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写作风格为何前后区别那么大?他都经历了什么?

  维克多·雨果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法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浪漫主义作家,甚至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文章种类颇多,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他的文章对世界也有深刻的影响,而后来设立的雨果奖也是文学家的最高荣誉之一。

  但是这个满身光环的法兰西男人并不是那么完美。

image.png

  在1819年的时候,雨果和阿黛尔·富歇相恋,并且在1822年在巴黎举行了婚礼。两人开始很是幸福。此时的雨果的作品大多是偏向消极的浪漫主义的,这当然也与当时法国的社会风气有关。

  但是这之后雨果由于渐渐有了名气,权利带来的诱惑冲击着他。雨果政治野心已然萌芽,同时伴随着的是对感情的背叛。1832年,和阿黛尔已经孕育了二子二女的雨果出轨了,他与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相识,并在这之后迅速的坠入了爱河。

image.png

  1834年雨果在大仲马的帮助下,成功当上了院士。此时,他的政治野心已经完全暴露。为了能更接近权利的中心,之后雨果经常向德国的公主奥尔良公爵夫人献殷勤,这样就能以作家的身份加入法德外交中关系中,从而可以涉及政治领域。

  伴随雨果野心膨胀的还有他的征服欲。青年时期的雨果对他的妻子阿黛尔非常的忠诚,但他后来新的情人一个接着一个,她们之中不仅女演员、酒吧女,甚至还存在有夫之妇。

  雨果快50岁的时候基本已经不写作了,对权利的追逐已经让他忘乎所以。他极度的渴望成为高阶议员中的一位,最后在奥尔良公爵夫人公公的帮助下雨果顺利地成为了“子爵”。但此时的他没想停下来,他还想晋升,甚至利用自己情人来帮助自己上位。

image.png

  然而雨果的仕途并没有那么顺利,后来法国大暴乱,雨果无奈流亡。离开自己的豪宅,来到了破楼阁中,政治的失意让雨果重新审视自己,他终于明白,唯有文学才是不会抛弃他的东西。

  雨果的创作之魂又熊熊燃烧了起来,之后是雨果的创作高峰,他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笑面人》等等皆是之后创作的。这个法兰西男人终于在晚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带有瑕疵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清楚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