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鼠疫杆菌与医学专家
1894年3月,广州城下起了绵绵细雨,人们一如既往地在城市内河中洗衣服、淘米、洗菜、洗涮马桶,谁也没有料想到这场雨竟然会断断续续地延续到7月,在此期间有很多老鼠莫名其妙地死亡,鼠尸脓肿糜烂,可是人们都忙着生计,怎么会在意几只过街老鼠的死活呢,然而这却预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即将降临。
3月广州城率先爆发鼠疫,粤语中常常称鼠疫为“痒子”,时人也将其称呼为“时疫”、“瘟疫”、“卵子症”、“疙瘩瘟”、“标蛇”、“大头天行症”、“红丝疔”、“疡子疮”等,英语为“plague”,日语时称“苦列拉”。没过多久,港英殖民政府便出于防疫考虑,指派调查员罗森医生(Dr.Lowson,J.A)和亚历山大·雷尼尔医生(Alexander Rennie)前往广州调查疫情。当雷尼尔看到如人间地狱般的广州城时,忧心忡忡地写道,“从1894年3月初到月底,在广州城爆发了腹股沟腺鼠疫,打破了广州健康状况良好的局面。截至本报告写作之时,此次传染病已经蔓延到周边城镇和村庄,以及香港。”同年5月15日,《申报》头版报道了香港鼠疫情况,“香港华人近得一病,时时身上发肿,不一日即毙,其病起于粤省及北海,近始蔓延而至。每日病者约三十人,死至十七八人”。
对于西方人而言,香港鼠疫无异于欧洲中世纪黑死病梦魇的再次降临,其可怕程度往往被欧洲人视为来自“上帝的惩罚”,所以为了避免各自国家和殖民地感染鼠疫,很快作出反应,纷纷宣布各自通商口岸的港口检疫规章和制度。1894年5月10日香港宣布成为疫区,但是实施港口检疫制度并不等同于防疫,事实上,当时广州和香港的中西医对这场鼠疫都是同样的无可奈何。
雷尼尔医生在工作报告中写道:“我们在很努力的探求之后,只好接受官方、医学界和外行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显示,虽然在广州时时有各种传染病流行,特别是在春天时。目前这个特殊的病此前从未见过。在此病开始爆发时,我们所接触的本地医师都表示对这个疾病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港英政府只好向其他国家求助,日本政府派遣了医学博士青山胤通和北里柴三郎,他们于同年4月中旬由东京航海至香港考察疫症情形。当他们6月13日抵达香港时,受到了香港卫生局长罗森博士的热烈欢迎,并且为他们在肯尼地医院(Kennedy Town Hospital)安排了一间实验室。不料二人两星期之后也出现疑似症状,先后被送往“海之船”(Hygeia)调理,“青山存亡尚未可卜测,以寒暑表其热气,尚多至一百零五度,至北里之病情亦与相同。”青山胤通不幸死于鼠疫,青山之死给了北里柴三郎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最终他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鼠疫杆状物,“虫形纤小而长,首尾皆圆”,随后他将调研报告公之于众,深为各西医推许,当年上海的《申报》进行了全文报道。
与此同时,法国则派遣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1836-1943)从河内到香港去调查鼠疫及其控制策略,目的是遏止它向越南东京湾蔓延。1894年6月15日,他和两位助手到达香港,仅有一台显微镜和消毒蒸锅,实验室也只是爱丽斯医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内的一栋草房。样本的获取也很困难,他们在向总督申诉后,才被批准接触病人和病理学的资料。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耶尔森仅用五天就分离出首尾圆形、轻微着色的鼠疫杆菌。他们通过解剖鼠尸,证明了疫死的老鼠和人感染的是同一种细菌。由于发现这种关联,他很快给鼠疫下了第一个科学的定义:“鼠疫是一种接触传染和可接种的疾病。很可能是老鼠构成主要的媒介”。他将这个发现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并对这个疾病提出详细的治疗方法。虽然北里一行人也发现了鼠疫杆状物,但是耶尔森先人一步确定鼠疫和鼠疫杆菌的关系,故一般认为鼠疫杆菌的发现者是耶尔森,后世亦将鼠疫杆菌命名为鼠疫耶尔森氏杆菌(Yersinia pestis)。鼠疫与鼠疫杆菌之间的关系只是在耶尔森等人那里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表达,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跳蚤在人与鼠之间的媒介作用,这要等到1903年,李斯顿(W.Glen Liston)才在印度确切地指出跳蚤是这种疾病的病媒。
中医与西医,妙手难回春
在1894年香港鼠疫流行中,很明显表现出两套医疗系统的互相冲突。一方面是殖民地居民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西方殖民者的公共卫生观念,以及港英政府强制推行的隔离与清洁措施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中医治疫与西医治疫之间的竞争与调适,以及“用药治疫”与“请神治疫”之间的互补。面对鼠疫,除了很多人逃灾避疫外,仍有不少民众会就地接受药物治疗。由于中医和西医本身对瘟疫的理解就不同,而且有各自的治疫传统,因此“有信仰的病人”与“负责任的医生”之间的故事也在此次鼠疫中上演。
