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背景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blob.png

  背景介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袭击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这次袭击大大削弱了美国战舰舰队并导致了两国之间公开和正式的进入战争状态。日本领导人的最初目标,是要消除美国海军,夺取丰富的天然资源属地,建立军事战略基地,以保卫在太平洋和亚洲的日本帝国。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目标,日军占领了菲律宾、泰国、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群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新不列颠和关岛。加入美国对日战争的同盟国,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都已经遭到日本的进攻。

  日本实施2个行动以保持战略主动权,并企图扩大其在太平洋南部和中部的防卫圈,但分别在珊瑚海和中途岛的海战中遭受挫败。中途岛不仅是盟军对从未战败的日本第1次重大胜利,它大大减少了日本航空母舰舰队的攻击能力。至此,盟军已经在太平洋处于优势,这些战略上的胜利为他们提供了1个机会,从日本手中夺取战略主动权。

  盟军选择了所罗门群岛(大不列颠的被保护国),特别是所罗门群岛南部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图拉吉和佛罗里达岛为首要目标。日本帝国海军在1942年5月已占领图拉吉并在附近构建了水上飞机基地。早在1942年7月,盟军越来越关注,日本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连结点开始建设1个大型机场。到1942年8月,日军有大约900名海军士兵在图拉吉岛及附近岛屿,2,800人(其中2,200多名为朝鲜工人)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些基地建成后,将保护日本在拉包尔的主要基地,威胁盟军供应和通讯路线,并建立1个临时区域以配合计划中对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和萨摩亚(“FS计划”)的进攻。日本计划1次性部署45架战斗机和60架轰炸机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机场。这些飞机可以为向到达南太平洋的日本海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盟军入侵南所罗门的计划构思是来自美国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恩斯特·金恩。他建议进攻以阻止日军使用该群岛的基地,以威胁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补给路线,并利用它们作为出发点。在罗斯福的默许下,金还主张入侵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由于美国支持英国的提议,即优先考虑在击败日本前先击败德国,太平洋战区不得不与欧洲战场争夺人才和资源。因此,美国将军乔治·马歇尔反对金恩的建议,并询问是谁人指挥该行动。金恩回答说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将进行自己的行动,并指示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进行初步规划。金恩终于在与马歇尔的讨论中取胜,与该入侵行动得到参谋表联席会议的支持。

  瓜达尔卡纳尔将成为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指挥的在新几内亚的盟军攻势的连接点,以攻占马努斯群岛和俾斯麦群岛,包括日本主要基地拉包尔。最终的目标是由美军夺回菲律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组建了南太平洋战区,由海军中将罗伯特.霍姆利自1942年6月19日起指挥,领导在所罗门群岛的进攻。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在珍珠港,被任命为盟军太平洋战区部队司令。

blob.png

  特混舰队

  为筹备未来在太平洋的进攻,1942年5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奉命把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从美国运送到新西兰。其他盟军的陆、海、空军部队被派往在斐济、萨摩亚、新赫布里底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建立基地。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斯皮里图桑托岛,被选定为总部和进攻的主要基地,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日期为1942年8月7日。

  起初,盟军进攻计划只是针对图拉吉和圣克鲁斯群岛,而没有瓜达尔卡纳尔岛。然而,在盟军侦察机发现日本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建设后,即把攻占该岛纳入该计划,而圣克鲁斯作战计划(最终)停止。日本人通过信号情报意识到,盟军在南太平洋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部队调动,但是得出的结论是盟军增援澳大利亚,或许是在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

  “瞭望台”部队,包括75艘战舰和运输舰(包括来自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船只),于1942年7月26日在斐济附近集结,在7月31日离开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前只进行了1次登陆演练。盟国远征部队现场指挥官是美国中将弗兰克·弗莱彻(旗舰是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两栖部队指挥官是美国少将里士满·特纳。范德格里夫特率领16,000名盟军(主要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参与登陆行动。

  派往瓜达尔卡纳尔的部队是刚训练完毕,仅配备老式的手动枪机式步枪,只有微薄的10天弹药供应。由于需要尽快使部队投入战斗,策划者将他们的补给量从90天减少至只有60天。第1陆战师的部队开始面对即将来临的作战,代号“鞋带行动”。

blob.png

  登陆阶段

  恶劣的天气使盟国远征军在日军没有发现下,于8月7日上午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在图拉吉被美军部队俘获的1名日本守军黑濑大辅(当地日本守军3,000人中,4名最后生存下来的士兵之1)写道:每天有4架日本巡逻飞机从佛罗里达岛起飞成扇形展开,在佛罗里达岛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飞行以侦察敌人的活动。他写道:由于恶劣的天气条件,盟军入侵舰队没有被发现,如果盟军入侵舰队在8月7日的1或2天前被发现,盟军舰队及其飞行缓慢的运输机,有可能最终会被消灭。

  登陆部队被分成2组:1组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另1组进攻图拉吉、佛罗里达和附近的岛屿。盟军战舰炮击入侵的海滩,而美国航空母舰飞机则轰炸岛屿上的日军阵地及在图拉吉附近的基地,并击毁了15架日军水上飞机。

  图拉吉岛和附近的2个小岛,吉沃图和塔纳姆博格,被编有3,000名士兵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而3个岛屿上建设海军和水上飞机基地的886名日本帝国海军人员对登陆的海军陆战队进行激烈抵抗。虽然进攻遭遇了一些困难,但海军陆战队仍旧攻占了所有3个岛屿;图拉吉于8月8日被盟军攻占,吉沃图和塔纳姆博格于8月9日被盟军攻占。此时,日本守军以被攻击得近乎只剩最后一人,而海军陆战队也有122人丧生。

  与在图拉吉、吉沃图和塔纳姆博格的激烈抵抗相反,盟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登陆作战遇到的抵抗就轻微得多。8月7日早上9时10分,范德格里夫特和16,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科利和伦加点之间登岸。向连结点的推进中,除了被热带雨林“纠缠”外,他们没有遇到日军的抵抗,他们在晚间于连结点机场外大约1,000码(910米)停止了前进。第2天,抵抗依然微弱,前进的海军陆战队以所有的方式向伦加河前进并且在8月8日下午4时攻占机场。由伊藤门前指挥的日本海军建设部队和作战部队,在军舰炮击和空中轰炸的惊慌失措下,已经放弃了机场地区并逃至大约3英里(4.8千米)以西的马坦尼考河和告鲁斯点区,他们留下了食品、补给用品、完整的建筑设备、车辆,以及13具尸体。

