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为学之方
这道体,饶本作“理”。浩浩无穷。
道体用虽极精微,圣贤之言则甚明白。若海
圣人之道,如饥食渴饮。人杰
圣人之道,有高远处,有平实处。道夫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由耳。道夫
道未尝息,而人自息之。非道亡也,幽厉不由也。道夫
圣人教人,大概只是说孝弟忠信日用常行底话。人能就上面做将去,则心之放者自收,性之昏者自著。如心、性等字,到子思孟子方说得详。因说象山之学。儒用
圣人教人有定本。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子对颜渊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皆是定本。人杰
圣门日用工夫,甚觉浅近。然推之理,无有不包,无有不贯,及其充广,可与天地同其广大。故为圣,为贤,位天地,育万物,只此一理而已。
常人之学,多是偏於一理,主於一说,故不见四旁,以起争辨。圣人则中正和平,无所偏倚。人杰
圣贤所说工夫,都只一般,只是一个“择善固执”。论语则说:“学而时习之”,孟子则说“明善诚身”,只是随他地头所说不同,下得字来,各自精细。其实工夫只是一般,须是尽知其所以不同,方知其所谓同也。僩
这个道理,各自有地头,不可只就一面说。在这里时是恁地说,在那里时又如彼说,其宾主彼此之势各自不同。僩
学者工夫,但患不得其要。若是寻究得这个道理,自然头头有个著落,贯通浃洽,各有条理。如或不然,则处处窒碍。学者常谈,多说持守未得其要,不知持守甚底。说扩充,说体验,说涵养,皆是拣好底言语做个说话,必有实得力处方可。所谓要於本领上理会者,盖缘如此。谟
为学须先立得个大腔当了,却旋去里面修治壁落教绵密。今人多是未曾知得个大规模,先去修治得一间半房,所以不济事。僩
识得道理原头,便是地盘。如人要起屋,须是先筑教基址坚牢,上面方可架屋。若自无好基址,空自今日买得多少木去起屋,少间只起在别人地上,自家身己自没顿放处。贺孙
须就源头看教大底道理透,阔开基,广开址。如要造百间屋,须著有百间屋基;要造十间屋,须著有十间屋基。缘这道理本同,甲有许多,乙也有许多,丙也有许多。贺孙
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了,将来那里面小底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植
学问须是大进一番,方始有益。若能於一处大处攻得破,见那许多零碎,只是这一个道理,方是快活。然零碎底非是不当理会,但大处攻不破,纵零碎理会得些少,终不快活。“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只缘他大处看得分晓。今且道他那大底是甚物事?天下只有一个道理,学只要理会得这一个道理。这里才通,则凡天理、人欲、义利、公私、善恶之辨,莫不皆通。
或问:“气质之偏,如何救得?”曰:“才说偏了,又著一个物事去救他偏,越见不平正了,越讨头不见。要紧只是看教大底道理分明,偏处自见得。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摸索不见。若见得大底道理分明,有病痛处,也自会变移不自知,不消得费力。”贺孙
成己方能成物,成物在成己之中。须是如此推出,方能合义理。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如洒扫大厅大廊,亦只是如洒扫小室模样;扫得小处净洁,大处亦然。若有大处开拓不去,即是於小处便不曾尽心。学者贪高慕远,不肯从近处做去,如何理会得大头项底!而今也有不曾从里做得底,外面也做得好。此只是才高,以智力胜将去。中庸说细处,只是谨独,谨言,谨行;大处是武王周公达孝,经纶天下,无不载。小者便是大者之验。须是要谨行,谨言,从细处做起,方能克得如此大。又曰:“如今为学甚难,缘小学无人习得。如今却是从头起。古人於小学小事中,便皆存个大学大事底道理在。大学,只是推将开阔去。向来小时做底道理存其中,正似一个坯素相似。”明作
学者做工夫,莫说道是要待一个顿段大项目工夫後方做得,即今逐些零碎积累将去。才等待大项目後方做,即今便蹉过了!学者只今便要做去,断以不疑,鬼神避之。“需者,事之贼也!”至
“如今学问未识个入路,就他自做,倒不觉。惟既识得个入头,却事事须著理会。且道世上多多少少事!”江文卿云:“只先生一言一语,皆欲为一世法,所以须著如此。”曰:“不是说要为世法。既识得路头,许多事都自是合著如此,不如此不得。自是天理合下当然。”贺孙
若不见得入头处,紧也不可,慢也不得。若识得些路头,须是莫断了。若断了,便不成。待得再新整顿起来,费多少力!如鸡抱卵,看来抱得有甚暖气,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若把汤去荡,便死了;若抱才住,便冷了。然而实是见得入头处,也自不解住了,自要做去,他自得些滋味了。如吃果子相似:未识滋味时,吃也得,不消吃也得;到识滋味了,要住,自住不得。贺孙
“待文王而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豪杰质美,生下来便见这道理,何用费力。今人至於沉迷而不反,圣人为之屡言,方始肯来,已是下愚了。况又不知求之,则终於为禽兽而已!扒人为万物之灵,自是与物异。若迷其灵而昏之,则与禽兽何别?大雅
学问是自家合做底。不知学问,则是欠阙了自家底;知学问,则方无所欠阙。今人把学问来做外面添底事看了。广
圣贤只是做得人当为底事尽。今做到圣贤,止是恰好,又不是过外。祖道
“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世人多以圣贤为高,而自视为卑,故不肯进。抑不知,使圣贤本自高,而己别是一样人,则早夜孜孜,别是分外事,不为亦可,为之亦可。然圣贤禀性与常人一同。既与常人一同,又安得不以圣贤为己任?自开辟以来,生多少人,求其尽己者,千万人中无一二,只是羁同枉过一世!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今世学者,往往有物而不能有其则。中庸曰:‘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此数句乃是彻首彻尾。人性本善,只为嗜欲所迷,利害所逐,一齐昏了。圣贤能尽其性,故耳极天下之聪,目极天下之明,为子极孝,为臣极其忠。”某问:“明性须以敬为先?”曰:“固是。但敬亦不可混沦说,须是每事上检点。论其大要,只是不放过耳。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圣贤千言万语,只是使人反其固有而复其性耳。”可学
