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21日,94岁的宋美龄再度离开台湾去美国“长期休养”。其实,她是不愿意离开台湾的,她常说:“这是我的国家,我为什么不能长住。”那么,原因何在呢?
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在人们心中始终是一个传奇人物。她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百年中国政治变迁,对近现代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去世后,她淡出台湾政坛,客居纽约,晚年仍关注台湾政局。本文介绍了她28年来漂泊于台美之间的生活。
客居纽约十一载,心系台北
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按宋美龄自己的说法,“是自己一生最伤痛之事”。此后,宋美龄就在台北、纽约两地漂泊。
蒋介石刚一去世,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就匆匆从美国赶回台湾,打算与“夫人派”官员一起拥立宋美龄继任国民党总裁,但遭到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的强烈反对。4月28日,即蒋介石死后23天,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临时会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谓改为“主席”,党总裁的名义永远为蒋介石保留,他人不得再用。会议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兼中常委会主席。宋美龄的地位顿时变得尴尬起来。虽然宋美龄在对美“外交”上仍然说了算,但其政治权力已逐渐削弱。
蒋介石去世后,宋孤独地居住在士林官邸半年之后,1975年9月,她决意到第二故乡美国疗养隐居,以散失去丈夫之悲痛和权力斗争的不快。这一去为时长达11年之久。
宋美龄在美国的寓所位于纽约长岛北岸的蝗虫谷,面积有37英亩,主建筑有三栋,住所距纽约大约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宋美龄在这里的生活十分恬淡,充满闲情逸致,主要是读书看报,画画或练书法,每周在固定时间去教堂做礼拜,偶尔接见来自台湾的访问团或美国友人,极少公开露面。
在这前后,她的亲戚、手足纷纷离她而去,先是1967年8月,姐夫孔祥熙病逝,接着是1969年2月,宋子安因脑溢血病逝。1971年4月,宋子文在赴宴进食因鱼骨呛入气管导致心力衰竭不幸猝死。1973年10月,大姐宋霭龄在纽约病逝,1981年5月,在北京的二姐宋庆龄病逝,宋美龄没能与亲姐姐见上最后一面。
亲人相继离去使她倍感悲痛和孤寂。不过,总是有亲属来探望,如儿子蒋纬国、外甥女孔令伟、外甥孔令杰、孙子蒋孝勇等。特别是住在旧金山的孙女、蒋经国之女蒋孝章常来纽约看望她,多少排遣了一些孤寂,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在寓居美国期间,宋美龄对海峡两岸形势的关注不减当年,与台湾有关人士保持密切的联系。她在台湾政治运行中的影响力没有完全中断。
1976年4月,为了追念蒋介石逝世一周年,宋美龄乘专机返回台北参加了追思礼,之后再度返美。1978年5月,蒋经国正式接任“总统”,宋美龄以惟恐睹物伤情为由,没有回台参加蒋经国就职典礼。
客居美国11年后,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返回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又是5年。
回台参政,“老干未发新枝”
宋美龄回到台湾后,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她回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据观察家分析:“宋美龄返台,是因为蒋经国要表现台湾各方面的团结,调和与元老派、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商讨晚年接班大计。”
10月31日,宋美龄发表了纪念丈夫的文章,题目是《我将再起》,有人认为这是她“东山再起”的宣言。
为了支持蒋经国的政治革新,安抚反对“革新”的元老重臣,宋美龄陆续召集了台湾当局党政军高层人士,如俞国华、李登辉、“行政院”各部会首长等。宋听取他们对政局变化和革新的意见,并予以嘉勉劝慰,这一举动调节了国民党当局领导层的关系,巩固了团结与和谐,赢得了他们对蒋经国改革的支持。
宋美龄频频约见党政军高级首脑人物,引起台北政界大震动。这显然不符合台湾的政治体制,对此《雷声》周刊如此评论,说宋美龄这种“不知自我节制的行为,实在有失进退之道,而且假如夫人的动机是出之企图展示政治实力,则又令人对政局发展感到忧心”。
1988年1月23日,多年来病魔缠身的蒋经国病逝。蒋家王朝在台湾正式结束。当时,政坛表面平静,但台湾的政情逐渐趋向复杂与动荡。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宋美龄清醒地认识到阻止李登辉继任“总统”是不可能的。但为了使台湾党政分立,互相牵制,避免出现台湾“总统”兼国民党“党主席”的局面,她不得不急忙出马。但最后国民党中常会还是通过了由李登辉代理国民党主席的决定,这场权力之争暂告落幕。蒋家的权威,就在宋美龄弹指之间溜走了。
1988年7月7日中国国民党十三大,8日,宋美龄亲临会场,由于健康原因,她请李焕代她宣读了题为《老干新枝》的富有政治意味的讲话。讲话称:“目前正值紧要关头,老成引退,新血继之,譬如大树虽新叶丛生,而卓然置基于地者,则老根老干。于今党内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者,不乏当年驰骋疆场之斗士或为劳苦功高之重臣,其对之贡献,丝毫不容抹杀,当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夫国之强,党之壮,赖有一定之原则,连续生存之轨迹,创新而不忘旧,前进而不忘本,当年国父如不建党立国则无今日之中华,台澎依旧日本殖民地,饮水思源发人深思。”
这个讲话被视为所谓“宫廷派”人士全力反扑的宣言。但“老干新枝”论的效应,只延续了很短一段时间,并没有改变台湾政局。有人认为,这是宋美龄发挥政治影响力的最后冲刺。
的确,她的影响力已是非常微弱,在她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干事会议上,她的亲信——被提名为中委会候选人的国民党妇工会主席钱剑秋落选,这使宋非常难堪,这也意味着她把持和控制了三十多年的国民党妇工会“全军覆没”和宋的“彻底垮台”。
从此以后,宋美龄彻底淡出政坛,只是对台湾政局及对美关系上,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特殊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封建主义社会。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是一种社会共详情
李昪是南唐的建立者,他的命运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六岁那年,家乡遭受战乱详情
上世纪的上海滩,绝对有杜月笙、黄金荣等人的一席之地。当时中国正处于动乱时期,详情
札兰丁·明布尔努(Jalalad-DinMinghurnu,?—1231年)详情
关于成吉思汗这个人有太多的争议,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太凶残,无论是哪一种详情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商队前往花剌子模王国,这支商队在行进到锡尔河上游详情
历朝历代都有猛将,在清朝后期,虽然没有了对外战争,但是内部矛盾也是纷纷不断。详情
9月的成都,秋风渐起。望江楼公园外,白鹭日稀。 刘秉璋的人生,如望江楼那段详情
可能所有人都知道蔡元培是一代教育家,是北大校长,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充满侠详情
当年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开国元帅的十人中,朱德的年纪是最大的,但是有一个被授详情
今天给大家讲的主人公是蒋维平,一听姓蒋,大家肯定会说,是不是和蒋介石有关系,详情
