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讨好慈禧:命北洋水师在颐和园操练
2024-11-03 13:20:01

在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腐败与国力衰微并存,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位权倾朝野的女人——慈禧太后,她的喜好与意志往往能左右国家命运。其中,李鸿章为了讨好慈禧太后,不惜命北洋水师颐和园进行操练,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晚清政治的腐朽,也反映了李鸿章作为臣子的无奈与妥协。

一、慈禧的奢华与海军的困境

1886年,慈禧太后借口即将结束垂帘听政,欲建颐和园以“颐养天年”。然而,这一奢华工程所需的巨额资金,竟是从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海军军费中挪用而来。慈禧性喜享乐,曾几度想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虽因花费巨大及一批王公大臣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但“修个花园”始终是她的一个情结。

此时,北洋海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资金购置新舰和更新火炮。然而,由于慈禧的奢靡无度,海军经费被大量挪用,导致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前六年未能添置一舰、更新一门火炮,实力大大削弱。

二、奕環的“妙计”与昆明湖水操

为了讨好慈禧,奕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理由——恢复昆明湖水操旧制。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征伐昆明国,曾在长安挖掘昆明池以操练水军。清朝乾隆皇帝也曾以母亲祝寿、兴修水利和操练水师之名,将京城西北的瓮山泊扩改为昆明湖,并在湖上进行水上操练。然而,这一制度后来因种种原因被废除。

奕環在奏折中提出恢复昆明湖水操旧制,并以此为名修缮沿湖殿宇亭台,以供慈禧临幸。这一提议得到了慈禧的批准,于是昆明湖水师学堂应运而生,各种现代化设施如电灯、锅炉房等也被安装到位。

三、李鸿章的无奈与妥协

1889年,李鸿章奉命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为慈禧太后表演水操。这一举动不仅满足了慈禧的虚荣心,也让她在观赏中得到了极大的娱乐。

然而,对于李鸿章来说,这却是一次无奈的妥协。他深知海军的重要性,也明白挪用军费的严重后果。但面对慈禧的权威和压力,他不得不选择服从。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李鸿章作为臣子的无奈与妥协,也反映了晚清政治的腐朽与黑暗。

四、深远的影响与历史的教训

这次昆明湖水操虽然表面上是为了操练海军,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政治献媚的闹剧。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海军军费,也削弱了北洋海军的战斗力。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因实力不济而惨败于日本海军之手,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然深刻。

同时,这次事件也揭示了晚清政治的腐朽与黑暗。慈禧太后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欲望,不惜挪用巨额军费修建奢华园林;而臣子们则为了讨好她而纷纷献媚、妥协。这种政治氛围不仅无法挽救国家的危局,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