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到底哪里比不上林黛玉?
2025-04-22 22:40:04 贾雨村 贾代儒 贾瑞 贾蔷 贾芸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林黛玉都是才女,也都美貌,那么薛宝钗到底哪里比不上林黛玉?作为荣国府儿媳妇,为什么林黛玉就是比宝钗合适呢?其实宝钗的不足之处就在“出身”二字。

  薛宝钗出身四大家族的薛家,比林家要富贵很多。她的父亲是薛家大爷和家主,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小女儿。四大家族之二强强联姻,也算一时佳话。

  林黛玉出身四代列侯的林家,家境并不富裕。但林家世代书香门第,教育为当世推崇。

  林家与史家差不多,都是文官勋爵路线。林黛玉父亲尽管是末代小侯爷没有世袭也是贵族。母亲贾敏更是荣国公的孙女,二代荣国公的嫡女,保龄侯尚书令的外孙女。

  林如海娶了贾敏后,不过四十岁就科举高中探花郎,不靠祖荫凭借一己之力再入官场,试问哪一家世袭不羡慕林家的“传承不息”。

  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出身一比较,薛宝钗就落了下风。

图片.png

  薛家商贾出身,最是被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看不起,又何况是贾家这种贵族豪门了。

  薛宝钗进京多年,薛姨妈数次带她出去也无人问津。就是薛家商贾“暴发”被京城贵族嫌弃不取的原因。

  贾母对金玉良姻,曾借凫靥裘和雀金裘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毛织成,隐喻“野丫头”。

  雀金裘是孔雀毛织成,隐喻出身高贵。

  野鸭子配不上孔雀,就像薛宝钗配不上贾宝玉,薛家配不上贾家门楣。强行在一起只会惹人嘲笑,而林黛玉的出身才更为合适。

  这是外在比较,先天鸿沟,在当时注重门第的社会里,薛宝钗自己无法弥补。薛家和王家便只能通过炒作选秀,冷香丸和金锁这种“八卦”来弥补她的先天不足,宣扬福大以求与贾宝玉“受命于天”凑成一对。

  至于内在比较,薛宝钗更是输得彻底。

  贾家如今子孙不成器,急需拨乱反正。但贾宝玉这一代已经无可挽回,要着眼于未来。

  贾母对此看透,才会说贾宝玉“也是不听妻妾劝的”。

  意思是给贾宝玉找个规劝他读书科举的妻妾是祸非福。父母都劝不了,还想让妻妾去劝返,想什么呢?

  偏偏薛宝钗与王夫人一样,不明白这个简单道理。她就认为妻子的本分就要像“停机德”的乐羊子妻一样,看见丈夫不走正途就要勇于规劝。殊不知犯了本质的错误。

  乐羊子妻能劝好丈夫,在于乐羊子是追求读书名利那块料,只是偶尔思想开小差。贾宝玉并不是那块料,劝有何用?

  林黛玉早都看明白贾宝玉的志向。她不劝并不是和贾宝玉一样反对科举。她父亲就是科举探花郎,她七岁就通读理解了《四书》,怎么可能反对科举。她只是尊重贾宝玉的选择,不沽名钓誉而已。

  这是薛宝钗在意识上差林黛玉的第一点。

  而在思想上她还差了第二点。

  薛宝钗认为男女人生的“立命”只有一个。

图片.png

  男的不能“读书明理,辅国治民”不如不读书。

  女的“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

  看似头头是道,却谬之千里。

  薛宝钗的思想是把男女给框死在教条的人生里。按照她的说法,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不如不读书的好。而谢道韫、李清照鱼玄机等也不如不读书的好。这就是掐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火苗。

  林黛玉与薛宝钗完全不同。她鼓励根据兴趣去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有人喜欢作诗,有人喜欢文章,有人喜欢科举八股,那就因材施教。

  曹雪芹香菱学诗,完美地表现出薛宝钗不如林黛玉的内在。

  香菱被薛宝钗的“女儿本分”束缚住,根本学不会作诗。薛宝钗满肚子的学问也不教她。反而经过林黛玉的点拨,很快就学会作诗,让大观园多了一个女诗人

  如果把香菱换成“晚辈子孙”呢?分别交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结果会如何?

  毫无疑问,薛宝钗的子孙只有一条死胡同可走,走不通最终就是败家。

  林黛玉的子孙,则按兴趣读书有机会百花齐放。最终因“读书”的文气和氛围形成,不怕不能成才!

  贾家这种家族,科举入仕固然是成才。但诗词文章传世,何尝不是光宗耀祖?等到子孙有学问得多了,又何愁不能有人科举入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