  在8月7日和8月8日登陆作战期间,以拉包尔为基地的日本海军飞机,在山田石祥的命令下,数次攻击盟军两栖部队,击中美军运输舰乔治·埃利奥特号(2天后沉没),对驱逐舰贾维斯号做成严重损害。2天的空袭中,日军失去了36架飞机,而美军因战斗及意外事故中失去了19架,包括14架舰载战斗机。

  在这些冲突后,弗莱彻十分关注他的航空母舰战斗机及舰载人员的损失,担心日军空中攻击对他航空母舰的威胁和他的舰艇的燃油水平。弗莱彻在8月8日晚上从所罗门群岛撤出他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由于失去了舰载机的空中掩护,特纳决定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回他的船只——即使部队只有不到一半的物资和重型设备被卸载上岸。于是,特纳计划整个8月8日晚上,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尽可能卸下大量的补给品,然后他的船在8月9日早上离开。

blob.png

  那天晚上,在运输舰下卸货物时,由澳大利亚海军少将维克托·克鲁奇利指挥的2组负责掩护的盟军军舰,被来自拉包尔和卡威恩海军基地的,由三川军一海军中将指挥的第8舰队之7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偷袭并击败。在这场萨沃岛海战中,1艘澳大利亚军和3艘美军巡洋舰被击沉,并有1艘美军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被重伤。日军有1艘巡洋舰中度受损。三川军一因为不知道弗莱彻已把航空母舰撤走,所以没有攻击没有收到掩护的运输舰便把舰队撤回拉包尔。三川之所以如此行动,是因为其担心在次日白天收到盟军舰队的攻击。特纳在8月9日晚上撤出所有剩余的盟军海军部队,而留下在岸上没有太多重型设备和物资的海军陆战队,却有一些部队仍然运输舰上。然而,当有机会证明这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错误时,三川却决定不攻击盟军运输船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打了多久?瓜达尔卡纳尔岛一共打了几场战役

  初期行动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11,000名海军陆战队最初集中在伦加点和机场附近外围以形成1个松散的防守圈、在圈内搬运已上岸的补给品,并完成了机场的甬建设。在4天的紧张工作中,补给物资被从登陆海滩转运至圈内分散的储存地点。在机场的工作立即展开,主要是利用俘获的日军设备。8月12日,因海军陆战队飞行员洛夫顿·亨德森在中途岛的战斗中被打死,该机场被命名为亨德森机场。到8月18日,机场已准备好可以运作。足够5天食用的食物已经由运输舰运送靠岸,加上被俘获的粮食,令海军陆战队拥有足够14天食用的粮食。为了节约物资,部队只限于每天进食2餐。盟军部队在登陆后不久遇到了严重的痢疾,海军陆战队有五分之一在8月中旬染病。热带疾病会影响双方在整个战事中运动的战斗兵力。韩国,虽然有一些建筑工人被移交给海军陆战队,大多数仍处于日本和韩国人聚集在马坦尼考河西岸的伦加防卫圏以西和以椰子为生。位于伦加防卫圈以东大约35公里(22英里)太午角有1个日军哨站。8月8日,从拉包尔来的1艘日军驱逐舰向马坦尼考阵地增运送113名增援部队。

  在8月12日晚上,为数25人的1队美国海军巡逻队,在弗兰克·戈奇中校率领下和主要由情报人员组成,乘船在伦加防卫圈以西告鲁斯点和马坦尼考河之间登岸,除进行侦察任务外,其次目标是接触一批美军认为可能愿意投降的日军。登陆后不久,巡逻队遭到在附近的1排日本海军部队的攻击,海军巡逻队几乎完全被消灭。

blob.png

  作为回应,于8月19日,范德格里夫特派出美军第5陆战团的3个连攻击集中在马坦尼考以西的日军部队。其中1个连渡过马坦尼考河沙洲进行攻击,而另1个连越过1,000米(1,100码)河面进入内陆,袭击在马坦尼考村的日设。而第3个在更西面乘船登陆及袭击Kokumbuna村。在占领的了2条村庄后,3个海军连返回到伦加防卫圈,杀死约65名日本兵而自已丧失了4人。这一行动,有时被称为“第1次马坦尼考战役”,是在战事期间数次围绕马坦尼考河行动的第1次。

  8月20日,护航航空母舰长岛号运送2个中队的海军飞机到亨德森机场,其中1个中队有19架F4F战斗机,而其他1个中队有12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这些飞机在亨德森机场组成为众所周知的“仙人掌航空队”,而盟军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加上代号时。在日军轰炸机几乎全日空袭后,陆战队战斗机在第2天即投入战斗。8月22日,5架美国海军P-400战斗机及其飞行员到达亨德森机场。

  主要战役

  泰纳鲁河战役

  为回应盟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登陆,日本大本营向拉包尔为基地的1个军级指挥部,由百武晴吉中将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第17军,授与收复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任务。该军是受到日本海军部队,包括总部设在特鲁克,由山本五十六指挥的联合舰队之支援。第17军,当时正在积极参与日军在新几内亚的行动,只有少数单位可以参战。其中,由川口清健少将的第35步兵旅正在帕劳,在第4(青叶)步兵团是在菲律宾和由一木清直大佐指挥的第28步兵团,正在关岛附近的运输船上。不同的单位立即开始通过特鲁克和拉包尔走向瓜达尔卡纳尔,但栎木的团,从最近的地方,首先抵达该地区。一木的团之“第1单位”,其中包括约917名士兵,在8月19日凌晨零时从伦加防御圈以东太午角的驱逐舰登陆,然后向西面海军陆战队的防御圈进行了9-英里 (14-千米)的夜间行军。罗伯特·莱基,当时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在他的书“枕戈待旦”中回忆在泰纳鲁河战役的事,“每个人都忘记了战斗,并观看了大屠杀,当时叫喊席卷了防线。一组日军沿对面河边前进,向我们的方向冲来。大家对他们的出现大为惊讶,没有人开枪。”

