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后,占领东三省的日本人更猖狂了,竟然在1931年10月初把军舰开进了长江。
看到日本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挑衅,蒋介石气炸了,当即命令淞沪军区长官严为防御,必要时与日本人干,他表示:“决心与倭一战” [1] ,命上海市市长张群:“日本军队如果至华界挑衅,我军应预定一防御线,集中配备,俟其进攻,即行抵抗。” [2]
10月16日,蒋介石以陆海空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首都战备计划,密令警卫军军长顾祝同、卫戍司令谷正伦、军校教育长张治中、警察厅长吴恩豫“遵照准备实施,其构筑工事之程序,第一期专筑交通要道,城内者限本月20日完成,城外及镇江者限本月23日以前完成。”[3]
一边是日本人进犯,一边是广东人对峙,蒋介石被弄得筋疲力尽,几近崩溃。
11月初,“宁粤对峙”大半年后,蒋介石终因日本问题与粤方达成和平协议:
“此次日本对我国并未宣战,乃系用强盗明火打劫办法,侵略我国领土主权,故即使我国对之极力抵抗,亦不必用宣战方式。此次日本暴行,乃绝对无理,我国有要求国联及非战公约各国主张公道裁制日本之权利,故外间团体有所谓退出国联之主张,乃系一时愤激之谈,宜设法劝止之;如果日军来攻,应该抵抗,用武力来对付它,不要不抵抗。” [4]
12月6日,南京政府提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5] 的对日方针。蒋介石也提出了“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关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6] ,对内则以安内攘外为基本方针,在策略上,争取准备时间,充实抗战国力。
没想到几天后,蒋介石就被迫第二次下野了。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就象渡了一个小长假,在1932年1月25日再次回到南京。
蒋介石再上岗的凳子还没有坐热,更头痛的事情又来了,日军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对日本人的狂妄,他在日记中写道:
“昨日对上海日领要求已承认,彼亦满足,傍晚表示撤兵。及至午夜,彼海军司令忽提要我方让出闸北,乃即冲突。及至今晚,战事未息。” [7]
日本人以为蒋介石也是另一个张学良!
对日军的无理,蒋介石当即表示:“决心迁移政府于洛阳,与之决战。否则,随时受其威胁,必作城下之盟。” [8]
1932年1月30日,蒋介石制订了京沪防卫计划“十九路军全力守上海,前警卫军全力守南京” [9] ,“命令谷正伦兼南京警备司令,贺国光为副司令兼参谋长,所有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军官学校附以属部队及南京附近航空、宪兵、警察、要塞等部,统归其指挥,并即当日成立,明日就职。” [10] 。
2月4日,蒋又亲自划定全国防区,以军事委员会名义通电全国。 [11]
一切准备妥当,可就抵抗日本的方式上,蒋介石十分慎重,他要求不予以日军扩大战端的口实,对何应钦、陈铭枢重申“沪事和缓,勿使扩大,以保国家元气”的主张。 [12]
在孙科、冯玉祥等人主张全面抵抗还击时,蒋介石指责他们:“内外联合,反对中央,且主张电令处处挑衅,与日军舰战斗,是义和团救国办法,可叹。”[13]
蒋介石在日本多年,日本人有多少能耐自然清楚,他知道中国军队当下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十九路军之所以能暂时挫败日军的进攻,是日军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闻沪战事,倭寇攻击甚烈,我方尚能支持,而世人不测,以为真正胜利。其实,倭之海军陆战队在陆上与我军作战,其技自穷,而非我军之战斗力胜过倭。”[14]
不够打并不代表不打!
再没有点动作,日本人还真咱中国是“东亚病夫”了!