清代中医一般认为瘟疫是由四时不正之气、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尸气及其他秽浊熏蒸之气而形成的疫气所致。所谓四时不正之气是指,“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之气”,当时中医认为此次鼠疫的发病原理是,“一言以括之曰湿热之毒,人少阳,一经而已,盖发于夏秋湿气,令惹起蒸之,故此时蛇虫□菌生,湿热为毒之验也。鼠居地中,先受湿热,故鼠先病,少阳乃三焦与胆皆主相火,湿热与火相合,故统观此症,热毒最重,少阳主周身之膜膈,其经绕耳,行手膀胆与肝连,肝脉绕腠缝,故生痒子必在此三处,痒子者湿热之毒凝聚痰血而成也,即疙瘩是矣。”
1894年鼠疫期间,坊间有一辟瘟古方颇为流传,据称该方能治时行痧疫、霍乱、转筋、吐泻、绞肠、腹痛诸痧及急暴恶症,“凡夏秋感症服之,无不应手立效”,申报馆还将其登报推广,配方包括犀黄、大枣、麻黄、细辛、当门子、雌黄、莪术、水安息、白芷、琥珀、槟榔、川乌、冰片、胡椒、黄柏、桂心、茅术、蜈蚣、升麻、香附、白芍、蒲黄、丹参、桃仁霜、毛菇、天麻、净辰沙、大黄、玳瑁、柴胡、元精石、石葛浦、紫菀、莞花、四脚蛇等七十五味药。此方是一外科处方,可治疮痈、痰核、瘰疬一类疾病,一般制成丸药服,捣碎也可以外用,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单从75味药材来看,像大黄这类的虎狼之药,剂量不可谓不重。另又有蜈蚣、蜥蜴等剧毒药物,取以毒攻毒之意,故药性猛烈,专治疗重疾,使用宜慎重,且这类古方古书中有很多,充其量是一个民间验方。至于方药调配修合时,要求择黄道吉日虔诚斋戒,避见妇女、孝服人、僧道、女尼,念大悲神咒,这体现了古人对炮制中药时的态度要求非常高,古人认为各种神秘仪式的加入似乎可以强化药效。
19世纪中期的华人普遍认为自己与外国人有不同的身体构造,比如华人对医船所用的西法调理就很有意见,他们担心,“恐以西药治华病,脏腑各有不同,一旦病亡,首邱莫正,死者含冤,生者抱恨”。虽然此时乙醚(ether)和氯仿(chloroform)已应用到外科手术中,但对感染的不加防范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而极少使用外科手术的华人发现中医的保守调理方法还不至于让患者因感染而死亡。因此华人患病时更愿意接受中医药的治疗,他们当时对西方疗治方法还很难接受。
雷尼尔医生认为,“防治鼠疫的首要措施就是实行轮船和海港检疫条例,还要对可能携带有疫病的废弃物进行检疫”。他把防治的重点锁定在那些贫穷、拥挤和污秽不堪的华人房屋,认为“这种污秽的房屋及其地下是病毒的发源地”,十分强调环境与鼠疫的关系,由此可看出雷尼尔也深受19世纪“查德威克式公共卫生”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人似乎也意识到老鼠是“疫气”的传播者,“广东省部分官员采取措施收集所有死亡的老鼠,每抓到一只老鼠给十钱,直到5月8日,据说以这种方式共收集了22000只老鼠”。至于西医对中医丹方的态度以及此时西医治疗鼠疫的方法,则可从雷尼尔的医学报告中清晰地看到。
在雷尼尔认为华医根据症状,主张祛热,但很多时候求助所谓的秘方,下面译介一个当时较常见的配方:
紫檀,1.5豆蔻;槟榔,3分;野菊花,3豆蔻;黄芩,1.5豆蔻;蒲公英,1.5豆蔻;四川的大黄,1.5豆蔻;甘草,2豆蔻。
具体服用方法是,首先将以上药材混合煮沸成液体,然后喝掉,最后用研成粉末的野菊花的叶子擦拭身体。
此外,雷尼尔还介绍了一个当时广为流传的西药配方:首先将一茶杯的海水添加2分的生石灰,并特别强调生石灰必须是从石头里炼出来的,来自其他途径的则不适用。然后将其振荡并过滤后,添加0.125两的甘汞,最后用这种药水擦拭身上的肿胀部分。当病人病危时,就在温暖的海水中溶解一剂量的碘化钾,并且让病人立即喝掉。
以上所列中医药方很明显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强调内服外用,表里同治。而西药配方主要是生石灰、甘汞、碘化钾三种物质组成。生石灰与海水调配成石灰水,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而碘化钾对皮肤坏死组织起到溶解作用。但是甘汞(氯化亚汞)是重金属,毒性很强,对人体损害很大,但欧洲人经常用汞治疗各种疾病,这种用汞治病的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二者对比,不难发现中医药方药性舒缓,西医药方药性猛烈,毒性也很强。雷尼尔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中医秘方还是西医药水,也不管医生是庸医还是良医,几乎所有常见的药品对于治疗鼠疫都是无效的”,同等情况下,有信仰的华人更愿意接受负责的华医,而不是陌生的西医。虽然此时鼠疫杆菌已被发现,但作为发现者之一的细菌学家北里也表示没有特效药能够治疗鼠疫,只能从个人及公共卫生方面努力。
请“洪圣大王”来驱疫
当药物治疗不能见效时,寻医问药已经无济于事,很多人开始求助于神灵的庇佑,人们不分昼夜地抬神巡街,沿路施放鞭炮希望能驱走恶魔,官方也禁止杀猪。他们通过“年中度岁”的方式,将农历四月初一日作为新年,从而使瘟神混淆年月,使致命的一年早些结束。龙舟被认为能够驱赶瘟神,人们划桨穿行于整个城市。关于“请神治疫”的报道屡见报端,此年“请神治疫”的仪式可谓五花八门,有“入庙驱鬼”、“羽士超度亡魂”、“洪圣各神游街”、“年中度岁”、“城隍设坛打醮祈禳”、“舞狮迎神”、“观音巡游”、“关圣巡游”等等。“洪圣”是提到最多的神仙,“关圣”和“观音”次之,因其为地方神,故信众颇多。这种舁神巡游的做法也称为“赛会”,其仪仗阵容大概为“前导金鼓二,即大锣也,而衔牌、繖、扇、旗、红帽、黑帽、香亭及陈设各物之亭继之,中杂以乐队、骑队。神舆将至,则先之以提鑪,而僧道及善男信女则随于后,有系铁錬于手足者,有服赭衣而背插斩条者,有裸上体而悬香鑪于臂者,皆先期许愿,至是还愿之人也”。除舁神巡游之外,建醮祈禳也是每逢天灾人祸时经常举行的仪式,这在广东省各府州县十分普遍,以至于引来时人的批评。