  由于低估了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盟军部队的兵力,一木支队于8月21日清晨对在伦加防御圈东侧鳄鱼河(美国海军地图通常称为“马拉河”)的阵地进行了夜间的正面进攻。一木的进攻被击败而且日军损失惨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泰纳鲁河战役。天亮以后,海军陆战队对日军残存部队实施反击,打死很多人,包括一木本人。整体而言,一木支队917人中大多在战斗中阵亡。128名幸存者撤回到太午角,通知第17军司令部战败的消息,等待来自拉包尔进一步的增援和命令。

  东所罗门海战

  当泰纳鲁河战役结束后,更多的日军增援部队已经赶来。3艘慢速运输舰在8月16日载着栎木的(第28)步兵团其余的1,400名士兵以及第5横须贺特别海军登陆部队的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离开特鲁克。这些运输舰是由日本海军少将田中赖三指挥的13艘 军舰护航,他计划了部队于8月24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为掩护这些部队登陆,并为从盟军手中夺回亨德森机场的行动提供支援,山本在8月21日从特鲁克派出南云忠一的航空母舰舰朝所罗门群岛南部前进。南云的部队包括3艘航空母舰和30艘其他战舰。

  同时,弗莱彻指挥的拥有3艘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已接近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对付日军的进攻。8月24日和25日,双方的航母舰队在东所罗门海战中交战,这导致双方舰队受到一些损害后均撤离该地区,与日本失去1艘轻型航空母舰。田中的舰队,在战斗中因来自亨德森机场遭的陆军航空队飞机的攻击而受重创,其中包括1艘运输舰沉没,被迫转移到所罗门群岛以北的肖特兰群岛,以转移幸存的部队至驱逐舰再运送至瓜达尔卡纳尔岛。

  亨德森机场上空的空战

  整个8月,少量的美军飞机和飞行员船员继续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截至8月底,64架不同型号的飞机驻扎在亨德森机场。9月3日,第1陆战队航空联队司令员,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莱尔·盖格皮带同他的工作人员到达和接管了在亨德森机场的所有空中作战指挥。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盟军飞机和来自拉包尔的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之间的空战几乎每天都在持续。8月26日至9月5日,美军损失了大约15架飞机,而日军损失了大约19架飞机。超过半数被击落的美军机组人员获救,而大多数日军机组人员从未被救回。从拉包尔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8个小时大约1,120英里(1,800千米)的往返航程,严重阻碍了日军部队对亨德森机场建立空中优势。澳大利亚在布干尔和新乔治亚岛的海岸观察员往往能够为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盟军部队预先通知日军的入境,因此当他们到达这些岛屿时,允许美军战机起飞和以对抗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因此,日本空军部队正在慢慢地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空失去了1场战争的胜利。

  在此期间,范德格里夫特继续努力加强和改进在伦加防御圈的防线。8月21日至9月3日,他把3个陆战营送到岛上,包括梅里特答·埃德森(埃德森的突袭)的第1突袭营和第1伞降营从图拉吉和吉沃图被调往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些单位令防守亨德森机场范德格里夫特原本11,000人的部队再增加大约1,500人。第1伞降营在8月时的图拉吉及吉沃图-塔纳姆博格战役中遭受严重损失,现在由埃德森指挥。另1个被调来的营是第5陆战团第1营,在8月27日乘船于马坦尼考村以西的Kokumbuna附近登陆,目的是攻击该地区的日军,就像在8月19日的第1次马坦尼考行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海军陆战队因困难地形、烈日和良好的日军防线而受阻。第2天上午,海军陆战队发现,日本守军在夜间离开了,所以海军陆战队乘船返回伦加防御圈。这次行动中共有20名日军及3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阵亡。

  盟军海军小舰队分别于8月23日、8月29日、9月1日和9月8日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为在伦加的海军陆战队提供更多的粮食、弹药、飞机燃料和飞机的技术人员。9月1日的舰队还带来了392名建筑工程师,以维持和改善亨德森机场。

blob.png

  东京快车

  8月23日,川口的第35步兵旅团到达特鲁克,搭乘慢速运输舰前往瓜达尔卡纳尔。但田中的舰队在东所罗门海战中受创,导致日军重新思考是否利用慢速运输舰设法把更多的部队送到瓜达尔卡纳尔岛。舰艇改将川口的士兵载到拉包尔。在那里,日军计划利用驱逐舰把川口的士兵经由肖特兰群岛的日本海军基地送到瓜达尔卡纳尔岛。日本驱逐舰在整个战事中经常能够于一夜之间直下新乔治亚海峡到瓜达尔卡纳尔岛并回航,尽量减少暴露于盟军空袭之下。他们被盟军称为“东京快车”,但日军部队称之为“老鼠运输”。但是,以这种方式运送部队,令大多数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如重型火炮、车辆和许多食品和弹药,并不能随同部队一起运送到瓜达尔卡纳尔。此外,这类行动又使日军所迫切需要用来护航的驱逐舰更加吃紧。不过盟军海军指挥官--或是出于无力,抑或是不愿意--在夜间挑战日本海军部队,所以日本人在夜间能控制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但是,在白天日本船只只要仍留在亨德森机场飞机攻击范围之内(大约200英里(320千米)),便受到空中打击的威胁。在战役中这种战术情况持续了数个月之久。

  8月29日至9月4日,日军数艘轻巡洋舰、驱逐舰和巡逻艇运送大约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大部分的第35步兵旅、大部分的青叶(第4)团,与一木支队的其他部分,至太午角登陆。川口将军,在8月31日乘坐东京快递于在太午角登陆登岸,以指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全部日军。趸船队运送由冈明之助上校指挥的川口步兵旅另外1,000名士兵,到伦加防御圈以西的卡米姆博湾登陆。

  埃德森岭战役

  9月7日,川口发表他的攻击计划,“击溃和歼灭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机场附近的敌人。”川口的攻击计划,要求他的部队,分成3组,迫近伦加周边内陆,最终实施1次夜间突然袭击。奥卡的部队将从西面向防御圈进攻,而栎木的第2梯队,现在改名为球磨营,将从东面攻击。主要的攻击来自伦加防御圈以南丛林,川口的“中央梯队”,包括3个营共3,000人。到9月7日,大部分川口的部队已经离开太午角开始沿海岸线向伦加点前进。约250名日军被留下看守该旅在太午角的供应基地。

