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最讨厌谁:从《红楼梦》的细节中探寻真相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贾母作为贾府的精神领袖,其态度与偏好对家族成员的命运有着深远影响。关于贾母最讨厌谁,历来是读者热议的话题。通过梳理原著细节与人物关系,我们可以发现,贾母对薛宝钗的疏离与对林黛玉的复杂情感,构成了这一问题的核心。

  薛宝钗:被贾母疏离的“完美女神”

  薛宝钗,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薛家的千金,以其端庄贤淑、知书达理的形象示人。然而,这位看似完美的姑娘,却并未赢得贾母的真心喜爱。贾母对薛宝钗的疏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出身与身份的隔阂:薛家虽为皇商,但本质上是商人世家,社会地位远低于贾府这样的世袭贵族。贾母出身金陵史侯家,嫁入国公府,对门第观念极为看重。她对薛家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带有“给儿媳妇面子”的客套成分。薛家长期借住贾府,且无搬离迹象,加之薛蟠不学无术、薛姨妈过度依赖贾府,逐渐引发了贾母的不满。

  “金玉良缘”的营销:薛家散布“金锁配宝玉”的言论,试图促成宝钗与宝玉的婚事。这一行为被贾母视为对贾府婚姻自主权的干涉,尤其是对宝玉婚姻的过度关注,触犯了贾母的底线。贾母在清虚观当众打脸薛家,直言“和尚说了,宝玉不宜早婚”,便是对此的明确回应。

image.png

  性格与处事方式的冲突:贾母喜欢活泼、灵巧、爱说爱笑的姑娘,如黛玉、晴雯、凤姐等,而宝钗性格稳重、端庄,但显得过于世故和算计。螃蟹宴上,宝钗试图通过赞助螃蟹宴笼络贾母和贾府上下,但这种过于明显的功利心被贾母看穿。贾母作为久居高位的人,对别人的奉承和算计极为敏感,宝钗的行为让她感到不适。

  居住环境的批评:贾母参观宝钗的蘅芜苑时,批评其房间“雪洞一般”,过于素净,不符合年轻姑娘的居住标准。这一批评实际上是对宝钗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否定,认为她过于冷漠和缺乏生活情趣。

  林黛玉:被贾母复杂情感缠绕的孤女

  与薛宝钗相比,林黛玉与贾母的关系更为复杂。前八十回中,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有目共睹,但后四十回中,贾母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既源于家族利益的考量,也反映了贾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前八十回的疼爱:黛玉初入贾府时,贾母亲自迎接,安排住宿,给予她与宝玉同等的待遇。在日常生活中,贾母也时常关心黛玉的饮食起居,甚至表示要将自己的“体己钱”给宝黛二人。元宵夜宴上,贾母搂着黛玉在怀中,这一温馨画面,展现了贾母对黛玉的深厚情感。

  后四十回的疏离:然而,在后四十回中,贾母对黛玉的态度逐渐疏离。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黛玉的病情,甚至在黛玉病重时,也未表现出过多的忧虑。这种变化,既源于贾母对家族利益的考量,也反映了她对黛玉性格和命运的无奈接受。贾母深知黛玉体弱多病、性格敏感,难以承担起贾府未来女主人的重任。因此,在宝玉婚事上,她逐渐倾向于选择性格稳重、身体健康的宝钗。

  高鹗续写的争议:值得注意的是,后四十回中贾母对黛玉态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高鹗的续写。许多读者认为,高鹗在续写中掺杂了个人喜好和时代偏见,导致贾母的形象与前八十回存在较大差异。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安排,展现了贾母对黛玉的深厚情感;而在后四十回中,这种情感却被高鹗以较为生硬的方式所替代。

  贾母的真实态度:家族利益与个人情感的平衡

  综合来看,贾母对薛宝钗的疏离和对林黛玉的复杂情感,都源于她对家族利益和个人情感的平衡考量。作为贾府的精神领袖,贾母深知家族的兴衰与未来女主人的选择息息相关。因此,在宝玉婚事上,她不得不权衡利弊、谨慎抉择。

  对于薛宝钗,贾母虽然欣赏她的才华和稳重,但对其商人出身和功利心保持警惕。她不愿看到薛家通过“金玉良缘”干涉贾府内政,更不愿看到宝玉被卷入复杂的家族纷争中。因此,她对薛宝钗始终保持一种疏离和戒备的态度。

  而对于林黛玉,贾母则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她疼爱黛玉这个孤女,希望她能在贾府找到幸福;但她也深知黛玉的性格和命运难以承担起贾府未来女主人的重任。因此,在宝玉婚事上,她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最终倾向于选择性格稳重、身体健康的宝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