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众口嗷嗷”的褒贬之分
2024-08-12 13:59:25

成语“众口嗷嗷”形容许多人在议论纷纷,声音嘈杂的场景。然而,关于这个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和用法。

成语的来源与字面意义

“众口嗷嗷”这一成语,来源于对人们集体议论时声音响亮、情绪激昂的描述。字面上,“嗷嗷”模仿了人们议论时的声音,给人一种喧哗、不息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看,成语的原始含义并不带有明确的褒贬色彩,只是客观描述了一种场景。

成语的常规用法

在实际使用中,“众口嗷嗷”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常常被用来描述人们在不理智或负面情绪下的集体议论,如抱怨、非议等。在这种情况下,成语表达的是对集体行为缺乏建设性或过于情绪化的批评。因此,作为贬义词的用法更为常见。

成语的褒义可能性

然而,在某些语境下,“众口嗷嗷”也可以被理解为褒义。例如,当描述一个群体为了正义或真理而高声讨论、辩论时,这种集体的声音可能被视为积极的力量,体现了公众的参与和关注。在这种情境下,“众口嗷嗷”就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