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弼

古弼(?~?)

古弼的资料

  本 名:古弼

  别 称:古笔、笔头、笔公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鲜卑族

  籍 贯:代郡

  职 业:将领、官员

  官 职:司徒

  爵 位:灵寿侯

最新人物

其他G开头的人物更多

南北朝其它的人物更多

古弼——北魏秘书、大臣

  古弼,北魏秘书、大臣。生年不详,但他从事秘书工作的时间很早。明元帝拓跋嗣在位时,他就在"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正因如此,拓跋嗣才又是赐名给他又是给他改名。明元帝晚年病重,太子拓跋焘监国总理朝政,便安排古弼"对综机要,敷奏百揆",协助太子处理国家大事。很显然,明元帝是很欣赏和信用古弼的。当然,古弼同样也得到了拓跋焘的欣赏和信用。拓跋焘当皇帝后,就提拔古弼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拓跋焘做皇帝近三十年,古弼则在禁中工作近三十年,"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拓跋焘晚年有意让太子拓跋晃"总摄万机",并征调古弼为"东宫四辅"之一,再次让古弼辅佐太子处理国家大事,因"保傅东宫,有老成之勤",官迁尚书令。拓跋晃先他父亲而死。拓跋焘去世后,由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继承皇位。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拓跋浚当皇帝没几个月,就把古弼给杀了!当然,古弼也有缺点。史书上说他不大廉洁,这可能是事实。因为他曾收受过别人三十斤黄金的贿赂(也有说四十斤的)。这件事拓跋焘是知道的,只是因为古弼"正直有功",才不"罪责"古弼。就收受过这么一回贿赂(古代的黄金并不是现代意义的黄金),却在历史上落个不廉洁的名声,后人不能不引为鉴戒!

  人物事件一  古弼这个人很正直,只认理不认人,连皇帝都敢得罪。古弼原来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只说他"后改名弼"。这个名字还是魏明元帝拓跋嗣给他改的,意思是古弼是个"辅佐之材"。在改这个名字之前,拓跋嗣还曾"赐"过一个名字给他,叫"古笔",意思是古弼这个人,不但像笔一样有用,而且像笔一样直。古弼的头长得尖,像毛笔头一样,人们于是都亲切地称他为"笔公",而魏太武帝拓跋焘则昵称他"笔头"。有时发起怒来,便骂他"笔头奴"。总之,古弼这个人,真的像笔一样直而有用。发生在公元444年的三件事,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一年的正月,古弼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皇家的上谷苑囿占地太多,老百姓都无田耕种了,希望朝廷减掉大半分给贫民耕种。古弼读后,觉得意见很好,就马上去见皇帝拓跋焘,要把意见奏给他听(因为春天已来临,不快点处理此事,又将影响一年的耕种)。拓跋焘跟给事中刘树在下围棋,正在兴趣头上,古弼进来,拓跋焘就像没有看到一样。古弼在旁边坐了很久,也没有获得奏事的机会。古弼火了,突然站起来,揪住刘树的头发,把他拉下床(胡床,即矮凳子),然后扑上去,又是扇他的耳朵,又是打他的背,并且边打边骂:"国家的事情没有治理好,都是你这个小子的罪过!"拓跋焘脸都变色了,十分尬尴,丢下手中的棋子说:"没有听你奏事,错误在我。刘树有什么罪过?快停手不要打了!"古弼这才放过刘树,把事情奏给皇帝听。"帝奇其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北史·古弼传》。《魏书》、《资治通鉴》同。以下所引资料皆同)。事后,古弼也觉得自己的举动太失礼了,于是光着头赤着脚到官署里去"自劾请罪"。拓跋焘知道了,便把他召去,对他说:"你有什么罪过啊?快把帽子戴上,把鞋穿上吧!以后,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你做就是了!即使'颠沛造次',你做了,也不要有什么顾虑!"

  人物事件二   第二件事是:同年八月,拓跋焘要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守京城。他给古弼发了一道指示,要他把肥壮的马送去打猎,古弼却尽送一些老弱马去河西。拓跋焘气得大骂:"这个笔头奴!竟敢节制捉弄我!等我回去,先斩此奴!"古弼手下的官吏,都惶恐不安,生怕受牵连被杀头。古弼却安慰他们说:"我为人臣,不让皇帝沉迷于游猎之中,如果有罪过的话,我想这个罪也是小的。如果不考虑国家的安危,做到有备无患,而是使军国乏用,这个罪才是大的。现在柔然人还十分强大,经常来骚扰我国边境,南朝的宋国也还没有消灭,我把肥壮的马供军队使用,安排老弱的马让皇帝打猎,这是为国家大业着想的,如果为此而死,我又有什么伤心的呢!再说,这件事是我一人决定的,好汉做事好汉当,你们忧虑什么呢?"拓跋焘听到这些话,叹服道:"有臣如此,国之宝也!"于是"赐衣一袭(即一副)、马二匹、鹿十头"。

  人物事件三   第三件事还是发生在这年的八月份。河西打猎回来不几天,拓跋焘又到京城的北山去打猎了。这次打猎收获甚丰,猎获麋鹿数千头。拓跋焘于是给古弼写了一封信,要他征发民车五百辆去运麋鹿。送信的人去了不久,拓跋焘就醒悟到了,这次肯定又要碰钉子。他对身边的人说:"笔公一定不会给我征发民车来,你们还不如就用马把麋鹿运回去吧!"说完,就命令大家动身回京城。走了百来里,遇到送信的人回来,车子一辆没有,带来的只有古弼的一封回信。信上说:"现在正是谷黄椒熟时节,麋鹿和野猪不停地到农田里来糟蹋庄稼,鸟雀也不断地来啄食粮食,加上风吹雨打,地里的粮食晚上去收获,就只能收到早上的三分之一,一天损失这么重,民车都正用于运送庄稼,怎么能征用去运麋鹿呢?请缓几天吧!"拓跋焘见信后,说:"果然如我说的,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古代的臣子,尤其是皇帝的秘书,对皇帝不阿谀逢迎,曲意讨好,就已难得,而像古弼这样,认理不认人,事事为国为民着想,连皇帝老子都敢得罪,确实少见。当然,这同他遇上了拓跋焘这个杰出的明君是分不开的。当公元451年拓跋焘被人杀死,他的孙子拓跋浚(即文成帝)继位做了皇帝,还不到一年,就因为古弼"议不合旨"(即和皇帝的意见不一样),便找了一个借口,把古弼杀了。这件事发生在公元452年的下半年,当时知情的人,谁不喊"冤枉",叫"可惜"啊!

古弼相关的历史人物

古弼最新文章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世界 近代 现代 影视小说 美国 日本 五胡十六国 巴尔干 南美洲 北欧三国 俄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奥匈帝国 土耳其 非洲 朝鲜

热门明星索引: 全部 内地 港台 日韩 欧美 歌手 演员 体育 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