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者,不道将这些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是真实道理。“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这些道理,更无走作,只是一个性善可至尧舜,别没去处了。下文引成覸颜子公明仪所言,便见得人人皆可为也。学者立志,须教勇猛,自当有进。志不足以有为,此学者之大病。谟
世俗之学,所以与圣贤不同者,亦不难见。圣贤直是真个去做,说正心,直要心正;说诚意,直要意诚;修身齐家,皆非空言。今之学者说正心,但将正心吟咏一晌;说诚意,又将诚意吟咏一晌;说修身,又将圣贤许多说修身处讽诵而已。或掇拾言语,缀缉时文。如此为学,却於自家身上有何交涉?这里须要著意理会。今之朋友,固有乐闻圣贤之学,而终不能去世俗之陋者,无他,只是志不立尔。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谟
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雉
问:“人气力怯弱,於学有妨否?”曰:“为学在立志,不干气禀强弱事。”又曰:“为学何用忧恼,但须令平易宽快去。”寓举圣门弟子,唯称颜子好学,其次方说及曾子,以此知事大难。曰:“固是如此。某看来亦有甚难,有甚易!只是坚立著志,顺义理做去,他无跷欹也。”
英雄之主所以有天下,只是立得志定,见得大利害。如今学者只是立得志定,讲究得义理分明。贺孙
立志要如饥渴之於饮食。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祖道
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始得。砥
这个物事要得不难。如饥之欲食,渴之欲饮,如救火,如追亡,似此年岁间,看得透,活泼泼地在这里流转,方是。僩
学者做工夫,当忘寝食做一上,使得些入处,自後方滋味接续。浮啊沉沉,半上落下,不济得事。振
“而今紧要且看圣人是如何,常人是如何,自家因甚便不似圣人,因甚便只是常人。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淳
为学,须思所以超凡入圣。如何昨日为乡人,今日便为圣人!须是竦拔,方始有进!砥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砥
今之学者全不曾发愤。升卿
为学不进,只是不勇!焘
不可倚靠师友。方子
不要等待。方子
今人做工夫,不肯便下手,皆是要等待。如今日早间有事,午间无事,则午间便可下手,午间有事。晚间便可下手,却须要待明日。今月若尚有数日,必直待後月,今年尚有数月,不做工夫,必曰,今年岁月无几,直须来年。如此,何缘长进!因康叔临问致知,先生曰:“如此说得,不济事。”盖卿
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淳
学者须是奈烦,奈辛苦。方子
必须端的自省,特达自肯,然後可以用力,莫如“下学而上达”也。去伪
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底工夫,方得。盖道理缜密,去那里捉摸!若不下工夫,如何会了得!敬仲
今之学者,本是困知、勉行底资质,却要学他生知、安行底工夫。便是生知、安行底资质,亦用下困知、勉行工夫,况是困知、勉行底资质!文蔚
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工夫,如何得!伯羽
今人不肯做工夫。有先觉得难,後遂不肯做;有自知不可为,公然逊与他人。如退产相似,甘伏批退,自己不愿要。盖卿
“为学勿责无人为自家剖析出来,须是自家去里面讲究做工夫,要自见得。”道夫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可学
工夫要趱,期限要宽。从周
且理会去,未须计其得。德明
才计於得,则心便二,头便低了。至
严立功程,宽著意思,久之,自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道夫
自早至暮,无非是做工夫时节。道夫
人多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此为“不能使船嫌溪曲”者也。遇富贵,就富贵上做工夫;遇贫贱,就贫贱上做工夫。兵法一言甚佳:“因其势而利导之”也。人谓齐人弱,田忌乃因其弱以取胜,今日三万灶,明日二万灶,後日一万灶。又如韩信特地送许多人安於死地,乃始得胜。学者若有丝毫气在,必须进力!除非无了此气,只口不会说话,方可休也。因举浮屠语曰:“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力行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僩
又如大片石,须是和根拔。今只於石面上薄削,济甚事!作意向学,不十日五日又懒,孟子曰:“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可学
宗杲云:“如载一车兵器,逐件取出来弄,弄了一件又弄一件,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且如项羽救赵,既渡,沈船破釜,持三日粮,示士必死,无还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顾後,便做不成。┿
如居烧屋之下!如坐漏船之中!可学
为学极要求把篙处著力。到工夫要断绝处,又更增工夫,著力不放令倒,方是向进处。为学正如上水船,方平稳处,侭行不妨。及到滩脊急流之中,舟人来这上一篙,不可放缓。直须著力撑上,不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洽。
学者为学,譬如炼丹,须是将百十斤炭火锻一饷,方好用微微火养教成就。今人未曾将百十斤炭火去锻,便要将微火养将去,如何得会成!恪。
今语学问,正如煮物相似,须爇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煮。若一向只用微火,何由得熟?欲复自家元来之性,乃恁地悠悠,几时会做得?大要须先立头绪。头绪既立,然後有所持守。书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今日学者皆是养病。可学
譬如煎药:先猛火煎,教百沸大羁,直至涌坌出来,然後却可以慢火养之。┿
须磨砺精神去理会。天下事,非燕安<垂夬>豫之可得。淳
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振
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骧
