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中帙七十三。
石茂良避戎(改作兵)夜话曰:金人再犯(改作至)阙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时城陷仆逃难於乡人王升卿舍馆夜论朝廷守御之方一话一言悉莫不验其文芜其实直而不讦质而不文非所见闻则略而不书去年春金人犯(改作兵至)阙朝廷许以三关未几食言故有十月之师。又许大河为界河东河北悉与之金人恐中国之反复也。凡河东河北守土臣亲属悉质於军以俟及境训谕。又取大臣及家属凡二十馀家如蔡京童贯王黼皆以罪谴而欲其家属也。如张孝纯蔡靖李嗣本皆以降而欲其家属也。甚者如李纲徐处仁吴敏陈遘刘折彦质折可求皆以用事而欲其家属也。朝廷惟命是听除赴贬所已出京师则以实告尝见王升卿说莫俦作馆伴使自围城之後金人凡三遣使来始使命至声色甚厉云:自後不复来矣。後数日复来稍下其色怡其声复云:後不复来矣。数日。又来俦诘其复来之状无辞以对哀鸣呻喙而巳朝廷讶其数来虽许以三镇托以他事迟迟其请未几而城陷金人登城敛兵不下方遣使求和何等疏谬。
若此初李纲徵天下兵四十万以解太原之围师中五月之败解潜八月之败解潜八月之败溃散殆尽而太原终不解至九月初三日辰时太原陷九十五日上下蒙蔽一人犹未知太原京师之屏翰也。太原陷则王室孤内外无援可谓危矣。朝廷怡然不顾惟主和议私植党与自相矛盾烽燧不立斥堠不遣敌兵翱翔河上巳数日朝廷犹未之信十一月二十五日二太子围城至二十七日粘罕(改作尼堪)四十大队。又到方始仓皇分五路遣使臣徵兵矣。天下之兵除陕西五路外有汉上保甲施黔州兵福建路枪杖手皆可用何苦而不预徵耶至敌巳围都城虽欲求援不可复得矣。天下之援兵不至京城围月馀竟陷是谁之罪耶去年春金人犯(改作至)阙下寨皆在西北地名牟驼冈敌既去议者引汴水灌冈为水所坏者凡十有八村冀敌人不敢下寨也。识者鄙之曰:借使汴水可淹奚不俟敌兵之来然後引水灌冈则敌可淹没今乃先放水灌冈是使敌人预备害也。谋之不臧如此巳而敌兵再来果赴东南大抵京西北城高门皆{雍瓦}城水门亦甚完固可以守御东南城低水门未暇修完最为受敌紧处。又有大於此者南门去襄邓止十有三程五路徵兵来从汉上兼襄邓保甲极可用亦可招而援也。敌营城南则襄汉两路不复通。又京师漕运全藉东南动千万计万一乘舆播迁则百艘可以宵济敌营城东绝无粮道。且使乘舆不复出矣。议者欲使张叔夜一头项披南城外下寨呀在东水门外下寨朝廷议不果反堕彼计中使人心痛不巳况汴京自有天地以来圣帝明王未尝居此逮至五季之君因循苟简雄霸一方择地未暇也。太祖龙兴不遗镞而天下稽首称藩恐烦百姓眷彼大梁乃建城市营宫室然无山川之险四面受敌万一敌人缭绕绝吾粮道屈膝而巳盖恃险而不恃德亡国也。恃德不恃险者危国也。惟险与德俱恃国乃尊强仆尝欲建议於朝果欲复都大梁莫若回汴河蔡河五丈河皆由城外而过借使辇运粮饷亦何惮而不车载斗量也。三河既回於城外则无延敌之水门旧城亦可筑合复如新城外门置楼橹万一外城失守则旧城复可守矣。粘罕(改作尼堪)自称用兵过孙吴孙吴,岂可过也。军中称二太子提十万之师今年春直入中原如涉无人之境不战而屈人之兵金缯驼马牛羊妇女虏掠(改作俘获)无限班师反国迨不与三关立取真定复至阙下。又如。
