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平儿撕贾雨村的那场戏,就是薛林二家的缩影

  《红楼梦》里平儿贾雨村的那场戏,就是薛林二家的缩影,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01.贾雨村强取豪夺,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红楼梦》里的石呆子,有十几把好扇子。荣国府的贾赦,偏偏又爱好这些古玩珍品。

  就派贾琏高价去买,石呆子就不肯卖。去了几次买不成,贾赦父子只好作罢。

  这件事被贾雨村知道了。就栽赃石呆子,说他拖欠官银犯了重罪,要拿扇子充公抵债。

  第一个出来阻止的就是贾琏。贾琏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劝阻父亲贾赦,千万使不得。

  贾琏道:“为了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这里是劝贾赦,人家的东西不愿意交易,也不能巧取豪夺。

图片.png

  贾赦就恼羞成怒,不知拿个什么东西,把贾琏的脸,都打开了花。

  不得不说,贾琏除了好色,人品还是特别正的。一贯能怜悯弱小,从不干恃强凌弱的事。

  对贾雨村罔顾法纪的不耻行为,贾琏就一直耿耿于怀。

  02.明事理平儿大骂贾雨村

  第四十八回里,平儿看到贾琏脸上被打的脱了皮,平儿问宝钗可曾听到府里的新闻,见宝钗说不知,

  平儿咬牙骂道:

  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识不到十年,惹出这么多事。

  就把贾雨村如何巧取豪夺,欺压石呆子,贾琏劝贾赦被毒打的事,对宝钗说了一遍。

  宝钗听平儿讲完这些,一句附和的话,都没说。

  平儿又向薛姨妈要了些治疗创伤的药,就回去了。

  曹雪芹为何让平儿,对着薛宝钗大骂贾雨村?这里寓意深远。

  其(1):虽然薛家贵为皇商,不过也于贾雨村一样,都是依附于贾府。作者这里也是暗示,薛家干的巧取豪夺的事,一点不比贾雨村少。

  薛蟠打死冯渊,就是因为买卖人口,抢人可比贾雨村干的抢扇子的事,还要恶劣。

  也是由于薛蟠这个事件,官员都吓得不愿去此地做官,这个位置就一直空着。贾政见此事一直解决不了,就把贾雨村安排去任职。

图片.png

  贾雨村与小和尚就一起独创了,足以遗臭万年的“葫芦案”,帮薛蟠进行脱身。由此与四大家族,组成了利益共同体。贾雨村就一路飞黄腾达。

  薛蟠进京后,依然不知收敛,倚仗皇亲国戚的身份,大摇大摆的进行各种社交。贾府里窝藏着一个这样的人,平儿都看出来了,早晚都要被牵连。

  其(2):大骂贾雨村是哪里来的狗杂种,也是打脸林如海

  贾雨村是作为林黛玉的老师身份,通过林如海引荐,才有机会撘上贾府的快车。若没有林如海的推波助澜,就没有贾雨村的兴风作浪。平儿对贾雨村的咒骂,就是对薛林两家的不满。

  林如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官员,《红楼梦》里也是说的含糊其辞。

  03.刘姥姥与兴儿嘲讽薛林二家

  在第六十五回里,尤二姐向兴儿打探贾府的事时,原文中这么写道:

  兴儿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一个是咱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黛玉。脸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薛堆里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我们鬼使神差,见了她两个,不敢出气儿。第六十五回

  尤二姐见兴儿这么说,也非常不解,认为可能是大家规矩,小姐出门下人都要避开。兴儿摇着手说不是的。说大家规矩他们都懂。

  不敢出气儿,是生怕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这一段曹公言辞的辛辣,让人看的忍俊不禁。这是借兴儿之口,表达底层民众,对薛林这些特权阶层,已是怨声载道。

