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头条 和珅受宠后权势熏天 唯独对此人像老鼠见猫!

和珅受宠后权势熏天 唯独对此人像老鼠见猫!

在中国清朝乾隆时期,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乾隆皇帝的宠信,一度权倾朝野,成为朝廷内外炙... [详细]

忽必烈“汉化”之困:元朝短命的深层密码
忽必烈“汉化”之困:元朝短命的深层密码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这个由蒙古铁骑缔造的庞大帝国,却在98年后被朱元璋的北伐军逐出中原。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到北元政权覆灭,元朝的兴衰轨迹始终与忽必烈的治国... [详细]

10月24日 10:30
西汉名将陈汤:从寒门乞儿到威震西域的传奇人生
西汉名将陈汤:从寒门乞儿到威震西域的传奇人生

陈汤(?—前6年),字子公,生于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他自幼家境贫寒,甚至需靠乞讨度日,但凭借过人的才学与坚韧的意志,在乡野间展露锋芒。青年时期,陈汤听闻长安汇聚天下英才,毅然变卖家产赴京,... [详细]

10月24日 10:10
荆州烽烟:关羽留守时期的军力真相与战略困局
荆州烽烟:关羽留守时期的军力真相与战略困局

公元219年,关羽率军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壮举背后,是其镇守荆州期间积蓄的军事实力。关于关羽留守荆州时的兵力规模,史书记载虽显模糊,但通过多重史料交叉印证,可还原出其军力布局与战略困境的... [详细]

10月24日 09:52
权谋棋局中的隐忍哲学:司马懿为何甘受曹魏三代压制?
权谋棋局中的隐忍哲学:司马懿为何甘受曹魏三代压制?

在三国至西晋的权力更迭中,司马懿以"隐忍大师"的形象贯穿始终。他先后辅佐曹魏五位皇帝,经历四次托孤重任,却在曹操、曹丕父子统治下始终未越雷池半步。这种看似矛盾的忠诚与野心并存,... [详细]

10月24日 09:48
权谋棋局中的致命疏漏:司马炎为何放任刘渊成患?
权谋棋局中的致命疏漏:司马炎为何放任刘渊成患?

公元264年,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刘渊以“侍子”身份踏入洛阳城,这个被曹操分化的匈奴少年,最终在三十余年后掀起“五胡乱华”的滔天巨浪。作为西晋开国之君的司马炎,面对齐王司马攸“杀渊以绝后患”的谏言... [详细]

10月24日 09:41
深宫权谋:慈禧如何以智慧与手腕征服咸丰帝
深宫权谋:慈禧如何以智慧与手腕征服咸丰帝

在晚清历史的长河中,慈禧太后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她以一介妃嫔之身,最终掌控大清帝国近半个世纪,其政治生涯的起点,正是咸丰帝的宠爱。但这份宠爱背后,究竟是单纯的帝王情欲,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 [详细]

10月23日 11:14
虎牢关前啸长坂:张飞三战吕布背后的勇气密码
虎牢关前啸长坂:张飞三战吕布背后的勇气密码

在《三国演义》的武力谱系中,吕布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威名稳坐三国第一猛将宝座。然而,这位令十八路诸侯闻风丧胆的“飞将”,却屡次被张飞以“三姓家奴”的讥讽挑起战端。从虎牢关前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详细]

10月23日 11:06
权力棋局中的致命落子:朱元璋诛杀李善长的深层逻辑
权力棋局中的致命落子:朱元璋诛杀李善长的深层逻辑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七十七岁的太师李善长被赐死,家族三族尽灭。这位曾被朱元璋誉为“萧何第二”的开国功臣,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构筑的权力网络中。这场看似突兀的诛杀,实则是朱元璋为巩固皇权精心布... [详细]

10月23日 10:11
粮道之困:刘备与诸葛亮北伐后勤的命运分野
粮道之困:刘备与诸葛亮北伐后勤的命运分野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以“兴复汉室”为旗号,发动了多次关键战役。其中,刘备攻打汉中、夷陵时鲜见粮草危机,而诸葛亮五次北伐却屡因缺粮退兵。这一反差背后,是地理环境、后勤体系、战略目标与时代背景的深刻交织... [详细]

10月22日 10:34
破局之策:王翦灭赵的军事智慧与权谋博弈
破局之策:王翦灭赵的军事智慧与权谋博弈

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秦军核心将领,王翦在灭赵之战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他通过精准的战术设计、巧妙的心理博弈以及灵活的权谋手段,最终攻克赵都邯郸,为秦国统一北... [详细]

