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教诲与警示:解析“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2024-08-12 11:12:27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是一个描绘言语与态度关系的成语,它揭示了说话者的诚恳与听话者的轻视之间的对比。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共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价值,其内容涉及政治、社会、军事、风俗等多个方面。

成语出处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这首诗歌反映了从征士兵归来时的感慨,其中“言之谆谆,听之藐藐”一句,形容了士兵对战争的沉痛回忆和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那些不珍惜生命、轻战端的统治者的愤慨。

成语解读

“言之谆谆”意指说话者反复叮嘱,态度诚恳;而“听之藐藐”则描述了听话者态度轻慢,不听劝告。这一成语通过对比强调了沟通过程中的反差,即说话者的真诚与听话者的漠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复杂性。

文化意义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的一种写照,也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沟通时不仅要表达真诚,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接受态度和方式,以促进更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康熙削藩与吴三桂造反:历史天平上的必然与偶然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昆明起兵反清,这场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不仅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更将康熙帝与吴三桂的权力博弈推上历史审判台。表面看,康熙的削藩政策是直接导火索,但若将视野拉长至清初的政治生态与吴三桂的权力野心,会发现这场叛乱实则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