  同时,根据当地土著根据1名海岸观察者,所罗门群岛保护地防卫军军官马丁·克莱门斯和瓜达尔卡纳尔岛英国区主任,向美海军陆战队带来了报告,日军在太午角附近的塔希姆波柯村。埃德森计划对集中在太午角的日军部队进行突袭。9月8日,在太午角附近下船后,埃德森的士兵攻占塔希姆波柯而日本守军则退入丛林。在塔希姆波柯,埃德森的部队发现了川口的主要补给站,包括大批储存的粮食、弹药、医疗用品和1个强力的短波无线电机。在摧毁了可见到的一切后,除了拿走一些文件和设备外,海军陆战队返回伦加防御圈。堆积如山的补给品,加上来自虏获的情报文件,给海军陆战队知道,至少有3,000名日军在岛上,显然计划进攻。

  埃德森,与范德格里夫特的执行军官杰拉德·汤马斯上校,均正确地认为,日军的进攻很可能来自1处狭窄的、1片草地的、1,000码(910米)长的珊瑚脊,与伦加河平行和位于亨德森机场南面。珊瑚脊,称为伦加山脊,提供了1个天然的办法通过机场,控制周边地区,及在当时,几乎不设防。9月11日,埃德森的营840人被部署到山脊周围地区。

  在9月12日晚上,川口的第1营攻击伦加河与山脊之间的突击队,迫使1个海军陆战队连在当晚日军本停止攻击前撤回到山脊。第2二天晚上,川口的旅3,000名士兵,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轻型火炮,面对埃德森的830名突击队员。日军在刚入夜后开始进攻,与川口的第1营攻击在山脊以西埃德森的右翼。在突破海军陆战队的防线后,该营的进攻最终被守卫山脊北部的海军陆战队所阻止。

  川口的第2营2个连负责在山脊南部边缘的进攻把埃德森的部队击退至山脊中部的123号山岭。整个晚上,在此阵地的海军陆战队,在火炮的支援下,击退了日军一波波的正面攻击,其中一些导致徒手肉搏战。日军一些己越过山脊到达机场边沿的的单位也被击退。在伦加防御圈其他位置攻击的库玛和奥卡营的单位也被打败。9月14日,川口领导他被击溃的旅的幸存者,在马坦尼考谷以西进行为期5天行军后与奥卡的单位会合。结果,川口的部队及海军陆战队分别有850及104人阵亡。

  9月15日,百武在拉包尔得知川口战败的消息及转发到在日本的大本营。在紧急会议上,日本陆军及海军指挥人员得出结论,“瓜达尔卡纳尔可能发展成为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战斗的结果现在开始对日本在太平洋其他领域产生战略上的影响。百武认识到,为了运送足够的部队和物资,以击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盟军,他不能在同一时间支援在新几内亚科科达小径的日军。百武,在得到大本营的同意下,命令他在新几内亚的部队,包括已到达其目标莫尔兹比港30英里(48千米)内的后撤,直至“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问题”解决为止。百武准备派遣更多的部队到瓜达尔卡纳尔再试图夺回亨德森场。

blob.png

  马坦尼考行动

  范德格里夫特和他的参谋人员知道,川口部队已经撤退到马坦尼考以部地区,许多组日军掉队了的士兵分散在整个伦加防御圈和马坦尼考河地区之间。范德格里夫特因此决定在围绕马坦尼考河谷再进行一系列小规模的行动。这些行动的目的是要扫荡分散在马坦尼考河以东的日军,并令日军主力部队保持分散,以防止他们在非常接近海岸防线的伦加地区巩固自己的阵地。

  首次美国海军陆战队试图攻击马坦尼考河以西日军的行动,在9月23日至27日之间由3个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实施,但被冈明之助指挥的川口部队所击退。行动期间,3个海军陆战队连被日军包围在马坦尼考河以西的告鲁斯点,遭受沉重的损失,在美军驱逐舰和由美国海岸防卫队人员驾驶的登陆艇协助下艰险逃脱。

  第2次行动在10月6日至9日实施,1支更强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功地渡过马坦尼考河,攻击来自由丸山政男及那须弓雄指挥的第2师团新近登陆的日军部队,并对日军第4四步兵团造成重大损失。第2次行动迫使日军撤出他们在马坦尼考河以东的阵地,及中止准备对美军伦加防线实施主要攻势的计划。

  10月9日和11日之间在美军第2陆战团第1营在伦加防御圈以东大约30英里(48千米)奥拉湾附近的Gurabusu和Koilotumaria突袭2个日军小型哨站。空袭行动共有35名日军丧生而付出了17名海军陆战队员和3名美军海军人员阵亡的代价。

  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在整个9月的最后1周及10月的第1周,东京快递把第2师团运送到瓜达尔卡纳尔岛。日本海军承诺支援陆军队计划中的攻势,不仅提供必要的部队、装备和补给品到该岛,但加强对亨德森机场后续空中攻击和派遣军舰炮轰机场。

  在此期间,南太平洋美国陆军部队司令米勒德·哈蒙相信霍姆利,如果盟军想成功击退预期中日军的进攻,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需要立即获得增援。因此,10月8日,美国陆军亚美利加师第164步兵团为数2,837人登上停靠新喀里多尼亚的舰只前往瓜达尔卡纳尔毛岛与预计在10月13日抵达。为了保护运送第164团的船只至瓜达尔卡纳尔岛,霍姆利下令第64特混舰队,其中包括4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在美国海军少将诺曼·斯科特指挥下,堵截和打击任何接近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威胁到达的运输舰队的日本舰只。

  三川的第8舰队之参谋人员安排了在10月11日夜间进行1次大型和重要的快递航行。2艘水上飞机母舰和6艘驱逐舰分别运送728名士兵以及火炮和弹药到瓜达尔卡纳尔岛。在同一时间,在另一项行动中3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在五藤存知少将的指挥下使用特殊爆炸弹炮轰亨德森机场的目标以摧毁仙人掌航空队和机场的设施。由于事实上美国海军舰只还没有任何企图阻截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东京快递,日军并没有预期盟国海军水面舰队在那天晚上作出任何反击。