  说生怕离得近了,就把她们吹倒了,吹化了啊。

  如刘姥姥在三十九回里,讲的茗玉的故事如出一辙。

  刘姥姥说,有个红袄白裙油头粉面的女子,下雪天去她家的柴草垛上抽柴。让刘姥姥看见了,以为有人在偷柴草……

  一直不知道这个女子是哪里来的,后来听说有个叫茗玉的十七八岁的女子死了。一开始她家里给她盖个庙,把她供奉起来。

  后来天长日久,没人去烧香泼火了,这个茗玉就成了精。去老百姓家里偷柴火。她们庄上的还都商量,要把庙拆了。宝玉就说,可不能拆庙,拆了庙罪过就大了。

  这个故事,曹公的喻意就是,让庙堂之上成精的鬼怪们搞的,老百姓的柴草垛都不保了啊。老百姓忍无可忍,都要去拆了庙,让鬼怪没有藏身之地。

  刘姥姥故事里,前半场的雪中抽柴,是嘲讽薛宝钗。后边的庙里成精的茗玉,就是评击林黛玉。

  04.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薛宝钗在平儿骂贾雨村时,不做回应,也是听出来了弦外之音。

  咱们再来看,石呆子这个人,在《红楼梦》里的作用是什么?

  曹公仅是用他来影射,贾雨村与贾赦之流,仗势欺人吗?也不全是。

  在贾赦让贾琏四处托人买扇子时,这个石呆子,却不知何时,就把家中有稀世之扇的事,泄露了出去。

  贾琏就风尘仆仆的跑去,要出重金购买。贾赦也说了,可以先给银子,后把扇子送过来。

  一开始石呆子,连门都不让贾琏进,贾琏就托了许多人去说,石呆子方同意让贾琏看看。

  贾琏一看扇子,把把都是珍品,全是些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做的,上面的绘画与题字,皆是古人的写画真迹。就回去和贾赦说了。贾赦说多少钱都买。

  贾琏就去找石呆子商量,石呆子已经穷的家徒四壁了,还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因此,买卖就没有成交。后来就有了,贾雨村的恶劣行为。

  石呆子若不向别人炫耀扇子,他也不会有无妄之灾。

  平儿一个使唤丫头,都明白的道理,偏偏贾赦与贾政,就想利用贾雨村谋利。胆大妄为的贾雨村,就为贾府埋下了被抄家的隐患。

  一个石呆子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贾赦与贾雨村看来,简直如同一只蚂蚁般微不足道。然而他们却忘记了,还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天网灰灰的天道。

  上边还有一双眼睛,注视着这人间,发生的一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当贾赦痛打贾琏时,就已经泯灭了良知。已经听不进去,善语善言,在罪恶的泥潭里越滑越远。

  05.是时代造就了贾雨村,还是一个个贾雨村构成了那个时代

  石呆子是代表的一个,不能与时俱进的落魄文人。脑子里全都是,他以为的想当然。为了他所谓的精神世界,固执的拒绝一切,不能接受的观念事物。

  都已经穷到家徒四壁的吃上顿无下顿了。哪怕把扇子卖给贾赦一把两把,既能成人之美,又能解决生存压力,何乐而不为

  贾赦刚开始,并没想强行霸占石呆子的扇子,一直都是让贾琏去商量,先给钱都可以。

  见石呆子不卖,也就做罢了。

  由于贾雨村的介入,一个固执己见,一个就巧取豪夺。石呆子事件,也是对应的元春省亲时,点的那场《豪宴》,与贾母在清虚观听的《南柯梦》。

  第七十二回里,林之孝跑到贾琏书房,对贾琏说,贾雨村降了,不知道因何事。也是刚从宫里传出来的,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的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牵连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怕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时常来往,哪个不知。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第七十二回

  贾琏是自始至终,都不看好贾雨村,也不想让府里和贾雨村共事。贾政看到贾雨村几次的胆大妄为后,也开始在慢慢的疏远贾雨村。

  但是贾赦与贾珍死活不听,和他交往密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图片.png

  而贾雨村这个最不堪的人物,却是经过林如海引荐,林黛玉带进的贾府。

  这也是林如海,洗不白的污点。曹雪芹使用润物细无声,虚实相间的手法,把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场现象,揭了个底掉。

  皇商薛家更是被批的体无完肤。

  从第一回里,贾雨村刚出场结识甄士隐时,就出吟一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抬头看”的诗。

  一个一心只想让万众仰慕的人,还能做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父母官吗?

  连薛宝钗一介女流,也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见这些人,都已经成了,当时推崇的励志青年,学习榜样。

  是那个封建社会,造就了贾雨村,还是一个个贾雨村,构成了那个时代?

  这也早已成了一笔,是先有蛋、再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的糊涂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