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腹便便”的出处与寓意解析
2024-08-01 13:55:39

在汉语成语中,“大腹便便”是一个形容人腹部肥大的样子,通常带有贬义。然而,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原始寓意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揭开“大腹便便”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来探讨“大腹便便”的字面意思。这个成语中的“大腹”指的是腹部肥大,“便便”则形容腹部圆润、饱满的样子。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腹部肥胖的人的形象。

那么,“大腹便便”的出处又是哪里呢?据考证,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边韶传》。在《后汉书》中,边韶被描述为一个肥胖的人,他的腹部肥大,甚至能够伏案而睡。因此,人们就用“大腹便便”来形容他的形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腹便便”在《后汉书》中的原意并非贬义,而是用来形容边韶的从容和悠闲。边韶虽然身体肥胖,但他的学问渊博,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因此,“大腹便便”实际上是对边韶的一种赞美和敬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腹便便”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腹部肥大、体态臃肿的人,并带有一定的贬义。这种变化可能与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关。

除了“大腹便便”外,还有一些近义词如“脑满肠肥”、“腰缠万贯”等,都用来形容人的肥胖和财富。这些成语虽然形象生动,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