  就在午夜时分,斯科特的战舰在雷达发现后藤的舰队在萨沃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之间海峡入口附近。斯科特的舰队在后藤的不知情下成T字形展开。开火时,斯科特的战舰击沉后藤的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对另1艘巡洋舰做成严重破坏,令后藤的士气受挫,迫使后藤其余的军舰放弃炮轰炸任务和撤退。在交火时,斯科特的1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巡洋舰和另1艘驱逐舰受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日军的补给舰队顺利完成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卸载和在斯科特的舰队没有发现下开始返程。后来10月12日早上,补给舰队的4艘日军驱逐舰回航协助后藤撤出损坏的战舰。来自亨德森机场仙人掌航空队的飞机当天晚些时候空袭并击沉2艘驱逐舰。运送美国陆军部队的舰队如期在第2天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成功地运送了补给品和乘客到达该岛。

  战舰炮轰亨德森机场

  尽管美军在国埃斯帕恩斯角取胜,日军仍继续他们计划和准备定于10月底的大规模进攻。日军决定冒险放弃他们的惯例,只有利用快速战舰运送他们的士兵和物资到岛上。10月13日,1支舰队包括6艘货轮在8艘驱逐舰的护航下离开了肖特兰群岛前往瓜达尔卡纳尔。该舰队运送隶属第16和第230步兵团的4,500名士兵、一些海军陆战队、2个重炮兵营及1个坦克连。

  为掩护即将到达的舰队免遭仙人掌航空队飞机的攻击,山本从特鲁克派出2艘战舰炮轰亨德森机场。10月14日凌晨1时33分,日军战舰金刚号和榛名号,在1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护送下,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在距离16,000米(17,500码)的地方向亨德森机场开火炮轰。在接下来的1小时23分钟,2艘战舰向伦加防御圈发射了973发14-英寸 (356-毫米)炮弹,其中大多数是落在机场周围的2,200米(2,400码)平方面积的地区内。许多炮弹是破碎炮弹,专门用来摧毁地面目标。炮轰令2条跑道出现严重损坏,烧毁几乎所有可用的航空燃料,摧毁了仙人掌航空队90架飞机中的48架,杀死了41人,其中包括6名仙人掌航空队飞行员。该战舰部队立即返回特鲁克。

  尽管遭受严重破坏,亨德森机场的人员能够在几个小时内令其中1条机场跑道恢复运作。来自埃斯皮里图桑托岛的17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20架野猫式战斗机,很快就飞到亨德森机场和美国陆军和海军运输机开始穿梭埃斯皮里图桑托岛与瓜达尔卡纳尔岛之间以运送航空汽油。现在知道了日本大型增援舰队即将到达,美军迫切寻求某种方式在该舰队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前截击他们。在使用被摧毁飞机上的燃料和在附的丛林中的库存,仙人掌航空队于14日2次袭击了该舰队,但没有造成破坏。

  日本舰队在10月14日午夜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塔萨法隆加及开始卸载。10月15日整天,1队来自亨德森机场的仙人掌航空队飞机对卸载中的舰队进行轰炸和扫射,摧毁了3艘货船。舰队其余船只在这夜离开,卸下所有的部队和大约三分之二的补给和装备。几艘日军重巡洋舰在10月14日晚上和15日还炮轰亨德森机场,摧毁了仙人掌航空队一些额外的飞机,但没有进一步对机场造成重大破坏。

  亨德森机场战役

  10月1日和10月17日,日军运送了15,000人部队到瓜达尔卡纳尔岛,令百武总共有20,000人的部队参与他计划中的进攻。由于丧失自己在马坦尼考河东侧的阵地,日军认为对美军沿海防御的攻击很难成功。因此,百武决定,他的主要进攻计划将是从南面进攻亨德森机场。他的第2师团(得到第38师团部队的增援),由丸山政男中将和7,000名士兵组成的3个步兵团中的3个营奉命通过丛林前进和攻击美军在南部靠近伦加河东岸的防线。[93]这次进攻的日期定于10月22日,然后改为10月23日。为了转移美军的视线以避免知道从南面进攻的计划,百武的重炮兵加上5个营的步兵(约2,900人)根据住吉正少将的命令攻击美国沿西海岸走廊的防线。日本估计有10,000名美军在岛上,而事实上,大约有23,000人。

  10月12日,1连日军工兵开始开辟1条道路,被称为“丸山道路”,从马坦尼考河至美军伦加防御圈南部。15英里(24千米)长的道路通过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一些最困难的地形,其中包括众多的河流和小溪、深及满布泥泞的沟壑、陡峭的山脊和茂密的丛林─这极大程度地限制了进攻日军可携带的装备规模并消耗了他们的体力。10月16日至10月18日,第2师团开始沿丸山道路进军。

  到了10月23日,丸山的部队仍努力在丛林挣扎以到达美军防线。那天晚上,当得知他的部队都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攻击位置后,百武把进攻推迟至10月24日晚上7时。美军仍然完全不知道丸山的部队正向该方向集结。

  住吉从百武的参谋人员中获悉进攻延至10月24日,但未能通知他的部队进攻的推迟。因此,在10月23日黄昏,第4步兵团的2个营和第1独立坦克连的9辆坦克在马坦尼考河口发动对美军海岸防线的第1轮进攻。美军的海岸炮兵、大炮、轻型武器火力击退了该进攻,摧毁所有的坦克,打死了许多日本士兵,而只有轻微的伤亡。

  最后,丸山的部队于10月24日晚到达美国伦加防御圈。之后连续2个晚上丸山的部队对由切斯特·普勒中校指挥的第7陆战团第1营及罗伯特·霍尔指挥的第164步兵团第3营之阵地进行了多次不成功的正面进攻。美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接霰弹射击对日军“带来了可怕的大屠杀”。小股日军突破了美军的防线,但在后来数天被肃清。丸山的部队中超过1,500人在进攻中被打死,而美军的损失约为60人死亡。同样在这2天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美军飞机抵抗日军飞机和舰只的攻击,摧毁了14架日军飞机,并击沉1艘轻巡洋舰。

