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著《兵迹》主要讲了哪些用兵之道?
2025-03-01 09:30:04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古代名著《兵迹》主要讲了哪些用兵之道?这是清代分类辑述军事史实的兵书。魏禧纂辑,共1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本书分14编:历代、列国、将体、将物、将兽、将能、将效、华境、华人、土夷、岛夷、近国、远邦、边塞,共9万余字。

  简介

  《兵迹》撰于明末清初,1915年由南昌《豫章丛书》编刻局刊印。该书分14编:历代、列国、将体、将物、将兽、将能、将效、华境、华人、土夷、岛夷、近国、远邦、边塞。编下设目。书中广集自远古以至明代中国境内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军事制度、战争、军队、兵器以及用兵作战的史料故事。

  该书从民本思想出发,重视民众和民心,认为既强且大的元朝,不到百年而亡,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不顾民怨"、"不顾民变"。提倡融贯文武,认为将应通儒,儒亦或可为将,或在战争中承担各种重要使命,反对"儒不可战"的观点,指出"汉高溺儒冠,全忠置浊流,亦大误矣"。强调"能得士者强,能用士者胜",并提出对士要善求、恭礼、尊事、纳其谋、任之专等。

  主张以法治军,认为"从来名将未有不法之峻者",又强调宽容待下,"必宽猛得宜"。作战中主张临时制变,因机制胜,灵活用兵。肯定长城的防御作用,反对"长城易溃,顷刻而入,无益疆圉"的观点,指出如无长城,"则塞下田不可得而耕","塞下人不可得而居",提出"外凭长城以为藩,内列堡塞以为固"的防御战略。

图片.png

  内容

  《兵迹》书共分十二卷,十四编。

  卷一(历代编及列国编):作者把中国过去的政权分成两大类,前者是被认为正统的朝代,从伏羲、神农,以至于元、明。后者是分立的国家,例如魏、吴、元魏、北齐等。前者称为历代编,后者称为列国编。作者即依照此种分类来分别检讨其兴衰存亡和用兵得失。对于每一朝代(或国家)都有评论,也常有独到的见解,但其分析往往失之于简略,而并不深入;

  卷二(将体编及将物编):前者辑录历代将帅利用威名、身体、以及他人而制胜的故事;后者辑录利用各种物体(包括人为和天然物都在内)的故事;

  卷三(将兽编):辑录利用各种动物的故事。最后又论及驭将率众,整肃军纪,宽容待下等人事法则;

  卷四(将能编):记述将帅布阵攻守,发挥才智,利用各种因素以克敌的故事;

  卷五(将效编):分析因敌制胜,转败为胜,各种奇谋;

  卷六(华境编):分析中国境内各地兵卒的习性、特长、以及对他们应如何使用的方法。这也就是一种对民族性的研究,在古书中颇为少见;

  卷七(华人编):分析各种不同武装人员的习性、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这代表非正统战的观念,也相当新奇;

  卷八(上夷编):记述苗、猺等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作战特点;

  卷九(岛夷编):记述海岛诸国(日本、虾夷-琉球、东番、爪哇、真腊、三佛齐、浡泥、苏门答剌、佛郎机、马路古)的地理位置及情况。不过其资料并不太正确;

  卷十(近国编):记述亚洲诸国(以周边国家为主)的情况,内容近似传说;

  卷十一(远邦编):记述欧洲以及其他遥远国家(包括美洲)的情况。译名与今译也不相同,并无太大价值;

  卷十二(边塞编):记述中国从辽东到甘肃之间边塞地区的地理情况,以及边防工事部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