以上诸种仪式在雷尼尔眼中是地地道道的“迷信”,也有时人批评道,“愚夫愚妇喜佞神鬼,每当无可如何之际,辄信巫觋之谈,延请僧道诵经、礼忏或更张皇耳目,赛会迎神,不惜以有用之赀财,掷之于无益之地”。如果抛弃进化论思维逻辑,单从心理角度分析,这些极具现场感和神秘感的仪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瘟疫的恐慌情绪,“其实精神作用,神与会合,自尔通灵,无足奇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实有宣滞导郁,及群以为兴商业、保公安之原理,非是而将有大群将涣之忧”。
总之,非正常事件往往最能检验人们常态下的行为方式和观念。当时,在港西人均认为此年鼠疫是中世纪黑死病的起死回生。为此,港英政府不得不邀请国际细菌学专家北里柴三郎和耶尔森前往香港验查。经过二氏研究表明,此次瘟疫的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可以初步断定跳蚤可能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媒,这在当时是轰动世界的发现,改变了自中世纪以来一贯认为鼠疫是“上帝带给人类的惩罚”的宗教迷信认识,科学研究消解了鼠疫的神秘感,也改变了时人对瘟疫发生原因的认知。在当时香港和广东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中西医虽然使出浑身解数,仍然不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和病情,这反映出细菌学说形成初期尚未能彻底改变当时的医疗技术的现实状况,这也就给传统驱瘟治疫的手段留下了可供施展的空间,所以才会呈现出如此这般的“日常”与“狂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苏定方本是一位战功赫赫、为大唐立下不朽功勋的名将,却详情
在战国风云的宏大叙事中,赵国始终占据着重要篇章。其中,赵武灵王与赵氏孤儿这两详情
在清朝康熙帝的皇子中,九阿哥胤禟(后改名允禟)虽非储位之争的最终胜者,却以独详情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堪称中国封建帝王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案例:他以雷霆手段终结武周详情
西汉名将李广一生征战七十余次,却始终未能封侯,其家族更在汉武帝时期遭遇灭顶之详情
战国烽烟中,赵武灵王赵雍以铁腕改革与军事革新重塑赵国命运,其性格特质犹如双刃详情
蒙恬,这位秦朝名将的传奇人生,因家族成员的记载模糊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子详情
在隋唐交替的动荡岁月里,宇文家族作为隋朝的显赫世家,经历了从辉煌到覆灭的巨大详情
在法国历史上,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是一位极具详情
在五代十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大周后,以其出众的才情详情
西汉初年,历经秦末战乱与楚汉相争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两详情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是南朝宋时期详情
在金元交替、民族交融的动荡时代,郝经以非凡的学识、坚定的信念与卓越的政治智慧详情
19世纪中叶,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在广西桂平县详情
在明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明成祖朱棣以其雄才大略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成为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在道教、医学、炼丹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与家族兴衰有着深远影响。西汉时期的韦贤,以其详情
在清代学术的璀璨星空中,梅文鼎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毕生致详情
北宋时期,福建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才辈出,蔡京与蔡襄便是其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关于“最长存续国家”的讨论始终充满争议。若将视角详情
十六国时期,慕容垂与苻坚的纠葛堪称五胡乱华时代最复杂的政治伦理样本。这场跨越详情
布匿战争作为地中海世界两大豪强——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共和国之间爆发的三次大规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