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杨志的下场有多惨?一生悲剧的来源是什么

  还不知道水浒传中杨志的下场有多惨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这是杨志出场的自我介绍,杨志的一生,也都在这句话里面了。

image.png

  我翻译一下:心比天高,志大才疏。

  都说杨志的命不好,但是我不这样认为。

  他是杨门之后,出生就顶着将N代的光环,20岁中了武举,做上了殿司制使官,这在古代绝对应该算得上少年成名了,连落魄秀才王伦进京赶考的时候,都听过他的名头。

  王伦道:“制使,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便闻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见,如何教你空去!且请到山寨少叙片时,并无他意。”

  这是杨志人生的第一个高点。

  然而之后发生了什么?10个人去押运花石纲,9个都完命归来,就他一个“黄河遇风”失陷。你要说两三个人一起干活,一个遇到意外还能理解,这10中1的命中率,比蜗壳47中17还惨,难道杨志本人就没有问题么?出门在外,看风向天气不是最基本的么?

  花石纲出了问题,他立马潜逃,等到大赦,又收拾了一担金银去打点。

  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顾倩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

  这里的问题在于,“他流落在关西”,而他当官是在东京,那么这一担金银是从哪里来的?

  我合理推测,此时的他不甘为盗,这些金银是找杨家老宅想的办法,也就是说,他是卖着脸面从家族收到这一担金银。

  这不是一笔小钱,要知道梁中书寻十担金银纲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以他戴罪之身搞到这么多钱,真是全村的希望了。

  这是杨志人生的第二个高点。

image.png

  按照潜规则,回到东京,上下打点,洗去罪身,他可以做回制使。

  然而他对潜规则实在是一知半解。

  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

  看出来问题在哪了么?这一笔大钱,全部用在高俅下面的“小鬼”身上,等到去见高俅的时候,钱是一点不剩,只有一角文书。

  好家伙,钱给他们收了,好人他们做了,就让老子签字办事,合着我高太尉就一个工具人?

  杨志出了门,还怪高太尉“毒害刻薄”,送礼都送不明白,职场情商相当感人。

  更可悲的细节是,他之前是殿司制使官,本来就是殿帅府官员,回来找门路应该熟人满地,然而大家都忙着收钱,就是没人指点一下这个小白,领导是什么心思,门路应该怎么走,看样子杨志之前的官也当得蛮失败的。

  下面就是卖刀误杀牛二,然后被发配大名府,被梁中书看上,火箭提拔,从囚徒一路青云直上做到了提辖。

  大名府演武场,是全书中着墨最多的个人武力描写情节,这一章从头打到尾,完全就是在梁中书的默许下,完成杨志的单场个人solo秀,杨志一路驰骋,踩着梁中书手下老人的名头,一直打到通关。

  这是杨志人生的第三个高点。

  然后就是老少皆知的“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本身漏洞多多,完全不是吴用的计策有多高明,真的是杨志自己一路作出来的。

image.png

  杨志在酷暑天气顶着大太阳赶路,在明知自己不得信任的情况下以老大自居,对关键话事人老都管毫不尊重,对下面的厢兵刻薄狠毒,人际关系一团糟,可以说,就算把生辰纲成功送到蔡京手上,有老都管在,杨志的仕途也差不多到头了。

  果不其然,被吴用七人一顿忽悠,生辰纲全部被抢,转手被老都管卖了个干净。

  对杨志来说,江湖经验浅薄,团队管理稀烂,出问题是必然,不出问题才是偶然。由此再看他的“花石纲”,我更确信是他自己的问题。

  杨志三起三落,到了这个节点,感觉自己一身本事,却成为上天的弃子,但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能力的缺陷。

  回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杨志,没个挣扎得起。杨志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

  在杨志看来,一切责任都是客观的、外在的、别人的,唯独跟自己没关系。

  三次站在人生的高点,又一次次被踹到谷底,在杨志视角里,现在仕途没了,老家也没脸回去,亲友指望不上,家国也无望,但这都是上天惩罚或者别人拖累。

  那一刻他一定认为是命运的捉弄。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要是我自己问题我还能改,但这都是天意啊,我不死又能怎么样呢?

image.png

  这就是杨志一生悲剧的来源,也就是开头所说的:心比天高,志大才疏。

  他后来上了梁山,招安之前战功平平,招安后在北征的时候屡屡建功,然而在最关键的征方腊的时候,自己却病亡在大胜之前,所有的他梦寐以求的功名、封赏、风光,他一个都没等到。

  在丢官之后去东京走后门被高太尉赶出来的时候,他说:

  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

  这句话放其实在这里更合适,这一回,杨志倒在黎明前,可能才是真正的天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