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双悬日月照乾坤”这话指的是什么?

  《红楼梦》里有许多的诗词、酒令,遇到这些内容就需要格外注意。往往都隐藏了重要的伏笔。那么史湘云在宴会上讲的酒令“双悬日月照乾坤”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第四十回)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

  史湘云这副酒令之前解读过,当初就说是代贾母说话。并认为“日边红杏倚云栽”“御园却被鸟衔出”是影射贾探春林黛玉外嫁故事。

  关键在“双悬日月照乾坤”这句背后的典故,与贾家之败大有关系。本文就着重再讲一下。

  “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诗仙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图片.png

  说的是安史之乱后长安沦陷,唐玄宗带队西逃。经历马嵬驿之变,杨贵妃被赐死,杨家灰飞烟灭。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分道扬镳西去灵武,不久在郭子仪等拥立下登基,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明皇被唐肃宗接回长安,就是李白这首诗所写。“双悬日月照乾坤”,是指当时太上皇与皇帝并立临朝的现实。

  史湘云作酒令引用这句诗,曹雪芹意在伏笔贾家败亡和史湘云的悲剧。

  “双悬日月照乾坤”,日是残阳,指太上皇。月是新月,指皇帝。

  《红楼梦》背后的朝堂格局就是太上皇与皇帝并立。原文借贾琏之口,讲了贾元春省亲事由太上皇下旨,并非皇帝旨意。反映出太上皇与皇帝父子的貌合神离

  其实历史上所有的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都不可能和睦。几乎很少有太上皇心甘情愿退位给儿子。

  原文虽然没提太上皇如何退位,皇帝如何上位。但若结合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的故事,就知道这对父子与唐明皇和李亨父子的交接班稍有不同。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红楼梦》里的皇帝上位,曹雪芹借鉴的是玄武门之变

  皇帝相当于“李世民”,把太子“义忠亲王老千岁”干掉后,逼得太上皇不得不退位,造成“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局面。

  太上皇被迫退位,与皇帝父子肯定不和睦。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从薛家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棺材板来看,也是幕后支持义忠亲王。

  皇帝登基“得位不正”,迫使太上皇退位。贾家因皇权交替,丧失了很多既得利益,便与皇帝立场不同而“不和睦”。这是双方冲突的“原点”。

  等到太上皇无视皇帝,直接下旨妃嫔省亲,贾家却踊跃响应积极筹办元春省亲时,他们与皇帝彻底决裂。

  贾元春省亲的日期,皇帝之所以安排在元宵节晚上,不是白天或者其他日子,皆因此时是月亮最圆最盛的时候,是月亮的主宰。

  皇帝就是通过“日、月”对比,借用“双悬日月照乾坤”,警告贾家是谁的臣子,应该效忠于谁。

图片.png

  只可惜贾家利令智昏,不忠不顺于皇帝。他们越如此,皇帝越打压,他们越悖逆……最终与北静王结党图谋不轨,被皇帝抓住把柄,在一场类似玄武门之变的“虎兕相逢”中,贾家与贾元春步了杨家与杨贵妃的后尘。

  史湘云提到这句酒令,要结合全部酒令来对看,涉及到贾家败亡以及林黛玉和贾探春的结局。

  当然,史湘云的婆家也与贾家一样结局。她虽代贾母发声,也影射自我命运。

  史湘云的特殊在于,贾母一些不方便说出口的意思,曹雪芹都会借由史湘云说出来。比如林黛玉像“小旦”,凫靥裘是野鸭子毛织成等等。

  “双悬日月照乾坤”酒令同样从贾母的角度,讲述了众人和贾家的悲剧。

  另外,像林如海死在九月初三巳时,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可卿同样死于九月初三,却是对应的半夜亥时,也是“双悬日月照乾坤”的体现。

  九月初三又契合《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何尝不是太上皇不倒如残阳,新皇帝登基未稳如新月的情况,还是双悬日月照乾坤,影射贾家败亡的各种因素。

  贾家主要立场不明,站错队伍,最后才惨被抄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