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典故?背后有什么故事?
2023-11-17 14:04:10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流传至今的成语,源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它揭示了一个关于权谋、野心和智慧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一、典故来源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当时魏国的实际掌权者是司马懿孙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昭在位期间,积极扩张势力,企图篡夺皇位。然而,他的野心并未得到魏国皇帝曹髦的认可,反而引起了曹髦的警觉。

  二、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为政。魏国的司马懿家族通过权谋手段,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实权。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孙子司马昭,都是精明能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他们的努力下,魏国国力不断壮大,成为了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司马昭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渴望成为魏国的皇帝,实现自己的野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开始积极策划篡位。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昭的野心逐渐暴露出来,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事情。

  三、故事经过

  有一天,曹髦召见大臣王沈,向他诉说了自己对司马昭的担忧。王沈安慰曹髦说:“陛下不必担心,司马昭虽然有野心,但他还没有能力篡位。只要我们加强防范,他就不敢轻举妄动。”曹髦听后,稍稍放下了心。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之后,曹髦又听说了关于司马昭的一些传闻,更加坚定了他削弱司马昭势力的决心。于是,他下令削去司马昭的官职,让他回家养老。然而,这一举动却激起了司马昭的愤怒,他决定采取行动,推翻曹髦的统治。

  四、故事结局

  最终,在一场宫廷政变中,司马昭成功地杀死了曹髦,夺取了皇位。他成为了魏国的新皇帝,建立了晋朝。而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也成为了后世形容一个人野心勃勃、图谋不轨的代名词。

  总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揭示了三国时期魏国权谋斗争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野心和企图,很难永远隐藏在心底。正如这句成语所说,当一个人的野心暴露无遗时,即使是路人也能看穿他的心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