凡做事,须著精神。这个物事自是刚,有锋刃。如阳气发生,虽金石也透过!贺孙
人气须是刚,方做得事。如天地之气刚,故不论甚物事皆透过。人气之刚,其本相亦如此。若只遇著一重薄物事,便退转去,如何做得事!从周(方子录云:“天地之气,虽至坚如金石,无所不透,故人之气亦至刚,盖其本相如此。”)
“学者识得个脉路正,便须刚决向前。若半青半黄,非惟无益。”因举酒云:“未尝见有衰底圣贤。”德明
学者不立,则一齐放倒了!升卿
不带性气底人,为僧不成,做道不了。方
因言,前辈也多是背处做几年,方成。振
进取得失之念放轻,却将圣贤格言处研穷考究。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今日是这个人,明日也是这个人。季札
学者只是不为己,故日间此心安顿在义理上时少,安顿在闲事上时多,於义理却生,於闲事却熟。方子
今学者要紧且要分别个路头,要紧是为己为人之际。为己者直拔要理会这个物事,欲自家理会得;不是漫恁地理会,且恁地理会做好看,教人说道自家也曾理会来。这假饶理会得十分是当,也都不阙自身己事。要须先理会这个路头。若分别得了,方可理会文字。贺孙
学者须是为己。譬如吃饭,宁可逐些吃,令饱为是乎?宁可铺摊放门外,报人道我家有许多饭为是乎?近来学者,多是以自家合做底事报与人知。又言,此间学者多好高,只是将义理略从肚里过,却翻出许多说话。旧见此间人做婚书,亦说天命人伦。男婚女嫁,自是常事。盖有厌卑近之意,故须将日用常行底事装荷起来。如此者,只是不为己,不求益;只是好名,图好看。亦聊以自诳,如南越王黄屋左纛,聊以自娱尔。方子
近世讲学不著实,常有夸底意思。譬如有饭不将来自吃,只管铺摊在门前,要人知得我家里有饭。打叠得此意尽,方有进。振
今人为学,多只是谩且恁地,不曾真实肯做。方子
今之学者,直与古异,今人只是强探向上去,古人则逐步步实做将去。广
只是实去做工夫。议论多,转闹了。德明
每论诸家学,及己学,大指要下学著实。方
为学须是切实为己,则安静笃实,承载得许多道理。若轻扬浅露,如何探讨得道理?纵使探讨得,说得去,也承载不住。铢
入道之门,是将自家身己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入道理在这里,自家身在外面,全不曾相干涉。僩
或问为学。曰:“今人将作个大底事说,不切己了,全无益。一向去前人说中乘虚接渺,妄取许多枝蔓,只见远了,只见无益於己。圣贤千言万语,侭自多了。前辈说得分晓了,如何不切己去理会!如今看文字,且要以前贤程先生等所解为主,看他所说如何,圣贤言语如何,将己来听命於他,切己思量体察,就日用常行中著衣吃饭,事亲从兄,尽是问学。若是不切己,只是说话。今人只凭一己私意,瞥见些子说话,便立个主张,硬要去说,便要圣贤从我言语路头去,如何会有益。此其病只是要说高说妙,将来做个好看底物事做弄。如人吃饭,方知滋味;如不曾吃,只要摊出在外面与人看,济人济己都不得。”谦
或问:“为学如何做工夫?”曰:“不过是切己,便的当。此事自有大纲,亦有节目。常存大纲在我,至於节目之间,无非此理。体认省察,一毫不可放过。理明学至,件件是自家物事,然亦须各有伦序。”问:“如何是伦序?”曰:“不是安排此一件为先,此一件为後,此一件为大,此一件为小。随人所为,先其易者,阙其难者,将来难者亦自可理会。且如读书:三礼春秋有制度之难明,本末之难见,且放下未要理会,亦得。如书诗,直是不可不先理会。又如诗之名数,书之盘诰,恐难理会。且先读典谟之书,雅颂之诗,何尝一言一句不说道理,何尝深潜谛玩,无有滋味,只是人不曾子细看。若子细看,里面有多少伦序,须是子细参研方得。此便是格物穷理。如遇事亦然,事中自有一个平平当当道理,只是人讨不出,只随事羁将去,亦做得,却有掣肘不中节处。亦缘卤莽了,所以如此。圣贤言语,何曾误天下後世,人自学不至耳。”谦
佛家一向撤去许多事,只理会自身己;其教虽不是,其意思却是要自理会。所以他那下常有人,自家这下自无人。今世儒者,能守经者,理会讲解而已;看史传者,计较利害而已。那人直是要理会身己,从自家身己做去。不理会自身己,说甚别人长短!明道曰:“不立己後,虽向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己立後,自能了当得天下万物。”只是从程先生後,不再传而已衰。所以某尝说自家这下无人。佛家有三门:曰教,曰律,曰禅。禅家不立文字,只直截要识心见性。律本法甚严,毫发有罪。如云不许饮水,才饮水便有罪过。如今小院号为律院,乃不律之尤者也!教自有三项:曰天台教,曰慈恩教,曰延寿教。延寿教南方无传,有些文字,无能通者。其学近禅,故禅家以此为得。天台教专理会讲解。慈恩教亦只是讲解。吾儒家若见得道理透,就自家身心上理会得本领,便自兼得禅底;讲说辨讨,便自兼得教底;动由规矩,便自兼得律底。事事是自家合理会。颜渊问为邦。看他陋巷箪瓢如此,又却问为邦之事,只是合当理会,看得是合做底事。若理会得入头,意思一齐都转;若不理会得入头,少间百事皆差错。若差了路头底亦多端:有才出门便错了路底,有行过三两条路了方差底,有略差了便转底,有一向差了煞远,终於不转底。贺孙
不可只把做面前物事看了,须是向自身上体认教分明。如道家存想,有所谓龙虎,亦是就身上存想。士毅
为学须是专一。吾儒惟专一於道理,则自有得。砥
既知道自家患在不专一,何不便专一去!逍遥。
须是在己见得只是欠阙,他人见之却有长进,方可。僩
人白睚不得,要将圣贤道理扶持。振
为学之道,须先存得这个道理,方可讲究事情。
今人口略依稀说过,不曾心晓。淳
发得早时不费力。升卿
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有资质中下者,不能尽了,却须节节用工。振
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今之学者多好说得高,不喜平。殊不知这个只是合当做底事。节
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德明
於显处平易处见得,则幽微底自在里许。德明
且於切近处加功。升卿
著一些急不得。方子
学者须是直前做去,莫起计获之心。如今说底,恰似画卦影一般。吉凶未应时,一场鹘突,知他是如何。到应後,方始知元来是如此。广
某適来,因澡浴得一说:大抵揩背,须从头徐徐用手,则力省,垢可去。若於此处揩,又於彼处揩,用力杂然,则终日劳而无功。学问亦如此,若一番理会不了,又作一番理会,终不济事。盖卿
学者须是熟。熟时,一唤便在目前;不熟时,须著旋思索。到思索得来,意思已不如初了。士毅
道理生,便缚不住。淳
见,须是见得确定。淳
须是心广大似这个,方包裹得过,运动得行。方子
学者立得根脚阔,便好。升卿
须是有头有尾,成个物事。方子
彻上彻下,无精粗本末,只是一理。赐
最怕粗看了,便易走入不好处去。士毅
学问不只於一事一路上理会。振
贯通,是无所不通。
“未有耳目狭而心广者。”其说甚好。振
帖底谨细做去,所以能广。振
大凡学者,无有径截一路可以教他了得;须是博洽,历涉多,方通。振
不可涉其流便休。方子

