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在仕隐交织中展现的复杂性格
2025-07-30 10:14:47 窦娥 博尔术 张可久 合答安

  在元代散曲的璀璨星空中,张可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作品数量独树一帜。他一生宦海沉浮,在仕与隐之间徘徊不定,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复杂而独特的性格特点。

  仕途困顿中的坚忍与无奈

  张可久一生怀揣着传统文人的仕进梦想,渴望在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元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长期不恢复科举制度,使得汉族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备受打压。即便后来恢复科举,对汉人、南人的要求也极为苛刻,张可久虽满腹经纶,却多次参加考试均以落第告终。例如,他曾在《殿前欢·客中》中慨叹“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半纸功名,风雪千山”,又在《金字经·次韵》中悲叹“两字功名四十秋,羞,死封不义侯。村学究,且读书青海头”,这些曲句深刻地反映出他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的无奈与痛苦。

  尽管仕途坎坷,张可久却并未完全放弃。他一生辗转多地,先后担任过绍兴路吏、衢州路吏、婺州路吏、桐庐典史、徽州监税等低级官职,甚至在七十多岁时还在昆山担任幕僚。这种终生为吏的经历,一方面体现了他性格中的坚忍,即便面对重重困难,依然努力在官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的无奈,为了生计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在官场的底层艰难挣扎。

image.png

  隐逸情怀中的超脱与矛盾

  在仕途不顺的打击下,张可久内心深处对归隐生活充满了向往。他的散曲中,有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如《落梅风·碧云峰书堂》中“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人间自晴还自雨,恋青山白云不去”,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隐居画面,表达了他对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然而,张可久的隐逸情怀并非完全纯粹的超脱。他一生时官时隐,始终无法彻底摆脱对功名的眷恋和现实的束缚。在现实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他会向往归隐的潇洒自在;但当生活陷入困境时,又不得不重新投身官场。这种在仕隐之间的摇摆不定,反映出他性格中的矛盾。他既渴望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又无法割舍对功名利禄的向往,无法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地归隐。

  文学创作中的敏感与细腻

  张可久性格敏感细腻,这种特质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散曲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记游怀古、赠答唱和、写景状物等多个方面,且都刻画得细腻入微。在写景状物时,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用精妙的文字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例如《迎仙客·括山道中》中“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通过对云、草、水烟、溪路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勾勒出一幅江南山水的秀丽画卷,展现出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细腻表达。

  在表达情感时,张可久同样细腻动人。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也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爱情的向往。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之中,使作品充满了感染力。如《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等作品,抒发了他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人际交往中的温厚与善良

  张可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温厚善良的品质。他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与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尽管他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困窘,但并未因此而变得愤世嫉俗或尖酸刻薄。相反,他在与朋友相处时,总是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例如,他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名士有交往,他们互相作曲唱和,共同探讨文学艺术,在困境中相互鼓励,这种真挚的友谊反映出他善良、温厚的性格特点。

  张可久一生在仕隐交织中徘徊,他的性格既有坚忍、超脱、敏感、细腻、温厚善良等传统文人的优秀品质,又因仕途的困顿和现实的无奈而表现出矛盾和挣扎。这种复杂的性格特点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内涵,使他的作品在元代散曲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