方走投无路,他的“老东家”后赵被前燕吞并了,西边的前秦是他的仇人。他一路南逃,在寿春见到了豫州刺史谢尚。

image.png

  谢尚45岁,比22岁的姚襄整整高出一辈。然而看到这个小伙子风姿潇洒、举止有度,谢尚一见如故。在他心中,以为北方人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没想到也有大名士,两人相见恨晚。

  殷浩听说后大喜,他一直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指点江山,实际对北方是两眼一抹黑,姚襄可是上天送给他的“向导”啊,况且又是同道中人。

  352年,殷浩在没有经历过任何“热身赛”的情况下,直接举行了一场正式比赛。对手是许昌的张遇。

  张遇是石虎手下的将领,后赵灭亡后,他做了割据一方的军阀,也想找东晋做靠山。哪知道谢尚看不起这种不读书的赳赳武夫。张遇一气之下,“跳槽”到了前秦。对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小,殷浩决定先拿他开刀,杀鸡儆猴

  谢尚、姚襄任前锋直奔许昌杀去,殷浩率军向寿春进发,作为“中场”指挥。当天,他威风凛凛,举起旗帜宣布:“出发”,突然马受惊,他身子一歪,摔到了地上。将士们大惊失色,兆头不好啊。

  他灰头土脸地爬起来,骑上马继续前进。

  前秦得知张遇被攻,迅速派出两万人营救。双方在颖水上的诫桥(今河南许昌市东南)大战,东晋军与“强队”交流的机会太少了,谢尚只是清谈高手,与天天在实战中跌打滚爬的北方人刚交手,就呈“一边倒”趋势,被斩杀1.5万人,前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image.png

  谢尚和姚襄带着少数随从仓促逃回历阳(今安徽和县),才喘了一口气。

  谢尚和姚襄洒泪而别,说:豫州的事都托付给你了。

  随后自己回建康请罪,由于皇太后诸蒜子是他的外甥女,朝廷网开一面,他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处罚。

  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殷浩的间谍战失败

  第二年,殷浩决定再次出征。目标是先进攻洛阳,再攻长安。

  在中间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一是继续屯田,二是搞策反。上次他对前秦这个援军恨得要死,决定在长安这个“心脏”上狠狠地捅上一刀。

  他派几批间谍先后潜入长安,和前秦的大司马雷弱儿、左仆射梁安取得联系,双方暗中达成协议:两人叛变苻健;殷浩攻取长安后,两人做关中最高领导人。

  殷浩确定有了内应,再次派姚襄北进。以为万无一失,哪知道这两招统统是败招。雷弱儿、梁安骗了他,他们请殷浩出兵接应,实际是引诱东晋军北上。

image.png

  而姚襄胸怀大志,“跳槽”到东晋只是暂时落脚。当他看到东晋军队的羸弱后,对这个新东家已没有了信心,决定自立门户

  殷浩派姚襄做前锋,进攻洛阳。姚襄兵刚出发不久,殷浩就接到姚襄传来消息:他的部队遇到敌人,已经溃散,希望大军北上接应。

  殷浩命令军队全速前进,到了山桑(安徽亳州市蒙城县北)附近时,突然伏兵四起。殷浩军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慌不择路,晕头转向,大败而归,东晋军被斩杀1万多人。

  原来姚襄骗他北上,成功偷袭。接着派兵挺进到寿春。殷浩回过神来,命令部队反击,但他实在不是将才,器械军粮全部被姚襄抢走,士卒死伤、叛变者不计其数。

  第二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殷浩回信桓温出现失误

  司马昱本来不想动殷浩,但旁边有一个人在等着看笑话。

  桓温上奏朝廷,把殷浩说得一无是处。朝廷理亏,没有办法,只好把殷浩废为平民,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内)。

  殷浩年轻的时候和桓温齐名,但两个人相互不服气,桓温问他:你和我相比,谁更出色?

  殷浩答:我宁愿做我自己。

  桓温却看不起他,对人说:小的时候,我和殷浩共骑竹马(当马骑的竹竿),我把竹马扔掉走了,殷浩上前拣起来,所以殷浩不如我。

  但殷浩没有说过半句怨言,神情坦然,一切听天由命。依旧谈道咏诗,家里的人都觉得他一切正常。

  但是他内心非常痛苦,有次送别外甥韩伯时随口念了两句前人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不自觉就抽泣哽咽,潸然泪下

image.png

  他经常用手在空中写字,引得很多人观看。写得多了,别人发现原来写的是“咄咄怪事”四个大字。

  这就是成语“咄咄怪事”的来历,意思是令人诧异的怪事。“咄咄”是表示吃惊的感叹词。

  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里面有“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休休”是指司空图隐居山中,写过一篇《休休亭记》。这句话意思是:与其像殷浩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不如像司空图在山林中过安闲的生活,一座山丘,一条谷壑,都风流潇洒,格外有情趣。