10月22日 10:29
宗室逆子与乱世傀儡:萧正德的出身困局与权力赌局
宗室逆子与乱世傀儡:萧正德的出身困局与权力赌局

在南朝梁的权力漩涡中,萧正德以宗室叛臣的身份成为历史注脚。这位出身兰陵萧氏的皇族成员,既是梁武帝萧衍的侄子,又曾被过继为养子,其人生轨迹始终缠绕着对皇位的执念与背叛的烙印。当侯景之乱席卷江南时,萧... [详细]

10月22日 10:24
权谋棋局中的生存哲学:商鞅、白起与张仪的命运分野
权谋棋局中的生存哲学:商鞅、白起与张仪的命运分野

战国乱世中,商鞅以变法强秦,白起以杀伐定疆,却皆未得善终;而张仪以纵横之术游走列国,最终全身而退。三人同为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结局却天差地别。这种差异不仅源于个人性格,更折射出权力场域中“进退之道... [详细]

10月22日 10:19
夜袭破局:张飞独闯曹魏八将围剿的生死突围
夜袭破局:张飞独闯曹魏八将围剿的生死突围

建安五年(200年),衣带诏事件彻底激化刘备与曹操的矛盾。董承、吴子兰等汉臣因密谋诛曹被杀,刘备携关羽、张飞逃亡徐州。曹操亲率大军追击,在徐州城外布下天罗地网。这场被后世称为“八将围飞”的战役,不... [详细]

10月22日 10:16
浚稽山血色:李陵投降匈奴背后的权力困局与人性抉择
浚稽山血色:李陵投降匈奴背后的权力困局与人性抉择

公元前99年,浚稽山麓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与匈奴单于亲率的八万骑兵展开惨烈厮杀,箭矢如雨点般倾泻,汉军士兵的伤口渗出的血水在雪地上凝结成冰。这场持续八昼夜的鏖战,最终以李陵&qu... [详细]

10月22日 10:08
海瑞:以刚峰之志,守一生清廉
海瑞:以刚峰之志,守一生清廉

在明朝的官场中,海瑞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刚峰,以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格,成为后世传颂的清官典范。他的一生,是坚守清廉底线、与腐败势力坚决斗争的一生,其经历和清廉之举,至今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详细]

10月22日 10:00
宋平公时代:权臣博弈下的人质困局与家族崩盘
宋平公时代:权臣博弈下的人质困局与家族崩盘

春秋中后期,宋国在宋平公的统治下陷入一场由权臣家族主导的权力漩涡。以华元为首的华氏家族通过司马唐山之乱、鱼石之乱等事件,逐步垄断宋国军政大权,甚至通过“弭兵之会”将宋国推上晋楚争霸的中间地带。这场... [详细]

10月22日 09:55
徐晃“壮年相从,多蒙教诲”之语:一段战场情义的复杂镜像
徐晃“壮年相从,多蒙教诲”之语:一段战场情义的复杂镜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樊城战场,徐晃与关羽的刀兵相见成为三国史上极具戏剧性的场景。当徐晃挥动大斧直指关羽时,那句“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恩不忘矣”的肺腑之言,既是对往昔情谊的追忆,更是战场... [详细]

10月21日 10:22
刘封不死:刘禅皇位的隐秘危机与权力博弈
刘封不死:刘禅皇位的隐秘危机与权力博弈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蜀汉政权尚未建立,刘备的养子刘封却在成都自裁身亡。这位曾随刘备征战四方、攻取上庸三郡的猛将,最终因“不救关羽”与“刚猛难制”的罪名被赐死。若历史在此处分岔,刘封未死且... [详细]

10月21日 10:01
钟会谋反:野心、实力与历史局限的交织
钟会谋反:野心、实力与历史局限的交织

公元263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魏国伐蜀之战迎来转折。钟会作为魏军主将之一,在灭亡蜀汉后旋即发动叛乱,试图以成都为据点称帝自立。这场看似突兀的谋反,实则是野心膨胀、军事控制力与历史局限性共同作用的结... [详细]

10月21日 09:49
帝王权术下的生存智慧:曹丕不杀汉献帝的深层逻辑
帝王权术下的生存智慧:曹丕不杀汉献帝的深层逻辑

公元220年,曹丕通过禅让仪式取代汉献帝刘协,建立曹魏政权。这一历史转折点中,汉献帝作为东汉末代皇帝,本应是曹丕巩固权力的最大威胁,但曹丕却未对其痛下杀手,反而以山阳公之位赋予其体面结局。这一决策... [详细]

10月20日 10:58
分页: 1/874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