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失之偏颇

  如果说林则徐将从事不法鸦片贸易的欧洲人称为“西洋鬼子”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把其中的黑人称为“鬼奴”,则属于鄙视或蔑称了。在另一份材料中,他对黑人的观念则明显地带有种族歧视的性质,他在《英人鸱张安民告示》中言:“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尔人人持刀痛杀,凡杀有白鬼一名,赏洋一百元,杀死黑鬼一名,赏洋五十元。”在世界近代史上,非洲大陆的黑色人种,长期遭受欧洲殖民者的欺压与侮辱。林则徐笔下所谓黑人只是“供夷人使用者”,大抵也属此类性质。就此而言,他们的命运与近代史上同样遭受列强欺凌的中国民众是一样的。可见,林则徐对黑人的侮辱与鄙夷,由此体现出来的对世界不同种族的文明视角,并不比欧洲白人更文明。

  关于爱国节操。尽管1839年9月1日,林则徐曾向朝廷作出了英军不敢对我侵犯(“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的误判,然而,三年之后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上旬,他在发配伊犁途中的私人信件里,竟然以“马后炮”的形式,为自己当初的错误判断而导致的战争失败进行开脱与辩解:“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徐在都时所面陈者,姑置勿论,即到粤后,奏请敕下沿海严防之,亦已五次。”对于林则徐这样的朝廷高官,我们应当相信他对皇上事前的报告呢?还是应当相信他对友人事后的辩解?

林则徐

网络配图

  1842年8月,林则徐被朝廷贬谪伊犁路经西安,在与家人告别时赋诗两首,其一即《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曾被今人反复引用的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即出之这首诗。然而,几天后,他从西安走到兰州,在《致姚椿、王柏心》的私人信件中,他清醒而客观地分析了敌胜我败的原因:“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军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觌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徐尝谓剿夷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指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束手,奈何,奈何!”作为鸦片战争的当事者与指挥者,他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国家都是弥足珍贵的,都应成为国家防范与抵御外部侵略的极其重要的鉴戒与财富。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随后写下的几句话:“两先生非亲军旅者,徐之覙缕此事,亦正为局外人,乃不妨言之,幸勿以示他人,祷切,祷切。”此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深意荡然无存。他既没有向皇上报告敌国真相,也没有向国家提出改革建议;他眼见朝廷睡在梦中,国家日趋衰弱,却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奋斗。在林则徐看来,个人的名誉重于国家危亡。

  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曾任国民政府驻联合国常任代表的蒋廷黻就指出:“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真可谓入木三分!

  与外国人的交往。“开眼看世界”即今日之“放眼世界”,而身边的外国人,正是最方便的媒介。那么,两广总督林则徐是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处理涉外事务的?林则徐与美国医生伯驾的交往恰为一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