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中西南方面军左翼和南方面军右翼为抗击法西斯德军在乌曼方向的进攻,于1941年7月16日一8月7日实施的防御战役。纳粹德国的由伦德施泰德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西部攻击由西南方向战区最高指挥官布琼尼率领的部队,包括由基尔波诺斯大将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及由塞格诺夫将军指挥的南方面军,这是德军对苏军所发动的一场大型包围战。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纳粹德国元帅,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曾指挥第2集团军入侵捷克,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对苏联的入侵期间,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围歼了当时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伦德施泰特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为,他说:“作为一个军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约束。”1945年5月1日,伦德施泰特被美军俘获,后来又被引渡给英国人。1949年因身体虚弱,他在一所养老院里度过余生,1953年2月24日死于心脏病。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德语: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一名陆军军官,1940年7月19日被晋升为元帅。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先后经历过普鲁士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其一直从事军旅生涯却一生对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伦德施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的重大战役有:波兰侵略战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战争担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东线战争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后被中途撤离;在纳粹转而防守时被希特勒任命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总司令。
伦德施泰特出生于普鲁士时期的阿舍斯莱本(Aschersleben,位于今天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一个普鲁士贵族家庭,父亲是一名少将军官。伦德施泰特家族是普鲁士有名的旧贵族军事家族,据说其家族的军旅生涯已经长达850年;母亲来自一个中产家庭,他们共育有四个子女,伦德施泰特是长子。
1892年伦德施泰特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而后被调往驻卡塞尔的83步兵团担任见习军官。1893年晋升为少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00年伦德施泰特被晋升为中尉担任团副官,之后在1902年进入普鲁士精英军事学院(此学院每年只招收160名新生然后以考试淘汰其中75%的学生),于1907年毕业并获晋升上尉调往总参谋部工作。
许多西方军事研究者认为伦德施泰特非但称不上伟大,甚至并不是一流的指挥官。在其负责集团军群司令期间甚至有疏忽职责的做法-经常性的将指挥与策划权交给自己的下属,甚至许多披阅的文件并没有仔细看过。其之所以被认为优秀与手下一大批出色的军事家-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克莱斯特、隆美尔、霍特、李斯特、莱茵哈特等人密不可分。其成名的战役如:法国侵略战整套计划的设计是由曼施坦因完成的,而另外两个重要的战场诺曼底和突出部则更多的由隆美尔和莫德尔负责。
然而部分西方军事研究者认为伦德施泰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并且有着普鲁士军官的典型风范-并不过多的干涉下属的指挥。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事作风才得以出现入侵法国时的曼施坦因计划,突出部战役的局部胜利,以及波兰和法国侵略战中那个所向披靡的古德里安。英国战略家李德哈特认为,能让手下优秀人才的发挥出潜力正是一名高级指挥官的价值体现。
