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40多万人为什么不打?经过如何?
2023-05-24 16:54:59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期间的一次重要事件,当时有40多万英法联军被困在法国敦刻尔克海滩上,面临着德军的猛烈攻击。然而,他们最终成功撤退,并返回英国。那么,为什么这40多万人没有选择战斗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军事策略和士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背景介绍

  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在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之间,当时德国军队对法国北部进行了大规模进攻,英国和法国联军在敦刻尔克海滩上遭到了德军的围攻。由于德军装备先进、士气高涨,联军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需要尽快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军事策略

  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如果敦刻尔克海滩上的联军被德军歼灭,那么英国的战争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他决定采取“船桥战术”,即让士兵乘坐船只从海上撤退到英国。这种战术虽然风险较大,但可以减少联军的损失,同时也可以保护英国本土不受德军攻击。

  三、士兵心理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士兵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否生还,也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选择了放弃战斗,选择逃离战场。此外,当时的通讯设备也不完善,士兵们很难得到及时的指令和支持,这也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和恐慌。

  四、为什么不打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联军没有选择战斗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他们面临着德军的强大压力,无法与敌人正面抗衡。其次,他们缺乏足够的武器和装备,无法与敌人进行有效的对抗。最后,士兵们的心理状态也影响了他们的行动,许多人不愿意冒险去战斗。

  五、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妲己:从真实人物到狐狸精的转变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