晚清(1840年—1912年),是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详情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经了很多年的封建时代。那个时候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的身上详情
古代人人都想要当皇帝,倘若做不成皇帝的话,做个大官也是好的,再退1万步说,哪详情
朱元璋建立元朝,制定了一套皇位继承王爵分封的制度。他规定皇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详情
清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的历史虽然只延续了两百多年,但是期详情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统一国家,它的建立者秦始皇更是历史上少有的杰出人详情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国。芬兰的面积只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详情
说起蒙古西征,我们知道这件事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世界。蒙古西征当时控制了世界上三详情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代,作为仅次详情
西伯利亚,位于亚洲北部,是一片地域非常辽阔的土地。西伯利亚的总面积超过130详情
苏联,位于欧亚大陆北部,是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作为冷战时期唯一能和美国抗详情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农历正月,镇海口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海战,这就是详情
裕谦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与定海隔水相望的镇海城稳定人心,恢复生产,修筑工详情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话说当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此乃奇耻大辱被外族攻入详情
马江海战是1884年8月23日发生在福建马江一带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交战双方详情
1884年(清光绪十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6艘军舰入侵福建马尾港,停详情
1884年7月14日,法国军舰在孤拔率领下进入马尾军港,受到了清政府的友好款详情
1841年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与英军正在进行停战谈判,英军一只小部队到广州三元详情
广州城北,三元里。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村庄,之所以名震天下,与教科书中大肆详情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兵败如山倒,到1841年5月英军已经包围了广详情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这首详情
1841年1月7日,大英帝国14艘战舰446门大炮以及舰载的2000多名英军详情
慕容复是金庸大师小说《天龙八部》里的人物。在小说中,慕容复风流倜傥,是典型的详情
梁山好汉被大宋征召后,大小战役功勋卓著。 如果说之前梁山好汉打的都是小混混详情
李开先(1502-1568年),自伯华,别号中麓、中麓子、中麓山人、中麓放客详情
罗伦(1431—1478),明代理学家、状元。字应魁,一字彝正,号一峰。吉安详情
唐玄宗平生好神仙方技,时常征召一些全国各地会奇术异法的妖人到宫里来,像什么一详情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错综复杂,很多史诗都鲜为人知,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详情
公元824年,长安城,残阳如血,长街清冷。 昏睡了一下午的苏玄明打了一个呵详情
这一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去西狩打猎。 不料,在行进途中,御前侍卫竟然把详情
康有为1858年生,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详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详情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太监是谁?连不懂历史的都能回答上来:李莲英。 错。 还有详情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详情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像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化传承已经断绝了,只有古中国详情
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详情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详情
根据《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记载,在晋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准的汲详情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详情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详情
我们说男女交欢,常委婉形容为一翻“巫山云雨”,这正是从楚怀王梦神女的一段欢好详情
现在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凡有一官半职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详情
现代生活中,各种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然而车辆虽多,却能秩序井然,这中间除详情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历史非常详情
彭汝砺(lì),彭构云十三代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 人详情
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举进士第一。王安石见其《诗义》,补国子直详情
《宋史·汪应辰传》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详情
李开先,字伯华,自号中麓子、中麓山人或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市)人详情
嘉靖四十一年(1562),王守仁的著名弟子王畿对当时流行有关良知的不同看法概详情
罗伦注,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详情
中国是诗的国度 既有李白这样潇洒飘逸的“诗仙” 又有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详情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详情
《西堂全集》,清代大文学家、诗人尤侗所著,共六十七卷,现存最早刊本是康熙年间详情
尤侗(1618—1704),清初文学家,字同人,晚年自称西堂老人。南宋著名诗详情
孙星衍(1753年~1818年) 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