在纳粹党胜选后,希特勒逐步将德国极权化及暗中扩军、突破十万陆军数量限制,走向军国主义道路;伦德施泰特非但未予阻止,且更以他在威玛共和国时代陆军上将、军中领袖身份,协助希特勒选将及建军,也为部份历史学家所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苏德战争中西南方面军左翼和南方面军右翼为抗击法西斯德军在乌曼方向的进攻,于1941年7月16日一8月7日实施的防御战役。纳粹德国的由伦德施泰德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西部攻击由西南方向战区最高指挥官布琼尼率领的部队,包括由基尔波诺斯大将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及由塞格诺夫将军指挥的南方面军,这是德军对苏军所发动的一场大型包围战。
在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初阶段,由伦德施泰德元帅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快速向前推进,先后攻占利沃夫、特洛普及文尼察,又粉碎了由基尔波诺斯上将率领的4个机械化军在布罗迪发动的反攻,这是在库尔斯克会战前规模最大的坦克战,苏军坦克的数量超过德国的,但是其战术不佳,苏军力图切断德军的前进纵队,但他们在杜布诺的南北两面遭到打击,6月29日,德军的前进暂时被阻止,但苏军亦已经精疲力尽及开始后退,当苏军装甲部队向德军第一装甲集团军的反攻失败后,南方集团军群向东挺进并且在7月中到达距离基辅及乌曼几公里的地方。
1941年7月10日,谢苗·布琼尼被任命为苏联西南方向战区总指挥,以协调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的行动,布琼尼手下有1,500,000士兵,主要集中在基辅及乌曼防守,当他接任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已从三个方向深入乌克兰,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成楔形队形向基辅南面及乌曼北面推进,在7月15日攻占别尔季切夫及在7月16日攻占卡扎京,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的德国第17集团军推进至乌曼南方及里特·冯·舒伯特的德国第11集团军从罗马尼亚边境向北前进 (舒伯特在1941年9月11日坐飞机时,飞机降落在布雷区,因而被炸死)。
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的指挥官错误地假设德军将会在基辅及契尔卡塞之间渡过第聂伯河和向顿巴斯前进,他们亦低估了苏军第6及第12军团所面临被包围的威胁,7月28日,最高统帅部命令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在第聂伯河封锁德军及向东撤退,结果,一个向西南撤退及避免被包围的机会失去了。
8月2日,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与第17集团军会师形成包围圈,翌日德军第16装甲师与匈牙利机械化军(or en:Gyorshadtest)会师形成第二个包围圈,8月8日,苏军停止抵抗,苏军第6及第12集团军共12个师被击溃(包括第80狙击师及第139狙击师),根据报告大约100,000人被俘,包括苏军第6集团军、第12集团军、4个军及11个师的指挥官。
乌曼战役1941.8.3-8.13参战兵力6,12,18集团军,20多万人德军称苏军被俘10.3万,缴获坦克317,火炮8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德国军队于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拂晓就越过边界,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在边界的苏联一侧,局势混乱不堪。苏联边境地区六十多个机场遭到持续不断的狂轰滥炸。不到中午,德国空军就声称击毁了敌机八百架,而自己仅损失了十架。到了下午,苏军参谋部和克里姆林宫已经了解不到战局的真实情况。根据命令,苏联空军对普洛耶什蒂、布加勒斯特、华沙、格但斯克进行了反空袭。但因没有战斗机护航,反空袭损失巨大,收效甚小。
6月24日,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博尔金指挥第6机械化军和第11机械化军的部分兵力,从比亚威斯托克东北的格罗德诺地区发动了一次为期两天的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的反突击。突击的目标是德军第9集团军所属向东南方向运动进行近距离包围的步兵师。攻击是在没有空中和炮火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的。 德军步兵和反坦克炮手轻易地打退了进攻,苏军损失惨重。
在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初阶段,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快速向前推进,先后攻占利沃夫、特洛普及文尼察,又粉碎了由基尔波诺斯上将率领的4个机械化军在布罗迪发动的反攻,这是在库尔斯克会战前规模最大的坦克战,苏军坦克的数量超过德国的,但是其战术不佳,苏军力图切断德军的前进纵队,但他们在杜布诺的南北两面遭到打击。
6月29日,德军的前进暂时被苏军阻止,但苏军亦已经精疲力尽及开始后退,当苏军装甲部队向德军第一装甲集群的反攻失败后,南方集团军群向东挺进并且在7月中到达距离基辅及乌曼几公里的地方。