1月29日,蒋命何应钦、朱培德令南京卫戍部队一部、十九路驻南京的部队开赴上海增援。 [15]
2月5日,他再次表示“如吴淞要塞陷落,日本陆军登陆参战时,则我飞机应即参加沪战。” [16]
随后,蒋同意由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以及中央军校教导团等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率军参战。[17]
应陈铭枢之请,蒋同意“调山炮一营归十九路军指挥。” [18] 命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韩复榘等部挑选二千余名士兵补充十九路军。 [19] ,在武器上,先后补给十九路军子弹800多万发、机关枪130挺、大炮50多门、炮弹7万余发、步枪2000余支。[20]
紧接着,蒋介石为防备日军侵略的扩大,决定从鄂、赣等“剿匪”区调劲旅增援。“如日寇深入封锁长江各埠时,我江西剿赤部队应另定计划,重新部署,主力可否移至赣东,俾得与苏浙联络策应。” [21]
“何部长谓日寇增援,我方为自卫计,欲调第九师由赣东经浙开京,希照调勿缓。”[22]
电刘峙、熊式辉等,要求“第一师速准备候令调遣”,“第九师迅速入浙驻防。”[23]
蒋介石一系列动作后,日方在2月18日对淞沪停战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还对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进行通牒。对日方在自家地盘上蛮横,蒋介石很恼火,坚持“双方撤兵以前,不能有任何条件” [24] ,并要求朱绍良、熊式辉:“昨电谅达,第十与第八十三师令其星夜开浙。” [25]
除了必要的正当防卫,蒋介石还表明:要和日本人干!
当时,蒋介石刚下野归来,地方军阀也都各怀心思,他希望能有多点时间,养兵蓄锐,积攒实力,待他日一报“济南事件”之耻。正是这个态度,蒋介石对上海的援助是有限度的,他从江西、河南等地抽调部队,目的不是参加淞沪抗战,只是在防备日军侵略的扩大。因为敌强我弱,注定的“淞沪抗战”的失败。
[1] 《蒋介石日记》1932年10月6日
[2] 台北“国史馆”藏,《蒋介石电张群日军如至华界挑衅我军警预定一防线进行抵抗》(1931年10月6日),《蒋中正总统·革命文献》第12册
[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九一八事变后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有关南京防卫的计划命令》,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会档案,卷宗号787-1996;肖如平《蒋介石与“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以“一·二八”淞沪抗战为中心》,《中外学者论蒋介石》,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页
[4] 《上海“和平统一”会议记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第798页
[5] 《汪精卫接见首都各校代表》,《申报》1931年12月7日
[6] 转引自蒋永敬《国民党兴衰史》(增订本),台湾商务印书店,2009年版,第316页
[7] 《蒋介石日记》1932年1月19日
[8] 《蒋介石手书对日外交原则一面交涉一面积极抵抗(1月29日),“蒋中正总统文物·革命文献”,第15册
[9] “蒋中正总统文物·筹笔”,第63册
[10] 转引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02-103页
[11] 转引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41-42页
[12]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13日
[13]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16日
[14]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8日
[15] 《京卫戍军出动》,《申报》,1932年1月30日
[16]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22页
[17] 《蒋中正致何应钦齐电》,“蒋中正总统文物·特交档案”档号080103,第13卷,缩微号:08A-01122
[18]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65页
[19]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227页
[20] “蒋中正总统文物·特交档案”档号080103,第14卷,缩微号:08A-01126
[21]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54页
[22]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59-160页
[23]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73页
[24]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18日
[25] “蒋中正总统文物·革命文献”,第15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新觉罗·载垣(1816—1861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详情
《春明梦录》中也记载了逮捕肃顺的过程。醇郡王奕枻带人赶到客店,当时是清晨,肃详情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又一次提出“修约”。咸丰详情
鸦片战争之前,在广州做官,是肥差。但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做地方大员,却详情
卡尔·伯姆指挥音乐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详情
早年生涯 卡尔·伯姆(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出生于详情
回顾历史,一些赫赫有名的将军,名气其实并不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1910详情
1974年年初,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 11月份,因大吐血,他不得不住进医院详情
卡尔·伯姆(Karl·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详情
在三国后期阶段的时候,吴国和蜀国之间的联盟断开了,孙权在曹操的支持下面,开始详情
在电影《叶问》上映之前,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名字,都很少为人所知。尽管他的“详情
刘备去世前和东吴签订了和约,后来刘禅和诸葛亮继承了这一国策,多次重申两国间的详情
