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该书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二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却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画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

  《初刻拍案惊奇》共有短篇小说40篇,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

  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image.png

  创作背景

  “二拍”是模拟话本小说而创作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说部书如《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但都经过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创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体现了凌氏本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所以“二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而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凌濛初编著“二拍”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科场失意,遂“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聊抒胸中垒块”;其二是受了冯梦龙编纂“三言”的影响。凌氏出身于书商之家,见冯梦龙“三言”“颇存雅道”,“一破今时陋习”,且又颇为畅销,遂“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凌濛初虽仿效冯梦龙编著“二拍”,但他的思想较之冯梦龙却相对复杂保守,故“二拍”的思想内容较之“三言”也多落后保守的倾向,表现出矛盾复杂的状况。在艺术上,凌氏却并不步趋冯氏,而能“化神奇于臭腐”,形成“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

  在该书《绪言》里,作者自言“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文不足征,意殊有属。凡耳(目-前)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