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关文牒是什么?通关文牒和路引有何不同?
2023-12-20 14:09:05

  在中国古代,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人们出行需要携带一种官方认可的证件,以证明身份并便于通关。这种证件就是通关文牒和路引。那么,古代的通关文牒是什么?通关文牒和路引有何不同?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两种通行证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的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又称通关文书、通关文凭等,是古代中国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一种通行证件。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至明清时期。通关文牒的主要作用是在官员出行时,向沿途关卡出示,以证明其身份和职务,便于顺利通关。

  通关文牒的形式多样,有纸质的、木质的、金属的等。其中,纸质通关文牒最为常见,通常用黄纸制作,上书官员的姓名、职务、出发地、目的地等信息。此外,通关文牒上还会加盖官府印章,以示权威。

  二、路引与通关文牒的区别

  1. 使用对象不同

  路引是古代中国普通百姓出行时所持的一种通行证件,主要用于跨省或跨州旅行。而通关文牒则是古代中国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一种通行证件,主要用于官员之间的往来。

  2. 内容不同

  路引上通常记载着持证人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等信息,以及目的地、途经地点等行程信息。而通关文牒则主要记录官员的姓名、职务、出发地、目的地等信息,以及沿途关卡的印章。

  3. 权威性不同

  由于路引是普通百姓使用的通行证件,其权威性相对较低。而通关文牒则是官员使用的通行证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通关文牒在通行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要高于路引。

  总之,古代的通关文牒和路引都是中国古代通行证件的代表,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通行证件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身份证、护照等更为便捷的证件。然而,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