  就在殷浩五味杂陈、心怀怨恨时,接到了一封信,是桓温写来的。信中桓温回忆了两人过去的友谊,打算让他担任尚书令。

  殷浩大喜,立即回信。

image.png

  写好信,封好后,又担心信中是不是写错了,拆开来重新检查。然后再放到信封中,刚要送出去,还是担心有不妥,再拆开来看,就这样,他把这封信拆拆封封了十多次。

  最后终于觉得完美无缺,派人把信送走。待人走远后,他松了一口气,然而等他返回家中,才发现写的信还在桌子上,派人送走的只是一个空信封,他后悔莫及,几欲晕死。

  桓温本来不愿把事情做绝,想让他重新出山。但看到居然是一张信封,大失所望。从此两人绝交。殷浩再也没得到重用,两年后,殷浩忧郁病死,终年54岁。

  就在殷浩北伐屡战屡败、损兵折将的时候,在江南,却有一次高雅的聚会在上演,流芳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殷浩北伐为何失败?殷浩最后是怎么死的?

  殷浩来自东晋,被皇帝征召入宫服役。皇帝支持殷浩制衡日益强大的司马。当时,为了东晋王朝的内部稳定,护卫军的将军说服殷浩不要敌视傅。但是殷浩拒绝了。为什么只劝他?他为什么让桓温,而不是桓温让他。公元349年,已故的赵皇帝的去世引起了王子们争夺王位。东晋朝廷决定利用后赵时期的混乱局面,进行北伐,一举统一全国。皇帝选择殷浩作为北伐的将军。另一方面,桓温也告诉皇帝,他也想参加北伐,但是没有得到回应。桓温一直知道,殷浩的出现是皇帝为了制衡他而故意的,他对此非常生气。随着他和殷浩一起长大,桓温很了解他的性格,所以他不怕殷浩在他掌权时报复他。永和八年,殷浩决定进攻洛阳。

image.png

  离开之前,殷浩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当殷浩到达许昌时,他的下属无法平息投降,投降叛逃到许昌,袭击了晋军驻扎的地方。殷浩派兵反攻,战败后返回寿阳。第二次袭击后,它正好遇到了姚襄的反叛。这一次,殷浩害怕了,离开营地,撤退到谯县。所有的武器和食物都被姚襄带走了。有许多士兵死亡、受伤和叛逃。殷浩急于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不知道如何移交给朝廷。殷浩派了他仍然可以用来攻击姚襄的将官,但是他们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生命。

image.png

  当桓温听到北伐失败的消息时,他立即写信指控殷浩,并指控殷浩犯有许多罪行。北伐失败的殷浩不仅被剥夺了所有官方职位,还被流放。几年后,他在流放中忧郁地死去。殷浩是东晋的将军。他十几岁时非常博学,他的论点甚至不能被他的叔叔反驳。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当他是官员时梦见棺材,当他富有时梦见粪便。殷浩回答说:官员们都是腐烂的东西,所有人都会梦到与腐肉相关的棺材。金钱是粪便,所以当你想发财的时候,梦想着粪便。这句话被认为是明智的说法,殷浩逐渐赢得了辩手的尊重。当有人要求他成为一名官员时,他拒绝了,并隐居了十年。

image.png

  后来,他在成为官员之前被司马昱征召入伍。司马玉也喜欢辩论。他和殷浩很投缘。为了与桓温竞争,皇帝培育了殷浩。但是后来事情超出了司马的控制,两个朝臣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严重。殷浩的朋友们敦促他停下来,但他没有理会他们。因为已故的赵皇帝因病去世,王子们开始了争夺王位的内乱。这可以说是天赐良机。东晋决定以殷浩将军的身份发起北伐。然而,殷浩被击败,他的政治对手抓住了弹劾他的机会。皇帝不得不撤销殷浩的官职,流放东阳。三年后,殷浩在东阳去世,享年53岁。安葬的时候,殷浩的最初部下召唤他,认为殷浩是个知识渊博的官员,在他担任官员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获得了皇帝的许多奖项。他的罪行是由于战争的失败,经常有胜利和失败。

image.png

  他被流放了三年,受到了足够的惩罚。皇帝认为他是对的,命令殷浩恢复他的职位,不要让他白死。殷浩的书是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事情让人非常惊讶。殷浩出生在赞缨家族,喜欢老庄善于说话。他拒绝接受朝廷的传唤,并隐居了10年。340年,他被授予将军的职位,但拒绝就职。当时,桓温的权力非常强大,殷浩并不总是与他发生冲突。不久,殷浩遵照朝廷的指示,率领军队进攻中原,导致两次失败。桓温趁此机会在皇帝面前攻击了他。结果,殷浩被流放。尽管他被流放,但他从未说过一句抱怨的话,看上去听天由命。除了整天用手写“奇怪的事情”,他没有采取任何激进的行动,全家人都松了口气。一年后,殷浩带着他的家人回到北京。当他离开的时候,他唱了一首诗后哭泣,然后人们意识到了他心中的沮丧。出于政治原因,桓温想召回他的对手继续担任官员。

image.png

  他给殷浩发了一封信,说他希望殷浩重新成为一名官员。殷浩很高兴收到这封信,并立即承诺给桓温回信。然而,由于他过于重视这封信,他经常拿出信封里的信来看看措辞有什么错,并重复了几十遍。结果,他不小心把空白信封作为一封信寄给了桓温。收到信后,桓温打开信,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失望和愤怒。他认为这是殷浩对他的挑衅,从那以后,这两个人变得更加糟糕。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总结了“殷浩书空”这个词,以表明这一事件令人惊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东晋名仕殷浩自视甚高,最后却一败涂地的故事