  日本在10月26日对马坦尼考河附近的进一步攻击也被击退,日军损失惨重。因此,在10月26日早上8时,百武取消后续攻击并下令他的部队撤退。大约有一半丸山幸存的部队被命令撤退至上马坦尼考河谷,而由东海林俊成大佐指挥的第230步兵团]则前往伦加防御圈以东的科利点。第2师团领头的部队在11月4日到达马坦尼考河以西,在柯孔波那第17军的司令部范围。同一天,东海林的单位到达科利点,并建立营地。由于战斗中的死亡、战斗损伤、营养不良和热带疾病,第2师团无力作进一步的进攻行动,在战役余下时间只能在海岸作为防御部队。日军在战斗中总共损失2,200–3,000名士兵,而美军有大约80人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结果如何?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历史意义

  战役结局

  日军撤出后,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被发展为主要基地,支持盟军在所罗门群群岛链的进一步行动。除了亨德森机场,另外2条战斗机跑道分别建于伦加点和1个轰炸机机场被建于科里角。广泛的海军港口及物流设施建立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图拉吉和佛罗里达岛。图拉吉附近锚地成为1个重要的前进基地以供盟军军舰和运输船支援所罗门群岛战役。此外,主要地面部队在所罗门群岛前进前通过大型营地和兵营被部署在瓜达尔卡纳尔岛。

  经过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显然处于守势。向瓜达尔卡纳尔岛不断增援的压力削弱了日军在其他战场的力量,促成了澳大利亚军和美军在新几内亚的反攻,最终导致1943年初攻占在布纳和哥纳的主要基地。盟军已经赢得了战略主动权,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这年6月,盟军发动马车轮行动,其中,在1943年8月作出修改,正式确立孤立拉包尔和切断海上交通线的战略。随后,成功瓦解了拉包尔和在这里的部队被分成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和由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的中太平洋战区,这2个方向的部队成功地向日本推进。随着战争发展,日军在南太平洋地区其余的防线随后被摧毁或被盟军绕过直至最终目标。

blob.png

  日本撤退

  虽然日军取得了塔萨法隆格海战的胜利,但瓜岛上的日军由于补给匮乏处境越来越困难,12月3日,第8舰队司令三川又派10艘驱逐舰装载1500个铁桶,执行运输任务,这支驱逐舰编队在途中只遭到两次空袭,而且没有损失,于当天深夜将全部铁桶投放到塔萨法隆格附近海域,但瓜岛日军只得到310个,其余大多被美机在次日击沉。12月7日,日军再派出11艘驱逐舰进行铁桶运输,途中遭到美军飞机和鱼雷艇的阻击,未能到达瓜岛就被迫返航。12月11日,塔萨法隆格海战的胜利者田中再次率领10艘驱逐舰进行铁桶运输,投放了1200个铁桶后,在返航途中遭到美军鱼雷艇的攻击,旗舰“照月”号被一条鱼雷击中,弹药舱爆炸而沉没,田中负伤落水,和舰长等17名军官、139名水兵游上瓜岛。而瓜岛日军仅捞起220个铁桶。经过这些努力,日本海军感到对瓜岛陆军的支援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而陆军仍不愿正视现实,还想尽一切努力来挽回败局。今村决定在1943年1月将第6和第51师团投入瓜岛,2月中旬发起总攻,一举夺回瓜岛。

  此时美军由于基本控制了瓜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可以顺利地向瓜岛运送援军和物资。1942年12月初,美军海军陆战队第2师和陆军第25步兵师被运上瓜岛,接替了疲惫不堪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这支英勇顽强的部队,在四个月的激战中因伤病减员达7800人,范德格里夫特看着满身硝烟的部下,激动地说:“完全可以这么说,四个月前的今天开始的这场不大不小的战斗,通过你们的努力,已经成功地挫败了敌人在太平洋上的重要目标!”虽然瓜岛争夺的最后胜利是在其他部队手中完成的,但瓜岛的辉煌胜利首推陆战1师,所以战役结束后,陆战1师荣获由罗斯福总统颁发的“优异部队”称号,成为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支部队。12月9日,帕奇少将从范德格里夫特手里接过了瓜岛地面部队的指挥权。——陆战1师带着瓜岛的赫赫威名撤回澳大利亚休整。从此后,陆战1师在其师徽上写下了 “GUADALCANAL”(即瓜达卡纳尔),以纪念血战瓜岛的辉煌战绩,陆战1师也因瓜岛之战而名垂青史。至1943年1月,美军在瓜岛的地面部队已达五万人,补给充足,士气旺盛。

  12月初,“仙人掌航空队”得到5个陆战队航空兵中队、4个海军航空兵中队和1个陆军航空兵中队的加强,飞机数量已达到200余架,不仅牢牢掌握着瓜岛地区的制空权,还在所罗门群岛其他岛屿岸基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的支援下,不断空袭日军“东京特快”的起点站——肖特兰岛,使得日军的舰船和物资损失越来越严重。自从12月11日田中的驱逐舰编队遭到美军鱼雷艇攻击后,日本海军有将近三周的时间没有组织水面舰艇向瓜岛运送补给,这期间,瓜岛日军仅靠潜艇运送的为数极少的粮食补给,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官兵多以野果、野菜和树皮充饥,痢疾、疟疾、疥癣等热带疾病流行,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里还能奢谈下一步的总攻?日本陆军第8方面军和海军联合舰队多次讨论对策,始终没有找到能解决向瓜岛运送部队和补给的办法,12月23日,今村在此局面下拒绝了百武发动最后决死进攻的请求,尽管百武再三要求能允许他们体面地战死,而不是饿死在自己的掩体中。

  12月31日,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作出最后决定,终止瓜岛作战,撤退瓜岛的部队。

  根据御前会议的精神,大本营于1943年1月4日向联合舰队司令山本和第8方面军司令今村下达撤离瓜岛的命令,撤退行动代号为“K号作战”。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首先第17军收缩战线,在准备总攻的掩护下进行撤退的各项准备;其次直到撤退开始前,仍必须以各种方式全力继续对瓜岛的补给,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并在运送补给品的同时撤离行动不便的伤病员;接着迅速在中所罗门群岛修建航空基地,加强对瓜岛的空中作战;最后动员尽可能多的船只,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各种手段将瓜岛的部队撤出,这一切行动必须特别严格保守机密。