“古儋城外说东坡,载酒堂前野鸟过。往事一场春梦散,独留名迹未消磨。”这是明成详情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生活水平各个方面与现代我们都没法相比,那个时候无论是吃住行,详情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详情
蜀汉大将关羽,之所以会变成相当长历史时期的“武圣”,经历了一个历时千年的漫长详情
己亥建储是指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己亥,十二月二十四,即公元1900年1月24日详情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六日,农历戊戌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详情
在夫权弥漫的封建社会,女人离婚或再嫁是件极其艰难的事,可谓“离婚难,难于上青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想大师辈出,详情
公元1900年1月24日,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己亥,十二月二十四。看似平静的一详情
汉成帝的第二位皇后赵飞燕本来有姓无名,出生于巴郡苍溪谯里一户贫民人家,因父母详情
法国神父马赖,原名奥古斯详情
晚清时期发生了不少要案谜案,其中不少还成为了列强入侵中国的导火索。其中“亚罗详情
晚清时期是清朝最为黑暗的时期,也是西方侵略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最为猖獗的时代,详情
触发英国发泄其愤怒的是1856年的“亚罗号”(Arrow)事件。1856年1详情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打破在和清政府贸易逆差中赔钱的境遇,就无耻的向中国走详情
亚罗号事件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用清政府侮辱英国旗的理由直接开战。详情
在吴国的前期,它能够安稳的驻扎在江东地区,就算曹操派百万大军来入侵,也能安然详情
陆逊可以说是三国中期东吴防线的奠基者,而且在三国历史的记录中,陆逊几乎是三国详情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进行对曹魏的北伐,写得十分精彩挥泪斩马谡、空城详情
甲午战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主要都集中在了甲午海战了,而遗忘了其实甲午战详情
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详情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太监是谁?连不懂历史的都能回答上来:李莲英。 错。 还有详情
太监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畸形产物,这一制度伴随着我国古代历史延续了几千详情
隋唐时期,是一个王朝的更替,也是一个王朝的走向巅峰的过程其中以隋炀帝杨广和唐详情
清朝入关后,为了更好巩固统治,对汉文化的学习是越来越重视。 比如说康熙,他详情
众所周知,只要提起明朝,就会想起朱元璋,此人的一生很有传奇色彩的。朱元璋膝下详情
鲛人 鲛人,又名泉客。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最熟悉了,鲛人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很详情
说起春节,我们都会想到贴春联贴福字,那贴福字的时候有贴正的,有贴倒的。小时候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诗歌在很多个朝代都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追捧的对象,也成就了一批才子详情
每到假期,陪伴我们的除了《还珠格格》以外,还有就是《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详情
三国时期,蜀国虽然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但长时期却是主动对外用兵,较长时间详情
《水浒传》中有位梁山好汉名叫林冲,他为人仗义,武功高强,而且还有一段辉煌的工详情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详情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像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化传承已经断绝了,只有古中国详情
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详情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详情
根据《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记载,在晋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准的汲详情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详情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详情
我们说男女交欢,常委婉形容为一翻“巫山云雨”,这正是从楚怀王梦神女的一段欢好详情
现在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凡有一官半职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详情
现代生活中,各种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然而车辆虽多,却能秩序井然,这中间除详情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历史非常详情
倪元璐(1593年-1644年),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详情
书法渊源 在学书的道路上,倪元璐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以详情
文谏 时柄国者悉忠贤遗党,疏入,以论奏不当责之。于是维垣复疏驳元璐。元璐再详情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详情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定海厅紫微乡(今舟山市定海区)详情
焦循(1763~1820),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详情
提起“焦循”这个名字,今天的人可能都不熟悉,但在清朝,绝对是一个大儒,经史子详情
《剧说》,清朝名著,共6卷。著者焦循。作品辑录前人有关曲、剧的论述,为研究古详情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详情
《鸟说》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寓言式的作品。文中借小鸟的详情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