天下更有大江大河,不可守个土窟子,谓水专在是。力行
学者若有本领,相次千枝万叶,都来凑著这里,看也须易晓,读也须易记。方子
大本不立,小辨不正。可学
刮落枝叶,栽培根本。可学
大根本流为小谤本。举前说。因先说:“钦夫学大本如此,则发处不能不受病。”方
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道夫
因论为学,曰:“愈细密,愈广大;愈谨确,愈高明。”僩
开阔中又著细密,宽缓中又著谨严。广
如其窄狭,则当涵泳广大气象;颓惰,则当涵泳振作气象。方子
学者须养教气宇开阔弘毅。升卿
常使截断严整之时多,胶胶扰扰之时少,方好。德明
只有一个界分,出则便不是。广
义理难者便不是。振
体认为病,自在即好。振
须是玩味。方子
咬得破时,正好咀味。文蔚
若只是握得一个鹘仑底果子,不知里面是酸,是咸,是苦,是涩。须是与他嚼破,便见滋味。┿
易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语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学问之後,继以宽居。信道笃而又欲执德弘者,人之为心不可促迫也。人心须令著得一善,又著一善,善之来无穷,而吾心受之有馀地,方好。若只著得一善,第二般来又未便容得,如此,无缘心广而道积也。洽。
自家犹不能怏自家意,如何他人却能尽怏我意!要在虚心以从善。升卿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人杰
圣人与理为一,是恰好。其他以心处这理,却是未熟,要将此心处理。可学