反掌之易粘罕(改作尼堪)师老太原九月不下纵至都城亦复後二太子期以迹较之其不逮二太子明矣。二太子尚不可及况孙吴乎!乘我太平之久军兵游惰国难未夷无一人用命故敌得以乘隙借使上下一心内外相应朝廷有贤相守御用名将虽百粘罕(改作尼堪)京师,岂可破也。粘罕(改作尼堪)二太子优劣虽殊然皆善将兵其纪律严密故下皆用命顷在殿前见御宝批降到金人三生阵同命队法令姚友仲巳下各陈巳见以闻凡敌人遇我师必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阵左右夹攻故谓之三生阵每队一十五人以一人为旗头二人为角三人为从四人为副五人为缴旗头死从不生还还者并斩得胜受赏亦然故谓之同命队诸将亦皆画阵图诣殿前司献欲以方阵迎敌次以两(缺字)阵夹攻其左右敌兵厚重复用两直阵掩其傍此五行阵法也。,或欲分为八阵击首则尾应击左则右应击中则首尾皆应此八阵法也。仆笑而进曰:自古阵必相其地之利便敌人之多寡或披山或背水或设伏料敌应变在临时,岂可预为之。若使敌人知我之情别布他阵将何以御姚友仲以为然复问同命队法柰何仆曰:国家系五连法行之旧矣。。且如五人为伍积五十人为队押队引於前拥队驱於後全伍胜拥押队有赏全伍负有诛如此则自然用命夷狄(改作金人)之法不足道(改作过是)也。姚公友仲深以为然。又尝与仆料敌人之势仆谓皆假借而养成之初合谋而灭契丹也。莫若申严边备按兵不动使其自相攻击可收卞庄两虎之功则朝廷信义不屈夷狄贪惏无所施(此七字改作敌亦无由生心)乃假借其威使二百年之盟约一朝埽地遂俾蕞尔(删此二字)窥伺王室先则长驱而来深入重地迁延月馀盖虑别路辐辏不得返国也。进不敢攻止求金缯而巳为当时计莫若涉河之时俟其半渡河北之师邀其中勤王之兵袭其後使匹马只轮北还势(改作者)乃拥卫姑息莫敢谁何既许三镇。又复不许使彼得以藉口都不迁兵不徵饱食安坐以俟其秋高马肥长驱复来此曰:假借而养成之也。。又自城破番兵每夜击鼓以报平安其声隐隐如雷如(改作或)日暮或天欲晓其时不常毛德如有诗云:睡觉昏昏厌鼓声者是也。。又於四壁栽种松柏不知何义诗。又云:城头松柏锁愁烟是也。自古城陷未有不战而陷者既陷之後岂期不戮一人殆有神物主之自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城陷至十二月正。
月尽皆大风雪连日不止略无少异天道竟如何哉!曹勋北狩闻见录曰:太上自北狩出城起行至过河旬日後宣谕勋曰:我梦四日并出中原争立之象不知中原之民尚肯推戴康王否勋曰:本朝德泽在民至深至厚今虽暂立异姓终必思宋不肯归邦昌幸宽圣念。又曰:我梦想当不妄第记此事次日宣谕勋曰:我左右惟汝後生健步。又备知我行事为我持信寻康王庶知父母系念於彼及此行艰难勋曰:臣仰赖天威可以伺便冒围而出愿不辱命得达圣意是晚太上出御三一栊领(俗呼背心)拆领写字於领中曰:可便即真来救父母并押计九字复缝如故付某。又索邢皇后所带金耳环子一只(从飞小蛱蝶俗呼阙高飞)是今上在藩邸时手制以为的验及皇太后信物令某不以方所必见大王奏之训诰丁甯。且嘱。且泣曰:无忘吾北行之苦。又以拭泪白纱怕子付某曰:见大王深致我血泪之痛父子未期相见惟早清中原速救父母此外吾不能多致语言气哽吾脰故也。待到燕山去此信(下添惟字)三圣(删此字)人知馀皆不知皇后初取环子与沈押班令付勋曰:到时转语大王愿早如此环遂得相见并见吾父幸道无恙皇太后以下皆哭太上。又宣谕曰:如见大王但奏可有清中原之谋悉举行之无以我为念。且保守宗庙洗雪积愤。又曰:艺祖有约藏於太庙誓不诛大臣言有违者不祥相袭未尝辄易每念靖康诛罚为甚今日之祸虽不止此要当知而戒焉太上。又令奏云:恐吾宋之德未泯士众推戴时宜速应天顺民保守取自家宗庙。若不顺人心记得光武不立时事否。又宣谕曰:曾有龙德宫密赐马价珠犀合子等物大王曾说欲决河灌渡河番人等事以为密验在虏(改作敌)寨临行日恭承皇太后圣训令奏大王曰:大王再使军前欲出门时二后洎宫人送大王至厅有幼女名招儿见四金甲人状貌雄伟各执弓剑拥卫王後女指示众众虽不见莫不畏肃皇后悟曰:我事四圣香火甚虔(谓京师四圣观)必其阴助今陷虏(改作敌)中愈当虔事自後夜深必四十拜乃止更令奏大王宜严崇奉以答天贶其扈从时皇太后未知主上即位尝用象戏局以黄罗贴覆书康王字於上焚香祝曰:今三十二子俱掷於局。若康王入九宫者大王必得天位一掷其子果入九宫他子皆不近皇太后以手加额甚喜臣下拜。且贺即具奏太上大喜复令谓皇太后瑞卜昭应殊异便可放心卿等。