在战争的头几天里,苏联改组最高统帅部和苏军。铁木辛哥被临时指定担任总司令。波波夫指挥的列宁格勒军区改为北方方面军;库兹涅佐夫指挥的波罗的海军区(第8、第11集团军)作为西北方面军投入战斗;巴甫洛夫指挥的西方军区(驻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的白俄罗斯第3、第10、第4集团军)改称西方方面军;基尔波诺斯指挥的基辅军区(第5、第6、第26和第12集团军)编为西南方面军;奥德萨军区被改编为第9集团军。
面对德军的入侵,西北方面军、西方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首当其冲。在1905年至1918年期间出生的共十四批的预备役人员被苏联动员起来。1941年7月10日,谢苗·布琼尼被任命为苏联西南方向战区总指挥,以协调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的行动,布琼尼手下有1,500,000士兵,主要集中在基辅及乌曼防守。
根据苏联战前的战略设想,本来要在边界地区顶住敌人,再把预备队开往前线,增援在边界上作战的部队。战争开始后不几天,苏军最高统帅部认识到预备队不可能在边境附近进行增援,于是部分预备队就被用于稳定局势和救援前方作战部队。
当布琼尼接任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已从三个方向深入乌克兰,克莱斯特指挥的德军第一装甲集群成楔形队形向基辅南面及乌曼北面推进,在7月15日攻占别尔季切夫及在7月16日攻占卡扎京,德国第17集团军推进至乌曼南方及德国第11集团军从罗马尼亚边境向北前进。
苏军为了集中指挥已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航空兵,新设了空军司令一职,把它授给了日加列夫。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的指挥官错误地假设德军将会在基辅及契尔卡塞之间渡过第聂伯河和向顿巴斯前进,他们亦低估了苏军第6及第12集团军所面临被包围的威胁。
8月2日,德国第一装甲集群成与第17集团军会师形成包围圈,翌日德军第16装甲师与匈牙利机械化军会师形成第二个包围圈。 当时1个德军装甲师兵员11810人。下设1个装甲团、2个装甲掷弹团、1个炮兵团、1个摩托化侦察营、1个装甲工兵营、1个装甲通信营、以及师军需处和师供应处。
1个德军装甲师装备:PzkpfwⅣ/Ⅲ/Ⅱ型坦克152-207辆、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4门、88毫米高射炮4门、20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2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6门、75毫米步兵炮8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50毫米迫击炮36门、装甲车96辆、摩托车1300辆、汽车510辆、马车1460辆。
8月8日,苏军停止抵抗,苏军第6及第12集团军共12个师被击溃(包括第80狙击师及第139狙击师),根据报告大约100,000人被俘,包括苏军第6集团军、第12集团军、4个军及11个师的指挥官。所有的苏联战俘都被赶到一个深达10米因为采石而形成的巨坑。被俘的这里面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最后活着回去。苏联人将这个死亡集中营称为“乌曼坑”。
德军没有预料战俘数量之多,“乌曼坑”没有任何的设施,战俘终日在这里忍受着日晒雨淋。 根据德军的记载:“1941年8月10日,乌曼的战俘人数已经达到了50000名,而8月12日则为70000名,食物已经开始严重缺乏,厨房里水都没有了。8月13日,战俘们已经没有食物在煽动下发动了第一次暴乱。”
内务部第21骑兵团的战俘科列斯尼科夫回忆:“在乌曼,他们被赶进了砖厂的一个黏土深坑。坑的深度大约为7米,宽约为300米,而长度达到了差不多1000米。没有人给他们食物,也没有饮用水。到最后战俘们实在接难耐,便开始吃土。但泥土迟到肚子里后,会在胃里形成一个球,根本无法排泄,人会因为胃胀而剧烈疼痛而死。战俘们实在没有办法,便试图冲出巨坑,但德国人的机枪又将试图逃脱的人赶了回来。
战俘科列斯尼科夫回忆:“当下雨的时候,人们只能在坑的边缘挖个洞来躲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不断的死去,也给折磨得没有了逃生的想法,只是静静的等待死亡的来临。
另一个战俘谢尔盖.切坎诺夫的回忆:“在坑的边缘德国人后来建起了电网和瞭望哨。而在坑的中间放着因为肿胀和嘴唇干裂期盼水的战俘。在坑的边缘人们挖出了很多深坑,因为在这些坑的底部也许会有一些又脏又臭雨季存留下来的水。而那些死亡的战俘,经常就暴露在巨坑中,数天也没人来清理运走。” 不过1941年8月元首还专门邀请墨索里尼在德军胜利游行后,参观了“乌曼坑”。让自己的这位法西斯同伴一起分享“辉煌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的指挥官错误地假设德军将会在基辅及契尔卡塞之间渡过第聂伯河和向顿巴斯前进,他们亦低估了苏军第6及第12军团所面临被包围的威胁,7月28日,最高统帅部命令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在第聂伯河封锁德军及向东撤退,结果,一个向西南撤退及避免被包围的机会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