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魏蜀吴鼎立时期,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人物
三国的历史新闻
- 襄樊之困:孟达拒援关羽背后的利益权谋与乱世生存法则
- 战阵双璧:张辽与张郃的军事能力与历史成就辨析
- 洛神遗恨:甄宓为何在权力漩涡中败给郭女王?
- 姜维承诸葛亮遗志却败于邓艾:战略、国力与人才的全方位溃败
- 邓艾虽胜姜维,为何历史更偏爱后者?——从战场胜负到精神价值的千年回响
- 官二代巅峰对决:曹丕与孙权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影响
- 荆州之守:若魏延辅关羽,历史天平会倾斜吗?
- 诸葛亮身后的权力漩涡:魏延与杨仪的生死博弈
- 才智联姻与时代重负:诸葛亮46岁得子的历史解谜
- 蜀汉文臣的孤高与沉浮:杨戏的仕途镜像与历史定位
- 曹魏江山为何旁落司马氏:前三代君主不杀司马懿的深层逻辑
- 文丑箭术绝伦,缘何折戟关羽刀下?——延津之战的战术困局与心理博弈
- 三国时期魏延为何没有投降曹操?原因解析
- 豪杰本色:张嶷的刚烈人生与南中传奇
- 刘备死后诸葛亮打仗为何没有赢过?刘备的影响真有那么大吗?
- 赵云:正史中的忠勇儒将与政治清醒者
- 白马之围:许褚出战颜良的胜负推演
- 三国迷雾:赵云未单独领军,是刘备不重用还是另有隐情?
- 费诗:从益州县令到蜀汉谏臣的跌宕人生
- 夷陵之战若刘备获胜:三国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 郭嘉的一生与贡献:乱世中的“鬼才”传奇
- 曹操麾下人才济济,为何司马懿夺权时无人挺身?
- 孙权刘备相继称帝,曹操为何止步于“魏王”?
- 刘璋与张鲁:从盟友到仇敌的恩怨纠葛
-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的必然性与战略抉择的反思
- 吕凯:蜀汉西南边陲的忠义屏障
- 刘备三分天下后:为何自称汉中王而非蜀王?
- 曹芳:政变漩涡中的傀儡与无奈
- 司马懿夺权:一场跨越三十年的权谋博弈
- 荀攸之死:历史迷雾中的忠臣与权谋
- 三国中最坏的八个恶人:乱世人性黑暗面的集中映照
- 袁基的妻子之谜:历史记载与虚构叙事的交织
- 水淹七军:关羽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
- 廖化年岁之谜:历史迷雾中的真实探寻
- 裴松之注:正史之外的史学丰碑
- 丁夫人是谁的女儿?——拨开三国迷雾中的家族密码
- 司马昭:权谋与野心的双重镜像
- 水淹七军震华夏:关羽襄樊之战的军事奇迹与历史回响
- 曹丕郭皇后:从权力巅峰到悲剧终局
- 为什么说甄姬是洛神:历史、文学与传说的交织
- 颜良与文丑:袁绍麾下的双璧猛将关系探析
- 孙鲁育:是“小虎”而非“大虎”,东吴宫廷中的命运悲歌
- 刘巴:三国隐于幕后的治国奇才
- 三国秦宜禄纳妾:乱世中的命运转折与人性挣扎
- 李傕郭汜的读音:拨开历史迷雾中的语音密码
- 田豫:从渔阳雍奴走出的曹魏北疆守护者
- 刘安杀妻:演义虚构的伦理悲剧,非真实历史事件
- 贾诩与张绣:乱世中的利益共生与智谋护航
- 晋灭吴之战:一场终结分裂的统一之战
- 庞会后代是否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