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弱冠之年:究竟指的是多少岁?
2024-01-30 15:22:42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弱冠之年”这个词。那么,“弱冠之年”到底是指的多少岁呢?

  “弱冠”一词源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按照古代的礼仪,男子二十岁时会举行冠礼,标志着成年。因此,“弱冠之年”通常被解释为二十岁。

  然而,这里的“弱”并不是指软弱或者无能,而是指年轻、未成年。因此,“弱冠之年”也可以理解为即将成年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年纪。

  总的来说,“弱冠之年”通常指的是二十岁,这是男子成年的标志,也是他们开始承担社会责任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朱棣为何留下李景隆性命?

明朝建文年间,靖难之役爆发,朝廷与燕王朱棣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朱棣面对昔日战场上的对手李景隆,却选择了宽容而非血腥的复仇。这一决策背后,既有政治智慧的考量,也有人性光辉的闪现。一、恩怨情仇——朱棣与李景隆的历史纠葛在靖难之役中,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