  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名仕有很多,但是俗话说“爬得越高、摔的越重”,有时候一个人被捧得太高不一定是好事。地位越高名气越大,就越不能犯错,否则会有很多人等着看笑话的。今天要为大家讲的就是这样一位名仕,他的理论被很多人奉为“金句”,他的才华被称赞为可以与管仲诸葛亮比肩,可惜在一次实战中,这位理论家竟然一败涂地,从此彻底沦为大家的“笑柄”,他就是东晋的名仕殷浩

image.png

  殷浩从小出身名门贵族,幼年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他的叔父殷融就是出名的才子,殷浩从小耳濡目染,后来的口才越来越好,名气超过了叔父。殷浩最喜欢研究《老子》、《周易》这类书,崇尚道家思想,在这方面的确实有一些建树。又一次别人问他:“为什么即将当官的人会梦见棺材,即将发财的人会梦见粪土?”殷浩不假思索就答到:“官本来是腐臭的,所以要做官会梦见尸体,钱本来是肮脏的,所以要发财会梦见粪便。”大家都觉得殷浩说的有理,甚至把这句当成了名言。久而久之,殷浩的才能被越传越神。虽然殷浩名气颇高,但是殷浩却不喜欢做官,朝廷三番五次请他出山都请不动,甚至封他为安西将军,他也无动于衷。于是大家就把殷浩比作了管仲、诸葛亮,认为他是旷世奇才。

image.png

  诸葛亮、管仲这样的真龙也有出山的一天,殷浩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朝局的动荡,当时位高权重的桓温逐渐把持了朝政,简文帝为了扶植力量对抗桓温,再次邀请殷浩出山。殷浩这次不得不答应了,一方面因为这件事关乎到国家的存亡,另一方面是殷浩与桓温年轻时就走嫌隙,两个人都是有才之士,互相看不起对方,殷浩想借这次出山压倒桓温,争一口气。简文帝任命殷浩为扬州刺史,派殷浩北伐收复失地,给他一个立大功的机会。殷浩也是信心满满,立下豪言,要收复洛阳失地,重修西晋皇陵。长安附近的各路豪强一看殷浩出马,纷纷觉得迎来了希望,请求殷浩派兵支援。于是殷浩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出发了。可是殷浩本是一介文人,一场仗都没打过,又怎能当一个好将领呢?在用人方面,他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任命的先锋名叫姚襄,是一名投降的羌人,本来就是个墙头草,而且姚襄以前还与殷浩有过矛盾。这次姚襄率领先头部队,直接来了个占山为王,对殷浩谎称部下逃跑,殷浩此时还没有生疑心,竟然率领大军按照姚襄的引导去追逃兵,结果进入姚襄的伏击圈,损失了1万余人,殷浩领着残部狼狈逃窜,连粮草都丢下了。没过几日,殷浩又命部下刘启去追击姚襄,结果反被姚襄所杀,之后殷浩的部队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

image.png

  这次殷浩的北伐简直让人大跌眼镜,连敌人的影子还没见着,就被自己人玩死了。朝廷上,桓温借这个机会添油加醋,大肆描述了殷浩的无能,迫使简文帝将殷浩罢官流放。流放之后,殷浩依然对自己的失败想不通,终日对着天空发呆沉思,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关心他了,他在大家眼中已经是一个大大的笑话。殷浩时常会吟一首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image.png

  其实,最了解殷浩的反而是他的敌人桓温。桓温曾经评价,殷浩并非没有才能,他的德行和言论还是很高明的,只是朝廷用人失误罢了,不该派他去打仗,应该让他做文官。后来,桓温也曾不计前嫌,想要任命殷浩为尚书令。殷浩看到桓温写的信十分激动,彻夜难眠,写好回信后反复从信封中抽出来查阅,生怕写错一个字,结果最后忘了把信装回信封了。桓温收到了空信封,以为殷浩还是看不起他,顿时大怒,殷浩也没有当成他的尚书令,不久便郁郁而终了。一代名仕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实在令人感慨。“纸上谈兵”的殷浩究竟是徒有虚名,还是确有才能没机会施展,如今已无从评价。但是拿他与管仲、诸葛亮比,显然是没有可比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桓温与殷浩有隙,及闻其败,上疏指责浩连年北伐败绩,粮械尽失,反以资敌,请罪之。帝遂废浩为庶人。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