可贺我勋等皆再拜皇太后日只以此知代将不易道过尧山县进早膳有燕人百馀人守太上所乘车舆语勋曰:太上活燕民十馀万我辈老幼感恩极深愿识天颜因具奏闻为揭帘见之皆罗拜曰:皇帝活燕民十馀万阴德甚多即见回銮不须忧悒太上曰:汝等知当时救护之力耶吾获谤不少今困阸反甚於汝辈无食时,岂非天也。燕人咨嗟再拜而去太上在路中苦渴摘道傍桑椹食之语勋曰:我在藩邸时乳媪曾〈口敢〉此因取数枚食美寻为媪夺去今再食而祸难至岂椹为我终始耶至真定府自东门太上乘马与二太子并骑入门前有引旗书太上皇字府中两街居人见旗皆哭虏(改作敌)人不较也。馆於府园净渊庄午间请太上看打球自二太子以下皆入球场太上与皇后在厅上坐打球罢行酒少顷侍中刘彦宗传太子意云:久闻上皇圣学甚高欲觅一行球诗其请颇甚恭太上曰:自逊位以来未尝近笔砚勉作一诗以答台意乃写付彦宗曰:锦袍骏马晓棚分一点星驰百骑奔夺得头筹须正过无令绰拨入斜门(绰拨斜门皆打球《家语》)彦宗捧读称叹即与二太子。又番(删此二字)语似讲解其意太子起谢太上亦谢其恭也。自过真定虏(改作敌)委肃王管诸王国公及诸位房院委驸马都尉曹晟管诸驸马及帝姬不得拖後出入打请路粮。又委本朝王宗涉王构李常为都管以纠之(巳上缘行故路不能书地名)。
赵鸿胪子砥燕云:录曰:靖康丙午冬金人既破京城当时下鸿胪寺取经板一千七百片是时子砥实为寺丞兼是宗室使之管押随从北行丁未五月至燕山府六月间闻康王登宝位虏(改作敌)人传报领大兵见在南京不日过河虏(改作敌)人闻之惊骇胆落(删此二字)子砥急要潜出归朝誓不久处虏廷(删此二字)乃阴结燕人旧归朝官忠翊郎亳州兵马监押朱国宝承信郎亳州指挥使王孝安二人至中京伺候二圣动静恭请道君宸翰密数金人虚实揣求探报知其情状戊申四月甲戌南遁六月甲子至阙下见留守宗泽留连几半月与诸四方勤王之师朝夕聚议留守宗泽留连几半月与诸四方勤王之师朝夕聚议留守见子砥论虏(改作敌)中虚实情伪历历耸听意欲使子砥领兵复过大河子砥辞云:陷虏(改作敌)逾年天幸生还急欲奔趋行在朝见具奏二圣动静面进道君宸翰以宽主上圣虑不数日闻宗公遽疾不起宇文虚中代守发来朝见八月巳未抵行在次日丞相召赴都堂。
传旨要宸翰即时供纳及机密事百馀申疏於朝廷至九月十三日忽得三省同奉圣旨除鸿胪寺丞不候受告日下供职此子砥之旧职也。二十八日雍陵杨之翰亦自燕山潜归子砥在虏(改作营)中与之相从今遂复见维扬但(删此字)备言北事与子砥皆符合据实而录焉二圣之北狩也。道君由滑浚至燕山渊圣由淮扬(旧校云:淮扬二字误应是怀绛之讹。又校云:否即河阳二宇)至云:中道君丁未五月十八日到燕山离门三里太子邀请观看射柳枝打球饮食宴至暮次日入门於延寿寺驻跸贵妃亲王帝姬驸马圣眷同处日侍道君之侧金人供奉甚厚六月初二日太子诸将请道君圣眷球场宴会二太子捧卮跪劝道君郑后继时躬亲打球迎待之礼至重至厚是时康王登宝位赦文传至燕山二太子得之封呈道君道君即召贵妃相贺喜动龙颜七月初渊圣至自云:中驻跸燕山愍忠寺朱皇后太子祁王三郡王圣眷同处侍帝侧金人供奉如道君之礼二圣两寺居处七月上旬於昊天寺相见亲王东序驸马西序道君居左面渊圣居右面皇太子次南面西酒五盏自早至午礼毕而归七月中旬郑后体候违和渊圣朱后同来延寿寺问候住及两时九月十三日二圣同圣眷起发往中京南人与燕人泣涕送於东门之外尽日乃还金人不能禁止数日为之不市起发之前金人纳绢万匹为路费道君分赐百五十匹与仙露寺宗室仲理以下作冬衣领之者无不感泣燕山至中京九百五十里过石门至景州上卢龙领山下过栾撒河至泽河过大漠至中京於相府院驻跸相府院者契丹时宰相所居也。一门五位左二位道君居之右二位渊圣居之中一位管事番官居之中京人烟风物比之燕山萧索太甚二圣服食器用皆需於燕山每两月金人排办起发供应道君圣眷千馀口渊圣圣眷百馀口比驻跸中京相府院去大金国尚三千里二圣於此止之东京去取宗室嗣濮王仲理以下姨监命妇宗女等千八百馀口至燕山仙露寺养赡日给米一升半月支盐一升自嗣王与兵卒无异拘縻点看监视严密困於道涂苦於寂寞一岁之间死及八分止存三百九十八人入保州御庄宗室赵遵顾奉使金国亦在燕山拘縻国相粘罕(改作尼堪)近许放还本州其御庄宗室仍旧不曾起发奉使官中书侍郎陈过庭并文武官五十馀员并门下侍郎耿南仲孙元在真定丁未八月遣。
