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孙子之名:权势阴影下的科举风云与家族沉浮
2025-05-19 10:25:40 秦熺 赵弘殷 王诜 杨文广 秦桧

  在南宋权臣秦桧的家族谱系中,其孙辈的命运与秦桧的权势紧密交织,既享受着荫庇之利,又背负着奸臣后代的骂名。其中,秦桧的孙子秦埙因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科举案成为历史焦点,而其家族的兴衰更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现实。

  一、秦埙:科举舞弊中的“探花郎”

  秦埙(生卒年不详)是秦桧养子秦熺的长子,也是秦桧名义上的长孙。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秦桧为让秦埙高中状元,不惜操纵科举:

  考官换血:秦桧任命御史中丞魏师逊、礼部侍郎汤思退等亲信为考官,并淘汰最具威胁的考生陆游

  殿试干预:尽管考官将秦埙列为状元人选,但宋高宗发现其答卷内容有抄袭之嫌,最终将状元授予张孝祥,秦埙仅列第三名(探花)。

  家族荫庇:秦埙自幼“恩荫补官”,14岁便升任右文殿修撰,其仕途远超同龄人。

  这场科举舞弊案虽未让秦埙登顶,却暴露了秦桧家族对权力的滥用。秦埙的“探花”之名,实为权力与制度博弈的产物。

image.png

  二、秦堪、秦坦:权势余荫下的沉浮

  除秦埙外,秦熺另有两子秦堪、秦坦,三兄弟的仕途轨迹相似:

  年少入仕:秦埙、秦堪在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入直秘阁,赐三品官服,彼时秦埙仅9岁。

  高位虚职:秦堪曾任秘阁修撰,秦坦的仕途虽无详细记载,但作为秦桧孙子,其官职多属恩荫所得,缺乏实际政绩。

  家族衰落: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后,秦熺、秦埙等人被罢官,秦家迅速失势。

  秦堪、秦坦的仕途印证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逻辑,但权势的短暂性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悲剧。

  三、秦钜:抗金殉国的“另类”曾孙

  秦钜(生年无记载~1221年)是秦埙之子,虽为秦桧曾孙,却以抗金壮举洗刷家族污名:

  报国无门:因秦桧恶名,秦钜长期遭排挤,仅任蕲州通判

  壮烈殉国:1221年,金兵南侵,秦钜率全家七口守城,城破后自焚殉国,获朝廷追封“义烈侯”。

  与岳氏和解:蕲州守城期间,秦钜与岳飞后人(隐居当地的岳震、岳霆后裔)摒弃前嫌,共同抗金。

  秦钜的结局与秦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个人选择对家族命运的超越。其殉国之举,既是对先祖罪行的救赎,也是对“忠义”精神的践行。

  四、家族余波:权势与骂名的双重烙印

  秦桧孙辈的命运,深刻反映了权力世家的兴衰逻辑:

  科举黑幕:秦埙案暴露了宋代科举制度的漏洞,也揭示了权臣对制度的侵蚀。

  恩荫之弊:秦家三代通过恩荫入仕,加剧了南宋官场的腐败,为后世所诟病。

  道德审判:秦钜的抗金壮举虽获赞誉,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民谚,仍反映了社会对秦氏家族的长期偏见。

  秦桧孙辈的故事,既是个人命运的沉浮录,也是权力与道德博弈的缩影。秦埙的科举舞弊、秦钜的壮烈殉国,共同构成了对“权势双刃剑”的深刻警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