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人是怎样发展至今的 黎族历史简介
2016-03-21 09:35:56

  早在原始时代,勤劳的黎族人民及其先民就能根据海南的独立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用自己的双手培植出适于旱地、刀耕火种的旱稻品种——“山栏稻”。1932-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崖县(今三亚市)发现了“庞粒”的野生稻种,在保亭亦有类似的野稻栽培种发现。史书记载:“山稻,种于内图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为粪,不需牛力,以锥土而播种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实,连岁有收,地乃去之,更择它处。”山栏稻经过黎族的长期选育,成为适应性很强的旱稻品种,米质白,粘性强而芳香可口。如史书所记:“其粒绝白”,“味颇香美”的“黎米”“一家煮山栏饭全村香”。用黎米做“酒酉平”(黎语音译近似于“逼央”),十分香甜,是待客的美味佳酿。

  黎族人民及其先民精明能干,很早就懂得利用本岛“土生土长”的“吉贝”纺织“吉贝布”,吉贝布经手工艺术加工成了“广幅布”, 并创造了纺、织、染、绩四大工艺,为中华民族棉纺织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纺织"广幅布"的原料是“海岛棉”,黎族称为“吉贝”。其品种有两种,一是“吉贝盎”,种植在山栏地,4月种,10月收。其枝叶繁多,耐旱,抗伏,高约2米左右;二是种在屋前或室后的“吉贝”,易种植,一株可分数千万小树桠,要搭架,面积有室庭大。《尚书·禹贡》云:“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3.jpeg

  有专家考证“岛夷”含有黎族先民;“吉贝”即黎族的“吉贝”。可见用“吉贝”纺织加工成的“广幅布”至少应是春秋时代。汉代,广幅布有极大发展,大量的“黎锦”、“黎单”、“黎幕”、“黎衤甬”、“黎毯”等的出现,《汉书·地理志》云:“黎族人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除自用外,还远销广西桂林等地,被“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并成贡品;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说:“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

  乃教以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将黎族人民种植海岛棉的传统技术和纺、织、染、绩四大工艺传给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促进了宋元时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使中原地区成为中国纺织业的中心,并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