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照片,关键画像上面压根不像,怎么还能抓到罪犯的?
2018-01-16 14:04:38 商鞅 嬴驷

  看过古装剧的人都会发现,古代人缉捕通缉犯时都会贴出通缉告示,但是我们也发现,通缉令上的照片和罪犯本人根本不像,那么,古代的时候是如何凭借通缉令抓到罪犯的呢?

blob.png

  首先,身份证并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就发明了“照身贴”,后来又出现了度牒、商贾、路引等证明身份的文件,没有这些东西,是无法入住客栈的。而且古时除了宋朝以外,每个朝代都是有宵禁制度的,晚上在街头见到闲逛的人,除了官府人员,大概率就是罪犯了,所以,在古代,身份证被通缉的人是根本没有去处的。就算是现代的通缉令上,也会注明被通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

1516082542417199.png

  第二,中国古代历来就有保甲制度,相当于今天的居委会,古代由于人口流通并不像今天那么方便,大部分人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地方,如果在一个区域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那么势必会遭到别人的盘问,就算是再厉害的盗匪,也禁不住轮番的盘问,时间一长,自然就会露出马脚,从而遭到官府的缉拿。

blob.png

  第三,每份通缉令上都有悬赏,悬赏的金额也是多多少少各有不等,“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一定会有人在重金的驱使下帮助官府捉拿罪犯,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代的赏金猎人。在身份证、保甲制度、悬赏这三张大网的追击下,基本上很少有罪犯能够逃脱官府的追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