  鉴于瓜岛美军不断向日军发动进攻,如不增加新的生力军,岛上的部队是无力保持现有阵地的,因此日军从第38师团的第230联队中抽调了约700人,由矢野桂二中佐指挥,代号“矢野部队”,于1月14日送上瓜岛。对外宣称是作为第四次总攻的先锋,其实是保障瓜岛部队撤离的殿后部队。

  日军为保障瓜岛部队顺利撤出,分散美军的注意,于1943年1月15日组织了一次牵制行动,代号“东方牵制行动”,参加兵力有“利根”号重巡洋舰、“伊—8”号潜艇和第802航空队的部分飞机,由原忠一少将统一指挥。  1月19日,原忠一率领“利根”号从特鲁克出发,22日到达马绍尔群岛的贾卢伊特岛,原忠一与各参战部队指挥员研究行动计划并稍事休整,于23日从贾卢伊特岛出发,前往坎顿岛西北400海里水域活动,并进行无线电佯动。2月2日又前往马绍尔群岛以东海域活动,同样进行了无线电佯动,然后于2月7日返回特鲁克。“伊—8”号潜艇则于1月23日和2月1日夜间两次对坎顿岛进行了炮击。第802航空队1月19日起,从马金岛出动水上飞机对豪兰岛和贝克岛进行侦察,并从1月21日起连续多日对这两个岛屿进行了空中监视。2月上旬,鉴于瓜岛撤退行动基本结束,“东方牵制行动”也告结束。

  1月27日,美军一批去瓜岛换防的部队由1艘运输船运载,从努美阿起航。哈尔西为保障其航行中的安全,派出了包括航母和战列舰在内的五支编队担任掩护,其中负责近距掩护的是由吉芬少将指挥的第18特混编队,有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

blob.png

  日军在瓜岛附近海域部署有大量潜艇,1月29日发现美军的第18特混编队正在伦内尔岛海域航行,就迅速通报基地,日军随即从蒙达机场起飞十多架鱼雷机前去攻击,日机临空时美军的航行队形是:3艘重巡洋舰在右,3艘轻巡洋舰在左,成双纵队;6艘驱逐舰则在前方呈伞形队形,这种队形的后方和两侧都未布置防御舰只,不适合防空作战,当天黄昏美舰雷达发现60海里外的日机后,吉芬既未改变队形,也未做任何防空准备。日机分成两队,先由2架飞机进行佯攻,随后退出战斗,吉芬以为战斗已经结束,仍以原队形继续航行。天黑后,日机突然投下照明弹,接着发动攻击,美舰以猛烈炮火对空射击,有数架日机被击落,其中有一架在“芝加哥”号左前方中弹坠海,燃起的火焰将“芝加哥”号照得清清楚楚,立即引来日机的集中攻击,“芝加哥”号被两条鱼雷命中,机舱进水,主机停车。吉芬率领其余军舰向东转向,同时减低航速,以减少航行中的舰尾浪花,并命令禁止射击。日机失去目标,打开航行灯,还发射曳光弹,企图引诱美舰开火,但美舰不为所动,一炮不发,日机在黑夜中找不到目标,盘旋几圈后只得返航。

  次日,吉芬率4艘巡洋舰向埃法特返航,“路易斯维尔”号巡洋舰则拖带“芝加哥”号在6艘驱逐舰的保护下以4节航速驶往圣埃斯皮里图岛,并由“企业”号航母派出10架战斗机担任空中掩护。下午,日军12架鱼雷机前去攻击“企业”号航母,为“芝加哥”号进行空中掩护的战斗机有6架被调去拦截,并击落3架日机,但其余的9架日机高速摆脱了美机的拦截,转而攻击“芝加哥”号,“芝加哥”号因航速太慢,难以实施有效机动,被四条鱼雷命中,二十分钟后沉没,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9架日机中则有7架被击落。——尼米兹对有着6艘驱逐舰和10架战斗机保护下的“芝加哥”号被击沉,感到痛心和不可理解。日机集中攻击第18特混编队,没有去攻击美军4艘满载部队的运输船,因此运输船顺利抵达瓜岛。这次海空战史称“伦内尔岛海空战”,美军1艘巡洋舰被击沉,1艘驱逐舰被击伤,日军损失飞机15架。

  这些上述行动,造成了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假象,甚至1月22日,哈尔西陪同海军作战部长诺克斯和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视察瓜岛,三位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都没有察觉日军即将撤退的迹象。

  为了压制美军的航空兵力,日军将东南太平洋地区的约100架陆军飞机和约200架海军飞机集结到拉包尔,从1月25日以后,对美军在瓜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的机场进行了多次空袭。日军原计划1月30日和31日两天,对瓜岛实施大规模空袭,然后乘美军航空力量遭到削弱之际组织撤退。但因天气不佳,空袭计划被迫延期,不料,31日晚,拉包尔反而遭到了美军的空袭,日军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宝贵的飞机,一下子就损失50架。这使得日军不敢再等待空袭计划的实施,就决定事不宜迟立即组织撤退。

  桥本少将率领20艘驱逐舰于2月1日九时三十分从肖特兰岛出发,进行第一次撤退行动,桥本编队当天十三时许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美军判断这是日军为发动总攻而向瓜岛运送的增援部队,出动飞机进行阻击,36架轰炸机于十六时许临空轰炸,日军担任空中掩护的18架“零式”战斗机全力迎战,击落美机4架,将美机击退。桥本旗舰“卷波”号被近失弹炸伤,被迫返航。其余19艘驱逐舰于深夜到达瓜岛埃斯佩兰斯角附近海域,以8艘驱逐舰担任警戒,11艘靠岸,接运撤退人员。在撤退过程中,美军的鱼雷艇和飞机多次前来攻击,都被日军的警戒舰只击退,“卷云”号在规避鱼雷艇发射的鱼雷时被水雷炸伤,后因伤势太重由“夕立”号驱逐舰用鱼雷将其击沉。2月2日凌晨,桥本编队接下5414人开始返航,途中也曾遭到美机空袭,但无损失。中午安全回到肖特兰岛。