诣燕山崇国寺安泊至十月国相粘罕(改作尼堪)巳到燕山计议追呼出头许其南归无不欢呼方行备车促装无复有指挥并押赴显州自旦至暮方得引见粘罕(改作尼堪)以烛从头至足炤之令厚加养济戊申三月间一南人赁驴向瓦桥买米得故纸内有本朝足本赦书司马朴营求得之为燕京医药靳法告於燕山留守收捉司马朴枷项禁勘狱成申元帅府巳而贷死杖七十依旧养济知燕山蔡靖其子松年与眷属同处金人养济甚厚松年与一渤海道奴(改作努)通事燕市中合开酒肆燕王嗣濮王宰臣何枢密张叔夜驸马曹都尉并皆身亡其馀有从渊圣在云:中者未知存亡宗室拘縻从官养济之宜於此知其详也。东京取医官教坊内侍内人作匠司天官吏国主元帅大酋(删此二字)共分驱使燕山得国主指挥更不发遣厚与养济於诸寺院内安泊内侍内人皆为大酋(改作国主)所有医官开铺乐人作场司天行术作匠执艺各自营生衣食方足畿辅所破郡县尽皆驱虏北行何啻千万比到燕山无论贵贱壮弱路途之遥饥饿之困死者枕藉骨肉遍野壮强者仅至燕山各便生养有力者营生铺肆无力者喝货挟托老者乞丐於市南人以类各相嫁娶燕山有市卖人凡军兵虏得南人视人立价卖之此本朝人陷虏(改作没)於此(改作北)可见也。金国渤海汉儿契丹等并差知州通判知县场务官更有元帅府变差除即如外知州知县差两处朝廷差官元帅府更差即是三人互相争权乞取财物乃至科钱物供输皆出民间有公事在官先汉儿次契丹方到金人丁未冬宰相刘彦宗差一人知燕山玉田县国裹朝廷亦差一人来交割不得含怒而归无何国里朝廷遣使命至燕山拘取刘彦宗赐死续遣一使来评议彦宗各赂万缗乃已有兵权钱谷先用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汉儿虽刘彦宗郭药师亦无兵权契丹时不用渤海渤海深恨契丹女真兵兴渤海先降所以女真多用渤海为要职燕山留守二人金人沙里知(改作萨勒札)判官郭乐师(沙里知者阿骨打之族弟也。阿骨打改作阿固达)。又有三司使契丹麻九(改作莽嘉)渤海大率燕人张令言领之宣徽使契丹果哥(改作果核)等燕人韩鼎裔领之渤海李菩萨奴(改作李菩萨努)为统军汉人刘等部署此女真族系所出设官之宜於此可知也。丁未六月国里朝廷指挥选南人文武人员与太子伴读选得陷燕官前燕山孙设司录张崖等八人。
并换北官除虞部郎中特赐金绮厚支盘费令燕人归朝官韩昉待制馆伴赴御寨九月金人遣燕人直史馆王枢奉使高丽令吴鼎是南官撰册文至戊申正月刘彦宗移文河北已得州。且镇搜索举人二月一日已前起发赴燕山就试与免科差於竹林寺作试院与北人同院异场引试二月十七日引试北人诗赋一场二十八日引试南人作南朝法试三场其试官分南北南试官张坚王文昌王庭直初军前取太学生三十八人金人师退复令入城独顾友臣服金人服随军至燕山援北官校书郎是时三月二十七日开院北人四百人取六分南人六千人取五百七十一人并皆推恩刘彦宗云:第一番进士宽取诱之丁未七月初二日太子往御寨离燕山七百里到凉淀病伤寒亡殁酋首(改作部下)皆剺面号泣其尸(改作丧)载来燕山八月初归本国每破州郡用一金人一燕人一南人同共镇守有投拜开门者知州官更不改易并依旧法此金人政事之纪於此可见也。河东五十四州古契丹沙漠之地自耶律建国之後如奉圣归化州之类遇有差发金国不甚计较著军数目愿南征者甚众盖利金帛子女也。