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没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原因是什么?
2023-05-09 11:24:40

  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原因有几点。首先,偷袭长安存在太多的变数,派出过多的兵马容易被魏国察觉,但派出过少的兵马则无法攻克庞大的城池。长安是一座坚固的城池,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内储备的粮草等物资也非常充足,魏延所率领的5000或1万精兵都不足以攻陷长安。

  此外,蜀汉作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可动用的兵力也非常有限,诸葛亮北伐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超过5万人,且需要分配到各地重要的关隘和镇守点进行防御。因此,诸葛亮无法将所有的兵力都交给魏延,冒险攻打长安。如果魏延率领的兵马过多,会更容易被魏国发现,从而遭受曹魏大军的夹击,不仅难以攻陷长安,甚至可能全军覆没。综合以上因素,诸葛亮决定不采纳魏延的计谋,而是选择其他更为可靠的战术进行作战。

  进一步来说,因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偷袭,如果率领的兵马相对较多的话,很可能会被魏国提前发现,到时曹魏大军前后夹击的话,魏延不仅无法攻占曹魏的长安城,很可能要和这数万大军有去无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