今人言道理,说要平易,不知到那平易处极难。被那旧习缠绕,如何便摆脱得去!譬如作文一般,那个新巧者易作,要平淡便难。然须还他新巧,然後造於平淡。又曰:“自高险处移下平易处,甚难。”端蒙
人之资质有偏,则有缝罅。做工夫处,盖就偏处做将去。若资质平底,则如死水然,终激作不起。谨愿底人,更添些无状,便是乡原。不可以为知得些子便了。焘
只闻“下学而上达”,不闻“上达而下学”。德明
今学者之於大道,其未及者虽是迟钝,却须终有到时。唯过之者,便不肯复回来耳。必大
或人性本好,不须矫揉。教人一用此,极害理。又有读书见义理,释书,义理不见,亦可虑。可学
学者议论工夫,当因其人而示以用工之实,不必费辞。使人知所適从,以入於坦易明白之域,可也。若泛为端绪,使人迫切而自求之,適恐资学者之病。人杰
师友之功,但能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终尔。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既有以喻之於始,又自勉之於中,又其後得人商量是正之,则所益厚矣。不尔,则亦何补於事。道夫
或论人之资质,或长於此而短於彼。曰:“只要长善救失。”或曰:“长善救失,不特教者当如此,人自为学亦当如此。”曰:“然。”焘
凡言诚实,都是合当做底事;不是说道诚实好了方去做,不诚实不好了方不做。自是合当诚实。僩
“言必忠信”,言自合著忠信,何待安排。有心去要恁地,便不是活,便不能久矣。若如此,便是剩了一个字在信见边自是著不得。如事亲必於孝,事长必於弟,孝弟自是道理合当如此。何须安一个“必”字在心头,念念要恁地做。如此,便是辛苦,如何得会长久?又如集义久,然後浩然之气自生。若著一个意在这里等待气生,便为害。今日集得许多,又等待气生,却是私意了。“必有事焉而勿正”,正,便是期必也。为学者须从穷理上做工夫。若物格、知至,则意自诚;意诚,则道理合做底事自然行将去,自无下面许多病痛也。“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切须去了外慕之心!力行
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心向里,得两分力。文蔚
须是要打叠得尽,方有进。从周
看得道理熟後,只除了这道理是真实法外,见世间万事,颠倒迷妄,耽嗜恋著,无一不是戏剧,真不堪著眼也。又答人书云:“世间万事,须臾变灭,皆不足置胸中,惟有穷理修身为究竟法耳。”僩
大凡人只合讲明道理而谨守之,以无愧於天之所与者。若乃身外荣辱休戚,当一切听命而已。骧
因说索面,曰:“今人於饮食动使之物,日极其精巧。到得义理,却不理会,渐渐昏蔽了都不知。”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以替关羽复仇为名,亲率大军东征孙权,史称“夷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麾下将星璀璨,而李文忠作为其外甥兼养子,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详情