沙子里在沙院西北去金国四千里广有羊马人藉此为生五谷惟有劄子乔麦一岁一收地极寒而草茂冬月不雕虽枯不梗马可卧人亦可卧柔如毡毯南接天德云:内北连党项国南关口到此数程无水旧契丹有使命往还用皮球乘水驼负之天祚有子赵王者见在金门御寨许王者乃元妃所生年十八九今在沙子天祚伪弟大石(改作达实)林牙巳立为主称天辅皇帝盛闻结集兵马已及数十万待时兴举顷年郭药师所签常胜军自药师投降复虑反覆将常胜军尽皆放散各令归业连岁军兵两路进发伤折逃亡人数颇多复令引(删此字)划刷追呼补数燕山有仓三座并无见米每支散乃取给民间钱帛库在内中并无见积止有绢七万匹所取本朝辂辇逍遥子在燕山延寿寺安放河东河北州县镇防守每州汉人契丹奚家(删此字)渤海金人多寡不同大州不过留一千户县镇百户多阙额数河北路邢磁冀莫未下皆用兵守之更不攻打举诸国并签南军无虑十五馀万人镇守之数在内衣粮随处掠取此金人虏实之情可於此见也。御寨去燕山三千七百里女真国主所居之营也。供奉使唤南人居半衔冤负屈皆有谋杀(删此二字)叛亡之。
心戊申正月数千人同谋山中斫柴为名尽置长柯大斧欲劫其主入山据险结集南兵迤逦南来献於本朝复以为质无何南人告变,於是根究情实杀首谋者数千人其事遂寝旧归朝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张龚告宰相刘彦宗乞知真定府获鹿县其人荷国厚恩不忘忠孝自丁未冬到任结集五马山马扩赵邦杰等及中山兵民先复真定次取燕山戊申五月有日举事无何南人告变张龚不露以疾告归燕山府潞县旧南官巡检使杨浩於丁未九月入玉田县山中与一北僧智和禅师结集招诱南北忠义壮士谋举大事其人於戊申三月间来燕山城中子砥乃以物色而问其详云:招诱南北人士已及万数。若得三万可以横行虏(改作敌)中决报大雠继而杨浩复入中山易州界接山有一燕人之子年十八小名刘里忙豪勇俊迈异於常人远近无不推服於山中聚徒党选南北人少壮者兴举义兵邀击金人意欲令人推为虏(改作国)主於本朝结好自戊申三月间金人闻於燕山府集兵千人往易州山中擒捕刘里忙其中险峻不可进傍见今用兵守把山路刘里忙徒党日盛招集愈多南北忠义之士自投者甚众巳及万数金人未易可制此南北离溃之情於此可见也。宣政以来朝议所失者远结金人近灭契丹之过也。金人既并其国我朝虽厚其赐予重其和好必来袭我治安(删此二字)盖初取契丹实意图我国况开其路而引之耶金人讲和以用兵我国敛兵以待和迩来遣使数辈皆不得达刘彦宗曰:金国只纳楚使焉知复有宋也。则是吾国之与金国势不两立其不可讲和明矣。往者契丹主和议女真专用兵十馀年竟灭契丹今复陷其辙譬人喂虎以肉喂之食尽终必噬人。若设陷阱以待之然後可以制虎也。。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九十八校勘记。
其文芜摭具实(脱摭字具误作其)而欲取其家属也。(脱取字下同)九月十五日上下蒙蔽(脱月字)紧要处。又有大於此者(脱要字)绝吾粮道(吾误作无)我梦想当不妄(一作我梦想常不忘)太上出御衣三袭衬一领(脱袭字衬一领误作一栊领)待到燕山尔乃去(脱尔乃二字)今日之祸虽不在此(在误作止)保守取自家宗庙(取字衍)太后悟曰:(太误作皇)以手加额喜甚(误作甚喜)复令谓皇太后曰:(脱曰:字)王宗沔(沔误作涉)王慎(慎误作构)五月十八日丁未(丁未误在五月上)令吴鼎是南官撰册文(是南官三字系小注误作正文)河北路邢磁冀莫阝(莫阝误作莫)巳及万数馀人(馀误作金)此南北离涣之情(涣误作溃)实意在我国(在误作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蒙恬,这位秦朝名将的传奇人生,因家族成员的记载模糊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子详情
在隋唐交替的动荡岁月里,宇文家族作为隋朝的显赫世家,经历了从辉煌到覆灭的巨大详情
