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楚汉战场上的悍将与潍水之殇

  龙且,这位秦汉之际的楚军名将,以勇猛著称,位列项羽帐下核心战将。其一生虽仅有四次明确记载的战役,却深刻影响了楚汉战争的走向。从东阿破秦到潍水败亡,他的军事轨迹既展现了悍将的锋芒,也暴露了战略短板的致命缺陷。

  一、龙且的军事生涯:四次战役定浮沉

  1. 东阿首战:破秦军崭露头角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反秦,龙且以司马身份随军征战。在东阿之战中,他率军大破秦军,为楚军反秦初期奠定了重要胜局。此战虽未载入《史记》核心篇章,但作为龙且军事生涯的起点,为其后续晋升埋下伏笔。

  2. 定陶之败:轻敌冒进的教训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彭城之战前,龙且率军与刘邦军交战于定陶。此役楚军败北,暴露出龙且早期战术的局限性——过于依赖正面冲锋,缺乏对敌军动向的精准判断。此次失败也为其日后潍水之战的覆灭埋下伏笔。

  3. 淮南决战:击溃英布的巅峰

image.png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英布叛楚投汉,项羽派龙且率十万大军平叛。双方在淮南展开激战,龙且以绝对优势击溃英布,迫使其逃亡汉营。此战不仅巩固了龙且在楚军中的地位,更成为其军事生涯中唯一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4. 潍水终局:二十万大军覆灭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韩信攻齐,项羽急派龙且率二十万大军救援。双方隔潍水对峙,龙且轻视韩信,拒绝谋士“坚守不战”的建议,执意渡河攻击。韩信趁楚军半渡时决堤放水,尽淹楚军,龙且在乱军中被杀。此役不仅终结了龙且的军事生涯,更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点。

  二、潍水之败:轻敌与谋略的致命碰撞

  1. 轻敌冒进:悍将的性格缺陷

  龙且的失败,首因在于其性格中的骄狂。他自恃兵力优势(二十万对五万),且对韩信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其曾受胯下之辱,必无大才。这种轻敌心态使其忽视战场形势,拒绝谋士“断汉军粮道”的稳健策略,执意正面决战。

  2. 韩信的谋略:水淹七军的经典战例

  韩信针对龙且的弱点,精心设计“水战计”:

  壅塞潍水:连夜用沙袋堵塞上游河道,降低下游水位,诱使楚军渡河。

  佯败诱敌:交战时故意败退,激发龙且的追击欲望。

  决堤放水:待楚军半渡时,掘开沙袋,河水奔涌而至,楚军大半溺亡。

  骑兵截杀:汉军骑兵趁楚军混乱时发起冲锋,龙且在乱军中被灌婴部将丁复斩杀。

  3. 战略失误:从优势到溃败的转折

  龙且的失败,本质上是战术与战略的双重失败:

  战术层面:未对潍水地形进行充分侦察,忽视水战风险。

  战略层面:未意识到韩信“攻齐”对楚军后方的重要性,急于求成导致全军覆没

  三、历史影响:潍水之战的连锁反应

  1. 楚军精锐的覆灭

  龙且所率二十万大军,是项羽麾下最后一支完整建制的野战部队。此役后,楚军元气大伤,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2. 韩信的崛起与刘邦的反攻

  潍水之战后,韩信尽收齐地,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刘邦得以集中兵力,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项羽。

  3. 龙且的遗产:悍将形象的塑造

  尽管龙且败亡,但其勇猛形象深入人心。后世小说、影视常将其与季布、钟离眜并列为项羽帐下“五大将”,甚至衍生出“龙且与项羽情同兄弟”的传说。这种文化塑造,既是对其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楚汉战争悲剧色彩的渲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