  2月4日九时三十分,由20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二次撤退编队从肖特兰岛起航,途中遭到美军31架战斗机和33架轰炸机、鱼雷机组成的大机群攻击,日军护航的战斗机和驱逐舰奋力抗击,击落美机10架,“舞风”号被炸伤,由“长风”号拖带返航,其余18艘驱逐舰到达瓜岛的埃斯佩兰斯角海域,8艘驱逐舰担任警戒,10艘驱逐舰在离岸500米处接运人员撤退,共接下5004人,于次日凌晨返航。在日军接运人员过程中,美军出动鱼雷艇前去攻击,但未发现日军编队无功而返.2月7日,日军由小柳少将指挥18艘驱逐舰进行第三次撤退,由于雷雨如注,美军只派出了15架轰炸机进行空袭,日军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在另一艘驱逐舰的护卫下返航,其余16艘驱逐舰驶抵瓜岛,这次撤退的人员中有百武和第17军军部人员,许多人因。极度虚弱,甚至连攀登驱逐舰上绳梯的力气都没有,只好由驱逐舰上的水兵连背带拽拉到舰上。海滩上还有数百名奄奄一息的重伤病员,无法接运上舰,只好给他们留下手榴弹,用以自尽。此次,日军又顺利接下2639人。此次撤退中,日军为确保撤退的顺利实施,还组织过一次夜袭。

  战役意义

  战略上

  虽然盟军在中太平洋的中途岛海战中取得了他们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亦削弱了日本的战略主动权和进攻能力,这本身在意义上如同萨拉米斯或对马海峡一样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方向。中途岛战役后,日本仍然是一个海军强国,继续入侵南太平洋。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结束了日本的扩张企图,令同盟国获得明确的优势。因此,可以说,这是盟军一连串胜利的第一步,最终导致了日本投降和占领日本本土。

  在“欧洲第一”政策下,美国最初只能进行防御,对付日本的扩张,以便集中资源击败德国。然而,金恩将军为瓜达尔卡纳尔入侵的争请,以及它的成功实施,令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相信,在太平洋战区可以采取进攻。到1942年底,很明显,日本已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战败,严重打击日本帝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和意外地输给了美国人。

  或许对盟军来说,心理上的胜利如同军事上的胜利同样重要。在一个双方对等的战场环境下,盟军击败了日本最好的地面、空中和军舰部队。瓜达尔卡纳尔后,盟军面对日本的军事人员没有原先的恐惧和敬畏。此外,盟军对太平洋战争最终的结果,大大地乐观起来。

  几位日本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包括星野直树、永野修身和河边虎四郎,战争结束后不久即表示即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战争决定性的转折点。河边说:“至于转折点[战争],当积极行动停止,甚至变成被动时,我觉得,就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泰纳鲁河美日血战:日军将领不堪失败拔刀自裁

  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

  在1942年之前,它一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

  一场美日血战,让它在世界享誉盛名。

  而这场战争,美国依靠自己强劲的军事实力,笑到了最后。

  美军登陆瓜岛,一木清直奉命进攻

  1942年8月7日,美国军队,近万名士兵,分成两路,开始向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进攻。

  他们以为此次登陆会受到日军的强烈抵抗,谁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他们还在修缮中的亨德森机场。

  听闻美军登陆的消息,日军并没有慌张,立即策划新几内亚作战的陆军第17军调头转攻瓜岛。

blob.png

  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情报,错误的估计瓜岛的美军人数不会太多,于是,只调集了一部分士兵前去支援。

  被调遣的部队,叫一木支队,他们的首领叫一木清直。

  这个一木清直,是卢沟桥事变的元凶。

  1937年,正是因为他,打响了卢沟桥畔罪恶的第一枪,为中国带来了短时间的黑暗。

  事变之后,他被日本天皇垂青,并被授予金鹰三级勋章。

  现在,政府需要他再次出山,他也“当仁不让”,整理部队,向瓜岛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率领的部队,完全轻装上阵,武器除了三八式步枪之外,就只有36挺轻机枪、24具掷弹筒、8挺重机枪、3门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

  决策失误,日军伤亡惨重

  战火打响,一木清直驾驶着6艘驱逐舰和七天的干粮向瓜岛进发。

blob.png

  8月19日凌晨1时,他们在塔伊乌点登陆,因为没有美军把守,登陆非常顺利。

  此番轻而易举的登陆,给日军自己吃了一剂蒙汗药,他们误认为美军守备如纸糊,所以只留下一点人看守滩头。

  剩下的人瞄准泰纳鲁河美军阵地,准备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21日0时许,日军抵达美军的阵地,他们架好火器,向美军进行疯狂扫射。

  紧接着,一波步兵迎上前去,再次发起进攻。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美军并非无能之辈,他们的机枪和37毫米速射炮构建起的密集火网,向日军宣告着自己的威严。

blob.png

  就这样,在一个小时的交战中,他们大部分都被美军射死于河中,为自己失败的预测付下了惨重的代价。

  死伤如此惨重,一木清直并没有善罢甘休,他组织了第二次冲锋。

  两个小时过后,第二波冲锋的日军也伤亡殆尽。

  此时的一木清直,还不气馁,组织了第三次冲锋。

  不过,这一次,他变聪明了,准备同美军迂回作战。

  没想到,轨迹还是被美军识破,再一次失败被日军吞下。

  天亮之后,美军以为损失惨重的日军应该已经撤离瓜岛了,谁知日军仍旧不气馁,在泰纳鲁河东岸构筑工事,与美军对峙起来。

  既然不逃跑,也不投降,那就在打击一次吧,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绝望。

  于是,美军对一木支队从南面、东面进行了包围。

  最终,在美军的强烈攻击下,日军被打得伤亡惨重,一木清直不堪忍受战败侮辱,拔刀自裁。

  战后评价

  这场战役,日军遭遇滑铁卢,共778人战死,15人被俘。

  而美军,仅阵亡35人,伤75人。

  这次战役虽然规模很小,但是意义非常深远,通过这一战,美国陆战第1师居然粉碎了日军王牌部队,士气得到显著提高,迅速成为美军的精锐之师。

  对日军来说,这是他们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在地面作战中遭到重大失败,他们的嚣张气焰得到了抑制,最终从瓜岛铩羽而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