在法国历史上,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是一位极具详情
在五代十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大周后,以其出众的才情详情
西汉初年,历经秦末战乱与楚汉相争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两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王朝,承载着无数传奇故事与人物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诸葛亮以“智近乎妖”的谋略成为智慧的化身,而蜀汉阵营中还有一位详情
东汉末年,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十常侍”把持朝政,其专权乱政之举成为王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神话谱系中,炎帝与黄帝的并立不仅是两位部落首领的传说,更是中华文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宋朝以319年的国祚、18位帝王的更迭,勾勒出中国封详情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臣韩熙载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结局更似一首悲怆的挽歌,在历详情
在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硝烟弥漫中,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率领的“蝗虫大军”成为了详情
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中,前倨后恭与阿谀奉承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常被混淆的行为表现详情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风格恬淡高远,情感真挚深沉,被详情
永安公主朱玉英作为明成祖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的长女,其家族命运与明代皇权更迭详情
巨鹿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长久以来被视为项羽军事才能的巅峰详情
林升,一位在南宋诗坛留下深刻印记的诗人,其姓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详情
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与民族情详情
唐仲友(1135年/1136年—1187年/1188年),字与政,号说斋(一详情
青州兵作为曹操起家的核心军事力量,其成分复杂、意志坚韧,却在曹魏政权更迭中成详情
在《隋唐演义》和《说唐全传》等小说中,秦怀玉与苏宝同的交锋成为了读者津津乐道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中,三皇五帝的传说与事迹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