明太祖朱元璋以草根之身开创大明王朝,其治国手段兼具铁腕与革新,被后世称为“洪详情

殷开山,本名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出身陈郡殷氏这详情

魏文帝曹丕,作为曹魏开国皇帝,在三国历史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结束了汉朝四详情

在汉武帝统治的辉煌与争议交织的晚年,李广利作为外戚将领频繁出现在历史舞台中央详情

公元前99年,浚稽山血战八昼夜的硝烟尚未散尽,汉武帝的雷霆之怒已席卷长安。李详情

元末乱世,群雄逐鹿,濠州定远人吴良(初名国兴)与弟弟吴祯以勇略闻名乡里。至正详情

汉朝建立后,刘邦对开国功臣的排名与封赏成为历史焦点。其中,萧何位列功臣榜首,详情

战国初期,魏国在魏文侯的领导下迅速崛起,成为中原霸主。这位开国君主的成功并非详情

南宋初期,皇位传承因“靖康之变”陷入空前危机。宋高宗赵构作为宋徽宗第九子,虽详情

在中国封建帝王的权力谱系中,雍正帝以铁腕改革者形象著称,但其真正的领导力内核详情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52岁的唐国公李昞迎来第四子李渊的诞生。这位晚年得详情

在秦末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以其独特的谋略和鲜明详情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西汉时期的文翁以“公学始祖”与“治水先驱”的双重身份,成为详情

在明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皇后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却详情

在三国后期蜀汉的权力格局中,大将军费祎与卫将军姜维的北伐之争,成为影响蜀汉国详情

三国时期,荆州作为魏蜀吴三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其得失往往牵动全局。在这片土地上详情

三国时期,曹魏与东吴的联盟曾对蜀汉形成战略压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两大详情

北宋名臣薛奎(967—1034年),字宿艺,号春游,绛州正平县(今山西省新绛详情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建立明朝,同年北伐军攻克大都(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王郎是一个充满争议与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既有在乱世详情

公元222年,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夷陵之战爆发。蜀汉昭烈帝刘备亲率详情

在华夏文明起源的宏大叙事中,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犹如两枚关键拼图,共同构建起炎详情

公元前273年,战国中期的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韩国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的战场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数十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征伐,战火详情

1521年,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屯门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首次军事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武侠文化的语境中,“实力”往往与武功修为、江湖地位、智谋韬略紧密相连,而当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