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赏花会”有多少种?具体是怎么办的?
2022-07-29 13:51:25 陈玄风 张先 昭庆公主 夏竦

  众所周知宋朝是的国策就是“重文轻武”的,于是整个国家的氛围自然也就偏向温柔,因此花和宋朝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宋朝的“赏花会”有多少种?具体是怎么办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宋朝洛阳的牡丹,天下有名。牡丹花盛开的时候,地方太守会举办万花会。宴会的场所,用牡丹花作为屏帐。甚至在屋的梁柱及斗拱,都用竹筒贮水,用来插花展示,所以一抬头,看到的都是花。而扬州则盛产芍药,蔡京任淮扬知州的时候,也仿效洛阳的做法,举办万花会。从此之后,年年依循旧习,老百姓相当困扰。

  宋朝时不只是诗人雅客或达官显要,懂得花的生情趣,一般人也将赏花视为「赏心乐事」。加上宋朝崇尚理学,理学家所提出的「言理而不言情」都直间接地影响着艺术的创作,作品严谨含蓄朴质高雅。

  重九正值秋天,菊花盛开,而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在唐代诗人咏九日的作品中,写到菊花的比比皆是,可见赏菊风气的盛行。如王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李欣「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避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刘十八东堂集),由此可见,唐代简直是没有了菊花就不能过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了。

图片.png

  如果说唐代没有菊花就不能过重阳,那么,宋代的重阳节就完全可称为赏菊节或菊花节了。菊花不仅它千姿百态的艳容使人倾慕,它的傲然刚强的气质更令人折腰,所以,有人认为菊花是中国的国花,我国历代文人无不赏菊、咏菊、赞菊,甚至连黄巢都曾写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的咏菊诗,以咏菊抒发其胸中之情。

  根据《梦梁录》记载:宋代人每年重阳节都要「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宋朝人还给菊花、茱萸这两样东西起了两个雅致的别号,叫菊花为「延寿客」,茱萸为「辟邪翁」。当时每年照例,皇宫禁中与达官显贵之家都在这时候观赏菊花;一般平民人家也要购买一两株菊花玩赏。

  当时有名的菊花高达七、八十种,如万龄菊(形状如莲房者);金铃菊(又黄又圆的);桃花菊(粉红色的),花的颜色、名字,多得不胜枚举,简直可以说是菊花花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